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長春真人西遊記》二卷,其弟子李志常所編。

    于西域道裡風俗,多可資考證者,而世鮮傳本,予始從道藏鈔得之。

    村俗小說演唐玄奘故事,亦稱《西遊記》,乃明人所作。

    蕭山毛大可據《辍耕錄》,以為出處機之手,真郢書燕說矣!記雲:“辛巳歲十月,至塞藍城,回纥王來迎入館。

    十一月四日,土人以為年,旁午相賀。

    ”考回回術,有太陽年(彼中謂之宮分),有太陰年(彼中謂之月分),而其齋期,則以太陰年為準。

    又不在第一月,而在第九月,滿齋一月,至第十月一日,則相賀如正旦焉。

    其所謂月一日者,又不在朔,而以見新月為準。

    其命日又起午正,而不起子正。

    故有“十一月四日,土人旁午相賀”之語。

    然回回術有閏日無閏月,與中國不同,故每年相賀之期,無一定也。

    其雲斡辰大王者,皇弟斡赤斤也。

    太師移剌國公者,阿海也。

    燕京行省石抹公者,明安之子鹹得不也。

    吉思利答剌罕者,哈剌哈孫之曾大父啟昔禮也。

    乙卯閏二月辛亥,晦竹汀居士錢大昕書。

     邱長春以丁亥七月卒,而元太祖之殂,亦即在是月。

    此事之可異者,當拈出之,竹汀居士記。

     憶昔與竹汀遊元妙觀,閱道藏,竹汀借此鈔訖,而為之跋。

    今轉瞬已十年,竹汀于今歲十月二十歸道山矣。

    甲子十一月十八日,硯北居士段玉裁識。

     長春真人之經西域也,取道于金山,為科布多之阿裡泰山。

    記雲金山南面有大河,渡河而南,是今額爾齊斯河。

    金山東北,與烏魯木齊,屬之古城,南北相直。

    今自科布多赴新疆,驿路直南抵古城,近古城之鄂倫布拉克台、蘇吉台、噶順台,皆沙碛,是即白骨甸也。

    博克達山三峰高峙,去古城北數日程即見之,故記雲:“涉大沙陀,南望陰山,若天際銀霞。

    詩雲‘三峰并起插雲寒’也。

    ”雲:“陰山前三百裡和州”者,謂博克達山。

    南吐魯番為古火州地,訛火為和耳。

    唐北庭大都護府治,在今濟木薩之北府,建于長安二年。

    記言“楊何為大都護”,足補《新唐書·方鎮表》之阙。

    端府者,端即都護字之合音。

    輪台縣亦長安二年置,縣治約在今阜康縣西五六十裡。

    據《新唐書·地理志》,自庭州西延城西至,輪台縣二百二十裡。

    塞外沙碛,難以計程,記雲三百餘裡,蓋約言之。

    《元和郡縣志》以為輪台在州西四十二裡者,誤輪台東為阜康縣,縣治在博克達山陰,故南望陰山。

    九月十日,并陰山而西約十程,度沙場,又六日至天池海。

    沙場者,晶河城東至托多克,積沙成山,浮澀難行。

    東距阜康縣一千一百裡,故曰十餘程。

    其間亂流而過,當有洛克倫河、呼圖璧河、瑪納斯河、烏蘭烏蘇河,記不顯言。

    塞外之水,山雪所融,夏日盛漲,過時則涸。

    九月正水竭之時,蓋不知有河也。

    自托多克過晶河,山行五百五十裡,至賽喇木淖爾東岸。

    淖爾正圓,周百餘裡,雪山環之。

    所謂天池海,并淖爾南行五十裡,入塔勒奇山峽,諺曰“果子溝”。

    溝水南流,勢甚湍急,架木橋以度車馬。

    峽長六十裡,今為四十二橋,即四十八橋遺址。

    記雲:出峽入東西大川,次及一程,至阿裡馬城。

    今出塔勒奇山口,南行一百七十裡,至惠遠城。

    阿裡馬城者,即今西阿裡瑪圖河,在拱宸城東北,出塔勒奇山口,西南至阿裡瑪圖河,僅百裡。

    記雲:又西行四日,至答剌速沒辇,水勢深闊,抵西北流,乘舟以濟。

    原注雲:沒辇,河也。

    答剌速沒辇,是今伊犁河。

    以西行四日計之,當在今察林渡之西渡河。

    南下至一大山,疑今鉛廠諸山。

    又西行十二日,度西南一山,當是善塔斯嶺。

    又沿山而西,有駐軍古迹,大冢若鬥星相聯,是今特默爾圖淖爾南岸地,多古翁仲。

    記雲:又西南行六日,有霍闡沒辇,由浮橋渡,色渾流急,深數丈,勢傾西北。

    霍闡沒辇者,今之那林河。

    自渡伊犁河以南,所經之程,即今伊犁戍喀什噶爾兵往來之路。

    出鄂爾果珠勒卡倫,傍特默爾圖淖爾,東南經布魯特遊牧,以至回疆,此長春真人赴行在時所經也。

    其歸程,則渡那林河而直北,由特默爾圖淖爾之西,以達吹河之南,乃轉而東北,渡伊犁河。

    其渡處在察林渡之東,故百餘裡即至阿裡馬城。

    自阿裡馬城出塔勒奇山口,經賽喇木淖爾,與往時程同。

    過賽喇木淖爾,不複東折,而東北行,其分路處在幹珠罕卡倫地。

    東北山行,由沁達蘭至阿魯沁達蘭,入塔爾巴哈台界,以至原曆之金山大河驿。

    其途徑較直,然計自阿裡馬城至金山,亦不下二千裡,而記言至天池海過陰山後,行二日,方接元曆金山南大河驿。

    山路崎岖,必不能速進如此。

    且“方接”雲者,久詞也。

    蓋二字下脫十字。

    真人以四月初六日自阿裡馬城行,凡二十日至金山,為是月二十五日。

    下文雲:并山行,四月二十八日,大雨雪。

    二十八日,尚未出金山。

    則謂二十五日至金山無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