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縣志卷之六

關燈
繼忠數踏省門不售,憤郁疾卒。

    時氏年二十有七,二孤幼稚,且懷六月遺娠,長子早殒,次未成立。

    範苦節四十五年,後遺孤非熊入泮有聲。

    秀令王廷機給匾旌之曰姜範陶人型。

    申詳學道金,批準在案。

     樂袁福生妻李氏年十八适袁。

    時福生父定遠令新野姑身及太翁姑在家,氏孝敬備至。

    結缡九月,福生早夭,氏悔痛,哭。

    投缳,太姑覺救得蘇。

    七終歸,甯。

    慰解之,痛哭不答。

    及歸,袁啟奁具,内藏鹵一□,急仰之。

    侍婢奔告太姑灌救,得不死。

    父登瀛往慰之曰:不幸汝夫亡,翁又遠官,姑将之任,太翁又就養南陽,太姑高年在堂,若竟一死,贻太姑以悲傷,非孝也。

    氏于是求死之念少息。

    未幾,太,姑。

    抱病瀕危,氏衣不解帶,禱天求代。

    月餘而太姑始痊。

    氏竟以憂瘁,嘔血數升,屏藥勿服,曰:我生何為?疾少間,歸别父母,一恸,嘔血數鬥。

    父母強留療治。

    疾笃,曰:兒欲歸死于袁彌留之際。

    起而仆,蘇而歎曰:不能歸,死矣,柰何!遂卒。

     顧良升妻魏氏二十七夫亡,姑六旬,子未周歲,家貧操作,伶仃孤苦,奉姑喪葬,誨子成立。

    守節三十六年。

    縣令于珽給匾之,令于珽給匾旌之。

     俞晉叔妻吳氏年十九夫亡。

    事翁姑,理家政,撫遺孤,曲盡孝慈。

    子夭,又以義方督其孫。

    備曆荼苦,五十年如一日。

    李令聞而賢之,旌其闾曰鹄操霜清。

     周恭先妻範氏恭先力學赍志,早殁。

    範年二十有七,撫兩幼孤,清操苦節,至五十一而終。

     金世瀜妻喬氏揚州人,光祿喬如川女,諱惟容,字素懷。

    幼習藝文,性謹樸。

    年二十一遭夫喪,幼子先後痘殇,喬觸棺殉節,姑力救,方延喘視事。

    事姑孝,能辨色順旨。

    姑卧病,願以身代。

    及不起,哀号嘔血。

    與母氏相依盡孝,母亡獨力舉喪,經營窀穸,無不契合禮經。

    宗族為之感涕。

    翁文通公以媳青年砥志,立幼孫祖庚為嗣,以子貴。

    封恭人。

    有司顔其門曰節孝雙奇,曰史冊流芳。

     孫耒妻,曾氏。

    戊戌進士曾王孫之母青年失偶,白首完貞,具題旌表,奉旨建坊。

     曹穎浩妻吳氏十五歸浩。

    年未三旬,夫死于兵燹,遺孤甫,周有。

    欲奪其志者,氏自缢救免,苦節自矢,年六十三卒。

     陳琦标妻沈氏性至孝,年十八歸标,相敬如賓,侍養翁姑以孝,聞,闾。

    裡賢之。

    甫六載,标死,氏即欲以身殉。

    越七日,遺孤複殇,乃拜别翁姑,泣囑伯叔以孝養。

    姑驚護之,得不死。

    翼辰,姑少懈,遂阖扉自經,時年二十有三。

    邑令王廷機旌其廬曰烈邁須眉。

    铨部吳鑄為之傳。

     徐郴臣女徐氏性至孝,祖母潘病笃,氏割股以進,立愈。

     高隆翔妻金氏二十于歸,二十四而夫亡,遺孤甫周,或勸之更适,氏泣指庭前黃楊曰:此我夫子手植也。

    作黃楊操以矢志。

    年六十有八死,葬黃楊亭側。

    裡人稱之為黃楊亭節婦雲。

     孫曾楠妻黃氏夙娴經史,伉俪聊吟,有冰玉集、雪椒草諸刻。

    曾楠殁,賦蕉夢詠百首,詞極凄惋,邑令齊旌其廬,曰:節。

    文賢媛子渭璜,庠生。

    媳屠茫佩女蘭媛、蕙媛俱能詩。

    蕙适孝廉慈溪學谕莊國英,早寡,著愁餘草,侍母同居,世稱雙節。

     蕭漢臣妻翁氏事姑孝敬,教子義方,苦節靡他,通邑共仰。

     翁萃和妻浦氏年二十七夫亡,子幼,撫之成立,苦節三十餘年卒。

    尚書杜臻為志銘,有表貞集行世。

     吳永嘉妻袁氏年二十一歲孀居守節四十年如一日。

    順治十六年本府許旌獎之,有貞同化石之額。

     蔔淇。

    妻屠氏年二十五而寡,事長撫孤,冰霜自矢。

    訓子元成立,補博士弟子,有文譽。

     周英妻吳氏十五結缡,十九稱未亡人無後。

    事姑孝,生生養死葬,必誠必敬。

    姑之女暨姑女之女俱贅夫于家,寒貧無以給。

    氏奉姑遺命,捐奁田□養二十餘年。

    後夫夫婦四人相繼而殁,氏殡葬之。

    性慈惠,喜周恤,以是家産悉廢,然未嘗以饑寒告人。

    處濠上河濱破屋中,裡潘人罕見其面。

    孝廉董威寓濠上,以聞于秀,學博範正□表揚其節。

     朱貞女,幼許字于錢,未婚,錢早喪。

    女年十九,聞訃,即欲從亡,以母病亟侍。

    母終。

    殓田畢,語兄曰:妹,錢婦也,願死。

    沙從之,不食五日而逝。

    兩家滋,遂合葬焉。

    每于霜天曉月,見二白鳥飛鳴集冢樹,裡人異之。

    宋鳳翔妻姜氏,茕茕矢節,曆經褒獎。

     國初,佟巡道批雲,宋孝廉雄文經配世,未竟厥施。

    姜氏大節維風,克延令緒,給匾以旌。

     丘志。

    廉妻于氏,年二十四而廉下殁,克盡孝養,親黨無間,丸熊,課子。

    遊庠有聲。

    李侍禦、劉督學、王郡守,皆以綽楔旌其闾,流五執旌其問。

     流寓 陶朱,為秀邑寓公之始。

    厥後宋南渡,邑為三輔地,以魏阙之戀,作莊舄之吟,如李長儒、王仲行輩,踵相接己。

    至若兩浙之間,越山吳地,伯鸾有庑,未可謂借材于楚也。

    志流寓。

     越範蠡,字少伯,楚人,常寓檇李,倜傥有深謀。

    越王勾踐用其計,卒報會稽之恥,以霸諸侯。

    蠡以大名不可久居,于是乘扁舟浮海出齊,變姓名,号鸱彜子皮,耕于海畔,數緻千金。

    其後辭齊相,間行,止于陶,号陶朱公。

    今城南範蠡湖,其所遊息處也。

     唐裴休,字公美,孟州濟源人。

    父肅貞,為浙東觀察使,生三子。

    休,伸子也,擢進士第,舉賢良方正異等,曆諸府辟署,入為監察禦史。

    至大中時,以兵部侍郎領諸道鹽鐵轉運使。

    六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中書侍郎。

    太和後,轉漕劉晏之法盡廢,休分遣官詢按其獘,三年,粟至渭倉者百二十萬斛,無留壅。

    秉政凡五歲,罷為宣武軍節度使,封河東子。

    久之,由太子少保分司□都,複起曆昭義、河東、鳳翔、荊南節度,贈太尉。

    休為人醞借,進止雍閑。

    宣宗嘗曰:休真儒者。

    然嗜浮屠,居常不禦酒肉,習歌呗以為樂,當世嘲薄之,而所好不衰。

    按裴休傳,休未嘗宦遊禾地,亦不言流寓檇李。

    或父任浙東,曾僑居于此。

    舊志載休舍宅事,而流寓無聞。

    補傳 宋王希呂字仲行,宿州人。

    建炎間寓嘉興。

    第進士,授秘書省正字,除右正言。

    時樞密張說以扳援戚屬柄用,希呂與侍禦史李衡交章劾之,出知廬州,修葺城守,安集流散,兵民賴之。

    累官吏部尚書。

    求去,以端明殿學士知紹興府。

    天性剛勁,嘗切論近習用事,上變色欲起,希呂挽禦衣極言之。

    居官清潔,歸老至無屋廬。

    上聞之,賜錢造第,以疾卒于家。

     葉時字秀發,仁和人。

    第進士,曆事四朝,官終龍圖閣學士。

    操履端方,慱學善屬文,邃于周禮。

    晚居檇李,著禮經會元及竹野詩集,卒谥文康。

     李曾伯字長儒,□懷人,徙居嘉興。

    曾伯儒而知兵,官淮西制置使,所條奏皆切中時宜。

    賈似道嫉之,不竟其用,有可齊類稿行世。

     江圭字伯持,嚴陵人。

    父邈,吏部侍郎。

    紹興中寓檇李,以父恩知六合。

    字凋瘵有恩,通判瓊州,撫禦群黎,安靜無擾。

    移知梧州。

    夏潦,江暴漲,民廬漂蕩,圭拯溺赈饑,全活甚衆。

    弟球,字鳴玉,知饒州。

    妖人孫牧執左道惑衆,收捕之,被旨褒嘉,除直秘閣,提點諸路坑冶鑄錢。

    地産登耗,冶鑄利病,悉究源委。

    知辰州錢??,治平末為殿中侍禦史,極論熙甯新法之弊,坐貶監衢州稅,旋徙秀州,遂家焉。

    見名宦。

     王明清。

    字仲言,汝陰人。

    铚之子。

    慶元間寓居嘉興,官至朝郎。

    有史才,嘗著揮塵錄及玉照新志行于世。

     趙孟僩号月麓,宋宗室。

    其先家黃岩,文天祥見之曰:宗廟器也。

    後天祥開阃江東、浙西,俱辟以行。

    及召赴阙,孟僩留吳中僅五十日。

    宋亡,元兵執孟僩,欲官之,固辭以疾,遂去吳,依親友以居,絕口不談宋事,遊情佛老,号三教遺逸。

    居嘉禾,及天祥卒,為文君之,恸絕複蘇。

    臨終口占曰:宗室之懿,文山之客,千古忠赤。

    端坐拱手而逝。

    所著詩文名湖山汗漫集。

     毛滂字澤民,江山人。

    元祐中,蘇轼守杭州,滂為法曹,轼得其所為文,深器重之,薦于朝,擢知秀州,因家焉。

     朱敦孺字希真,汴人。

    天性曠達,以詞章擅名。

    南渡寓郡城,有讀書堂在天慶觀右。

     方誼桐廬人。

    乾道間侍父務德徙居嘉興。

    嘗從朱熹遊,文集中多有相與問答之語,題其齊曰希賢盡。

     焦炳炎字濟甫,宣州人,寓居嘉興。

    舉進士第三人。

    理宗朝為谏官,論奏累數百章。

    時宰主括田議,遠□騷然,炳炎痛疏其害,面奏複累千言,上為動容,然未有寝一命,炳炎論愈力。

    時宰語人曰:渠非攻田事,攻我也。

    尋除太常少卿,疏辭去國。

    累除不就,改吉安府,以右文殿修撰緻仕。

     李鳴複泸州人。

    寓居嘉興之東門。

    理宗朝拜參知政事,後為福建安撫使,□祠,卒于嘉興。

    子公夬、公晉皆典部。

     嶽珂号倦翁,彰德人。

    嘉定中守嘉興,有惠政。

    後寓居郡城之金陀坊,痛其祖武穆為秦桧所□,著籲天辨誣錄、天定錄、題口、金陀粹編。

     元丘民字克莊,廣陵人。

    元末廣陵被兵,攜妻子奔浙西,僑居禾郡,入庠序。

    壬寅大比,以毛詩就試與選。

    徐一夔、僧雪江作序賦詩,送其赴公車。

    洪武初,為松江學校官,後至禮部侍郎。

    見徐一夔集。

     潘著字澤民,以字行。

    其先大梁人,扈宋南渡,始占籍禾郡。

    元中鄉試□榜,補吳郡甫裡書院直學。

    己而北走京師,遊于公鄉間,薦為行中書省從事。

    黃□、陳旅皆作詩送之。

    至杭,丞相府以常選俾錄廣德儒學。

    三年正改谕銅陵,以母喪去官。

    服除,調烏程,辟吳興郡幕,□辭,因留主郡學。

    其講道設教,悉取法安定。

    再辟浙東元帥府史,以使海甯行禦史台,始留為椽,病暑卒。

    貢師泰為作志銘。

    又見陳旅集。

     顧阿瑛别名德輝,築别業于茜泾西。

    四方文學之士若河東張翥、會稽楊維祯、天台柯九思、永嘉李孝光,方外之士若張伯雨、于彥成、琦元璞,鹹主其家。

    嘗舉茂材,署會稽教谕,辟行省屬官,皆不就。

    張士誠入吳,欲強以官,乃去,隐于秀州之合溪。

    既而以子恩封武略将軍、水軍千戶、飛騎尉、錢塘縣男。

    及母喪,廬墓。

    洪武初,随其子元臣遷臨濠卒。

     明陳世昌字彥慱,錢塘人。

    力學能文。

    至正初,由布衣入為翰林編修,遣祀海上,值道梗,遂留嘉興,授徙養母。

    張士誠據平江,屢緻不屈。

    洪武初,征修禮書,授太常慱士。

    尋以母死辭歸。

    後征至京而卒。

    有希賢集。

     高巽志字士敏,蕭縣人。

    元末因父德為浙東宣慰都事,遂僑寓嘉興。

    自幼好學,工文辭,一時文章大家如宣城貢師泰、鄱陽周伯琦、遂昌鄭之祐,巽志皆師事之。

    為文深純典雅,成一家言。

    年二十五,以薦為??山書院山長。

    洪武初,征修元史,入翰林為編修,累遷侍講學士。

    建文時為太常少卿。

    庚辰典會試,名士胡廣、吳??、楊榮、楊??、胡濙輩皆入彀,号得人焉。

    卒谥文忠。

    毛按:巽志一作遜志。

    而革除遺事及吾學編皆雲四年,靖難師起,存殁無考。

    我郡趙志雲:卒谥文忠,不知何據。

    沈志古迹複有高文忠墓,在嘉興縣東奚家橋北,豈卒于革除間耶?若靖難後,必不得文忠之谥矣。

     徐一夔,字大章,天台人。

    慱學善屬文,與方孝孺父交善,學士危素薦為建甯路教授。

    元末避兵于郡之白苧裡,有屋三四楹,牗外有一大柞,因作獨柞軒記。

    明洪武初,征修大明日曆,分典三局,終杭州府教授。

    時學校肇開,嚴為規範,以身率之。

    校官之賢者,首推一夔雲。

     丘高一名嶽高,字彥高,本畏吾氏,高昌裔也。

    大父仕元為顯官。

    嶽慱洽有才華,儀容秀整,人望而敬之。

    工草書,旁通丹藥蔔筮之術。

    洪武間薦知雲南縣,免官,寓郡城。

     桑慎,字仲修,世居常州,遷嘉興。

    性孝友,苦行力學。

    洪武初為監察禦史,見事廷诤,朋友有過,辄面折之。

    以行部海南,奏誅衛使張荥,坐不避八議罪,谪瓊州安罔置,後召還驅。

     施懋,字以德,應天府人。

    善詩文,字有蘇法,以鄉貢授龍泉學谕,改訓。

    北京武學,升孝豐知縣,緻仕,挈妻子寓秀之醋坊橋。

    懋嘗從南都侍禦戴簡庵學,乃與其子經為忘年交,後以詩歌相。

    倡和,遂相依而居。

    年七十七,以壽卒,經為營葬于大彭之野。

     □仲彬,字清。

    遠裔出溧陽。

    石晉天福中,有吳越學士懷來,寓居嘉興。

    之。

    思賢鄉族繁而貴,名其裡曰史家村。

    洪武中。

    仲彬以明經薦,授翰林院侍書,事建文帝。

    靖難兵入金川門,仲彬與帝俱逸去,周旋危險者三十年,為雠家所讦,死獄中。

    所著有緻身錄、焦太史竑序傳于世。

     吳國倫字明卿,原貫嘉興,以族戌湖廣興國州,遂家焉。

    生而穎異,善屬文。

    年二十六,省試第一,次年登進士。

    是時都下有七才子:齊李攀龍、謝榛,吳王世貞、宗臣,浙徐中行、南越梁有譽,而國倫則楚才也,以著述自喜,籍甚缙紳。

    曆宦燕及東楚、閩、粵、貴竹、大梁,足迹半天下,以故詩文獨雄。

    年五十四,謝方嶽歸,著有甔甀洞集。

     姚士磷,字叔祥,海鹽人。

    僑居郡城,于書無所不窺。

    食□後入國學,從少司馬沈思孝遍曆沙碛,多所籌劃。

    與陳繼儒、胡震亨、曹學佺諸人友善,日以古學相讨究。

    馮司成,夢。

    祯延校宋書,樊令聘纂海,鹽。

    圖經。

    所著有二見隻齋集、後梁春秋、北魏春秋、蒙吉堂詩。

    胡季禾郡淹慱負奇,于士磷稱最雲。

     沈應桢,其先常熟人,以武功封千戶,家春波裡。

    應桢為諸生,往來煙水間,觞詠于松下,稱松隐子。

    文悌,神宗時以孝謹聞。

     皇清王益朋,号鶴山,仁和人,蔔居秀水之秋泾。

    乙未進士,問策稱□二甲傳胪,授庶常,改給谏。

    時鎮臣交通海外,潛為心腹,莫發其奸朋,密疏請檻緻,以正軍法。

    敢言直節,朝野想望其風采。

    丁酉主試江右,戌戍同校武闱,簡拔得人,擢掌吏科。

    值大計,嚴絕餽遺,清慎尤不可及。

    尋升太仆少卿,卒于官。

    所著有詩集、文稿、黃門奏議行世。

     陳潢,字天一,号省齋,錢塘人。

    少具經濟,以胞與為己任。

    參總河靳大司馬幕,議改築清水潭堤,以避淮決,移建南北運口,以免黃淤,民免水患,歲省帑金不訾。

    又創鑿中河,俾漕繡商賈去險就安,利賴尤無窮焉。

    會上巡幸江南,閱河,以得人為問,大司馬奏其名,上置夾袋中。

    尋特授贊理河務佥事,道盡瘁而殁。

    布衣建立之盛,與□知遇之□,蓋近今所無也。

     俞之琰,字以除,桐鄉僑寓禾城。

    甲午魁□榜,戊戌成進士,□庶常,授給谏,谠言忠鲠,所上諸疏,皆國計民□,掖垣封事,足方古人。

    癸卯典試湖廣,多獲楚才,天奪其年,未竟厥用,朝野惜焉。

    子長城,子醜聯捷,授庶常。

     王毅,琴川人,僑居西郊,陳征君以雪厓顔其廬,□号雪厓山人。

    淡逸能詩,間以攬核遊戲。

    镂龍舟或作赤壁遊,人物窗牗畢具,詳魏子敬核舟記。

    郡守李國棟招之入署,棋酒盤桓,絕不□于一事,其雅淡洵足多雲。

     汪翁,名可鎮,字景仁,休甯人,寓秀水。

    性至孝,于昆弟間敦友愛,樂善好施,課諸子以詩文名海内。

    甯都魏一為之立傳,稱其潛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