洛陽伽藍記鉤沈卷一

關燈
老志〕大安初,有師子國沙門難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

    又沙門赴京師,緻佛鉢並畫像。

     寺院牆皆施短椽,以瓦覆之,若今宮牆也。

    四面各開一門,南門樓三重,通三道,去地二十丈,形制似今端門。

     圖以雲氣,畫彩仙靈,綺錢青瑣,□赫麗華。

    拱門有四力士、四師子,飾以金銀,加之珠玉,裝嚴煥炳,世所未聞。

     東西兩門,皆亦如之。

    所可異者,唯樓二重。

    北門一道,不施屋,似鳥頭門。

     四門外樹以青槐,亘以綠水,京邑行人,多庇其下。

    路斷飛塵,不由奔雲之潤;清風送涼,豈籍合歡之發。

     〔按水經注雲〕:永甯寺是曹爽宅,經始之日,於寺院西南隅得爽窟室,下入土可丈許,地壁悉壘方石砌之,石作細密,都無所毀。

    自非曹爽庸匠,亦難復制此。

     詔中書舍人常景為寺碑文。

     景字永昌,河內人也。

    敏學博通,知名海內。

    太和十九年,為高祖所器,拔為律學博士,刑法疑獄,多訪於景。

    正始初,詔刊律令,永作通式,敕景共治書侍禦史高僧裕、羽林監王元規、尚書郎祖瑩、員外散騎侍郎李琰之等譔集其事。

    又詔太師、彭城王勰,青州刺史劉芳入預其議。

    景討正科條,商搉古今,甚有倫敘,見行於世,今律二十篇是也。

    又其芳造洛陽宮殿門閣之名,經塗邑裡之號。

    出除長安令,時人比之潘嶽。

    其後厯位中書舍人、黃門侍郎、秘書監、幽州刺史、儀同三司,學徒以為榮焉。

    景入參近侍,出為侯牧,居室貧儉,事等農家,惟有經史,盈車滿架。

    景所著文集數百餘篇,給事封暐伯作序,行於世。

     〔魏書〕高綽字僧裕,渤海蓨人,允之孫也。

    厯尚書右丞,豫、并二州刺史,諡文簡。

     〔又〕祖瑩字元珍,範陽遒人也。

    官至車騎大將軍,封文安縣子,以文學知名。

     〔又〕劉芳字伯文,彭城叢亭裡人。

    官太子左庶子、員外散騎常侍。

     〔又〕彭城王勰字彥和,獻文第六子。

    太和九年,封始平王,改彭城王。

     〔又〕常景字永昌,河內溫人,爽子。

     〔又〕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隴西狄道人。

    車騎將軍、儀同三司,贈司徒,諡文簡。

     裝飾畢功,明帝與太後共登之,視宮內如掌中,臨京師若家庭,以其目見宮中,禁人不聽升。

     衒之嘗與河南尹胡世孝共登之,下臨雲雨,信哉不虛。

    時有西域沙門菩薩達摩者,波斯國胡人也。

    起自荒裔,來遊中土。

    見金盤炫日,光照雲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

    歌詠贊歎,實是神功。

    自雲年一百五十嵗,厯涉諸國,靡不周徧。

    而此寺精麗,徧閻浮所無也。

    極佛境界,亦未有此。

    口唱南無,或合掌連日。

     至孝昌二年中,大風發屋拔樹,剎上寶瓶,隨風而落,入地丈餘。

    復命工匠,更著新瓶。

     建義元年,太原王爾朱榮總士馬於此寺。

     榮字天寶,北地秀容人也。

    世為第一,領氐酋長、博陵郡公。

    部落八千餘家,馬有數萬匹,富等天府。

    泰武元年二月中,帝崩,無子,立臨洮王世子釗以紹大業。

    年三嵗,太後貪秉朝政,故以立之。

    榮謂并州刺史元天穆曰:皇帝晏駕,春秋十九,海內士庶,猶曰幼君。

    今奉未言之兒以臨天下,而望昇平,其可得乎?吾世荷國恩,不能坐看成敗,今欲以鐵騎三千赴哀山陵,兼問侍臣帝崩之由,君竟謂如何?穆曰:明公世跨并土,雄才傑出,部落之民,控弦一萬,若能行廢立之事,伊、霍復見於今日。

    榮即日共穆結異姓兄弟。

    穆年大,榮兄事之。

    榮為盟主,穆亦拜榮。

    於是密議:長君諸王之中,不知誰應當璧?遂於晉陽,人各鑄像,不成,惟長樂王子攸象,光相具足,端嚴特妙。

    是以榮意在長樂,遣蒼頭王豐入洛,約以為主。

    長樂即許之,共刻期契。

    榮三軍皓素,揚旌南出。

    太後聞榮舉兵,召王公議之。

    時胡氏專寵,王宗怨望,入議者莫肯緻言,唯黃門侍郎徐紇曰:爾朱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長戟指闕,所謂窮轍拒輪,積薪候燎。

    今宿衞文武足得一戰,但守河橋,觀其意趣。

    榮懸軍千裡,兵老師敝,以逸待勞,破之必矣。

    後然紇言,即遣都督李神軌、鄭季明等領眾五千鎮河橋。

    四月十一日,榮過河內,至高頭驛,長樂王從雷陂北渡,赴榮軍所。

    神軌等見長樂王往,遂開門降。

    十二日,榮軍於邙山之北,河陰之野。

    十三日,召百官赴駕,至者盡誅之,王公卿士及諸朝臣死者二千餘人。

    十四日,車駕入城,大赦天下,改號為建義元年,是為莊帝。

    於是新經大兵,人物殲盡,流迸之徒,驚駭未出。

    莊帝肇升太極,解綱垂仁,唯散騎常侍山偉一人拜恩南闕。

    加榮使持節、中外諸軍事、大將軍、開府、北道大行臺、都督十州諸軍事、領左右、太原王。

    其天穆為侍中、太尉公,世襲并州刺史、上黨王。

    起家為公卿牧守者,不可勝數。

    二十日,洛中草草,猶自不安,死生相怨,人懷異慮。

    貴室豪家,棄宅競竄;貧夫賤士,襁負爭逃。

    於是出詔,濫死者普加褒贈,三品以上贈三公,五品以上贈令僕,七品以上贈州牧,白民贈鎮郡。

    於是稍安。

    帝納榮女為皇後,進榮為柱國大將軍、錄尚書事,進天穆為將軍,餘如故。

     〔魏書〕爾朱榮字天寶,北秀容人也。

    略與此同。

     〔又〕元天穆,高涼王孤之裔,長生之子也。

     〔又〕徐紇,博昌人。

    官給事黃門。

    諂附清河王懌,又附元乂。

    爾朱入洛,奔梁。

     〔又〕李神軌,小名青肫,頓邱人,榮之子也。

    襲陳留侯、征東將軍,死於河陰。

     〔又〕山偉字仲才,洛陽人。

    官至衞大將軍,封東阿伯。

     〔按〕雷陂魏書作高渚。

     永安二年五月,北海王元顥復入洛,在此寺聚兵。

     顥,莊帝從兄也。

    孝昌末,鎮汲郡,聞爾朱榮入洛陽,遂南奔蕭衍。

    是年入洛,莊帝北巡,顥登皇帝位,改元曰建武元年。

    顥與莊帝書曰:大道既隱,天下匪公,禍福不追,與能義絕。

    朕猶庶幾五帝,無取六軍。

    正以糠粃萬乘,錙銖大寶,非貪皇帝之尊,豈圖六合之富。

    直以爾朱榮往嵗入洛,順而勤王,終為魏賊,逆刃加於君親,鋒鏑肆於卿宰。

    元氏少長,殆欲無遺,已有陳恆盜齊之心,非無六卿分晉之計。

    但以四海橫流,欲簒未可,暫樹君親,假相拜置。

    害卿兄弟,獨夫介立,遵養待時,臣節詎久。

    朕睹此寒心,遠投江表,泣請梁朝,誓在復恥。

    風行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