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府志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人物八
孝子
漢鮑永屯留人,名賢也。
事母至孝。
妻嘗于母前叱狗,而永即去之。
鮑昂,永之孫,字叔雅。
父德,被病數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緩帶。
及處喪,毀瘠三年,抱負乃行。
服阕,遂潛于墓次,不關時務。
舉孝廉,辟公府,連征,不不,卒于家。
南北朝韓懷明,上黨人。
年十歲,母患症,每發辄危。
懷明情迫寒夜,露禱星下,俯伏稽颡。
或異香至,空中人語曰:童子母自苦,母病且愈。
遲明果然。
鄉裡異之。
十五喪父,哭幾絕。
家貧,不受赙助。
負土成墳,免喪,與鄉人郭麻同師南陽劉虬。
虬日辍講,獨居涕泣。
懷明竊問之,其外祖忌辰也。
時虬母巳亡,故感痛懷明,因念母,即日辭歸。
虬曰:韓生無從,吾之恨矣。
嬉怡膝下,朝夕不忍離,雖貧必力緻耳。
脆母年九十終,水獎不入口者旬日,号泣不絕聲,盧于墓有白鵲伴,三年除喪。
猶蔬素終身梁。
天監中,剌史王澹表言之,累辟不就,卒于家。
見孝順事實。
楊襄垣人。
三引歲喪父,養。
于叔母,年九十二終,引時七十五歲矣。
猶哀毀過禮,恨不議父,面,追服斬衰粥食,誓終厥身。
凡十三。
年,孺慕如一日。
鄉闾三百人上狀稱孝,有司奏聞。
後魏标其純孝,加以散員。
見孝順事實。
金秦當、上黨人。
金季兵起,母老不能遠避,乃窾山麓為洞,奉親居其中。
旁窾大洞,匿裡中。
數百人,具牛酒待兵。
兵入,見其親,問故,曰:孝士也。
釋之去,裡人賴以保全。
呂秦父生我孫起宗,仕元為兵部尚書。
元勃、宋魯克恭、上黨人,生□□,父母俱亡,□于外氏。
此辰追念□□風□□悲見旅喪歸。
其還骸,伯□失養,躬終以禮葬,人皆以孝義。
□之和、孝中、長子人,性至孝,貧甚,力穑供甘旨。
父殁,盧于墓三年,幾廢栉沐,形稿發脫,人多憐之。
至正間,旌為孝子。
王恭、長子人線地寝族,躬奉湯藥,迨卒,哀毀,廬于墓側。
妻李亦殁,子明亦哀毀,與父同廬。
會兵興焚掠,父子相對飲泣不去。
學七吳颙為記,有碑。
申克讓、黎城人。
父天祐卒,廬于墓三年,負土成墳,旌為孝子。
明張倫,潞庠生。
幼喪父,奉彐備極甘旨。
卒,合葬,結廬墓側,日負土崇其墳。
傍無水,穿井,深不及泉,乃焚香泣拜,水湧出。
人以為孝感。
奏聞旌其門。
後貢任東阿訓導。
白聚良、潞州人,樸實不知書。
母殁,廬墓六年,終始無少懈。
王俊、潞州人。
鄉居西火,質樸無僞。
親終,廬于墓,曠野無垣,日夕哭泣,泣巳負上墳,窿窿起。
吊者至,惟稽颡不語。
居三年,盜賊虎狼無犯者。
裡人欲舉其孝,力止之,曰:人子自盡基似,何辱旌為!自是裡人化之。
廬墓者有仇氏、二孝感仇氏而接迹者有梓人張攢、張提,鄉民郭景榮、車桐,雖有旌未旌,皆本于誠,足以勵俗。
至于寝處樓台,衣食豐美,去來無定,竊廬墓之虛名。
甚有卒哭家居,扶捏蒙旌,其視俊為何如?宜乎志廛未乾旋因事敗而裁去者。
故廬墓一事,棺未蓋而論未定者,不敢概錄。
仇樸、仇欄、長治人,兄弟也。
給事中敏之後,事繼母如所生。
欄更讀書執禮。
母疾,朝夕侍奉,卒,廬墓三年,旌曰二孝。
仇勳、樸欄侄也。
父日相,病癱,吐瀉不離狀褥,勳每手潔其穢。
居盛喪三年,不入私室,旌為孝子。
原富、長治人。
父志學,丁年八十二,貧,日□以養父。
疾危,罵思食肉,力不能□,乃割股前肉。
脔烹以進,艾食之。
奚自甚美富,乞諸鄰食。
請再乞,疾立愈。
□從□,創傷,不浃旬亦平。
楊廉訪□有司表其制,以庖廪給之。
王大節、長治人。
父川相,嘉靖初,商延安,卒不能歸榇。
母田方少渭,遺腹生大節,竭力養舅姑三十。
五年,母亦卒。
大節時為諸生,痛父魂杳隔千裡,母魂孤閉九泉,誓購同穴,乃投牒于郡,裹糧徒跣,至延安莫識父所瘗處,有高年王萬牙指告彷佛,則曠野無從得焉。
大節叩地号泣,望空稽颡籲仲約漫擲楮錢以蔔,即從楮錢所至處求之,果得遺骸,石碣存焉。
乃抱屍恸絕,血滲漉入骨,晝夜伏穴中。
不避豺虎,輿榇還鄉,與母合葬。
隆慶三年,郡邑諸生具列當道,賜币扁其居。
路旬長治人,善養父母。
妻王氏恊力助夫孝。
父嗜飲,貧病不恒得。
大婦晝夜制馬策供養。
自啖菲惡。
父先卒,母年愈高,旬左右扶掖不少怠,家複裕。
母愛周貧,旬辄先意投其欲,自少至老,未嘗一語忤其意,父母無日不歡鬯雲。
李文志、長治人。
母老寝疾,夜思肉食甚急,文志引刀刲胸以進,母食之,疾愈。
縣旌其門。
崔仲和、襄垣人。
性孝,能順親心。
母疾,思飲河水,大旱,水絕流,和露禱,河流複通,取以供母疾。
遂愈,聞者驚吧。
仲和後仕酆縣尹人,鄉賢。
馬镗、潞城人,官至陵山衛教授。
事母孝,色養兼修。
母嘗失明,晝夜籲天,母目複明。
孫田、平順人孫滔義子也。
滔疾笃,思肉無所得,田割股以進,滔食之,疾遂愈。
有司旌之。
牛斷先、壺關人,節婦路氏子。
生七日,父沒,稍長,即知承順其母,色養傋至。
有司旌曰母貞子。
孝後為貢士,任館陶訓導。
陳德海,壺關人。
母問氏,□孀德海必文愛其弟,同事寡母,得裡□。
母疾,忘寝食,始終不□。
逝,遺母李氏竭力奉養,迨卒,廬墓三年,王子順府學廪生佐裔孫,忠臣之後。
孝思天植。
父年九十,母年入十四,承顔将順,老景怡怡。
及母殁,時法嚴冬,四曰日飲水,七日,跣足,晝夜不解衣,哀毀慘戚,茹素張喪。
當道聞之,欲申請旌表,力辭,扁曰孝子。
後以貢曆官教授。
連濟民,襄垣諸生。
父母相繼捐館,枕塊獨居者五載,不入内室,不惟酒肉不禦,并不茹蔬粝食而巳。
有司旌之張鬥南,黎城諸生,家動酷貧,而事父至孝,常裁節口腹,臘甘旨,以纰供父。
父年八得歡旬,其未嘗不心嘻事笑聞。
于兩院,旌之。
國朝原良長治。
人。
巳醜之變,奉母秦氏逃避陽護村,母為兵所得,欲犯之,良。
憤不顧身,拾棗木,挺撀兵,兵怒,割其唇,仍大。
罵不絕,母子遂皆遇害。
王連隆,長漢貢士。
巳醜之變,同弟運興,奉母朱氏避天橋寨中。
兵攻寨急,母知不可免,謂運隆曰:我死不受辱。
運隆曰:母言是也。
朱氏遂自經。
運隆同弟号泣展拜畢,俱墜縣崖死。
君子曰:良與隆皆欲成母之節者也,卒之碎身絕脰,與母同歸,哀哉! 李中白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聖人之教也。
予讀孝子志,至割肉一事,心竊異之。
其心慕奇行而忍痛邀名者無論矣。
即出于至誠,而忍傷父母之遺體,則成惟其疾之憂之謂何,可謂孝乎?舊志所錄者難,不路敢盡剛,然其事近怪,不可為訓。
凡為人子者,惟庸稿德之行焉,可也。
義士 漢鮑宣少時上計,道遇二一書生,暴心痛,宣下車為按摩,奄忽而卒,不及問其名氏,有素書一卷銀十餅,乃以一并資殓,餘同素書以為殉。
複有一馬至其家,白官以畀宣,乘入京兆,逸入一關内。
侯家乃馬故主也。
因問其得馬故,且問素所行陰德事,乃以殡書生事告之。
侯泣曰:吾子也。
使人啟。
之書銀,宛如所言。
宣後三世,司隸子,亦爵關内侯。
魏祝公道袁尚将郭援攻绛,绛守将賈逵死守,攻益急,父老乘城約不害守,乃降。
既降,欲屈辱。
之,逵叱賊援寇,欲斬之,吏民伏其背具,乘城大呼曰:負約殺我賢君,甯俱死耳!乃囚之壺關。
逵竊歎。
曰:此間無健兒耶?而使義士死!祝公道聞之,夜半,印引出,縱去,不語以姓名。
及援敗,乃知後以他事坐。
死,逵捄不能解,為之攺服。
晉上黨義兵。
晉建興中,劉??據二帝,危晉室。
并州剌史劉琨,矢心翼戴,募兵上黨,得效義勤。
王者五百人,以太守劉惇兼帥鮮卑衆,克複壺關。
唐陳正廉。
上黨人,以信羔義著聞。
劉武周寇上黨,高祖遣王行敏馳帖,敕兵乏食,正謙出粟千石濟。
之,由是人人自奮,賊乃去。
宋邢濬、潞州人,入世同居。
真宗表其門,蠲小其租征。
王彥死士初,彥圍河化北,諸将潰歸,獨保共城西山,遺腹心,利結兩河豪傑,圖再舉。
鑫人購求彥甚□。
彥盧變,夜寝,見屢遙,部曲知其意,相率剌面作赤心報國,拆殺金山□字,以示無他意。
于是兩河忠義響應,衆十餘萬,□亘數百裡,皆愛彥約東。
金人欲以太兵破其壘,□首領泣曰:王都統兵堅如。
□石未易圖也。
彥□兵刻日舉會如歸。
議事興,汪、黃議左,不得面高宗而止。
夫一人倡義,十萬同□事難未就,義不容不丞書矣。
元張甫、襄垣人。
下五世同居,鄉裡義之。
至元初,旌為耆德義民。
明暴斌、長子人,笃樸負氣節,勇于赴義。
宣德初,有邊警,徙民實塞下。
兄在徙中,雖其往,斌請以身代兄,得免。
韓錦、李升、俱潞城人,皆立家範,六世同居。
成化六年,有司奏:諸一
事母至孝。
妻嘗于母前叱狗,而永即去之。
鮑昂,永之孫,字叔雅。
父德,被病數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緩帶。
及處喪,毀瘠三年,抱負乃行。
服阕,遂潛于墓次,不關時務。
舉孝廉,辟公府,連征,不不,卒于家。
南北朝韓懷明,上黨人。
年十歲,母患症,每發辄危。
懷明情迫寒夜,露禱星下,俯伏稽颡。
或異香至,空中人語曰:童子母自苦,母病且愈。
遲明果然。
鄉裡異之。
十五喪父,哭幾絕。
家貧,不受赙助。
負土成墳,免喪,與鄉人郭麻同師南陽劉虬。
虬日辍講,獨居涕泣。
懷明竊問之,其外祖忌辰也。
時虬母巳亡,故感痛懷明,因念母,即日辭歸。
虬曰:韓生無從,吾之恨矣。
嬉怡膝下,朝夕不忍離,雖貧必力緻耳。
脆母年九十終,水獎不入口者旬日,号泣不絕聲,盧于墓有白鵲伴,三年除喪。
猶蔬素終身梁。
天監中,剌史王澹表言之,累辟不就,卒于家。
見孝順事實。
楊襄垣人。
三引歲喪父,養。
于叔母,年九十二終,引時七十五歲矣。
猶哀毀過禮,恨不議父,面,追服斬衰粥食,誓終厥身。
凡十三。
年,孺慕如一日。
鄉闾三百人上狀稱孝,有司奏聞。
後魏标其純孝,加以散員。
見孝順事實。
金秦當、上黨人。
金季兵起,母老不能遠避,乃窾山麓為洞,奉親居其中。
旁窾大洞,匿裡中。
數百人,具牛酒待兵。
兵入,見其親,問故,曰:孝士也。
釋之去,裡人賴以保全。
呂秦父生我孫起宗,仕元為兵部尚書。
元勃、宋魯克恭、上黨人,生□□,父母俱亡,□于外氏。
此辰追念□□風□□悲見旅喪歸。
其還骸,伯□失養,躬終以禮葬,人皆以孝義。
□之和、孝中、長子人,性至孝,貧甚,力穑供甘旨。
父殁,盧于墓三年,幾廢栉沐,形稿發脫,人多憐之。
至正間,旌為孝子。
王恭、長子人線地寝族,躬奉湯藥,迨卒,哀毀,廬于墓側。
妻李亦殁,子明亦哀毀,與父同廬。
會兵興焚掠,父子相對飲泣不去。
學七吳颙為記,有碑。
申克讓、黎城人。
父天祐卒,廬于墓三年,負土成墳,旌為孝子。
明張倫,潞庠生。
幼喪父,奉彐備極甘旨。
卒,合葬,結廬墓側,日負土崇其墳。
傍無水,穿井,深不及泉,乃焚香泣拜,水湧出。
人以為孝感。
奏聞旌其門。
後貢任東阿訓導。
白聚良、潞州人,樸實不知書。
母殁,廬墓六年,終始無少懈。
王俊、潞州人。
鄉居西火,質樸無僞。
親終,廬于墓,曠野無垣,日夕哭泣,泣巳負上墳,窿窿起。
吊者至,惟稽颡不語。
居三年,盜賊虎狼無犯者。
裡人欲舉其孝,力止之,曰:人子自盡基似,何辱旌為!自是裡人化之。
廬墓者有仇氏、二孝感仇氏而接迹者有梓人張攢、張提,鄉民郭景榮、車桐,雖有旌未旌,皆本于誠,足以勵俗。
至于寝處樓台,衣食豐美,去來無定,竊廬墓之虛名。
甚有卒哭家居,扶捏蒙旌,其視俊為何如?宜乎志廛未乾旋因事敗而裁去者。
故廬墓一事,棺未蓋而論未定者,不敢概錄。
仇樸、仇欄、長治人,兄弟也。
給事中敏之後,事繼母如所生。
欄更讀書執禮。
母疾,朝夕侍奉,卒,廬墓三年,旌曰二孝。
仇勳、樸欄侄也。
父日相,病癱,吐瀉不離狀褥,勳每手潔其穢。
居盛喪三年,不入私室,旌為孝子。
原富、長治人。
父志學,丁年八十二,貧,日□以養父。
疾危,罵思食肉,力不能□,乃割股前肉。
脔烹以進,艾食之。
奚自甚美富,乞諸鄰食。
請再乞,疾立愈。
□從□,創傷,不浃旬亦平。
楊廉訪□有司表其制,以庖廪給之。
王大節、長治人。
父川相,嘉靖初,商延安,卒不能歸榇。
母田方少渭,遺腹生大節,竭力養舅姑三十。
五年,母亦卒。
大節時為諸生,痛父魂杳隔千裡,母魂孤閉九泉,誓購同穴,乃投牒于郡,裹糧徒跣,至延安莫識父所瘗處,有高年王萬牙指告彷佛,則曠野無從得焉。
大節叩地号泣,望空稽颡籲仲約漫擲楮錢以蔔,即從楮錢所至處求之,果得遺骸,石碣存焉。
乃抱屍恸絕,血滲漉入骨,晝夜伏穴中。
不避豺虎,輿榇還鄉,與母合葬。
隆慶三年,郡邑諸生具列當道,賜币扁其居。
路旬長治人,善養父母。
妻王氏恊力助夫孝。
父嗜飲,貧病不恒得。
大婦晝夜制馬策供養。
自啖菲惡。
父先卒,母年愈高,旬左右扶掖不少怠,家複裕。
母愛周貧,旬辄先意投其欲,自少至老,未嘗一語忤其意,父母無日不歡鬯雲。
李文志、長治人。
母老寝疾,夜思肉食甚急,文志引刀刲胸以進,母食之,疾愈。
縣旌其門。
崔仲和、襄垣人。
性孝,能順親心。
母疾,思飲河水,大旱,水絕流,和露禱,河流複通,取以供母疾。
遂愈,聞者驚吧。
仲和後仕酆縣尹人,鄉賢。
馬镗、潞城人,官至陵山衛教授。
事母孝,色養兼修。
母嘗失明,晝夜籲天,母目複明。
孫田、平順人孫滔義子也。
滔疾笃,思肉無所得,田割股以進,滔食之,疾遂愈。
有司旌之。
牛斷先、壺關人,節婦路氏子。
生七日,父沒,稍長,即知承順其母,色養傋至。
有司旌曰母貞子。
孝後為貢士,任館陶訓導。
陳德海,壺關人。
母問氏,□孀德海必文愛其弟,同事寡母,得裡□。
母疾,忘寝食,始終不□。
逝,遺母李氏竭力奉養,迨卒,廬墓三年,王子順府學廪生佐裔孫,忠臣之後。
孝思天植。
父年九十,母年入十四,承顔将順,老景怡怡。
及母殁,時法嚴冬,四曰日飲水,七日,跣足,晝夜不解衣,哀毀慘戚,茹素張喪。
當道聞之,欲申請旌表,力辭,扁曰孝子。
後以貢曆官教授。
連濟民,襄垣諸生。
父母相繼捐館,枕塊獨居者五載,不入内室,不惟酒肉不禦,并不茹蔬粝食而巳。
有司旌之張鬥南,黎城諸生,家動酷貧,而事父至孝,常裁節口腹,臘甘旨,以纰供父。
父年八得歡旬,其未嘗不心嘻事笑聞。
于兩院,旌之。
國朝原良長治。
人。
巳醜之變,奉母秦氏逃避陽護村,母為兵所得,欲犯之,良。
憤不顧身,拾棗木,挺撀兵,兵怒,割其唇,仍大。
罵不絕,母子遂皆遇害。
王連隆,長漢貢士。
巳醜之變,同弟運興,奉母朱氏避天橋寨中。
兵攻寨急,母知不可免,謂運隆曰:我死不受辱。
運隆曰:母言是也。
朱氏遂自經。
運隆同弟号泣展拜畢,俱墜縣崖死。
君子曰:良與隆皆欲成母之節者也,卒之碎身絕脰,與母同歸,哀哉! 李中白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聖人之教也。
予讀孝子志,至割肉一事,心竊異之。
其心慕奇行而忍痛邀名者無論矣。
即出于至誠,而忍傷父母之遺體,則成惟其疾之憂之謂何,可謂孝乎?舊志所錄者難,不路敢盡剛,然其事近怪,不可為訓。
凡為人子者,惟庸稿德之行焉,可也。
義士 漢鮑宣少時上計,道遇二一書生,暴心痛,宣下車為按摩,奄忽而卒,不及問其名氏,有素書一卷銀十餅,乃以一并資殓,餘同素書以為殉。
複有一馬至其家,白官以畀宣,乘入京兆,逸入一關内。
侯家乃馬故主也。
因問其得馬故,且問素所行陰德事,乃以殡書生事告之。
侯泣曰:吾子也。
使人啟。
之書銀,宛如所言。
宣後三世,司隸子,亦爵關内侯。
魏祝公道袁尚将郭援攻绛,绛守将賈逵死守,攻益急,父老乘城約不害守,乃降。
既降,欲屈辱。
之,逵叱賊援寇,欲斬之,吏民伏其背具,乘城大呼曰:負約殺我賢君,甯俱死耳!乃囚之壺關。
逵竊歎。
曰:此間無健兒耶?而使義士死!祝公道聞之,夜半,印引出,縱去,不語以姓名。
及援敗,乃知後以他事坐。
死,逵捄不能解,為之攺服。
晉上黨義兵。
晉建興中,劉??據二帝,危晉室。
并州剌史劉琨,矢心翼戴,募兵上黨,得效義勤。
王者五百人,以太守劉惇兼帥鮮卑衆,克複壺關。
唐陳正廉。
上黨人,以信羔義著聞。
劉武周寇上黨,高祖遣王行敏馳帖,敕兵乏食,正謙出粟千石濟。
之,由是人人自奮,賊乃去。
宋邢濬、潞州人,入世同居。
真宗表其門,蠲小其租征。
王彥死士初,彥圍河化北,諸将潰歸,獨保共城西山,遺腹心,利結兩河豪傑,圖再舉。
鑫人購求彥甚□。
彥盧變,夜寝,見屢遙,部曲知其意,相率剌面作赤心報國,拆殺金山□字,以示無他意。
于是兩河忠義響應,衆十餘萬,□亘數百裡,皆愛彥約東。
金人欲以太兵破其壘,□首領泣曰:王都統兵堅如。
□石未易圖也。
彥□兵刻日舉會如歸。
議事興,汪、黃議左,不得面高宗而止。
夫一人倡義,十萬同□事難未就,義不容不丞書矣。
元張甫、襄垣人。
下五世同居,鄉裡義之。
至元初,旌為耆德義民。
明暴斌、長子人,笃樸負氣節,勇于赴義。
宣德初,有邊警,徙民實塞下。
兄在徙中,雖其往,斌請以身代兄,得免。
韓錦、李升、俱潞城人,皆立家範,六世同居。
成化六年,有司奏: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