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縣志卷之七
關燈
小
中
大
嘉興府知秀水縣事石出樓任之鼎掌修。
秀水縣學,署教谕事四明,範正辂編輯。
訓道天台袁日華校訂。
翰墨 嘗觀,吳中先哲祝、唐、文、沈諸公,一時風流掩映,何其盛也秀邑世家。
李、項相颉颃焉。
迄今騷人逋客,抵掌于筆。
床茶竈間,書評畫史,必以兩家為南雲志翰墨。
陸晃,性疏逸,好畫。
村野人物,酒後放筆揮灑,略不預搆。
時唐李璟聞晃名,欲召之,人謂其使酒放歌,無人臣禮,璟由是疏之。
董常,工道釋像,筆力細勁。
吳鎮,字仲圭,性高介,善畫山水竹石,題詩其上,稱三絕。
富室求之不得,惟贈貧士,使取直焉。
自号梅花道人。
其兄元璋,常從毗陵柳天骥講天人性命之學,而仲圭亦當以易數設肆武川,推人休咎,言多警世,有嚴君平之風。
盛懋子。
子昭,父洪甫善畫,懋得其筆法 ,山水、人物、花鳥,種種臻妙。
始學陳仲美,而略變其法。
侄著,字叔□連,筆色最精。
洪武中供事畫院。
雲東□史,姚禦史绶别字也。
行草真楷皆擅名于時。
善青綠山水,宗子昭筆法。
戚□□,精楷法,與文征仲颉颃,初不知其善畫法。
祖巨□,筆力蒼勁,較之吳仲圭略減淹潤耳。
盛□,字文裕,臨安人,僑寓于此。
善畫人物、翎毛、山水。
張□,字文甫,号雲心,畫師趙千裡,諸家種種逼真。
李冏卿,月華,别号九疑明經肇亨,别号醉鷗,精畫理,父子師承,鑒賞唐、宋、元、明諸大家筆法,一門工繪,高曾四世矣。
肇亨仲子琪枝、孫含渼尤著,世多以小李稱之。
項征君元汴,别号墨林山人,畫山水,間寫松石竹木,澹遠蕭疏,宛然清??。
德新,字複初,善寫生,視邊鸾、趙昌别有标格。
聖谟,字孔彰,太學生,德新從子,又以畫名。
家貧志潔,每以畫自給,然意有不可,雖??帛羔雁,未嘗□也。
玉筍,字嵋雪,竟陵令。
寫蘭得雪窗風韻奎,字東□,文學。
寫山水出入吳、董間,文采風流與李氏相埒。
徐弘,字春門,畫出入子久、仲圭、丹陽、曲句間。
書法從吳取途,而尤愛張伯雨。
魯得之,字孔孫,西冷人,寓秀水。
工畫竹,晚患臂疾,以左手寫竹,風韻尤佳。
陳處士莢贈詩,有與可胸中有成竹,左腕風行忘起伏之句,歎曰:子為我傳神矣。
顧瑛,别号玉山道人,善寫翎毛花草,得黃筌筆法,間畫人物,世方之吳道子雲。
朱素臣,字去塵,郡文學。
善寫竹,築屋于幽篁間,與名流觞詠其中。
曹太史勳贈詩,有中有道人癯似竹之句,遂以竹屋為号雲。
張複,字複易,為道士,居南宮。
自幼學書,耑法古人,每運帚作大字,束草作山水人物,各有其妙。
智舷,字秋潭,書法懷素,至其興酣落筆,不啻張颠之曙劍器。
俞鎮,字伯貞,行草師北海,仕至建清令。
林镛,字叔大,正書宗虞永興而近之。
黃介媛,字皆令,文學黃鼎妹,能詩,書法鐘王,時以衛夫人目之。
載虞山錢宗伯謙益列朝詩選。
徐範,善細楷。
項佩,字吹聆,歸吳隐士統持,有藕花樓詩,書摹曹娥碑。
歸淑芬,字素英,高文學陽室也。
初居花村,晚遷香溪北,偕隐聯吟,輯古今名媛百花詩詞行世。
有雲和閣集,同裡王方伯庭、曹侍郎溶為之序。
兼工書,筆墨珍惜,購之不多得也。
申蕙,字蘭芳,于歸沈氏,草書法孫過庭。
詩蒼老不作閨閣中語。
有縫雲閣集,與淑芬齊名,世稱二雲閣詩草雲。
仙釋 自秦漢廣延方士,齊梁崇信浮屠,二氏之來舊矣。
顧其教為儒者所不道,然亦有靈蹤幻迹,表異人區者,又何得以排佛老而淹抑之。
志仙釋。
宋端平間,有老人寓嘉興逆旅,日出金柑易醉,月餘不竭。
主人怪之,暮窺其室,用鼎盛之,下柑種。
久之,柑實累累垂矣。
主人邀飲,願受其術。
老人曰:此太上養道法,給身有餘,養家不足,不可輕洩。
主人拜乞,伏地不起。
老人曰:須往深山,乃可授。
主人因萌貪心,私念得此術,一夕種數十本,便可緻富。
即為老人所覺,竟不授而去。
明年,或見老人在廬州賣枇杷。
宋紹興初,劉延仲寓秀州,常有一道人過之,有從求藥者,則以鼻涕和垢膩為凡人目為李鼻涕。
延仲與坐曰:今日适無酒,何以為歡?道人箋曰:床頭一尊,何不出以待客?劉大箋,呼童取尊,道人曰:母勞耳,亟取一空瓶來。
因以紙覆之,少頃酒盈矣,坐者皆醉。
明日,劉有他客,出而啟之,特一空尊。
一日詣劉别雲:後二十年某日,當于真州相見。
至期,劉卒于真州。
明冷謙,字啟敬,武陵人,寓春波門内。
洪武初為□律郎,郊廟樂章,多其所□。
有友貧不能自存,謙于□間畫一門。
令其友人恣取金玉,□□□不門覺遺其庫,失。
金。
守藏吏持引姓名迹捕之,因□飲,拘者以瓶汲水與之。
謙且飲,随以足□□瓶中,身漸隐,拘者惶。
急。
謙曰:無害,第持瓶至禦前,拘者如其言,上間謙。
瓶中辄應,擊碎之,片片皆應,竟不知所在。
後有人于蜀中見之。
沈道甯,字野雲。
烏程人,寓居郁秀觀。
初趺坐黃龍洞三,十年,朝廷。
每召禱雨辄應,賜三品服,及湛然純一牙圖書,诰封為混元純。
一、沖虛湛寂,清淨無為。
承宣布澤,助國祐民,廣大至道。
高士。
沈嵩高者,秀州象賢鄉人。
幼從蔣大方學五雷法,居清真為道士。
成化間,郡大旱,知府徐霖令嵩高用虎骨攪龍潭,不旋踵大雷,雹雨沾足。
霖喜,以詩謝之。
又教谕官舍,晨夕空中抛擲瓦礫,嵩高曰:此土怪也。
□符與之,即止。
其他治病伏邪,往往多驗。
禦史姚公绶為作傳。
皇清馬天然,吳門施法師弟子也。
每歲旱,郡邑延請禱雨,多靈異。
興複南宮缽堂,無病坐蛻。
唐律師光範、唐沈亞之集:雲範為童子時事師曰靈動,通經紀,初學居嘉興空王寺,更居靈光寺,與□□。
贊數言百流會歸之說。
自吳南北郡邑缁衣鹹來□法,人人自得。
著釋會章句十五卷。
雲門文偃師,姓張氏。
初參睦州蹤禅師,州見來,便閉門。
師三扣門,問誰,師雲:某甲。
州雲:作什麼?師雲:巳事未明,乞師指示。
州才開門,師拶入,州擒住雲:速道速道。
師拟議,州托開雲:秦時??轹鑽。
師從此悟,八州即指。
師見雪峰,遍訪諸方。
晚遊廣中靈樹,知聖禅師久遲師來,比至,率衆門迎,命居第一座。
樹将終,遺書囑廣主,請師繼踵住持。
久之,遷朝陽雲門。
廣主屢請入内問法,待以師禮,往來學徒不下千人。
臨終以表辭,廣主垂戒學徒,端坐而逝。
遺命塔全身于方丈。
後乾德三年,雄武節度阮紹莊夢師以拂子招之曰:寄語秀華宮使特進李托,吾久蔽塔中,宜令暫出。
李以奏聞,有旨令韶州刺史同詣雲門開塔,果見師如生,髭發皆長。
李複上其事,廣主迎真身赴阙,留内廷供養。
逾月,送歸封塔,谥大慈匡真宏明禅師。
法嗣澄遠。
僧靜梵,嘉禾人,姓笪氏。
母夢光明滿室,見神人似佛,因無量壽院,凡講法華經十餘過。
大觀中,結二十七僧,修法華忏,感普賢受羯摩法,呼淨梵比丘名,聲如撞鐘。
時長□令王公度目擊其事,題石為記。
又嘗夢,黃。
衣人請入見冥王者,令檢簿,雲:淨梵比丘累經劫數,講法華經。
即遣送歸。
一日,衆皆見金甲神人胡跪師前。
又在他處忏期,蒙韋馱天點檢,大衆中有戒不嚴淨者,先以預定,後果忏法不全。
時姑蘇守應公有婢被崇,請師受戒,妖即滅。
葛氏請施戒薦夫,見夫繞師三匝而去。
侍制賈公見師道行,補管内法,住持十餘年。
化後荼毗,有舍利五色。
黃檗希運禅師演化于水西寺。
唐宣宗潛龍時,嘗依師為沙彌,值師上殿禮佛次,問曰: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當何所求?師曰: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嘗禮如是事。
彌曰:用禮何為?師便掌。
彌曰:太粗生。
師曰:這裡是甚麼所在,說粗說細。
所著有黃檗心要行于世。
宋長水法師,名子璇,秀州人。
初,依本州,洪敏。
法師學楞嚴經,至動靜三相,了然不生,有省,往參琅琊山覺禅師。
及門,值其升座,遂問曰: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覺厲聲亦曰: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璇當下大悟。
覺禅師謂璇曰:汝宗不振久矣,宜暢宗風,以報佛恩。
璇如教。
後往長水,衆幾一千,以賢首宗教,疏楞嚴經十卷。
疏将作夢,文殊入口。
既畢,夢文殊出口禦史中丞王随,序而。
行之,紙為之貴。
夏竦奏,賜号楞嚴大師。
後跏趺示寂,以兩甕合之,葬于真如。
後兀術兵至,發視之,手爪繞身,複痊之去。
明,白庵禅師。
萬金,字西白,吳郡人。
幼依吳縣寶積院道原衍,法師。
祝發,更入虎林,谒古鼎銘公于雙徑。
至正丁酉,住蘇瑞光寺。
會嘉興天甯寺災,師為起廢如故,帝師,大寶法。
王授以圓通普濟禅師之号。
至洪武初為淨慈,主席四年春,诏集三宗名僧十人及徒二千建,廣,薦法會于鐘山。
命師總持齋事。
五年冬,诏複建,會大,駕臨。
幸,诏師闡揚第一義谛,自公侯以下庶僚,環而聽之,靡不悅服。
三會語有錄。
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寂,建塔于嘉興城西環翠蘭若,宋濂作碑銘。
寶安禅師,蘇州人,姓夏,深明宗旨,親運士石于精嚴寺,作五台山院。
時僧臘八十餘歲,不衣絲縷,寝卧亂草。
化後内身不壤。
阇維時,空中忽現祥雲,有白鶴飛舞。
若愚,号鐵庵,洪武間寶閣寺僧。
儒書釋典,洞明旨趨。
嘗于靜夜演說妙理,天燈群集,人鹹驚異。
機鋒徑捷,随扣而應,一時禅學,鹹尊禮之。
永樂庚辰夏,辭衆趺逝。
冬溪方澤禅師嗣法法舟濟,住精嚴寺,有詩集行世。
智舷,自葦如,号秋潭,能詩善書法。
僧寮有老梅橫幾,□間,日吟嘯。
其下。
少閑,即臨摹懷素諸名帖。
金華胡元瑞,吳。
孺子與締方外交,征詩索書,戶履常滿。
晚築黃葉,庵。
于西郊,修竹百竿,手自拂拭,客至雜坐無寒暄,語其戒律亦嚴。
郡守詹應鵬為築歸老堂,招之還金明終老焉。
有黃葉庵集行世。
介庵。
禅師名悟進,幼不從兒嬉,喜遊諸寺院,見佛像。
依依,不忍去。
弱冠習舉子業,常??内典,切空門之慕。
一日,書偈于壁。
出走見鴛湖大師,示人語曰:道在是矣。
師往閩,即從其嗣萬如剃度。
又嘗谒天童密老問道,後,受法。
幹鴛湖,依與善居。
晚住金明寺。
寺後範蠡湖,修複放生故址。
将示寂,遍辭相識,沭浴更衣,作偈曰:來無一物,去無一物。
金明古刹,付與檀越。
遂冥然坐逝,僧臘三十七。
有語錄,及拈誦行世。
方伯王庭,有志銘心傳受,囑禅師,濮鎮董氏子,創建碧光庵。
鼎革時,有鎮将服其高潔。
難民數百人,賴以保全。
後住楞嚴寺。
三宜明盂禅師,得法于湛然澄。
梵受初建師開法,弟子匡雪淨伊、俍亭淨挺,相維持住,梵受皆有聲。
明岩仁領禅師,嘉興人。
其教耑以笃實真修誦佛為事,皈依甚衆。
複興普明寺,辭訣知交,怡然而逝。
文可通複,别号冬關老人,嘉興胡氏子。
博通内外典,尤擅詩名。
入少陵之室,隐居南湖之浒。
初地庵,高簡絕俗,惟與文士作支許遊。
嘗禮南華祖塔,賦詩盈箧,遠近傳誦。
由庵禅師,名寂然,薙發幹錢塘,老僧月江。
初參密雲和尚,問父母未生前公案,有省。
密雲主育王天童,追随杖履,多所印可。
韬藏不見。
聲采于育王,掌爨于天童,理畚锸,即同參,莫測所為也。
晚卓錫于法華山青芝塢,結矛種松。
著有影庵集選燔剩集,及散語行世。
炤德,字不孤。
初業儒,後遇出庵老人,言下有契,乞剃度。
嘗遊普陀,禮九華五台,以蜀亂不得抵峨眉為恨。
晚歸禾中,傍松為屋,名水邊居。
閉關三十年,送客不逾。
古迹 神禹瘗龍,齊諧志怪之言,存而勿論巳。
其他勝迹,往往捃摭一二,如雲溪友議、務觀入蜀記諸書以考證之,較前志加核焉。
匪以矜博物,恐好古者疑魯魚之
秀水縣學,署教谕事四明,範正辂編輯。
訓道天台袁日華校訂。
翰墨 嘗觀,吳中先哲祝、唐、文、沈諸公,一時風流掩映,何其盛也秀邑世家。
李、項相颉颃焉。
迄今騷人逋客,抵掌于筆。
床茶竈間,書評畫史,必以兩家為南雲志翰墨。
陸晃,性疏逸,好畫。
村野人物,酒後放筆揮灑,略不預搆。
時唐李璟聞晃名,欲召之,人謂其使酒放歌,無人臣禮,璟由是疏之。
董常,工道釋像,筆力細勁。
吳鎮,字仲圭,性高介,善畫山水竹石,題詩其上,稱三絕。
富室求之不得,惟贈貧士,使取直焉。
自号梅花道人。
其兄元璋,常從毗陵柳天骥講天人性命之學,而仲圭亦當以易數設肆武川,推人休咎,言多警世,有嚴君平之風。
盛懋子。
子昭,父洪甫善畫,懋得其筆法 ,山水、人物、花鳥,種種臻妙。
始學陳仲美,而略變其法。
侄著,字叔□連,筆色最精。
洪武中供事畫院。
雲東□史,姚禦史绶别字也。
行草真楷皆擅名于時。
善青綠山水,宗子昭筆法。
戚□□,精楷法,與文征仲颉颃,初不知其善畫法。
祖巨□,筆力蒼勁,較之吳仲圭略減淹潤耳。
盛□,字文裕,臨安人,僑寓于此。
善畫人物、翎毛、山水。
張□,字文甫,号雲心,畫師趙千裡,諸家種種逼真。
李冏卿,月華,别号九疑明經肇亨,别号醉鷗,精畫理,父子師承,鑒賞唐、宋、元、明諸大家筆法,一門工繪,高曾四世矣。
肇亨仲子琪枝、孫含渼尤著,世多以小李稱之。
項征君元汴,别号墨林山人,畫山水,間寫松石竹木,澹遠蕭疏,宛然清??。
德新,字複初,善寫生,視邊鸾、趙昌别有标格。
聖谟,字孔彰,太學生,德新從子,又以畫名。
家貧志潔,每以畫自給,然意有不可,雖??帛羔雁,未嘗□也。
玉筍,字嵋雪,竟陵令。
寫蘭得雪窗風韻奎,字東□,文學。
寫山水出入吳、董間,文采風流與李氏相埒。
徐弘,字春門,畫出入子久、仲圭、丹陽、曲句間。
書法從吳取途,而尤愛張伯雨。
魯得之,字孔孫,西冷人,寓秀水。
工畫竹,晚患臂疾,以左手寫竹,風韻尤佳。
陳處士莢贈詩,有與可胸中有成竹,左腕風行忘起伏之句,歎曰:子為我傳神矣。
顧瑛,别号玉山道人,善寫翎毛花草,得黃筌筆法,間畫人物,世方之吳道子雲。
朱素臣,字去塵,郡文學。
善寫竹,築屋于幽篁間,與名流觞詠其中。
曹太史勳贈詩,有中有道人癯似竹之句,遂以竹屋為号雲。
張複,字複易,為道士,居南宮。
自幼學書,耑法古人,每運帚作大字,束草作山水人物,各有其妙。
智舷,字秋潭,書法懷素,至其興酣落筆,不啻張颠之曙劍器。
俞鎮,字伯貞,行草師北海,仕至建清令。
林镛,字叔大,正書宗虞永興而近之。
黃介媛,字皆令,文學黃鼎妹,能詩,書法鐘王,時以衛夫人目之。
載虞山錢宗伯謙益列朝詩選。
徐範,善細楷。
項佩,字吹聆,歸吳隐士統持,有藕花樓詩,書摹曹娥碑。
歸淑芬,字素英,高文學陽室也。
初居花村,晚遷香溪北,偕隐聯吟,輯古今名媛百花詩詞行世。
有雲和閣集,同裡王方伯庭、曹侍郎溶為之序。
兼工書,筆墨珍惜,購之不多得也。
申蕙,字蘭芳,于歸沈氏,草書法孫過庭。
詩蒼老不作閨閣中語。
有縫雲閣集,與淑芬齊名,世稱二雲閣詩草雲。
仙釋 自秦漢廣延方士,齊梁崇信浮屠,二氏之來舊矣。
顧其教為儒者所不道,然亦有靈蹤幻迹,表異人區者,又何得以排佛老而淹抑之。
志仙釋。
宋端平間,有老人寓嘉興逆旅,日出金柑易醉,月餘不竭。
主人怪之,暮窺其室,用鼎盛之,下柑種。
久之,柑實累累垂矣。
主人邀飲,願受其術。
老人曰:此太上養道法,給身有餘,養家不足,不可輕洩。
主人拜乞,伏地不起。
老人曰:須往深山,乃可授。
主人因萌貪心,私念得此術,一夕種數十本,便可緻富。
即為老人所覺,竟不授而去。
明年,或見老人在廬州賣枇杷。
宋紹興初,劉延仲寓秀州,常有一道人過之,有從求藥者,則以鼻涕和垢膩為凡人目為李鼻涕。
延仲與坐曰:今日适無酒,何以為歡?道人箋曰:床頭一尊,何不出以待客?劉大箋,呼童取尊,道人曰:母勞耳,亟取一空瓶來。
因以紙覆之,少頃酒盈矣,坐者皆醉。
明日,劉有他客,出而啟之,特一空尊。
一日詣劉别雲:後二十年某日,當于真州相見。
至期,劉卒于真州。
明冷謙,字啟敬,武陵人,寓春波門内。
洪武初為□律郎,郊廟樂章,多其所□。
有友貧不能自存,謙于□間畫一門。
令其友人恣取金玉,□□□不門覺遺其庫,失。
金。
守藏吏持引姓名迹捕之,因□飲,拘者以瓶汲水與之。
謙且飲,随以足□□瓶中,身漸隐,拘者惶。
急。
謙曰:無害,第持瓶至禦前,拘者如其言,上間謙。
瓶中辄應,擊碎之,片片皆應,竟不知所在。
後有人于蜀中見之。
沈道甯,字野雲。
烏程人,寓居郁秀觀。
初趺坐黃龍洞三,十年,朝廷。
每召禱雨辄應,賜三品服,及湛然純一牙圖書,诰封為混元純。
一、沖虛湛寂,清淨無為。
承宣布澤,助國祐民,廣大至道。
高士。
沈嵩高者,秀州象賢鄉人。
幼從蔣大方學五雷法,居清真為道士。
成化間,郡大旱,知府徐霖令嵩高用虎骨攪龍潭,不旋踵大雷,雹雨沾足。
霖喜,以詩謝之。
又教谕官舍,晨夕空中抛擲瓦礫,嵩高曰:此土怪也。
□符與之,即止。
其他治病伏邪,往往多驗。
禦史姚公绶為作傳。
皇清馬天然,吳門施法師弟子也。
每歲旱,郡邑延請禱雨,多靈異。
興複南宮缽堂,無病坐蛻。
唐律師光範、唐沈亞之集:雲範為童子時事師曰靈動,通經紀,初學居嘉興空王寺,更居靈光寺,與□□。
贊數言百流會歸之說。
自吳南北郡邑缁衣鹹來□法,人人自得。
著釋會章句十五卷。
雲門文偃師,姓張氏。
初參睦州蹤禅師,州見來,便閉門。
師三扣門,問誰,師雲:某甲。
州雲:作什麼?師雲:巳事未明,乞師指示。
州才開門,師拶入,州擒住雲:速道速道。
師拟議,州托開雲:秦時??轹鑽。
師從此悟,八州即指。
師見雪峰,遍訪諸方。
晚遊廣中靈樹,知聖禅師久遲師來,比至,率衆門迎,命居第一座。
樹将終,遺書囑廣主,請師繼踵住持。
久之,遷朝陽雲門。
廣主屢請入内問法,待以師禮,往來學徒不下千人。
臨終以表辭,廣主垂戒學徒,端坐而逝。
遺命塔全身于方丈。
後乾德三年,雄武節度阮紹莊夢師以拂子招之曰:寄語秀華宮使特進李托,吾久蔽塔中,宜令暫出。
李以奏聞,有旨令韶州刺史同詣雲門開塔,果見師如生,髭發皆長。
李複上其事,廣主迎真身赴阙,留内廷供養。
逾月,送歸封塔,谥大慈匡真宏明禅師。
法嗣澄遠。
僧靜梵,嘉禾人,姓笪氏。
母夢光明滿室,見神人似佛,因無量壽院,凡講法華經十餘過。
大觀中,結二十七僧,修法華忏,感普賢受羯摩法,呼淨梵比丘名,聲如撞鐘。
時長□令王公度目擊其事,題石為記。
又嘗夢,黃。
衣人請入見冥王者,令檢簿,雲:淨梵比丘累經劫數,講法華經。
即遣送歸。
一日,衆皆見金甲神人胡跪師前。
又在他處忏期,蒙韋馱天點檢,大衆中有戒不嚴淨者,先以預定,後果忏法不全。
時姑蘇守應公有婢被崇,請師受戒,妖即滅。
葛氏請施戒薦夫,見夫繞師三匝而去。
侍制賈公見師道行,補管内法,住持十餘年。
化後荼毗,有舍利五色。
黃檗希運禅師演化于水西寺。
唐宣宗潛龍時,嘗依師為沙彌,值師上殿禮佛次,問曰: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當何所求?師曰: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嘗禮如是事。
彌曰:用禮何為?師便掌。
彌曰:太粗生。
師曰:這裡是甚麼所在,說粗說細。
所著有黃檗心要行于世。
宋長水法師,名子璇,秀州人。
初,依本州,洪敏。
法師學楞嚴經,至動靜三相,了然不生,有省,往參琅琊山覺禅師。
及門,值其升座,遂問曰: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覺厲聲亦曰: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璇當下大悟。
覺禅師謂璇曰:汝宗不振久矣,宜暢宗風,以報佛恩。
璇如教。
後往長水,衆幾一千,以賢首宗教,疏楞嚴經十卷。
疏将作夢,文殊入口。
既畢,夢文殊出口禦史中丞王随,序而。
行之,紙為之貴。
夏竦奏,賜号楞嚴大師。
後跏趺示寂,以兩甕合之,葬于真如。
後兀術兵至,發視之,手爪繞身,複痊之去。
明,白庵禅師。
萬金,字西白,吳郡人。
幼依吳縣寶積院道原衍,法師。
祝發,更入虎林,谒古鼎銘公于雙徑。
至正丁酉,住蘇瑞光寺。
會嘉興天甯寺災,師為起廢如故,帝師,大寶法。
王授以圓通普濟禅師之号。
至洪武初為淨慈,主席四年春,诏集三宗名僧十人及徒二千建,廣,薦法會于鐘山。
命師總持齋事。
五年冬,诏複建,會大,駕臨。
幸,诏師闡揚第一義谛,自公侯以下庶僚,環而聽之,靡不悅服。
三會語有錄。
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寂,建塔于嘉興城西環翠蘭若,宋濂作碑銘。
寶安禅師,蘇州人,姓夏,深明宗旨,親運士石于精嚴寺,作五台山院。
時僧臘八十餘歲,不衣絲縷,寝卧亂草。
化後内身不壤。
阇維時,空中忽現祥雲,有白鶴飛舞。
若愚,号鐵庵,洪武間寶閣寺僧。
儒書釋典,洞明旨趨。
嘗于靜夜演說妙理,天燈群集,人鹹驚異。
機鋒徑捷,随扣而應,一時禅學,鹹尊禮之。
永樂庚辰夏,辭衆趺逝。
冬溪方澤禅師嗣法法舟濟,住精嚴寺,有詩集行世。
智舷,自葦如,号秋潭,能詩善書法。
僧寮有老梅橫幾,□間,日吟嘯。
其下。
少閑,即臨摹懷素諸名帖。
金華胡元瑞,吳。
孺子與締方外交,征詩索書,戶履常滿。
晚築黃葉,庵。
于西郊,修竹百竿,手自拂拭,客至雜坐無寒暄,語其戒律亦嚴。
郡守詹應鵬為築歸老堂,招之還金明終老焉。
有黃葉庵集行世。
介庵。
禅師名悟進,幼不從兒嬉,喜遊諸寺院,見佛像。
依依,不忍去。
弱冠習舉子業,常??内典,切空門之慕。
一日,書偈于壁。
出走見鴛湖大師,示人語曰:道在是矣。
師往閩,即從其嗣萬如剃度。
又嘗谒天童密老問道,後,受法。
幹鴛湖,依與善居。
晚住金明寺。
寺後範蠡湖,修複放生故址。
将示寂,遍辭相識,沭浴更衣,作偈曰:來無一物,去無一物。
金明古刹,付與檀越。
遂冥然坐逝,僧臘三十七。
有語錄,及拈誦行世。
方伯王庭,有志銘心傳受,囑禅師,濮鎮董氏子,創建碧光庵。
鼎革時,有鎮将服其高潔。
難民數百人,賴以保全。
後住楞嚴寺。
三宜明盂禅師,得法于湛然澄。
梵受初建師開法,弟子匡雪淨伊、俍亭淨挺,相維持住,梵受皆有聲。
明岩仁領禅師,嘉興人。
其教耑以笃實真修誦佛為事,皈依甚衆。
複興普明寺,辭訣知交,怡然而逝。
文可通複,别号冬關老人,嘉興胡氏子。
博通内外典,尤擅詩名。
入少陵之室,隐居南湖之浒。
初地庵,高簡絕俗,惟與文士作支許遊。
嘗禮南華祖塔,賦詩盈箧,遠近傳誦。
由庵禅師,名寂然,薙發幹錢塘,老僧月江。
初參密雲和尚,問父母未生前公案,有省。
密雲主育王天童,追随杖履,多所印可。
韬藏不見。
聲采于育王,掌爨于天童,理畚锸,即同參,莫測所為也。
晚卓錫于法華山青芝塢,結矛種松。
著有影庵集選燔剩集,及散語行世。
炤德,字不孤。
初業儒,後遇出庵老人,言下有契,乞剃度。
嘗遊普陀,禮九華五台,以蜀亂不得抵峨眉為恨。
晚歸禾中,傍松為屋,名水邊居。
閉關三十年,送客不逾。
古迹 神禹瘗龍,齊諧志怪之言,存而勿論巳。
其他勝迹,往往捃摭一二,如雲溪友議、務觀入蜀記諸書以考證之,較前志加核焉。
匪以矜博物,恐好古者疑魯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