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綏鎮志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錦衣衛千戶時隆妹,即都督源之女也。
知涞水縣事。
縣近京師,多中官豪縱,難按治,他令皆被誣劾去。
謙清謹自守,中傷者無可科舉。
歲滿,擢崇慶州知州,殊有名迹。
及卒,郡人撤市巷哭。
妻時氏哀毀過禮,一哭辄嘔血升餘,貧不能歸,州民合赙,始克擔喪還裡。
未逾年,時竟以憂卒。
楊宗氣,字鐘山,延安衛人。
其先以軍功世其官。
宗氣幼有大志,授經書即能領解。
嘉靖閑成進士,授庶吉士,久之,改給事中。
豐朵峻厲,多所建明。
世宗時,争論大禮,廷杖谪戍。
後為山西督糧道,剔厘宿獘,擢都禦史,巡撫雁門,又總三晉軍務,振綱饬紀,稱屏翰名臣。
下诏褒錫,兼節制四省,吏畏民懷,邊地幹城,實嘉賴焉。
時中官用事,宗氣獨不附諸珰,深銜之,遂乞歸,優遊泉石者十餘年。
卒于家,賜祭葬。
評曰:明之議興獻禮者,人人自附于和頣朱熹矣。
獨不思禮本人性,典國太後,俨然正位長秋,将不父其父,抑不母其母乎?此固人情之所難,而張桂之有于巷之遇也。
蓋考興獻者,正以母興國。
嘉靖三年,更定尊号曰聖母章聖皇太後,而始得帝之歡心矣。
乃當時以定陶濮園之典,争笞辱呼謈,幾興漢延熹、宋元祐之黨禍同。
嗚呼,其明德之衰耶!而稱嘉靖為中興者,過矣。
劉九容榆林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曆官山東佥憲。
風采嚴峻,庶僚畏服。
孫炳榆林人,嘉靖十九年舉人,知山東陵縣。
歲荒盜起,乃捕緝解散,發儲粟赈濟,生活者萬九千人。
才識明斷,其議馬議軍四事,立法最善,見真定志。
擢懷慶府同知,再擢南京戶部江西司郎中。
時倭犯南浙,各路士馬雲集,饷給不匮,以緻克捷。
謝承芳,榆林人,嘉靖中舉人。
少孤,能繼先業。
家貧,讀書不廢。
為人率素,搜羅載籍,纂修鎮志,辭藻可觀,以教育為務,遊其門者,成立甚多。
後知新都縣,清省得民心,解绶歸,年七十三卒。
郭堅字介夫,榆林人,舉人,号石□。
少好學,居繼母喪盡哀,形容消瘠,鄉黨稱之。
署□□聞嘉縣教谕,廉介自持,諸生餽遺,一無所受。
及卒,不能營理兇事。
聞喜士人棺具收葬,就為立碑,僑寓其孤寡焉。
崔林,綏德衛千戶,世居榆林,以卑退自持。
鄉人有犯,絕不興校。
或侵其田,林推興之。
家人讓之,林曰:沙土硗瘠,何緻使人有侵奪之名耶?守柏林堡,嚴烽堠,饬邊防,賊不敢犯。
及随遊擊監海征戰,奮不顧身,以骁勇聞。
鄉人語曰:林居鄉怯,而臨陣抑何勇也!教子孫以勤儉,謙厚,有家法,年八十終。
崔镛字汝洪,其先颍上人。
始祖程以羲勇,後明太祖征建昌有功,授榆林百戶世襲。
镛少不好弄,年十二人學為諸生。
嘉靖中成進士,授潞安府推官,決獄多所平反。
遷戶部主事,督饷昌平。
又二年,督薊門饷,尋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分巡陽和。
進基參議,再進按察司副使。
隆慶四年,俺答孫把漢那吉萊降,俺答叩邊求還。
總督王崇古,巡撫方逢時屬镛議。
镛曰:殺降固不可,還之則又示弱。
莫若以那吉歸羲上聞,爵以官,俺答必喜,使其貢款,還我叛人,然後予之,于計便。
即單騎往谕之,俺答聽服。
上多镛功,錫以金帛,改井陉道。
萬曆中,又改岢岚道。
時俺答初進貢,一切簿期,皆镛所手定。
進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山西,提督雁門諸關。
會興禦史不合,镛自劾罷。
及歸,侍父母,朝夕自上食,色養備至。
居家雍陸,鄉裡皆則傚之。
以喪父過哀,竟得疾卒。
祀鄉賢。
評曰:把漢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鐵皆台吉之子也。
多智,有口辯。
俺答為娶壻比吉之女為婦,不相能,稪聘兔扯金的之女,适俺答長啞不害之所生三娘者,貌美,已受襖兒都司聘,俺答奪取之。
襖兒恚甚,來攻,俺答無以解,即以那吉所聘兔扯金的女償之。
耶吉怒,謂阿力哥曰:我祖妻外孫,又奪孫婦與人,吾不能為若孫,吾行矣。
遂與阿力哥同妻比吉女等十人南走,叩關請降。
總督王崇古留之,廷臣鹹以為不可。
帝曰:寇慕羲來降,宜加優撫。
其以把漢那吉為指揮使。
俺答尋亦悔,擁衆十萬壓境。
崇古谕以存恤恩,而要其縛叛以款。
俺答随遣騎觇其孫,方蟒衣貂帽,馳馬後,容歸報。
俺答感且愧曰:漢乃肯全吾孫,吾且齧臂盟,世服屬無貳,奚有于叛人?遂定盟,執叛人趙全等九人來獻,送歸那吉,許奉表通貢不絕。
封俺答為忠順王。
當嘉靖時,俺答蹂大同,深入澤潞、宣府,抵紫荊,震驚陵寝,且西掠延綏,東寇遼陽,無歲不被兵。
至是款關通貢,弭兵者十餘年。
所謂承奮擊之威,值百六之運者,非欤? 馬希龍,字大化,榆林人。
天資瑰傑,十歲能文,婉有辭況。
及長,博學,多所貫綜。
于嘉靖三十七年領鄉薦,善論縱橫,為當時所稱。
九上公車不第。
年五十乞恩,署乾州訓導,以人倫為已任。
會山西鄉試,撫按慕其名,以禮敦請,鎖闱較士,号稱得人。
丁内艱,複補白水縣教谕,四方荷帙來學者甚衆。
升保甯府通判,尋為王府長史,遂告歸。
希龍才藻知名,作鎮舊志多其文筆雲。
姜應熊字周佐,愍忠公孫,平羌将軍、甘肅總兵官。
奭。
子也。
年十六,為諸生,辄棄去,曰:将門子不執幹戈以繼先業,而顧開柔翰保也。
弱冠舉武科,逾年,攝本衛指揮使,諸所為方略,當時器重之。
升宣府洗馬林守備。
居二載,超升右衛參将,尋升甘肅副總兵,又挂征西将軍印,鎮甯夏。
以所學兵法勒諸部伍,與士卒同甘苦。
嘉靖三十二年,寇犯延綏。
延綏距甯夏千有餘裡,應熊潛師來援,寇不虞猝至,遂敗于金湯川。
是年秋,又犯平羅城,多首功。
捷聞,升實授都督同知。
三十四年,以黑疙疸功,授榮祿大夫右都督。
兵部尚書楊博以其遇敵敢戰,調往薊遼。
是時嘉靖四十二年秋也。
會圵兵大舉,薄居庸城,陵京震動。
世宗密遣錦衣尉伺諸邊臣。
時敵衆号數十萬,我兵才數萬耳。
敵見兵少,圍之數重,應熊搏戰,潰圍出稪,轉戰數十裡,至營,始覺創甚,撿之,得刀痕五。
錦衣尉已密狀馳奏。
及敵退,世宗曰:應熊存否?其為天子注意如此。
尋以功升大同總兵官,挂征西前将軍印。
四十一年,率裨将孫膑複戰于湯其河,斬獲甚衆,牛羊車杖不勝計。
玺書褒美,赉金币者四。
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左都督,蔭一子百戶。
一日,謂客曰:吾家為将者三世矣,豈無陰禍?且未當有橫草功,而榮位過之,豈□久留以速官諹。
即上表請代。
及歸裡,年四十二,??征不出,卒于家。
子顯宗、顯祚,皆有名。
顯祚為榆林副将時,署本鎮事,有羨金五百兩輸之官。
于萬曆三十七年,置三岔川高貴地一分,以為學田,可謂有敦詩說禮之風矣。
後為都督同知、宣府總兵官,緻仕卒。
白棟字子隆,榆林人。
生而穎異,孩提時,不興群兒嬉戲。
八歲能屬文。
嘉靖四十三年領鄉薦,隆慶五年進士,除東阿令。
阿役繁賦重,稱難治。
棟下車立條鞭法,貧富皆以地科差,邑中二一切辦,不煩裡甲。
以卓巽微為山西道監察禦史,抗直忤權貴,假考察谪萬郵州判官。
給事中曲遷喬疏薦,擢戶部浙江司主事,再升兵部武選司員外。
内艱歸,起複職方,轉山東按察司佥事,分巡沂州。
未三月,改昌平。
已而升南京通政參議、應天府丞,轉提督四彜館大常寺少卿,遷大理寺少卿。
以議石尚書事不協上意,告歸,益自淬勵名節,卒于家。
評曰:一條鞭法者,自隆慶二年江西巡撫劉無濟奏行始。
蓋通州縣十歲中夏稅、秋糧、存留起運額若幹,均搖裡申、土貢、顧募加銀額若幹,通為一條總征而均支之。
有征收不輸甲,總十歲中所輸之數,書之于帖而歲分焉。
此即今之由單也。
立法誠善矣,然歲輸有常,而幫貼仍在。
至其所書之數,有甲戶而無子戶。
執甲戶而問之,其總數易知也;執子戶而問之,其分數難辨也。
豈由單者,其使之由而不使之知之意與?按萬曆二十年五月,日本倭關白、平秀吉人高麗。
高麗告急,命兵部尚書石星經理。
有遊客沈惟敬者,請至倭宣谕,星惑之,乃假以遊擊将軍往。
二十一年,會官兵困倭于平壞,惟敬往來其間,倭果退軍于釜山。
高麗故土盡複。
石星力主款,撤兵。
沈惟敬同倭帥小西飛彈守來請封貢。
二十二年,名小西飛入朝,稱其國王為信長所弑,乃封關白為日。
本王給金印至釜山謝表,後時不發,以不奉正朔,而惟敬辱國之罪著矣。
乃下石星吏,議,罪如律。
惟敬竊逃入倭,擒之,棄市。
劉國镛,字景陽,榆林人。
祖籍浙江青田,以軍功為榆林衛世職。
镛由諸生後戎,累績至都督同知,升固原總兵,善撫軍士,大著輯甯之效。
後以魏珰擅政,緻仕歸,鄉裡推頌之。
子光祚、昌祚。
劉國銘,字複陽,镛之兄也。
以歲貢人太學,為南陽府通判,有賢聲。
繼調繁衛輝府,在官勤奮,三川流化焉。
會母老,以終養旋裡,止有布被琴書而已。
周臣榆林人,以都指揮協鎮甯夏,剛毅有幹局。
高秉元榆林人,甯夏遊擊,才兼文武,愛士恤民,鹹得其歡心。
又高秉??者,為榆林千總,□黃甫川死事。
張紳榆林人,協鎮甯夏,以骁勇稱。
紀世祿榆林人,甯夏遊擊。
練兵善将,威名遠播,敵人畏之。
侯職榆林人。
嘉靖四十年舉人,為介休縣教授,擢山東鄒平縣知縣。
值歲饑盜起,職捐俸立義食,多方赈濟,且躬詣盜所,谕以大義,盜解去。
鄒平立祠祀之。
明年,入觐,條奏天下利害萬餘言。
遷大名府通判,管宣府南路事。
時代藩占屯田地七千頃,職立争,始得還各城堡贍軍。
無何,宣、大邊寇至,挾增馬價。
督撫知職才,即檄董互市,職為仲威平價,得以無事。
尋緻仕歸,僻處陋巷,書夜吟詠,造就裡中後進。
年至七十有九卒。
職性方潔,事繼母以孝,撫諸後子若已出。
傅津字龍淵,榆林人。
由武舉官至總兵,鎮延綏,與士卒同甘苦,威德甚著。
及緻仕,降身隐約,口不言功,有古高隐風。
年八十五卒。
張世烈,字葵亭,延安衛人。
隆慶間進士,仕開州知州,刑清政簡,以治行聞。
轉戶部搉關稅羨金皆入于公。
遷青州知府,表率僚屬,清操益堅。
曆參政至左布政使,緻仕名為太仆卿,終不赴。
恬退自抑,樂與人善,校藝譚經,辄娓娓不倦,學者師事之。
王撫民,延安衛指揮使。
祖钺,河西千戶。
撫民少時于道邊嬉戲,拾金環二,還其主,裡中稱之。
及長,承襲,守靖邊。
時苦多盜,摘發如神,奸非肅邊焉。
遷延綏坐營都司,攺大同,遷保河遊擊,綏禦有方略。
萬曆元年,遷紫荊參将,旋推石門副總兵,尋改薊鎮中協。
居無何,改涼州。
涼州逼處番回,撫民至,募勇敢三千,日訓厲以待敵,常率所部突其圍,敵披摩遁去,涼州以安。
十四年,遷都督佥事,鎮守陜西。
嵩山逋寇為亂,至即樸滅之,火篩聞風,不敢犯邊者數年。
十七年,遷右軍都督同知。
诏還京,屢疏乞歸,許之。
未幾,複起鎮守山西。
尋以病卒,賜祭葬。
蠡程九思,靖邊人。
由武舉官至總兵。
靖邊舊無學宮,九思言于撫臣,因題請創建,至今文士濟濟,皆其功也。
張則,大同總兵。
堅之千,榆林衛指揮,為神木營參将,多智謀。
時北兵大舉,人祀剛設奇策,挫其鋒而去。
于河冂堡築牆,長八裡,迄今恃為扞衛。
曆升固原總兵。
孫拱微任三屯營副将,調遼左,戰死。
王保,檢林人,以行伍起家。
萬臂十六年,任神木副總兵。
時套中抰賞犯邊,保力禦之。
十九年,升都督佥事,鎮昌平。
二十年,調鎮山西。
八月,複攺薊鎮。
二十三年十一月,喜峰口有謺保羅馬而出,生擒長昂、小郎兒。
等,升都督同知。
尋調征倭。
有叛兵聚嘯于石門,将為亂,間保至,即恃并散。
二十四年,回鎮興址兵戰于羅文谷,及□塘功。
其今故使冬诏以原東于審踢、前屯、養善木諸處,屢立戰功,以病卒于海川。
保實慈□象,盡瘁王事,一時稠為名将雲。
蕭如薰,延安人。
祖漢,立功邊陲,官至總兵。
父文丞,亦為總兵官。
如薰以父慮萬戶,曆甯夏、平羅黎将,所得俸賜,悉給散個卒。
時蘭敢戰者,陰厚為。
先是,泾撫完、魏部卒□拜驕得難剞馨□義仰之。
拜怨望,陰蓄異志,與□卒劉東賜柒相□番側,營馬耗減,營卒月饷褚足醫,軍士難之。
年等乘□飯衆,以請饷為,各大噪。
總兵張羅忠不能禁,擁人派撫門殺魏,又殺兵備副使石羅方羅忠自盜。
是貼漆路守将皆奔走降附。
拜與子承恩呼雲推東陽為首,分守諸路。
唯如薰守平羅,戕不下。
忐帝位,榃赤心報國,字集軍士泣,論以大義。
妻楊氏,總督尚書兆之女也,亦出簪珥以飨士。
于是一軍威激。
咛雲來攻,如薰射殺之,東陽氣奪。
既而總督魏學盆檄延綏、蘭州兵至,督帥李如松以宜大、遼左兵至,斯??常居敬以淅兵至,卒讨平東陽者,如薰之功居多。
賊平,以功升甯夏總兵。
如薰好義潔巳,善??士卒,敬賢下士,以故人樂為用。
佩大将印者九,都督京營兵者三。
好持重,不輕戰,以争一時之利。
在軍中,輕裘緩帶,意思安閑。
如薰之督京營也,驸馬俠伯素驕貴,久之為妃薰所化,皆重磴之。
如薰奸學文,善詩賦,以經能濟武功,為一代名将。
家居溫恭喜怒。
不形而書法,得之蘇、米,今新樓閣道題飛仙橋,宛如銀鈎矣。
子??,字慎甫,襲錦禾衛指揮使。
逆闖犯京,年二十三殉難。
兄如芷、如蘭、如蕙,皆總兵,一門号将材,忠義著于朝廷。
張維忠亦延安人。
評曰:悖拜者,蒙古種也。
初隸鄭印标下,骁勇屢立戰功,曆升都指揮。
拜妻施氏,妊将免,拜夢空中有聲,天為之裂,如火焰,中有一物作虎狀,人施肋,拜手劍之,驚覺,遂産子,名曰承恩。
拜以副總兵緻仕,子承恩襲。
拜雖請老,居恒多畜蒼頭土文秀、義子悖雲等,名曰報國。
會洮河有警,經略鄭洛檄甯鎮調援,拜頭以所部三千人與子承恩往。
洛壯而許之。
賊平,馳還。
盆恣雎驕橫,巡撫黨馨每裁抑之,且欲核共冒糧罪,而承恩又以強娶民女為妾,箠之百怨馨。
萬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甯夏鎮兵請冬衣、布花、月糧久勿給,軍心嚣然。
劉東晹者,靖羅衛入,素臬桀,有異志,于是與承恩等晨入帥府為亂,殺巡撫以下官,會多兵讨之,至冬十一月始平。
延綏副總兵王通與榆林遊擊俞尚德皆為之戰死,而舊志不載,惜矣。
至承恩之兇狡成性,而妖夢是踐,事非剖肋,禍類豎牛,則天之生亂賊也,豈偶然哉? 李畢,字持平,榆林人。
以神木千總,屢立戰功,曆升延安參将。
值群盜四起,以防兵三百,破賊數千于甘泉,臨陣出奇,疾如風雨,延以比,諸縣賴之。
積功擢臨洮總兵,援剿張、李諸賊于湖廣。
所至軍命嚴肅,居民不擾難,倉卒颠沛,鎮定如山。
賊營每望見旗鼓,帥知為李将軍,惜勳未奏而卒。
國朝王相業,号雪蕉,榆林人,故名将子,折節讀書,有文名。
慷慨能詩,自許甚遠。
縱遊吳越、鐘離開日,與其豪人傑士侶,屢試不地。
以明經起家,所至有能聲,曆任鳳泗兵備副使。
耿介自喜,卒之日,家無長物,妻妾不免饑寒。
劉永亨,号正吾,先籍浙之青田,後為榆林衛世職。
年十八,以勇力聞,補青泉、鸼鹗諸堡守備,葛峪路參将,遵化副将。
尋以累薦加都督佥事,協守绐興。
時浙東多土寇,蔓延于上虞、餘姚、新昌、嵊諸縣閑。
永亨将兵剿撫,所至克捷,特賜貂裘名馬。
爰廷推為總宜府兵,晉都督同知,挂鎮朔将軍印,威名大著。
诏關以内,昌平、密雲諸軍悉隸宣鎮,自亨始也。
性孝友,敦故舊,尤折節恭儉。
凡在鎮十年,必歲市裘,多出缗錢以予寒而無食者,且為繕修宜府龍門、滴水崖城垣,烽燧偃息,關門屹然也。
年六十有五卒,祭葬如例。
子大慶,山東膠州知州;德慶,武舉。
紹慶陰生。
馬仲融,字以和,号木臣,綏德衛人。
童龀中,嶷然授左氏春秋,即能究其義。
長善屬文,成順治三年進士,除知固始縣。
縣介楚之光、黃閑,多盜,且新承荒梗,仲融到官,極意綏會,課使耕桑,布減丁之條,而佩刀劍者有禁。
未一年,風俗頓改,号為動練。
以勞卒,官民号哭于喪庭者,屬路,為之立祠祀為第。
猶龍貢生,如龍舉人,各有才望。
張天錄,榆林人。
以義勇徒軍,初隸賀人龍,及曹變蛟營中徒剿流賊有功,曆升遼東副将、池浦總兵官。
豫王南下上其籍于幕府,衣資器械,有如山積。
招撫江南,積功升蘇松提督。
是時海上鲗帆時出沒,天錄至,撫剿兼施,威惠并行,降者踵接,而圵至狼山,南至石浦,無風魚之警矣。
坐鎮者十年,内安外攘,茂績丕著,遂增秩賜金,蔭阿思哈哈番,子世襲。
天祿性忠勇,樂善好施,尤敬接文士,暇則投壺說劍,時比之杜征南。
子其鳳,吏部員外郎。
評曰:餘之在榆林也,猶鴈臣耳,敢言其風土之美哉?厥産氈毦,厥土冥昏沮洳,巳寶絕于餘州矣,又敢言其風土之美哉?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況秦之舊纣,而人材閑出者與?芝之生,不根而植,祭酒于鄉,老成于國,瞻仰景行,是為延綏之阡陌。
延綏鎮志卷之四,嘉興譚吉璁重修。
四之三人物志忠義、孝友 李翼,麟州新秦人。
宜和末,□代州西路都巡檢使,屯崞縣。
仝人取代,執守将嗣本,來谕降,翼射卻之,帥士卒堅守。
義勝軍統領崖忠忠、都監張洪輔夜引金兵人城,翼挺身搏戰,達旦,力不敵,被執。
金帥粘旱欲臣之,怒罵不屈,死之。
金完顔陳和尚名彜,字俍佐,世以小字行。
豐州人,系出蕭王諸孫,年二十餘,為元兵所掠,大帥甚愛之,置賬下。
時母留禮州,從兄安平都尉斜烈事之甚謹。
陳和尚在元歲餘,托以省母乞還,大帥以卒監之。
至禮,乃與斜烈劫殺監卒,奪馬,奉其母南奔。
元兵覺,合騎追之,由他路得免。
既而失馬,母老不能行,載以鹿魚車,兄弟共挽南渡河。
宣宗奇之。
斜烈以世官授都統,陳和尚試補護衛,末幾,轉奉禦。
及斜烈行壽、泗元帥府事,奏陳和尚自随,??以充宜差提控,佩金符。
陳和尚天資高朗,雅好交史,自居禁衛日,人以秀才目之。
逾年,轉忠孝軍提控。
五年,元兵人大昌原,平章合達問:誰可馬前鋒者?陳和尚出應命,先己沐浴易衣,若将就木椑者,擐甲上馬,不反顧。
是日以四百騎破八千衆。
自軍興二十年末有此捷,奏功第一,手??褒谕,授定遠大将軍、平涼府判官,世襲,累遷馬禦侮中郎将。
九年正月,三峰山之敗,走鈞州,城破,元兵人郎,縱軍巷戰,陳和尚趨避隐處,殺掠稍定,乃出,自言日:我金國大将,欲見白事兵士以數騎夾之,詣行帳前,問其姓名,日:我忠孝軍總領陳和尚也。
大昌原之勝者我也;衛州之勝,亦我也;倒回谷之勝,亦我也。
我死亂軍中,人将謂我負國家。
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
時欲其降,斫足胫折,不為屈,割口吻至耳,潠血而呼,至死不絕。
大将義之,酹以馬湩,祝日:好男子,他日再生,當合我得之。
時年四十一。
??贈鎮南軍節度使,塑像褒忠廟,勒石祀其忠烈。
明劉寬,順天人也。
祖玉,燕山右備小旗。
洪武末,從成祖屢立戰功。
建文二年,鄭霸村陳亡,父世克,曆升百戶。
交河大戰,摧鋒陷陣。
建交四年,青眉山陳亡,寬以綏德世職曆官指揮同知。
成化四年,調征滿四于石城,先登,後無繼,為賊所執,不屈,至剖其腹而死。
子羊兒為指揮使,珍以百戶署清平堡把總。
嘉靖二十五年,十月,羊兒随。
遊擊高極戰敗,沒于陣,第珍往救之,同時殉難,人以為四世忠烈。
而随寬死于石城之難者,有綏德衛指揮劉钊焉。
評曰:石城者,在平涼開,東西俱山左,山峭壁高數主,僞無徑路,上者應索而登。
西山頂平,可容一二千人。
城中有數石池蓄水,山形甚惡,滿四據之,以判殺我。
伯及三指揮,緻煩數道兵讨之,逾年始克。
一伯者,毛忠也,而三指揮俱失名,或即延鎮之劉寬興。
當時死難者既不詳,即有功如延綏之參将胡恺,而今亦無征矣。
惜哉舊志之疏也! 陶輔字公弼,榆林把總。
正德四年夏四月,寇大舉犯波羅韓家山,輔随總兵吳江往禦。
江素不滿輔,合為前鋒,而無後繼,寇圛之數重,江不救,死之。
妻郭氏撫孤子世臣,植節四十餘年卒。
是時榆林衛百戶野天爵,爵亦戰死于韓家山。
評曰投醪撫寒,分糠共苦者,此大将軍也。
吳江即棄陶輔如草芥矣,而獨不惜國威乎?乃舊志稱其早有清譽,中外服其威信,是為失實,餘故削之,為兵鑒雲。
姜漢字大容,榆林人。
由指揮曆總兵,鎮甯夏。
正德五年四月,安化王置??之夔,其黨何錦、周昂、丁廣等謀暹酒王宮,伏兵名鎮巡官,挾之使叛。
漢至阗??以微言挑漢,漢以大義曉之寊??知不可奪,伏兵起,執之,漢罵不絕囗,遂遇害。
事聞,賜祭葬,加子奭官指揮使。
後鎮甘州,數立邊功,能世其家。
嘉靖開,榆林守臣奏立祠,巡撫萬潮複以祠額上請,??賜憫忠,歲時祠之。
總兵王勳擊之,及魚河堡鎮子灣,賊橫衛其陣,兵斷無援,力戰死之。
是時管司千戶神龍亦死于敵。
李恭,榆林衛諸生,例授奏府典膳。
正德十三年,武宗西狩,恭抗疏請誅權奸,稿具,江彬聞之,矯??下行在錦衣獄,煆煉死之。
子大興,逮系??獄。
嘉靖攺元,巡撫姚镆奏恭父死于忠,子承以孝,贈祀善。
妻朱氏艱危守節二十餘年。
大興後出獄,亦以清介自守。
撫按月廪優恤,祀鄉賢。
評日,武宗自稱威武大将軍,而江彬副之,則恩寵也極矣。
恭以典膳官,抗言延論,其仁者之勇欤?明朝雖設有台省,而言事者不惟其官也,自部郎以下至縣丞、典史承差,無不可執事以??,故權奸數起,旋踵而敗,其言路之廣使然欤? 武成,榆林人,正德六年武舉,同千戶李江兼管本鎮司事。
嘉靖二年,禦賊于紅山兒,賊衆兵寡,力戰不支,興、江俱遇害。
至四年之死事者,又有綏德衛百戶餘林,戰殁于威武堡也。
劉缙榆林衛千戶,嘉靖十三年,随總兵張鳳擊賊于爛泥海子,兵潰死之。
又景大犬,榆林衛百戶,嘉靖十四年,随劇總兵梁震追賊至爛泥海子,力戰而死,诏贈千戶。
而同時之戰死于漆次梁者,又有綏德衛百戶高儒焉。
宋銳,榆林衛百戶,嘉靖十五年,随副總兵白爵拒賊于高家堡馬鞍山,說為前鋒,戰殁。
事聞,??贈千戶。
而綏德衛指揮田龍者,同時死焉。
先是,弘治十四年,副總兵劉寵戰死于高家堡。
又有都司會書王國安者,禦寇于高家堡,賊至,恃勇以六騎掠陣,死之,而赈怃無聞矣。
嘉靖時戰死于保甯者,有黃喬焉,亦榆林衛之百戶也。
郭江,榆林衛指揮,曆固原總兵官,戰于定邊死之,賜葬祭,建憫忠祠,蔭一子指揮世襲。
是時有綏德衛指揮孟仁,中軍指揮賀節者,以力戰死于定邊,而定邊所所屬之龍州多澗溝。
正德時,有龍州把總任傑者,臨陣見殺。
嘉靖四十三年,北兵陷鎮靖城,參将魯聰死之傑,延安人。
張鎮,定邊人,延安衛指揮使,膂力絕人,素欲以身緻王事,每戰必捷,生擒刺麻台。
後被圍,射落馬,為賊所支解。
陳鳳,榆林副總兵。
變山白崖兒之戰,伏兵四起,鳳與次子守義在重圍中,為賦矢斃馬而死,守義亦身被數創。
事聞,賜葬祭,建褒忠祠,蔭守義都指揮世襲。
後嘉靖三十二年,戰死于雙山者,有副總兵李梅,及綏德衛指揮劉鎮,尤耒表焉。
趙通,一名天福,延綏奇兵營軍也。
嘉靖二十四年,随副總兵李琦被圍于靖邊營小墩兒搲,其管司指揮崔經力戰,天福以身翼蔽,左右擊刺甚傷,經得免。
後選人衛。
三十二年,副總兵李梅雙山之戰,天福後管司賈琛先登,軍敗,琛力戰,天福亦依琛不去。
琛戰死,天福、興同死。
舊志日:報功之典,詳于将吏,而略于軍丁,竊以為不平也。
夫軍丁冒鋒刃,先失石,拾巳之生,翼将之死,甚至肝腦塗地,為世指名者無幾,則悲魂窮魄,号哭于陰風苦霧之中者,安得起李桽而吊之哉?故特表而出之。
馬恩,榆林千戶,曆官指揮佥事。
嘉靖中,由延綏遊擊臨大同參将。
前守将遇警,多避不出,恩至,始交鋒,力戰死之,贈光祿大夫、上柱國、右軍都督府都督,賜葬祭,建祠祀之,谥莊愍。
陰子時泰,指揮佥事,世襲。
又千戶姬曉亦死于大同。
李芳以綏德衛都指揮,曆官洮岷副總兵。
北兵據西甯,複起固原遊擊,至固原,未三日,馳赴景固城。
景固國急,芳至辄解。
會大雨,七日夜不絕,遂戰沒。
西人義之,立祠祀焉。
白世拳,榆林人,有膽略。
嘉靖二十一年,道出懷遠,為辌邊者所獲,世拳殺三人,遁歸。
總督疏上,??賞銀五。
十爾官百戶。
二十三年秋,從指揮趨于文家岔,敵人指世拳日短身而長髯,非殺阿不害三兄弟者乎?此報雠之時也。
世拳竟遇害,贈武略将軍。
而同時又戰死于邵家梁者,則為奇兵。
中軍官陳??、管司胡東陽、艾潮、王宗堯、賀免災也。
後二十四年,綏德衛副千戶傅潛者,亦于懷還堡戰死。
又有榆林衛千戶李祿者,隆慶元年,戰死于懷遠塞外之青山崾著奇節為。
又弘治中旗牌官許通戰死,亦贈武略将軍。
張??,榆林人,綏德衛千戶。
嘉靖二十四年,隸副總兵李琦部,深人敵巢,先登斬寇二十八級。
師旋,為賊所及,格戰死之。
子懋德時幼,妻崔氏撫鞠之,後襲蔭。
張鳳,榆林衛指揮,大同弘寺堡參将,以罪谪戌。
嘉靖二十四年,總督翟鵬題起廢官,立功贖罪。
本鎮總兵王升、參将何堂及鳳、興、都指揮劉欽、指揮孫世傑、姚譚、徐承祿、羅錦、朱鸶、千戶李堅、百戶莊洪、王國順等鹹赴焉。
鳳等戰于鹁鴿峪,全軍覆殁,??複鳳官,宣府建祠廟。
次子正、千戶欽、世傑、譚、承祿、錦、鸶、堅、洪、興、國順等各贈官蔭子。
惟升、堂脫歸。
而是時死事者,又有把總宗俍臣,戰殁于永興之頁沙梁焉。
俍臣,威武堡人。
李珍,榆林衛指揮,曆官參将。
總督。
會銑議複河套,為鹹甯侯仇鸶飛章搆之,棄市,複及欲滅其後,更誣銑子淳侵官銀,械送珍至京師,證之。
珍身受五毒,肌膚刻爛,辭終不桡,幽閉中,每日:甯我死,忍命曾氏絕滅耶?自誣銀一千兩系獄,乃長流淳三千裡。
後鸶敗,珍得脫,上書穆宗,極訟曾銑之冤,??複銑官,并蔭子淳得。
于流所放歸,聞者義之。
評曰:李珍值讒搆之日,楚毒備至,辭不傾移,洵忠勇之士興。
昔貫高榜笞刺?,身無完膚;白張王不反,名聞天下。
高祖于是賢張王。
諸客無不為諸侯相郡守者。
今銑之部下如此,珍固人傑,而銑亦賢矣哉。
高極,字天樞,懷遠堡人,綏德衛指揮。
嘉靖三十九年秋,防威武堡。
賊犯清平,極身先陷堅,部曲不繼,力戰死之。
史略,綏德衛指揮佥事。
嘉靖三十一年,克左參将,分守宣府西路。
三十二年二月,北兵犯新河口,略以兵七百追至乏馬坡,陷伏中,力戰死之。
??贈左都督,賜祭葬,立祠歲祀焉。
又有指揮孫世傑者,戰死于宣府鐵裹門,贈骠騎将軍,亦建祠祀之。
先是,二十八年,榆林衛指揮王璋,亦于宣府閻家堡戰死。
兵茂,延安衛指揮,大同總兵。
寇大舉人犯墩軍,與賊通,誘之,深人力戰死,賜葬祭,蔭子千戶。
王勳,延安衛指揮,甯夏副總兵。
賊犯長城,勳撀之,援兵不繼,戰死,贈光祿大夫,蔭一子千戶,予葬祭。
邵複初,延安衛百戶,鎮靖營遊擊清之孫,任磚井堡守備,遷平遼将軍,陣亡。
丁碧,榆林衛指揮,任平羅衛參将,與賊血戰死之,賜葬祭,準本鎮建祠戚祭。
後有崔世榮者,亦為平羅參将,與子同戰死。
世榮,榆林衛指揮也。
黃演,榆林衛指揮,曆官延綏協守,出兵芹河,血戰陣亡,贈三級,蔭一子世襲正千戶。
又綏德衛指揮沈應麒,亦戰沒于芹河。
孫膑為薊鎮總兵,嘉靖中人衛,值北兵犯畿輔,力戰死之。
膑,綏德衛指揮也。
又傅潛之子楫,萬曆四年人衛于古北口,陣亡。
白國,綏德衛千戶。
嘉靖四十年,與謝世勳、劉國忠三人同時陣亡于背千川。
李汝盆,榆林人,起行閑,以骁勇名,每戰克捷,遷榆林衛百戶。
嘉靖四十五年八月,提兵搗巢,深入三百裡黑山子崖,陣亡。
鄭東字時晹,綏德衛指揮。
分守蘭州。
寇大人金城,以援兵不至,同部下總旗張興戰死,金城賴以不陷。
興亦綏德人也。
王琮,高家堡人,為神木把總。
圈馬溝大戰,琮與子賜福皆死之,撫院表其闾,日父子忠烈。
後有應襲劉繼勳,亦戰死于神木焉。
指揮伍太、千戶耿虎力猛忽兒,皆自套中内附,嘉靖時以骁勇著稱,後俱殁于陣。
梁璞字懷玉,太師震之後,威武堡守備,素忠勇。
崇祯四年,北人環攻,璞出城戰死。
時有趙大胤折亦死焉。
猛如虎者,蒙古人也。
崇祯初,與虎大威來降,延撫易其名,時稱日猛虎。
二将,數有戰功,曆升援勦副總兵官。
十二年三月,督師楊嗣昌次荊門,立大勦營,更戲下騎兵為上将營,以如虎将之,分勦流賊于楚、蜀。
十三年十一月,時羅汝才過天星,盡人于蜀,與獻賊合于安嶽。
諸将左俍玉、賀人龍、李國奇、張應元、汪雲鳳、張奏凱等會師于夔州。
督師監軍萬元吉以諸軍進止不一,宜立大師以統之。
乃以總兵猛如虎為正總統,張應元為副總統,發保甯趨錦州,諸将分屯要害。
如虎至安嶽,選骁騎逐賊,元吉與應元屯于安嶽城下。
十四年正月,張獻忠走達州,嗣昌檄諸軍追蹑。
賀人龍頓兵廣元不進。
如虎率諸将及賊于開縣。
日暮雨作,諸将鹹請诘朝進戰。
如虎日自泸州逐賊馳骛。
四旬,僅而及之,惟敵是求。
今遇賊不戰,誰執其咎?請為諸軍先,揮戈而進,賊為披靡。
獻忠憑高望見後軍無繼,因以精銳繞谷中,出官軍後,馳而下,諸軍先潰。
如虎子先捷戰死,如虎突圍出。
三月,楊嗣昌自缢于軍。
監軍萬元吉部蜀行營,命如虎駐斬黃,防獻忠東逞。
二月,李賊合群盜圍開封,陷歸德。
左俍玉自襄進師,次南陽,獻賊等将北向,如虎院之于德安,會□發背,退屯承天。
十一月,李自成破襄城,乘勝圍南陽,數日,城陷,唐王遇害,如虎死之。
虎大威
知涞水縣事。
縣近京師,多中官豪縱,難按治,他令皆被誣劾去。
謙清謹自守,中傷者無可科舉。
歲滿,擢崇慶州知州,殊有名迹。
及卒,郡人撤市巷哭。
妻時氏哀毀過禮,一哭辄嘔血升餘,貧不能歸,州民合赙,始克擔喪還裡。
未逾年,時竟以憂卒。
楊宗氣,字鐘山,延安衛人。
其先以軍功世其官。
宗氣幼有大志,授經書即能領解。
嘉靖閑成進士,授庶吉士,久之,改給事中。
豐朵峻厲,多所建明。
世宗時,争論大禮,廷杖谪戍。
後為山西督糧道,剔厘宿獘,擢都禦史,巡撫雁門,又總三晉軍務,振綱饬紀,稱屏翰名臣。
下诏褒錫,兼節制四省,吏畏民懷,邊地幹城,實嘉賴焉。
時中官用事,宗氣獨不附諸珰,深銜之,遂乞歸,優遊泉石者十餘年。
卒于家,賜祭葬。
評曰:明之議興獻禮者,人人自附于和頣朱熹矣。
獨不思禮本人性,典國太後,俨然正位長秋,将不父其父,抑不母其母乎?此固人情之所難,而張桂之有于巷之遇也。
蓋考興獻者,正以母興國。
嘉靖三年,更定尊号曰聖母章聖皇太後,而始得帝之歡心矣。
乃當時以定陶濮園之典,争笞辱呼謈,幾興漢延熹、宋元祐之黨禍同。
嗚呼,其明德之衰耶!而稱嘉靖為中興者,過矣。
劉九容榆林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曆官山東佥憲。
風采嚴峻,庶僚畏服。
孫炳榆林人,嘉靖十九年舉人,知山東陵縣。
歲荒盜起,乃捕緝解散,發儲粟赈濟,生活者萬九千人。
才識明斷,其議馬議軍四事,立法最善,見真定志。
擢懷慶府同知,再擢南京戶部江西司郎中。
時倭犯南浙,各路士馬雲集,饷給不匮,以緻克捷。
謝承芳,榆林人,嘉靖中舉人。
少孤,能繼先業。
家貧,讀書不廢。
為人率素,搜羅載籍,纂修鎮志,辭藻可觀,以教育為務,遊其門者,成立甚多。
後知新都縣,清省得民心,解绶歸,年七十三卒。
郭堅字介夫,榆林人,舉人,号石□。
少好學,居繼母喪盡哀,形容消瘠,鄉黨稱之。
署□□聞嘉縣教谕,廉介自持,諸生餽遺,一無所受。
及卒,不能營理兇事。
聞喜士人棺具收葬,就為立碑,僑寓其孤寡焉。
崔林,綏德衛千戶,世居榆林,以卑退自持。
鄉人有犯,絕不興校。
或侵其田,林推興之。
家人讓之,林曰:沙土硗瘠,何緻使人有侵奪之名耶?守柏林堡,嚴烽堠,饬邊防,賊不敢犯。
及随遊擊監海征戰,奮不顧身,以骁勇聞。
鄉人語曰:林居鄉怯,而臨陣抑何勇也!教子孫以勤儉,謙厚,有家法,年八十終。
崔镛字汝洪,其先颍上人。
始祖程以羲勇,後明太祖征建昌有功,授榆林百戶世襲。
镛少不好弄,年十二人學為諸生。
嘉靖中成進士,授潞安府推官,決獄多所平反。
遷戶部主事,督饷昌平。
又二年,督薊門饷,尋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分巡陽和。
進基參議,再進按察司副使。
隆慶四年,俺答孫把漢那吉萊降,俺答叩邊求還。
總督王崇古,巡撫方逢時屬镛議。
镛曰:殺降固不可,還之則又示弱。
莫若以那吉歸羲上聞,爵以官,俺答必喜,使其貢款,還我叛人,然後予之,于計便。
即單騎往谕之,俺答聽服。
上多镛功,錫以金帛,改井陉道。
萬曆中,又改岢岚道。
時俺答初進貢,一切簿期,皆镛所手定。
進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山西,提督雁門諸關。
會興禦史不合,镛自劾罷。
及歸,侍父母,朝夕自上食,色養備至。
居家雍陸,鄉裡皆則傚之。
以喪父過哀,竟得疾卒。
祀鄉賢。
評曰:把漢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鐵皆台吉之子也。
多智,有口辯。
俺答為娶壻比吉之女為婦,不相能,稪聘兔扯金的之女,适俺答長啞不害之所生三娘者,貌美,已受襖兒都司聘,俺答奪取之。
襖兒恚甚,來攻,俺答無以解,即以那吉所聘兔扯金的女償之。
耶吉怒,謂阿力哥曰:我祖妻外孫,又奪孫婦與人,吾不能為若孫,吾行矣。
遂與阿力哥同妻比吉女等十人南走,叩關請降。
總督王崇古留之,廷臣鹹以為不可。
帝曰:寇慕羲來降,宜加優撫。
其以把漢那吉為指揮使。
俺答尋亦悔,擁衆十萬壓境。
崇古谕以存恤恩,而要其縛叛以款。
俺答随遣騎觇其孫,方蟒衣貂帽,馳馬後,容歸報。
俺答感且愧曰:漢乃肯全吾孫,吾且齧臂盟,世服屬無貳,奚有于叛人?遂定盟,執叛人趙全等九人來獻,送歸那吉,許奉表通貢不絕。
封俺答為忠順王。
當嘉靖時,俺答蹂大同,深入澤潞、宣府,抵紫荊,震驚陵寝,且西掠延綏,東寇遼陽,無歲不被兵。
至是款關通貢,弭兵者十餘年。
所謂承奮擊之威,值百六之運者,非欤? 馬希龍,字大化,榆林人。
天資瑰傑,十歲能文,婉有辭況。
及長,博學,多所貫綜。
于嘉靖三十七年領鄉薦,善論縱橫,為當時所稱。
九上公車不第。
年五十乞恩,署乾州訓導,以人倫為已任。
會山西鄉試,撫按慕其名,以禮敦請,鎖闱較士,号稱得人。
丁内艱,複補白水縣教谕,四方荷帙來學者甚衆。
升保甯府通判,尋為王府長史,遂告歸。
希龍才藻知名,作鎮舊志多其文筆雲。
姜應熊字周佐,愍忠公孫,平羌将軍、甘肅總兵官。
奭。
子也。
年十六,為諸生,辄棄去,曰:将門子不執幹戈以繼先業,而顧開柔翰保也。
弱冠舉武科,逾年,攝本衛指揮使,諸所為方略,當時器重之。
升宣府洗馬林守備。
居二載,超升右衛參将,尋升甘肅副總兵,又挂征西将軍印,鎮甯夏。
以所學兵法勒諸部伍,與士卒同甘苦。
嘉靖三十二年,寇犯延綏。
延綏距甯夏千有餘裡,應熊潛師來援,寇不虞猝至,遂敗于金湯川。
是年秋,又犯平羅城,多首功。
捷聞,升實授都督同知。
三十四年,以黑疙疸功,授榮祿大夫右都督。
兵部尚書楊博以其遇敵敢戰,調往薊遼。
是時嘉靖四十二年秋也。
會圵兵大舉,薄居庸城,陵京震動。
世宗密遣錦衣尉伺諸邊臣。
時敵衆号數十萬,我兵才數萬耳。
敵見兵少,圍之數重,應熊搏戰,潰圍出稪,轉戰數十裡,至營,始覺創甚,撿之,得刀痕五。
錦衣尉已密狀馳奏。
及敵退,世宗曰:應熊存否?其為天子注意如此。
尋以功升大同總兵官,挂征西前将軍印。
四十一年,率裨将孫膑複戰于湯其河,斬獲甚衆,牛羊車杖不勝計。
玺書褒美,赉金币者四。
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左都督,蔭一子百戶。
一日,謂客曰:吾家為将者三世矣,豈無陰禍?且未當有橫草功,而榮位過之,豈□久留以速官諹。
即上表請代。
及歸裡,年四十二,??征不出,卒于家。
子顯宗、顯祚,皆有名。
顯祚為榆林副将時,署本鎮事,有羨金五百兩輸之官。
于萬曆三十七年,置三岔川高貴地一分,以為學田,可謂有敦詩說禮之風矣。
後為都督同知、宣府總兵官,緻仕卒。
白棟字子隆,榆林人。
生而穎異,孩提時,不興群兒嬉戲。
八歲能屬文。
嘉靖四十三年領鄉薦,隆慶五年進士,除東阿令。
阿役繁賦重,稱難治。
棟下車立條鞭法,貧富皆以地科差,邑中二一切辦,不煩裡甲。
以卓巽微為山西道監察禦史,抗直忤權貴,假考察谪萬郵州判官。
給事中曲遷喬疏薦,擢戶部浙江司主事,再升兵部武選司員外。
内艱歸,起複職方,轉山東按察司佥事,分巡沂州。
未三月,改昌平。
已而升南京通政參議、應天府丞,轉提督四彜館大常寺少卿,遷大理寺少卿。
以議石尚書事不協上意,告歸,益自淬勵名節,卒于家。
評曰:一條鞭法者,自隆慶二年江西巡撫劉無濟奏行始。
蓋通州縣十歲中夏稅、秋糧、存留起運額若幹,均搖裡申、土貢、顧募加銀額若幹,通為一條總征而均支之。
有征收不輸甲,總十歲中所輸之數,書之于帖而歲分焉。
此即今之由單也。
立法誠善矣,然歲輸有常,而幫貼仍在。
至其所書之數,有甲戶而無子戶。
執甲戶而問之,其總數易知也;執子戶而問之,其分數難辨也。
豈由單者,其使之由而不使之知之意與?按萬曆二十年五月,日本倭關白、平秀吉人高麗。
高麗告急,命兵部尚書石星經理。
有遊客沈惟敬者,請至倭宣谕,星惑之,乃假以遊擊将軍往。
二十一年,會官兵困倭于平壞,惟敬往來其間,倭果退軍于釜山。
高麗故土盡複。
石星力主款,撤兵。
沈惟敬同倭帥小西飛彈守來請封貢。
二十二年,名小西飛入朝,稱其國王為信長所弑,乃封關白為日。
本王給金印至釜山謝表,後時不發,以不奉正朔,而惟敬辱國之罪著矣。
乃下石星吏,議,罪如律。
惟敬竊逃入倭,擒之,棄市。
劉國镛,字景陽,榆林人。
祖籍浙江青田,以軍功為榆林衛世職。
镛由諸生後戎,累績至都督同知,升固原總兵,善撫軍士,大著輯甯之效。
後以魏珰擅政,緻仕歸,鄉裡推頌之。
子光祚、昌祚。
劉國銘,字複陽,镛之兄也。
以歲貢人太學,為南陽府通判,有賢聲。
繼調繁衛輝府,在官勤奮,三川流化焉。
會母老,以終養旋裡,止有布被琴書而已。
周臣榆林人,以都指揮協鎮甯夏,剛毅有幹局。
高秉元榆林人,甯夏遊擊,才兼文武,愛士恤民,鹹得其歡心。
又高秉??者,為榆林千總,□黃甫川死事。
張紳榆林人,協鎮甯夏,以骁勇稱。
紀世祿榆林人,甯夏遊擊。
練兵善将,威名遠播,敵人畏之。
侯職榆林人。
嘉靖四十年舉人,為介休縣教授,擢山東鄒平縣知縣。
值歲饑盜起,職捐俸立義食,多方赈濟,且躬詣盜所,谕以大義,盜解去。
鄒平立祠祀之。
明年,入觐,條奏天下利害萬餘言。
遷大名府通判,管宣府南路事。
時代藩占屯田地七千頃,職立争,始得還各城堡贍軍。
無何,宣、大邊寇至,挾增馬價。
督撫知職才,即檄董互市,職為仲威平價,得以無事。
尋緻仕歸,僻處陋巷,書夜吟詠,造就裡中後進。
年至七十有九卒。
職性方潔,事繼母以孝,撫諸後子若已出。
傅津字龍淵,榆林人。
由武舉官至總兵,鎮延綏,與士卒同甘苦,威德甚著。
及緻仕,降身隐約,口不言功,有古高隐風。
年八十五卒。
張世烈,字葵亭,延安衛人。
隆慶間進士,仕開州知州,刑清政簡,以治行聞。
轉戶部搉關稅羨金皆入于公。
遷青州知府,表率僚屬,清操益堅。
曆參政至左布政使,緻仕名為太仆卿,終不赴。
恬退自抑,樂與人善,校藝譚經,辄娓娓不倦,學者師事之。
王撫民,延安衛指揮使。
祖钺,河西千戶。
撫民少時于道邊嬉戲,拾金環二,還其主,裡中稱之。
及長,承襲,守靖邊。
時苦多盜,摘發如神,奸非肅邊焉。
遷延綏坐營都司,攺大同,遷保河遊擊,綏禦有方略。
萬曆元年,遷紫荊參将,旋推石門副總兵,尋改薊鎮中協。
居無何,改涼州。
涼州逼處番回,撫民至,募勇敢三千,日訓厲以待敵,常率所部突其圍,敵披摩遁去,涼州以安。
十四年,遷都督佥事,鎮守陜西。
嵩山逋寇為亂,至即樸滅之,火篩聞風,不敢犯邊者數年。
十七年,遷右軍都督同知。
诏還京,屢疏乞歸,許之。
未幾,複起鎮守山西。
尋以病卒,賜祭葬。
蠡程九思,靖邊人。
由武舉官至總兵。
靖邊舊無學宮,九思言于撫臣,因題請創建,至今文士濟濟,皆其功也。
張則,大同總兵。
堅之千,榆林衛指揮,為神木營參将,多智謀。
時北兵大舉,人祀剛設奇策,挫其鋒而去。
于河冂堡築牆,長八裡,迄今恃為扞衛。
曆升固原總兵。
孫拱微任三屯營副将,調遼左,戰死。
王保,檢林人,以行伍起家。
萬臂十六年,任神木副總兵。
時套中抰賞犯邊,保力禦之。
十九年,升都督佥事,鎮昌平。
二十年,調鎮山西。
八月,複攺薊鎮。
二十三年十一月,喜峰口有謺保羅馬而出,生擒長昂、小郎兒。
等,升都督同知。
尋調征倭。
有叛兵聚嘯于石門,将為亂,間保至,即恃并散。
二十四年,回鎮興址兵戰于羅文谷,及□塘功。
其今故使冬诏以原東于審踢、前屯、養善木諸處,屢立戰功,以病卒于海川。
保實慈□象,盡瘁王事,一時稠為名将雲。
蕭如薰,延安人。
祖漢,立功邊陲,官至總兵。
父文丞,亦為總兵官。
如薰以父慮萬戶,曆甯夏、平羅黎将,所得俸賜,悉給散個卒。
時蘭敢戰者,陰厚為。
先是,泾撫完、魏部卒□拜驕得難剞馨□義仰之。
拜怨望,陰蓄異志,與□卒劉東賜柒相□番側,營馬耗減,營卒月饷褚足醫,軍士難之。
年等乘□飯衆,以請饷為,各大噪。
總兵張羅忠不能禁,擁人派撫門殺魏,又殺兵備副使石羅方羅忠自盜。
是貼漆路守将皆奔走降附。
拜與子承恩呼雲推東陽為首,分守諸路。
唯如薰守平羅,戕不下。
忐帝位,榃赤心報國,字集軍士泣,論以大義。
妻楊氏,總督尚書兆之女也,亦出簪珥以飨士。
于是一軍威激。
咛雲來攻,如薰射殺之,東陽氣奪。
既而總督魏學盆檄延綏、蘭州兵至,督帥李如松以宜大、遼左兵至,斯??常居敬以淅兵至,卒讨平東陽者,如薰之功居多。
賊平,以功升甯夏總兵。
如薰好義潔巳,善??士卒,敬賢下士,以故人樂為用。
佩大将印者九,都督京營兵者三。
好持重,不輕戰,以争一時之利。
在軍中,輕裘緩帶,意思安閑。
如薰之督京營也,驸馬俠伯素驕貴,久之為妃薰所化,皆重磴之。
如薰奸學文,善詩賦,以經能濟武功,為一代名将。
家居溫恭喜怒。
不形而書法,得之蘇、米,今新樓閣道題飛仙橋,宛如銀鈎矣。
子??,字慎甫,襲錦禾衛指揮使。
逆闖犯京,年二十三殉難。
兄如芷、如蘭、如蕙,皆總兵,一門号将材,忠義著于朝廷。
張維忠亦延安人。
評曰:悖拜者,蒙古種也。
初隸鄭印标下,骁勇屢立戰功,曆升都指揮。
拜妻施氏,妊将免,拜夢空中有聲,天為之裂,如火焰,中有一物作虎狀,人施肋,拜手劍之,驚覺,遂産子,名曰承恩。
拜以副總兵緻仕,子承恩襲。
拜雖請老,居恒多畜蒼頭土文秀、義子悖雲等,名曰報國。
會洮河有警,經略鄭洛檄甯鎮調援,拜頭以所部三千人與子承恩往。
洛壯而許之。
賊平,馳還。
盆恣雎驕橫,巡撫黨馨每裁抑之,且欲核共冒糧罪,而承恩又以強娶民女為妾,箠之百怨馨。
萬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甯夏鎮兵請冬衣、布花、月糧久勿給,軍心嚣然。
劉東晹者,靖羅衛入,素臬桀,有異志,于是與承恩等晨入帥府為亂,殺巡撫以下官,會多兵讨之,至冬十一月始平。
延綏副總兵王通與榆林遊擊俞尚德皆為之戰死,而舊志不載,惜矣。
至承恩之兇狡成性,而妖夢是踐,事非剖肋,禍類豎牛,則天之生亂賊也,豈偶然哉? 李畢,字持平,榆林人。
以神木千總,屢立戰功,曆升延安參将。
值群盜四起,以防兵三百,破賊數千于甘泉,臨陣出奇,疾如風雨,延以比,諸縣賴之。
積功擢臨洮總兵,援剿張、李諸賊于湖廣。
所至軍命嚴肅,居民不擾難,倉卒颠沛,鎮定如山。
賊營每望見旗鼓,帥知為李将軍,惜勳未奏而卒。
國朝王相業,号雪蕉,榆林人,故名将子,折節讀書,有文名。
慷慨能詩,自許甚遠。
縱遊吳越、鐘離開日,與其豪人傑士侶,屢試不地。
以明經起家,所至有能聲,曆任鳳泗兵備副使。
耿介自喜,卒之日,家無長物,妻妾不免饑寒。
劉永亨,号正吾,先籍浙之青田,後為榆林衛世職。
年十八,以勇力聞,補青泉、鸼鹗諸堡守備,葛峪路參将,遵化副将。
尋以累薦加都督佥事,協守绐興。
時浙東多土寇,蔓延于上虞、餘姚、新昌、嵊諸縣閑。
永亨将兵剿撫,所至克捷,特賜貂裘名馬。
爰廷推為總宜府兵,晉都督同知,挂鎮朔将軍印,威名大著。
诏關以内,昌平、密雲諸軍悉隸宣鎮,自亨始也。
性孝友,敦故舊,尤折節恭儉。
凡在鎮十年,必歲市裘,多出缗錢以予寒而無食者,且為繕修宜府龍門、滴水崖城垣,烽燧偃息,關門屹然也。
年六十有五卒,祭葬如例。
子大慶,山東膠州知州;德慶,武舉。
紹慶陰生。
馬仲融,字以和,号木臣,綏德衛人。
童龀中,嶷然授左氏春秋,即能究其義。
長善屬文,成順治三年進士,除知固始縣。
縣介楚之光、黃閑,多盜,且新承荒梗,仲融到官,極意綏會,課使耕桑,布減丁之條,而佩刀劍者有禁。
未一年,風俗頓改,号為動練。
以勞卒,官民号哭于喪庭者,屬路,為之立祠祀為第。
猶龍貢生,如龍舉人,各有才望。
張天錄,榆林人。
以義勇徒軍,初隸賀人龍,及曹變蛟營中徒剿流賊有功,曆升遼東副将、池浦總兵官。
豫王南下上其籍于幕府,衣資器械,有如山積。
招撫江南,積功升蘇松提督。
是時海上鲗帆時出沒,天錄至,撫剿兼施,威惠并行,降者踵接,而圵至狼山,南至石浦,無風魚之警矣。
坐鎮者十年,内安外攘,茂績丕著,遂增秩賜金,蔭阿思哈哈番,子世襲。
天祿性忠勇,樂善好施,尤敬接文士,暇則投壺說劍,時比之杜征南。
子其鳳,吏部員外郎。
評曰:餘之在榆林也,猶鴈臣耳,敢言其風土之美哉?厥産氈毦,厥土冥昏沮洳,巳寶絕于餘州矣,又敢言其風土之美哉?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況秦之舊纣,而人材閑出者與?芝之生,不根而植,祭酒于鄉,老成于國,瞻仰景行,是為延綏之阡陌。
延綏鎮志卷之四,嘉興譚吉璁重修。
四之三人物志忠義、孝友 李翼,麟州新秦人。
宜和末,□代州西路都巡檢使,屯崞縣。
仝人取代,執守将嗣本,來谕降,翼射卻之,帥士卒堅守。
義勝軍統領崖忠忠、都監張洪輔夜引金兵人城,翼挺身搏戰,達旦,力不敵,被執。
金帥粘旱欲臣之,怒罵不屈,死之。
金完顔陳和尚名彜,字俍佐,世以小字行。
豐州人,系出蕭王諸孫,年二十餘,為元兵所掠,大帥甚愛之,置賬下。
時母留禮州,從兄安平都尉斜烈事之甚謹。
陳和尚在元歲餘,托以省母乞還,大帥以卒監之。
至禮,乃與斜烈劫殺監卒,奪馬,奉其母南奔。
元兵覺,合騎追之,由他路得免。
既而失馬,母老不能行,載以鹿魚車,兄弟共挽南渡河。
宣宗奇之。
斜烈以世官授都統,陳和尚試補護衛,末幾,轉奉禦。
及斜烈行壽、泗元帥府事,奏陳和尚自随,??以充宜差提控,佩金符。
陳和尚天資高朗,雅好交史,自居禁衛日,人以秀才目之。
逾年,轉忠孝軍提控。
五年,元兵人大昌原,平章合達問:誰可馬前鋒者?陳和尚出應命,先己沐浴易衣,若将就木椑者,擐甲上馬,不反顧。
是日以四百騎破八千衆。
自軍興二十年末有此捷,奏功第一,手??褒谕,授定遠大将軍、平涼府判官,世襲,累遷馬禦侮中郎将。
九年正月,三峰山之敗,走鈞州,城破,元兵人郎,縱軍巷戰,陳和尚趨避隐處,殺掠稍定,乃出,自言日:我金國大将,欲見白事兵士以數騎夾之,詣行帳前,問其姓名,日:我忠孝軍總領陳和尚也。
大昌原之勝者我也;衛州之勝,亦我也;倒回谷之勝,亦我也。
我死亂軍中,人将謂我負國家。
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
時欲其降,斫足胫折,不為屈,割口吻至耳,潠血而呼,至死不絕。
大将義之,酹以馬湩,祝日:好男子,他日再生,當合我得之。
時年四十一。
??贈鎮南軍節度使,塑像褒忠廟,勒石祀其忠烈。
明劉寬,順天人也。
祖玉,燕山右備小旗。
洪武末,從成祖屢立戰功。
建文二年,鄭霸村陳亡,父世克,曆升百戶。
交河大戰,摧鋒陷陣。
建交四年,青眉山陳亡,寬以綏德世職曆官指揮同知。
成化四年,調征滿四于石城,先登,後無繼,為賊所執,不屈,至剖其腹而死。
子羊兒為指揮使,珍以百戶署清平堡把總。
嘉靖二十五年,十月,羊兒随。
遊擊高極戰敗,沒于陣,第珍往救之,同時殉難,人以為四世忠烈。
而随寬死于石城之難者,有綏德衛指揮劉钊焉。
評曰:石城者,在平涼開,東西俱山左,山峭壁高數主,僞無徑路,上者應索而登。
西山頂平,可容一二千人。
城中有數石池蓄水,山形甚惡,滿四據之,以判殺我。
伯及三指揮,緻煩數道兵讨之,逾年始克。
一伯者,毛忠也,而三指揮俱失名,或即延鎮之劉寬興。
當時死難者既不詳,即有功如延綏之參将胡恺,而今亦無征矣。
惜哉舊志之疏也! 陶輔字公弼,榆林把總。
正德四年夏四月,寇大舉犯波羅韓家山,輔随總兵吳江往禦。
江素不滿輔,合為前鋒,而無後繼,寇圛之數重,江不救,死之。
妻郭氏撫孤子世臣,植節四十餘年卒。
是時榆林衛百戶野天爵,爵亦戰死于韓家山。
評曰投醪撫寒,分糠共苦者,此大将軍也。
吳江即棄陶輔如草芥矣,而獨不惜國威乎?乃舊志稱其早有清譽,中外服其威信,是為失實,餘故削之,為兵鑒雲。
姜漢字大容,榆林人。
由指揮曆總兵,鎮甯夏。
正德五年四月,安化王置??之夔,其黨何錦、周昂、丁廣等謀暹酒王宮,伏兵名鎮巡官,挾之使叛。
漢至阗??以微言挑漢,漢以大義曉之寊??知不可奪,伏兵起,執之,漢罵不絕囗,遂遇害。
事聞,賜祭葬,加子奭官指揮使。
後鎮甘州,數立邊功,能世其家。
嘉靖開,榆林守臣奏立祠,巡撫萬潮複以祠額上請,??賜憫忠,歲時祠之。
總兵王勳擊之,及魚河堡鎮子灣,賊橫衛其陣,兵斷無援,力戰死之。
是時管司千戶神龍亦死于敵。
李恭,榆林衛諸生,例授奏府典膳。
正德十三年,武宗西狩,恭抗疏請誅權奸,稿具,江彬聞之,矯??下行在錦衣獄,煆煉死之。
子大興,逮系??獄。
嘉靖攺元,巡撫姚镆奏恭父死于忠,子承以孝,贈祀善。
妻朱氏艱危守節二十餘年。
大興後出獄,亦以清介自守。
撫按月廪優恤,祀鄉賢。
評日,武宗自稱威武大将軍,而江彬副之,則恩寵也極矣。
恭以典膳官,抗言延論,其仁者之勇欤?明朝雖設有台省,而言事者不惟其官也,自部郎以下至縣丞、典史承差,無不可執事以??,故權奸數起,旋踵而敗,其言路之廣使然欤? 武成,榆林人,正德六年武舉,同千戶李江兼管本鎮司事。
嘉靖二年,禦賊于紅山兒,賊衆兵寡,力戰不支,興、江俱遇害。
至四年之死事者,又有綏德衛百戶餘林,戰殁于威武堡也。
劉缙榆林衛千戶,嘉靖十三年,随總兵張鳳擊賊于爛泥海子,兵潰死之。
又景大犬,榆林衛百戶,嘉靖十四年,随劇總兵梁震追賊至爛泥海子,力戰而死,诏贈千戶。
而同時之戰死于漆次梁者,又有綏德衛百戶高儒焉。
宋銳,榆林衛百戶,嘉靖十五年,随副總兵白爵拒賊于高家堡馬鞍山,說為前鋒,戰殁。
事聞,??贈千戶。
而綏德衛指揮田龍者,同時死焉。
先是,弘治十四年,副總兵劉寵戰死于高家堡。
又有都司會書王國安者,禦寇于高家堡,賊至,恃勇以六騎掠陣,死之,而赈怃無聞矣。
嘉靖時戰死于保甯者,有黃喬焉,亦榆林衛之百戶也。
郭江,榆林衛指揮,曆固原總兵官,戰于定邊死之,賜葬祭,建憫忠祠,蔭一子指揮世襲。
是時有綏德衛指揮孟仁,中軍指揮賀節者,以力戰死于定邊,而定邊所所屬之龍州多澗溝。
正德時,有龍州把總任傑者,臨陣見殺。
嘉靖四十三年,北兵陷鎮靖城,參将魯聰死之傑,延安人。
張鎮,定邊人,延安衛指揮使,膂力絕人,素欲以身緻王事,每戰必捷,生擒刺麻台。
後被圍,射落馬,為賊所支解。
陳鳳,榆林副總兵。
變山白崖兒之戰,伏兵四起,鳳與次子守義在重圍中,為賦矢斃馬而死,守義亦身被數創。
事聞,賜葬祭,建褒忠祠,蔭守義都指揮世襲。
後嘉靖三十二年,戰死于雙山者,有副總兵李梅,及綏德衛指揮劉鎮,尤耒表焉。
趙通,一名天福,延綏奇兵營軍也。
嘉靖二十四年,随副總兵李琦被圍于靖邊營小墩兒搲,其管司指揮崔經力戰,天福以身翼蔽,左右擊刺甚傷,經得免。
後選人衛。
三十二年,副總兵李梅雙山之戰,天福後管司賈琛先登,軍敗,琛力戰,天福亦依琛不去。
琛戰死,天福、興同死。
舊志日:報功之典,詳于将吏,而略于軍丁,竊以為不平也。
夫軍丁冒鋒刃,先失石,拾巳之生,翼将之死,甚至肝腦塗地,為世指名者無幾,則悲魂窮魄,号哭于陰風苦霧之中者,安得起李桽而吊之哉?故特表而出之。
馬恩,榆林千戶,曆官指揮佥事。
嘉靖中,由延綏遊擊臨大同參将。
前守将遇警,多避不出,恩至,始交鋒,力戰死之,贈光祿大夫、上柱國、右軍都督府都督,賜葬祭,建祠祀之,谥莊愍。
陰子時泰,指揮佥事,世襲。
又千戶姬曉亦死于大同。
李芳以綏德衛都指揮,曆官洮岷副總兵。
北兵據西甯,複起固原遊擊,至固原,未三日,馳赴景固城。
景固國急,芳至辄解。
會大雨,七日夜不絕,遂戰沒。
西人義之,立祠祀焉。
白世拳,榆林人,有膽略。
嘉靖二十一年,道出懷遠,為辌邊者所獲,世拳殺三人,遁歸。
總督疏上,??賞銀五。
十爾官百戶。
二十三年秋,從指揮趨于文家岔,敵人指世拳日短身而長髯,非殺阿不害三兄弟者乎?此報雠之時也。
世拳竟遇害,贈武略将軍。
而同時又戰死于邵家梁者,則為奇兵。
中軍官陳??、管司胡東陽、艾潮、王宗堯、賀免災也。
後二十四年,綏德衛副千戶傅潛者,亦于懷還堡戰死。
又有榆林衛千戶李祿者,隆慶元年,戰死于懷遠塞外之青山崾著奇節為。
又弘治中旗牌官許通戰死,亦贈武略将軍。
張??,榆林人,綏德衛千戶。
嘉靖二十四年,隸副總兵李琦部,深人敵巢,先登斬寇二十八級。
師旋,為賊所及,格戰死之。
子懋德時幼,妻崔氏撫鞠之,後襲蔭。
張鳳,榆林衛指揮,大同弘寺堡參将,以罪谪戌。
嘉靖二十四年,總督翟鵬題起廢官,立功贖罪。
本鎮總兵王升、參将何堂及鳳、興、都指揮劉欽、指揮孫世傑、姚譚、徐承祿、羅錦、朱鸶、千戶李堅、百戶莊洪、王國順等鹹赴焉。
鳳等戰于鹁鴿峪,全軍覆殁,??複鳳官,宣府建祠廟。
次子正、千戶欽、世傑、譚、承祿、錦、鸶、堅、洪、興、國順等各贈官蔭子。
惟升、堂脫歸。
而是時死事者,又有把總宗俍臣,戰殁于永興之頁沙梁焉。
俍臣,威武堡人。
李珍,榆林衛指揮,曆官參将。
總督。
會銑議複河套,為鹹甯侯仇鸶飛章搆之,棄市,複及欲滅其後,更誣銑子淳侵官銀,械送珍至京師,證之。
珍身受五毒,肌膚刻爛,辭終不桡,幽閉中,每日:甯我死,忍命曾氏絕滅耶?自誣銀一千兩系獄,乃長流淳三千裡。
後鸶敗,珍得脫,上書穆宗,極訟曾銑之冤,??複銑官,并蔭子淳得。
于流所放歸,聞者義之。
評曰:李珍值讒搆之日,楚毒備至,辭不傾移,洵忠勇之士興。
昔貫高榜笞刺?,身無完膚;白張王不反,名聞天下。
高祖于是賢張王。
諸客無不為諸侯相郡守者。
今銑之部下如此,珍固人傑,而銑亦賢矣哉。
高極,字天樞,懷遠堡人,綏德衛指揮。
嘉靖三十九年秋,防威武堡。
賊犯清平,極身先陷堅,部曲不繼,力戰死之。
史略,綏德衛指揮佥事。
嘉靖三十一年,克左參将,分守宣府西路。
三十二年二月,北兵犯新河口,略以兵七百追至乏馬坡,陷伏中,力戰死之。
??贈左都督,賜祭葬,立祠歲祀焉。
又有指揮孫世傑者,戰死于宣府鐵裹門,贈骠騎将軍,亦建祠祀之。
先是,二十八年,榆林衛指揮王璋,亦于宣府閻家堡戰死。
兵茂,延安衛指揮,大同總兵。
寇大舉人犯墩軍,與賊通,誘之,深人力戰死,賜葬祭,蔭子千戶。
王勳,延安衛指揮,甯夏副總兵。
賊犯長城,勳撀之,援兵不繼,戰死,贈光祿大夫,蔭一子千戶,予葬祭。
邵複初,延安衛百戶,鎮靖營遊擊清之孫,任磚井堡守備,遷平遼将軍,陣亡。
丁碧,榆林衛指揮,任平羅衛參将,與賊血戰死之,賜葬祭,準本鎮建祠戚祭。
後有崔世榮者,亦為平羅參将,與子同戰死。
世榮,榆林衛指揮也。
黃演,榆林衛指揮,曆官延綏協守,出兵芹河,血戰陣亡,贈三級,蔭一子世襲正千戶。
又綏德衛指揮沈應麒,亦戰沒于芹河。
孫膑為薊鎮總兵,嘉靖中人衛,值北兵犯畿輔,力戰死之。
膑,綏德衛指揮也。
又傅潛之子楫,萬曆四年人衛于古北口,陣亡。
白國,綏德衛千戶。
嘉靖四十年,與謝世勳、劉國忠三人同時陣亡于背千川。
李汝盆,榆林人,起行閑,以骁勇名,每戰克捷,遷榆林衛百戶。
嘉靖四十五年八月,提兵搗巢,深入三百裡黑山子崖,陣亡。
鄭東字時晹,綏德衛指揮。
分守蘭州。
寇大人金城,以援兵不至,同部下總旗張興戰死,金城賴以不陷。
興亦綏德人也。
王琮,高家堡人,為神木把總。
圈馬溝大戰,琮與子賜福皆死之,撫院表其闾,日父子忠烈。
後有應襲劉繼勳,亦戰死于神木焉。
指揮伍太、千戶耿虎力猛忽兒,皆自套中内附,嘉靖時以骁勇著稱,後俱殁于陣。
梁璞字懷玉,太師震之後,威武堡守備,素忠勇。
崇祯四年,北人環攻,璞出城戰死。
時有趙大胤折亦死焉。
猛如虎者,蒙古人也。
崇祯初,與虎大威來降,延撫易其名,時稱日猛虎。
二将,數有戰功,曆升援勦副總兵官。
十二年三月,督師楊嗣昌次荊門,立大勦營,更戲下騎兵為上将營,以如虎将之,分勦流賊于楚、蜀。
十三年十一月,時羅汝才過天星,盡人于蜀,與獻賊合于安嶽。
諸将左俍玉、賀人龍、李國奇、張應元、汪雲鳳、張奏凱等會師于夔州。
督師監軍萬元吉以諸軍進止不一,宜立大師以統之。
乃以總兵猛如虎為正總統,張應元為副總統,發保甯趨錦州,諸将分屯要害。
如虎至安嶽,選骁騎逐賊,元吉與應元屯于安嶽城下。
十四年正月,張獻忠走達州,嗣昌檄諸軍追蹑。
賀人龍頓兵廣元不進。
如虎率諸将及賊于開縣。
日暮雨作,諸将鹹請诘朝進戰。
如虎日自泸州逐賊馳骛。
四旬,僅而及之,惟敵是求。
今遇賊不戰,誰執其咎?請為諸軍先,揮戈而進,賊為披靡。
獻忠憑高望見後軍無繼,因以精銳繞谷中,出官軍後,馳而下,諸軍先潰。
如虎子先捷戰死,如虎突圍出。
三月,楊嗣昌自缢于軍。
監軍萬元吉部蜀行營,命如虎駐斬黃,防獻忠東逞。
二月,李賊合群盜圍開封,陷歸德。
左俍玉自襄進師,次南陽,獻賊等将北向,如虎院之于德安,會□發背,退屯承天。
十一月,李自成破襄城,乘勝圍南陽,數日,城陷,唐王遇害,如虎死之。
虎大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