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府志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官。
生,官至建按察使。
之□官生。
孫炯拔貢。
群材有名賢以标不朽之人,而另設群材以收科目之外。
諸有可記而未敢概進于名賢者。
續鹹字孝宗,上黨人。
性孝謙神敦重,師事京兆杜預,專春秋、鄭氏易,教授常以數十人,且明達刑書。
仕晉為廷尉平,東安太守劉功現,承制以為從事中郎。
後沒于石勒,以為理曹參田軍,持法平詳,當時稱其清裕,此之于公。
年九十卒,贈儀同三司。
按崔遊、續鹹,皆晉史儒林中人物也。
遊為元海師而不受。
其三公之聘,鹹一陷石勒為之參軍,雖著清裕之稱,不若遊遠矣。
李業興,玄紀子,長子人。
少耿介,師事徐遵明于魏、本間。
後博涉百家圖緯、風角、天文、占侯,無不讨練。
萬長于筭曆,舉孝廉,為校書郎,為戊曆。
時子獻新亢曆者九家,世推業興為主。
剛爵。
長子伯。
預行登極禮,封屯留子。
造邺都宮室,繕治器,請服興皆業。
參其事,使于梁,辨論古今經籍,疑義明折。
有據,君臣俱服。
後又定義五禮,為甲子元曆、九宮行棋曆,更為明妙,當時學術,無出其右。
子崇祖,知名遵祖習父業,襲爵,長子伯。
李崇祖、字子述,業興子。
北齊大襄集朝士,命慮景裕講易,崇祖年十二,論難往複,景裕憚之。
後構三壹,材瓦工程,皆出其筭。
仕至太尉外兵參軍。
朱紀、上黨人。
與劉淵同學于崔遊,淵重之,累官大司空、太傅兼大司農。
張蚝、上黨人,本弓姓,有絕力,能挾牛走,為符堅将,常置左右,世稱鄧羌、張蚝,皆萬人敵也。
馮龍、上黨人,仕魏為魏州刺史,有善政,能驅蝗出拉境。
馮範、龍之子,仕隋為夏州博士。
馮裴、輪範之子。
馮元、裴之子俱以琴。
書自娛,不樂仕進,唐以隐士稱。
侯紹、壺關人,住魏,為司後。
侯鳳、仕晉為骠騎将軍。
侯瑜、仕隋為骁。
果校尉、朝散大夫。
程禮、上黨人。
遠祖廣平人,為上黨太守,封潞城縣侯,子孫遂為潞人。
禮付北齊,為井州刺史。
程相、禮子,仕隋為河南葉縣令。
程師仁、相子仕唐,為本州司戶參軍,攺同州。
錄事。
程芝、師仁子,仕唐為鄭王府司直。
郝讓、襄垣人。
博學寵才,任饒安縣令,遷守山東兖州府,年八十三卒。
舊志稱其屢進不以為榮,屢退不以為辱,高曠自得,蓋有道之士也。
令狐芬、壺關人,任北齊,為大司成。
遷盧江府太守。
王遊,壺關人。
仕北齊,為定遠将軍、湖廣荊州刺史,督七州軍事。
王貴、遊子仕隋為楊州府别駕。
王甡、貴子,仕唐,曆武城、武連令。
馮世基、上黨人,仕隋為馮翊。
郭均并有明悟幹略,相繼為兵部尚書,顯名于世。
馬知遠、襄垣人,仕唐馬為工部尚書。
光義、知遠子,仕唐為曲沃縣主薄。
李黨人。
少從軍,善騎射,曆後唐、晉、漢皆有。
李建、崇戰功,累官右衛大将軍。
周太祖即位,授右監門大張彥誠,潞城人。
後周為将軍、金吾上将軍。
彥誠子,以蔭補供奉官。
宋太祖時,為西川張延通兵馬都監。
聞太祖征太原,勞若狀,曰上勞。
若此,吾輩日享安樂,蓋道共不自安之情也。
同事德裕與延通有隙,借以為指斥語,誣奏,被害死。
信而見疑于延通見之矣。
亦潞城人,為劉知遠行軍司馬。
契丹陷京。
張彥威、城,執晉主,軍中推知遠為天下主,知遠謙。
讓,彥威三上箋勸進,郭威與楊分更替之,遂即位。
彥威與名彥誠同時,其兄弟耶。
之,賜以帶馬間虜兵,至期,終不肯言,曰:吾食劉氏祿,老母在圍中,以實告,則周人據險以拒之,家國兩亡,不若一死之為愈也。
世宗以其欺罔,缢殺之。
嗟乎!五代無定君,而士亦無定主,食其祿而死其事,即豫讓為智伯可也。
況周、魯臣漢,為漢以仇周,視豫讓為尤正焉。
申貴、潞州人,仕蜀為四川眉州刺史,将兵救王景崇,以拒漢兵,設伏敗之,遂破寶雞,又破。
安都寨,亦名将也。
中國君若奕棋,而仕于偏安,固不幸也。
李玉、屯留人,多才藝,仕宋曆官諸路廉訪副使。
李汝明、玉子長于詩文。
仕宋官至陝西都轉運使。
李塘、襄垣人,仕宋官至節度副使。
李倡,本塘長子,仕宋為武英侯,鎮守泗州。
子安,見進士。
李佺、塘次子仕宋為禮部。
尚書。
李嗣訓、安之子仕元為骁騎都尉、隴西郡伯。
子讓,見進士。
苗履、授予束發從戎。
後知蘭州,同王贍取青唐,贍将戰敗,羌,複圍城,諸将多遁去,履獨率衆力戰,遂潰,羌焚其族賬而還。
後累功升至捧日天武都指揮使。
子傳,另見叛逆志。
王伯淵、字嘉甫,壺關人。
在宋有仕至司徒者。
魯祖源為本州節判,從祖宥為本縣主。
薄伯淵性謹屬,好讀書。
由東朝突衛曆雜造織染總管,能革獘政,陳其利害于朝,升會福院判,以母老乞終。
故不複出,以詩酒終其身。
楊潤甯君澤,襄垣人,勇力絕人,少負大志。
金末,元兵南下,首破勍敵,拜懷遠将軍、同知沁南節度,行銅鞮令,悉力攻擊,敵不得逞。
遣刺客刺于城樓,猶搏殺數人,乃殒。
子仁風,元進士。
任尚志、壺關人。
元木華黎略地至潞,志首迎降,授以虎符,何、玄二元帥,收輯山寨,數與金兵戰。
有功。
金嘗得其長子如山以招之,日:降則爾子生,不則爾子死。
志曰:我為帥登愛一子,親射其子殪。
之,木華黎召議事,道過武安,其縣巳反為金,遂遇害。
木華黎悼惜,請于朝,錄其子。
高??、上黨人。
父守忠,元初千戶,從征黃州,戰世,殁??事。
祖備宿衛,頗見親信,以才選充太子官屬。
遷工部侍郎、同知王府都總管事。
太子從帝北幸,丞相阿黑馬貪橫自恣,千戶王著秉夜詐稱皇太子來誅黑馬??時宿衛宮中,識其詐,叱衛士急捕,遂擒著。
明日,馳驿上聞,帝急遣還,收捕餘黨,鎮撫京師,進同知留守兼少傅,卒于河南等路宣慰使。
馬繩武、字象先,壺關人。
儒吏兼通,累升戶部主事、邢部郎中。
以明敏拜禦史,賜金織衣,同佥。
通政院事,出為浙江西道肅政廉訪副使,官至同知上都留守。
追封父維翰為扶風伯,蔭其二子。
曹伯堅字仲益,潞州人。
仕元至奉議大夫、邢部郎中。
曹玑、字子衡,伯堅之後任。
本州知州,官至東平路總管。
子鶴、九齡,俱為明初夫臣,詳名賢志。
王守忠、字信鄉,潞州人。
省卓立,兼通律學。
仕元為隰州判官,有善政。
曆嶽陽、阌鄉尹、江州路。
判官,進绛州知州,緻仕。
王釁、守忠子,以父蔭官中書監照磨。
王梅、字鼎臣,守忠從孫。
仕元,由端本堂說書除甯紹宣撫照磨,轉内台禦史、中書左司郎。
中禮部侍郎,攺河東宣撫同知,守太行隘,□保鄉土。
還為樞密副使。
李景章、潞城人,才識卓越,器宇軒昂。
任本縣尹,升澤州知州。
靳泌、字唐輔,黎城人。
官中書。
天曆間,陝西大歉,奉命赍楮帛币六萬往赈,分給有法沾惠。
維均元統間,遼陽大熟,奉省符,平籴入千斛,民不知擾。
權執中、黎城人,編修。
秉。
中兄也,也管至鈞州知府。
李公弼、字輔之,潞州人。
沉毅多大略,以武功累官定遠将軍。
同知沁州節度使。
王汝砺、字荩臣,潞州人。
儒吏兼通,由隴有廉訪掾,有政聲,加投江西湖。
廣道廉訪知事。
宋思、齊屯留人,以儒吏兼通,任武備司知事,升潞州判官,再升陽縣尹。
為政尚德化,後鞭相曆著聲稱。
山、宋相、潞州人,字朝卿,例貢。
才穎志高,躭遊二,工書,客遊都下。
與何仲默、崔仲凫、郭介夫輩相唱和,同知南直穎州,未幾,挂冠長往。
撫台移檄走币,梓裡旌勞之日。
與李柱史漳野、劉少保紫岩,以詩二酒相娛樂,年八十八以幫終。
從弟樸,國子博士亦十。
博雅清修,詳前。
李汝佐、紀之子,潞州人。
博雅能文,不樂仕進。
與何景明相犮,吟詠唱和,得其切磋之力。
趙初、博之子,黎城人。
力學恬澹,重而行誼薄軒冕。
隐居田溪之陽,創蒼溪書院,以讀書講學為事,建聖賢道統之堂,春秋率弟子一行釋菜禮。
呂泾野過黎城,聞其人,命駕就訪,相與山辨論終日。
漢美而去。
仇鴻、潞州人,敏之曾孫。
幼幼嗜學,每至夜漏下二十刻,于書無不焉窺,而尤精于史。
務見于行,不徒事言語文字間。
故山孝弟義順,身皆體之。
居喪準古禮,而猶有歉于心。
二、不禦酒肉。
複三。
年,其後子孫遂有家範,争以孝義北著名,而鴻獨不傳。
予特著之于此考期鄉人曾私谥為貞笃先生。
廉炜、政之子,以例貢仕南直廬江縣主薄有長才,知砥砺,令倚如左右手。
流賊攻城,有奸。
民倡異議惑衆者,谕以禍福,責以大義,率民死守,賊竟不克而去。
後以俵馬抗内監,遂輕車歸。
位卑祿薄不為勢利少屈,而能臨流勇退,亦丈夫也。
仇森、敏玄孫牛麟。
宿政、同知椿之子。
栗瑢、佥憲應麟父。
郗賢、俱潞州人,以儒生選。
為儀賓而不悄為富貴習相結為斷金會,讀書勵行,吟詠唱和,終身不辍。
缙紳重之。
呂經野有序。
高蘇門叔嗣沈國頌,亦極稱五六人之賢。
王龍、潞州衛人,知府期古之父。
蘇江、張仁、知縣經之孫。
廉承芳、知縣政之孫,俱長治人。
張憲、張寔關人。
六人亦儀賓,慕斷金之道,□風立為元吉會,勖勉為善,亦數十。
年後則無繼其迹者矣。
原、廷玺、長治人,由吏員任河南河内縣主薄,善剖斷,催科得法,縣尹倚重之。
制歸,民送者以千計。
歸家治農事,課子誦讀。
事有不便于民者,辄條其利害。
郡邑知其賢,多虛懷納之。
子登雲,以貢任知縣,乘雲以鄉舉任知府,君亦三受封焉。
韓盤、黎城人,由例貢任直隸魏縣主薄,從征浙寇,頗著勳勞,安濱海居民,有所全活。
下吏。
中賢者也。
衛綸、潞城人,由例貢任直隸易州判官,升良鄉知縣。
居官廉明勤慎。
申威、潞城布衣,涉獵詩書,能形之吟詠間,士大夫樂與之交。
所著适情稿,列秇文志。
栗瑞永馨子,強記多聞,号稱博雅。
工臨池而尤精于行草。
名賢墨迹,收藏甚多。
賞鑒家有疑似不決者,皆質以辨其真赝。
淨兒明窗,攤書臨帖,以香茗自娛,蓋超然塵鞅者也。
乃僅以明經老。
客。
死檀雲,士林惜之。
其他人粟拜爵、邑志業,巳備錄郡乘,安能主盡收收。
其官至知縣。
以上及曾受恩命者。
雲之子,由衛經曆升山東。
長治有程南、朝城縣知縣。
孫三樂舉人。
李朝佩、仕至直隸永平府通判。
宋澤、任鴻胪署丞。
趙全璧、任鴻胪主薄。
琥好之。
任鴻胪序班。
牛、象、鬥任太仆寺。
少卿。
牛、射任中書,以洪經略承疇薦,委軍前督鬥饷,卒于途。
子彜,内閣中書,日皓,郡學。
生煥。
拔貢□□順天舉人。
張子有陳铖作山東丘縣縣丞,升鄭縣知縣。
屯留。
有武子興,任直隸真定縣知縣。
襄垣有趙。
聰曆任直隸南皮、吳橋二六縣主,薄,升甯津知縣。
潞坡有申正道,任鴻胪序班。
黎城有王甯。
曆任山東福山、陜西神木、藍川三縣知縣。
生,官至建按察使。
之□官生。
孫炯拔貢。
群材有名賢以标不朽之人,而另設群材以收科目之外。
諸有可記而未敢概進于名賢者。
續鹹字孝宗,上黨人。
性孝謙神敦重,師事京兆杜預,專春秋、鄭氏易,教授常以數十人,且明達刑書。
仕晉為廷尉平,東安太守劉功現,承制以為從事中郎。
後沒于石勒,以為理曹參田軍,持法平詳,當時稱其清裕,此之于公。
年九十卒,贈儀同三司。
按崔遊、續鹹,皆晉史儒林中人物也。
遊為元海師而不受。
其三公之聘,鹹一陷石勒為之參軍,雖著清裕之稱,不若遊遠矣。
李業興,玄紀子,長子人。
少耿介,師事徐遵明于魏、本間。
後博涉百家圖緯、風角、天文、占侯,無不讨練。
萬長于筭曆,舉孝廉,為校書郎,為戊曆。
時子獻新亢曆者九家,世推業興為主。
剛爵。
長子伯。
預行登極禮,封屯留子。
造邺都宮室,繕治器,請服興皆業。
參其事,使于梁,辨論古今經籍,疑義明折。
有據,君臣俱服。
後又定義五禮,為甲子元曆、九宮行棋曆,更為明妙,當時學術,無出其右。
子崇祖,知名遵祖習父業,襲爵,長子伯。
李崇祖、字子述,業興子。
北齊大襄集朝士,命慮景裕講易,崇祖年十二,論難往複,景裕憚之。
後構三壹,材瓦工程,皆出其筭。
仕至太尉外兵參軍。
朱紀、上黨人。
與劉淵同學于崔遊,淵重之,累官大司空、太傅兼大司農。
張蚝、上黨人,本弓姓,有絕力,能挾牛走,為符堅将,常置左右,世稱鄧羌、張蚝,皆萬人敵也。
馮龍、上黨人,仕魏為魏州刺史,有善政,能驅蝗出拉境。
馮範、龍之子,仕隋為夏州博士。
馮裴、輪範之子。
馮元、裴之子俱以琴。
書自娛,不樂仕進,唐以隐士稱。
侯紹、壺關人,住魏,為司後。
侯鳳、仕晉為骠騎将軍。
侯瑜、仕隋為骁。
果校尉、朝散大夫。
程禮、上黨人。
遠祖廣平人,為上黨太守,封潞城縣侯,子孫遂為潞人。
禮付北齊,為井州刺史。
程相、禮子,仕隋為河南葉縣令。
程師仁、相子仕唐,為本州司戶參軍,攺同州。
錄事。
程芝、師仁子,仕唐為鄭王府司直。
郝讓、襄垣人。
博學寵才,任饒安縣令,遷守山東兖州府,年八十三卒。
舊志稱其屢進不以為榮,屢退不以為辱,高曠自得,蓋有道之士也。
令狐芬、壺關人,任北齊,為大司成。
遷盧江府太守。
王遊,壺關人。
仕北齊,為定遠将軍、湖廣荊州刺史,督七州軍事。
王貴、遊子仕隋為楊州府别駕。
王甡、貴子,仕唐,曆武城、武連令。
馮世基、上黨人,仕隋為馮翊。
郭均并有明悟幹略,相繼為兵部尚書,顯名于世。
馬知遠、襄垣人,仕唐馬為工部尚書。
光義、知遠子,仕唐為曲沃縣主薄。
李黨人。
少從軍,善騎射,曆後唐、晉、漢皆有。
李建、崇戰功,累官右衛大将軍。
周太祖即位,授右監門大張彥誠,潞城人。
後周為将軍、金吾上将軍。
彥誠子,以蔭補供奉官。
宋太祖時,為西川張延通兵馬都監。
聞太祖征太原,勞若狀,曰上勞。
若此,吾輩日享安樂,蓋道共不自安之情也。
同事德裕與延通有隙,借以為指斥語,誣奏,被害死。
信而見疑于延通見之矣。
亦潞城人,為劉知遠行軍司馬。
契丹陷京。
張彥威、城,執晉主,軍中推知遠為天下主,知遠謙。
讓,彥威三上箋勸進,郭威與楊分更替之,遂即位。
彥威與名彥誠同時,其兄弟耶。
之,賜以帶馬間虜兵,至期,終不肯言,曰:吾食劉氏祿,老母在圍中,以實告,則周人據險以拒之,家國兩亡,不若一死之為愈也。
世宗以其欺罔,缢殺之。
嗟乎!五代無定君,而士亦無定主,食其祿而死其事,即豫讓為智伯可也。
況周、魯臣漢,為漢以仇周,視豫讓為尤正焉。
申貴、潞州人,仕蜀為四川眉州刺史,将兵救王景崇,以拒漢兵,設伏敗之,遂破寶雞,又破。
安都寨,亦名将也。
中國君若奕棋,而仕于偏安,固不幸也。
李玉、屯留人,多才藝,仕宋曆官諸路廉訪副使。
李汝明、玉子長于詩文。
仕宋官至陝西都轉運使。
李塘、襄垣人,仕宋官至節度副使。
李倡,本塘長子,仕宋為武英侯,鎮守泗州。
子安,見進士。
李佺、塘次子仕宋為禮部。
尚書。
李嗣訓、安之子仕元為骁騎都尉、隴西郡伯。
子讓,見進士。
苗履、授予束發從戎。
後知蘭州,同王贍取青唐,贍将戰敗,羌,複圍城,諸将多遁去,履獨率衆力戰,遂潰,羌焚其族賬而還。
後累功升至捧日天武都指揮使。
子傳,另見叛逆志。
王伯淵、字嘉甫,壺關人。
在宋有仕至司徒者。
魯祖源為本州節判,從祖宥為本縣主。
薄伯淵性謹屬,好讀書。
由東朝突衛曆雜造織染總管,能革獘政,陳其利害于朝,升會福院判,以母老乞終。
故不複出,以詩酒終其身。
楊潤甯君澤,襄垣人,勇力絕人,少負大志。
金末,元兵南下,首破勍敵,拜懷遠将軍、同知沁南節度,行銅鞮令,悉力攻擊,敵不得逞。
遣刺客刺于城樓,猶搏殺數人,乃殒。
子仁風,元進士。
任尚志、壺關人。
元木華黎略地至潞,志首迎降,授以虎符,何、玄二元帥,收輯山寨,數與金兵戰。
有功。
金嘗得其長子如山以招之,日:降則爾子生,不則爾子死。
志曰:我為帥登愛一子,親射其子殪。
之,木華黎召議事,道過武安,其縣巳反為金,遂遇害。
木華黎悼惜,請于朝,錄其子。
高??、上黨人。
父守忠,元初千戶,從征黃州,戰世,殁??事。
祖備宿衛,頗見親信,以才選充太子官屬。
遷工部侍郎、同知王府都總管事。
太子從帝北幸,丞相阿黑馬貪橫自恣,千戶王著秉夜詐稱皇太子來誅黑馬??時宿衛宮中,識其詐,叱衛士急捕,遂擒著。
明日,馳驿上聞,帝急遣還,收捕餘黨,鎮撫京師,進同知留守兼少傅,卒于河南等路宣慰使。
馬繩武、字象先,壺關人。
儒吏兼通,累升戶部主事、邢部郎中。
以明敏拜禦史,賜金織衣,同佥。
通政院事,出為浙江西道肅政廉訪副使,官至同知上都留守。
追封父維翰為扶風伯,蔭其二子。
曹伯堅字仲益,潞州人。
仕元至奉議大夫、邢部郎中。
曹玑、字子衡,伯堅之後任。
本州知州,官至東平路總管。
子鶴、九齡,俱為明初夫臣,詳名賢志。
王守忠、字信鄉,潞州人。
省卓立,兼通律學。
仕元為隰州判官,有善政。
曆嶽陽、阌鄉尹、江州路。
判官,進绛州知州,緻仕。
王釁、守忠子,以父蔭官中書監照磨。
王梅、字鼎臣,守忠從孫。
仕元,由端本堂說書除甯紹宣撫照磨,轉内台禦史、中書左司郎。
中禮部侍郎,攺河東宣撫同知,守太行隘,□保鄉土。
還為樞密副使。
李景章、潞城人,才識卓越,器宇軒昂。
任本縣尹,升澤州知州。
靳泌、字唐輔,黎城人。
官中書。
天曆間,陝西大歉,奉命赍楮帛币六萬往赈,分給有法沾惠。
維均元統間,遼陽大熟,奉省符,平籴入千斛,民不知擾。
權執中、黎城人,編修。
秉。
中兄也,也管至鈞州知府。
李公弼、字輔之,潞州人。
沉毅多大略,以武功累官定遠将軍。
同知沁州節度使。
王汝砺、字荩臣,潞州人。
儒吏兼通,由隴有廉訪掾,有政聲,加投江西湖。
廣道廉訪知事。
宋思、齊屯留人,以儒吏兼通,任武備司知事,升潞州判官,再升陽縣尹。
為政尚德化,後鞭相曆著聲稱。
山、宋相、潞州人,字朝卿,例貢。
才穎志高,躭遊二,工書,客遊都下。
與何仲默、崔仲凫、郭介夫輩相唱和,同知南直穎州,未幾,挂冠長往。
撫台移檄走币,梓裡旌勞之日。
與李柱史漳野、劉少保紫岩,以詩二酒相娛樂,年八十八以幫終。
從弟樸,國子博士亦十。
博雅清修,詳前。
李汝佐、紀之子,潞州人。
博雅能文,不樂仕進。
與何景明相犮,吟詠唱和,得其切磋之力。
趙初、博之子,黎城人。
力學恬澹,重而行誼薄軒冕。
隐居田溪之陽,創蒼溪書院,以讀書講學為事,建聖賢道統之堂,春秋率弟子一行釋菜禮。
呂泾野過黎城,聞其人,命駕就訪,相與山辨論終日。
漢美而去。
仇鴻、潞州人,敏之曾孫。
幼幼嗜學,每至夜漏下二十刻,于書無不焉窺,而尤精于史。
務見于行,不徒事言語文字間。
故山孝弟義順,身皆體之。
居喪準古禮,而猶有歉于心。
二、不禦酒肉。
複三。
年,其後子孫遂有家範,争以孝義北著名,而鴻獨不傳。
予特著之于此考期鄉人曾私谥為貞笃先生。
廉炜、政之子,以例貢仕南直廬江縣主薄有長才,知砥砺,令倚如左右手。
流賊攻城,有奸。
民倡異議惑衆者,谕以禍福,責以大義,率民死守,賊竟不克而去。
後以俵馬抗内監,遂輕車歸。
位卑祿薄不為勢利少屈,而能臨流勇退,亦丈夫也。
仇森、敏玄孫牛麟。
宿政、同知椿之子。
栗瑢、佥憲應麟父。
郗賢、俱潞州人,以儒生選。
為儀賓而不悄為富貴習相結為斷金會,讀書勵行,吟詠唱和,終身不辍。
缙紳重之。
呂經野有序。
高蘇門叔嗣沈國頌,亦極稱五六人之賢。
王龍、潞州衛人,知府期古之父。
蘇江、張仁、知縣經之孫。
廉承芳、知縣政之孫,俱長治人。
張憲、張寔關人。
六人亦儀賓,慕斷金之道,□風立為元吉會,勖勉為善,亦數十。
年後則無繼其迹者矣。
原、廷玺、長治人,由吏員任河南河内縣主薄,善剖斷,催科得法,縣尹倚重之。
制歸,民送者以千計。
歸家治農事,課子誦讀。
事有不便于民者,辄條其利害。
郡邑知其賢,多虛懷納之。
子登雲,以貢任知縣,乘雲以鄉舉任知府,君亦三受封焉。
韓盤、黎城人,由例貢任直隸魏縣主薄,從征浙寇,頗著勳勞,安濱海居民,有所全活。
下吏。
中賢者也。
衛綸、潞城人,由例貢任直隸易州判官,升良鄉知縣。
居官廉明勤慎。
申威、潞城布衣,涉獵詩書,能形之吟詠間,士大夫樂與之交。
所著适情稿,列秇文志。
栗瑞永馨子,強記多聞,号稱博雅。
工臨池而尤精于行草。
名賢墨迹,收藏甚多。
賞鑒家有疑似不決者,皆質以辨其真赝。
淨兒明窗,攤書臨帖,以香茗自娛,蓋超然塵鞅者也。
乃僅以明經老。
客。
死檀雲,士林惜之。
其他人粟拜爵、邑志業,巳備錄郡乘,安能主盡收收。
其官至知縣。
以上及曾受恩命者。
雲之子,由衛經曆升山東。
長治有程南、朝城縣知縣。
孫三樂舉人。
李朝佩、仕至直隸永平府通判。
宋澤、任鴻胪署丞。
趙全璧、任鴻胪主薄。
琥好之。
任鴻胪序班。
牛、象、鬥任太仆寺。
少卿。
牛、射任中書,以洪經略承疇薦,委軍前督鬥饷,卒于途。
子彜,内閣中書,日皓,郡學。
生煥。
拔貢□□順天舉人。
張子有陳铖作山東丘縣縣丞,升鄭縣知縣。
屯留。
有武子興,任直隸真定縣知縣。
襄垣有趙。
聰曆任直隸南皮、吳橋二六縣主,薄,升甯津知縣。
潞坡有申正道,任鴻胪序班。
黎城有王甯。
曆任山東福山、陜西神木、藍川三縣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