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府志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銀五十兩八錢有奇。
潞城縣、實在上、中、下并下、下四等,共地五千三百五十八頃一十一畝有奇,共征本色糧七。
百五十石,折色共泒銀二萬二千九百八十三兩有奇,地畝九厘銀二千二百三十九兩有奇。
驿站銀一千七百三十七兩有奇,屯地八十二頃七十九畝,征本色糧八十一石九鬥有奇,折争銀六十五兩有奇。
沈府王田共地三十九頃五十三畝有奇,共征本色糧三百六石四鬥有奇,加增絲、絹、銀。
三兩九錢。
黎城縣實在上、中、下三等,共地三千五頃四十五畝有奇,共征本色糧六百二十五石,折色。
并絲、絹、馬、草共泒銀一萬三千八百三十九兩有奇,地畝九厘銀一千二百五十五兩有奇。
驿站銀六百九十七兩有奇,崗坡、屯地共一百一十九頃四十八畝有奇,共征銀三百三十兩有奇,加增絲絹銀三十九。
兩六錢有奇。
實在上、中、下三等,共地三千六百八十三。
壺關縣頃八址七畝有奇,共征本色糧四百七十石折色并絲、絹、馬草,共泒銀一萬九千七百六十七兩有奇,地畝九厘銀一千八百九十一兩有奇。
驿站銀一千八百四十一兩有奇,崗瘠王田一十一頃,共征銀二十三兩有奇,加增絲絹銀三十。
兩八錢有奇。
平順縣實在上、中、下在等,共地一千三百五十六頃四十九畝有奇,俱系□色并馬、草、絲、絹。
共征銀六千曰三百五十兩有奇,地畝九厘銀六十兩有奇,驿站銀五百七十八兩有奇。
加增禮贍庫糧□馬草加增絲、絹三項,共銀九兩四錢有奇。
周再勳□郡行巅也。
硗确礁□,山居其半,可耕之地,其與幾何,加以土剛氣燥,每連名不雨,則走群。
望而禱雩,且風高霜早,一歲不堪再熟,炯獲,稍遲,則冷地晚禾,半菽不飽矣。
不甯惟是。
年來師旅饑馑,寥落人稀,而荷??曳铚者,驕倨乘急,傭直常數倍于昔。
主人手口卒瘏,繼以稱貸,計歲之所入,每不抵其所出,責逋不償,矧其有三年幾年之畜也?且也司農仰屋,上大夫檄符飚發,故有耒耜尚未舉趾,催租之吏巳是打門,粗蓑未終,而勒完限者,豈止二月賣新絲,五月粜新谷而巳哉?于是連阡衰草,滿目抛荒,或兵歲死絕,溝瘠不歸,此無主之荒田也。
亦有無力播種,牛種弗備,田彼不洽者,此有主之荒田也。
有地無人,無人有賦,以此責民,民何以堪?以此責官,官有何術?遂緻一人逋賦,拖累于一家,一家流下,拖累于一甲。
其始也回荒而逃,其既也回逃而愈荒。
小民無所控,人司不敢報,因循補苴,公私交受基□。
順治四年,撫台祝公諱世昌。
具□通共蠲免,遇有主無主荒地四千五百七十八頃九十一畝有奇,該豁糧銀一萬七千四百三十三兩有奇。
八年,撫台劉公諱弘遇。
複具□題,共蠲免過有主無主荒地一千四百六十頃八十四畝有奇,該豁糧銀七千六十一兩有奇。
然而頻年旱乾蝗雹,镃基失業者複衆。
郡守楊公晙按部清查,為民請命。
今撫台白公諱如梅。
轸恤民隐,凡兩經人告,得奉俞旨,複行蠲免。
有主傷亡荒地,并河漂續荒屯地、王田共三千四百三十七頃三十一畝有奇,該免本色糧六百五十二石有奇,折色銀一萬二千八百四十兩有奇。
闾閻重困,一旦如釋重負。
詩雲: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又曰:維此哲人,謂我劬勞。
其白公之謂與? 政事二戶口徭役 民為拜本,盛衰之際,國運關焉。
先王重民數而務休養,不獨為其供役而巳也。
是故考曆代之版圖,即以民數相參,則寬徭裕民之政,油然不容巳矣。
漢領縣十四,戶七萬三千七百九十八,口三十三萬七千七百六十六。
後漢領縣十三,戶二萬六千二百二十二,口十二萬七千四百三十。
晉領縣十,戶一萬三千。
元魏領縣五,戶二萬五千九百三十七,日一十萬四千四百七十五。
隋領縣十,戶十二萬五千五十七。
唐領縣十,戶六萬八千三百九十一,口三十八萬八千六百三十三。
宋領縣八,戶五萬二千九百九十七,口一十三萬三千一百四十六。
金領縣八,戶七萬九百三十二。
元領縣六七,戶口不可考。
明洪武二中,潞州領縣六,戶九萬六千二百一十一,口六十四四萬三千五百一十七。
潞州亡戶二萬八千五百二十四,口一十九萬六千九百一十八。
長子、助縣、戶一萬二千七百六十九,口九萬四千九十三。
屯留、安縣、戶一萬二千一百六十四,口七萬八千二百九十七。
襄垣、此縣、戶六千三百六十四,口三萬五千七百八。
潞城心縣、戶一萬三千四百八,口一十萬五千。
黎城、然縣、戶九千六百七十五,口四萬九千三百四十六。
壸關縣。
戶一萬三千三百七,口八萬四千九十三。
弘治中,潞州領縣六,戶八萬七千八百三十七,口五十五萬一千一百二十四。
潞州戶二萬三千二百一十七,口一十五萬六千七百一十六。
長子縣、戶一萬二千八百三十四,口七萬三千八百五十一。
屯留縣,戶、八千八百六十三,五萬三千三百。
襄垣縣、戶一萬二千二百七十四,口六萬七千五百六。
潞城、烈縣、戶一萬二千一百三十七,口七萬八千六百九十二。
黎城縣,戶九千六百七十五,口四萬九千三百四十六。
十□□七萬二六百五十九。
嘉靖中,本府領縣八,戶九萬七千五百一十七,口五十四萬五千八百二十二。
長治縣、戶二萬四千四百三十七,口。
十四萬三千一十四。
長子縣,戶一萬二千七百一十六,口五萬七千二百八十六。
屯留縣,戶八千八百六十三,口五萬三千三百一。
襄垣縣,戶一萬二千二百三十四,口七萬九千一百七十二。
潞城縣,戶一萬一千一百三十七,口七萬八千六百九十二。
黎城縣,戶六千六百七十一,口五萬四千二百七十二。
壸關縣,戶、壸關縣、戶一萬七千七十六,口五萬二千二十六。
平順縣。
戶四千三百七十三,口二萬八千五十四。
萬曆三十七年,實在戶共八萬六千二百三十四,口共三十七萬九千九百五十八,銀力二差,共銀六萬五千四百七十五兩有奇。
長治縣:戶二萬四千三七百七十七,口一十四萬二千九百四十五,歲辦銀、差、均費銀共一萬。
四千六百一十五兩有奇,遇閏加銀二百二十七兩有奇,力差均後銀共四千八百九兩有奇,遇閏。
加銀九十一兩五錢有奇。
長子縣、戶一萬一千八百六,上址三,口四萬三千一百,銀力二,二必差,共銀九千五十。
兩有奇,遇閏另加。
屯留縣、戶五千八百四址六,日三萬五千四百七十二,歲辦銀、力二差,共銀三千九百六十。
一兩有奇,遇閏另加。
襄垣縣、戶一萬二千三百三十四,口三萬四千九百四,歲辦銀差、均費銀共八千三百四十。
三兩有奇,力差均役銀千三兩,遇閏另加。
潞城縣、戶九千六百七十六,口二萬九百,歲辦銀差,均費銀五千六百三十七兩有奇,力差。
均役銀一千五百一十七兩有奇,遇閏另加。
黎城縣、戶七千一百四十,口三萬七千六百九十二,歲辦銀差均費銀三千八百六十四兩有奇,力差均役銀一千三百五十四兩有奇,遇閏另加。
壸關縣、戶一萬六百五十一,口五萬二千七百五十五,歲辦銀、力二差,共銀七千四百七兩。
有奇,遇閏另加。
平順縣。
戶四千三百四十七,口一萬二千一十二,歲辦銀差,均費銀一千九百八兩有奇。
力差均役銀六百八十八兩,遇閏另加。
考明民數,足追西漢之盛。
且西漢領縣十四,明雖領縣八,實當時七縣之故地也。
土地半而民數同,謂非生聚休息之功不可矣。
至于編審良法,惟在公審自持耳。
吾邑長治、隆、萬之際,劉侯四科當編審時,移入參府,棘圍巡析,止帶該房吏書,封閉于内。
公堂門役遠侍,隸列爾廊巡視,自列門奸鱗次而入。
升擦開收,與衆共議而定。
内殲關節,毫發不通。
一巡視少年才騙鄉愚錢五十,同役者懼累,即公禀枷示鄉民一錢一費。
事畢出示,始歸縣理事。
又齊侯君榮于審編之日,當堂親定,評老公直各一人公議,開單具報。
其升擦開收,一從民便,惟期不虧原額而止。
雲擁川流,無所停滞,不八日而事竣,歡聲雷動,此可為審編者之法。
國朝本府領縣八戶,戶共二萬一千八百九十五,口共十七萬二千八百七十六,實征均徭并清理出幼丁、流民、供丁及新加顔料不敷,共銀五萬九千三百六十五兩有奇。
長治縣、戶七千九百六十六,口五萬五千二百五十八。
實征均徭,并清理出幼丁、流民供丁。
及新加顔料不敷,共銀一萬六千三百二十八兩有奇。
順治十六年,将潞州衛、沈陽衛群牧所儀衛司丁徭歸并于本縣,共計二千二百一十四丁,實征徭銀三百八十五兩有奇。
長子縣、戶三思千九百三十四,口三萬八千七百二十八。
實征均徭,并清理出幼丁、流民供丁。
及顔料不敷,共銀七千六百七兩四錢有奇。
屯留縣、戶一千七百八十八,口一萬五千二百二十九。
實征均徭,并清理出幼丁、流民供丁。
及顔料不共銀五千百五十九兩八錢有奇。
襄垣縣、戶二千五百八十七,口二萬七百五十七。
實征均徭,并清理出幼丁、流民供丁及顔料不敷共銀七千九百九十二兩有奇。
潞城縣戶一千三百二十二,口一萬四千五百四。
實征均徭,并清理出幼丁、流民供丁及顔料不敷共銀六千八百一十六兩二錢有奇、黎城縣、戶一千。
百八十八,口一萬二千六百六十二。
實征均徭及清理出幼丁、供丁及顔料不敷共銀五千四十一兩八錢有奇。
壸關縣,戶二千一百五十六,口一萬八千六十四。
實征均
潞城縣、實在上、中、下并下、下四等,共地五千三百五十八頃一十一畝有奇,共征本色糧七。
百五十石,折色共泒銀二萬二千九百八十三兩有奇,地畝九厘銀二千二百三十九兩有奇。
驿站銀一千七百三十七兩有奇,屯地八十二頃七十九畝,征本色糧八十一石九鬥有奇,折争銀六十五兩有奇。
沈府王田共地三十九頃五十三畝有奇,共征本色糧三百六石四鬥有奇,加增絲、絹、銀。
三兩九錢。
黎城縣實在上、中、下三等,共地三千五頃四十五畝有奇,共征本色糧六百二十五石,折色。
并絲、絹、馬、草共泒銀一萬三千八百三十九兩有奇,地畝九厘銀一千二百五十五兩有奇。
驿站銀六百九十七兩有奇,崗坡、屯地共一百一十九頃四十八畝有奇,共征銀三百三十兩有奇,加增絲絹銀三十九。
兩六錢有奇。
實在上、中、下三等,共地三千六百八十三。
壺關縣頃八址七畝有奇,共征本色糧四百七十石折色并絲、絹、馬草,共泒銀一萬九千七百六十七兩有奇,地畝九厘銀一千八百九十一兩有奇。
驿站銀一千八百四十一兩有奇,崗瘠王田一十一頃,共征銀二十三兩有奇,加增絲絹銀三十。
兩八錢有奇。
平順縣實在上、中、下在等,共地一千三百五十六頃四十九畝有奇,俱系□色并馬、草、絲、絹。
共征銀六千曰三百五十兩有奇,地畝九厘銀六十兩有奇,驿站銀五百七十八兩有奇。
加增禮贍庫糧□馬草加增絲、絹三項,共銀九兩四錢有奇。
周再勳□郡行巅也。
硗确礁□,山居其半,可耕之地,其與幾何,加以土剛氣燥,每連名不雨,則走群。
望而禱雩,且風高霜早,一歲不堪再熟,炯獲,稍遲,則冷地晚禾,半菽不飽矣。
不甯惟是。
年來師旅饑馑,寥落人稀,而荷??曳铚者,驕倨乘急,傭直常數倍于昔。
主人手口卒瘏,繼以稱貸,計歲之所入,每不抵其所出,責逋不償,矧其有三年幾年之畜也?且也司農仰屋,上大夫檄符飚發,故有耒耜尚未舉趾,催租之吏巳是打門,粗蓑未終,而勒完限者,豈止二月賣新絲,五月粜新谷而巳哉?于是連阡衰草,滿目抛荒,或兵歲死絕,溝瘠不歸,此無主之荒田也。
亦有無力播種,牛種弗備,田彼不洽者,此有主之荒田也。
有地無人,無人有賦,以此責民,民何以堪?以此責官,官有何術?遂緻一人逋賦,拖累于一家,一家流下,拖累于一甲。
其始也回荒而逃,其既也回逃而愈荒。
小民無所控,人司不敢報,因循補苴,公私交受基□。
順治四年,撫台祝公諱世昌。
具□通共蠲免,遇有主無主荒地四千五百七十八頃九十一畝有奇,該豁糧銀一萬七千四百三十三兩有奇。
八年,撫台劉公諱弘遇。
複具□題,共蠲免過有主無主荒地一千四百六十頃八十四畝有奇,該豁糧銀七千六十一兩有奇。
然而頻年旱乾蝗雹,镃基失業者複衆。
郡守楊公晙按部清查,為民請命。
今撫台白公諱如梅。
轸恤民隐,凡兩經人告,得奉俞旨,複行蠲免。
有主傷亡荒地,并河漂續荒屯地、王田共三千四百三十七頃三十一畝有奇,該免本色糧六百五十二石有奇,折色銀一萬二千八百四十兩有奇。
闾閻重困,一旦如釋重負。
詩雲: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又曰:維此哲人,謂我劬勞。
其白公之謂與? 政事二戶口徭役 民為拜本,盛衰之際,國運關焉。
先王重民數而務休養,不獨為其供役而巳也。
是故考曆代之版圖,即以民數相參,則寬徭裕民之政,油然不容巳矣。
漢領縣十四,戶七萬三千七百九十八,口三十三萬七千七百六十六。
後漢領縣十三,戶二萬六千二百二十二,口十二萬七千四百三十。
晉領縣十,戶一萬三千。
元魏領縣五,戶二萬五千九百三十七,日一十萬四千四百七十五。
隋領縣十,戶十二萬五千五十七。
唐領縣十,戶六萬八千三百九十一,口三十八萬八千六百三十三。
宋領縣八,戶五萬二千九百九十七,口一十三萬三千一百四十六。
金領縣八,戶七萬九百三十二。
元領縣六七,戶口不可考。
明洪武二中,潞州領縣六,戶九萬六千二百一十一,口六十四四萬三千五百一十七。
潞州亡戶二萬八千五百二十四,口一十九萬六千九百一十八。
長子、助縣、戶一萬二千七百六十九,口九萬四千九十三。
屯留、安縣、戶一萬二千一百六十四,口七萬八千二百九十七。
襄垣、此縣、戶六千三百六十四,口三萬五千七百八。
潞城心縣、戶一萬三千四百八,口一十萬五千。
黎城、然縣、戶九千六百七十五,口四萬九千三百四十六。
壸關縣。
戶一萬三千三百七,口八萬四千九十三。
弘治中,潞州領縣六,戶八萬七千八百三十七,口五十五萬一千一百二十四。
潞州戶二萬三千二百一十七,口一十五萬六千七百一十六。
長子縣、戶一萬二千八百三十四,口七萬三千八百五十一。
屯留縣,戶、八千八百六十三,五萬三千三百。
襄垣縣、戶一萬二千二百七十四,口六萬七千五百六。
潞城、烈縣、戶一萬二千一百三十七,口七萬八千六百九十二。
黎城縣,戶九千六百七十五,口四萬九千三百四十六。
十□□七萬二六百五十九。
嘉靖中,本府領縣八,戶九萬七千五百一十七,口五十四萬五千八百二十二。
長治縣、戶二萬四千四百三十七,口。
十四萬三千一十四。
長子縣,戶一萬二千七百一十六,口五萬七千二百八十六。
屯留縣,戶八千八百六十三,口五萬三千三百一。
襄垣縣,戶一萬二千二百三十四,口七萬九千一百七十二。
潞城縣,戶一萬一千一百三十七,口七萬八千六百九十二。
黎城縣,戶六千六百七十一,口五萬四千二百七十二。
壸關縣,戶、壸關縣、戶一萬七千七十六,口五萬二千二十六。
平順縣。
戶四千三百七十三,口二萬八千五十四。
萬曆三十七年,實在戶共八萬六千二百三十四,口共三十七萬九千九百五十八,銀力二差,共銀六萬五千四百七十五兩有奇。
長治縣:戶二萬四千三七百七十七,口一十四萬二千九百四十五,歲辦銀、差、均費銀共一萬。
四千六百一十五兩有奇,遇閏加銀二百二十七兩有奇,力差均後銀共四千八百九兩有奇,遇閏。
加銀九十一兩五錢有奇。
長子縣、戶一萬一千八百六,上址三,口四萬三千一百,銀力二,二必差,共銀九千五十。
兩有奇,遇閏另加。
屯留縣、戶五千八百四址六,日三萬五千四百七十二,歲辦銀、力二差,共銀三千九百六十。
一兩有奇,遇閏另加。
襄垣縣、戶一萬二千三百三十四,口三萬四千九百四,歲辦銀差、均費銀共八千三百四十。
三兩有奇,力差均役銀千三兩,遇閏另加。
潞城縣、戶九千六百七十六,口二萬九百,歲辦銀差,均費銀五千六百三十七兩有奇,力差。
均役銀一千五百一十七兩有奇,遇閏另加。
黎城縣、戶七千一百四十,口三萬七千六百九十二,歲辦銀差均費銀三千八百六十四兩有奇,力差均役銀一千三百五十四兩有奇,遇閏另加。
壸關縣、戶一萬六百五十一,口五萬二千七百五十五,歲辦銀、力二差,共銀七千四百七兩。
有奇,遇閏另加。
平順縣。
戶四千三百四十七,口一萬二千一十二,歲辦銀差,均費銀一千九百八兩有奇。
力差均役銀六百八十八兩,遇閏另加。
考明民數,足追西漢之盛。
且西漢領縣十四,明雖領縣八,實當時七縣之故地也。
土地半而民數同,謂非生聚休息之功不可矣。
至于編審良法,惟在公審自持耳。
吾邑長治、隆、萬之際,劉侯四科當編審時,移入參府,棘圍巡析,止帶該房吏書,封閉于内。
公堂門役遠侍,隸列爾廊巡視,自列門奸鱗次而入。
升擦開收,與衆共議而定。
内殲關節,毫發不通。
一巡視少年才騙鄉愚錢五十,同役者懼累,即公禀枷示鄉民一錢一費。
事畢出示,始歸縣理事。
又齊侯君榮于審編之日,當堂親定,評老公直各一人公議,開單具報。
其升擦開收,一從民便,惟期不虧原額而止。
雲擁川流,無所停滞,不八日而事竣,歡聲雷動,此可為審編者之法。
國朝本府領縣八戶,戶共二萬一千八百九十五,口共十七萬二千八百七十六,實征均徭并清理出幼丁、流民、供丁及新加顔料不敷,共銀五萬九千三百六十五兩有奇。
長治縣、戶七千九百六十六,口五萬五千二百五十八。
實征均徭,并清理出幼丁、流民供丁。
及新加顔料不敷,共銀一萬六千三百二十八兩有奇。
順治十六年,将潞州衛、沈陽衛群牧所儀衛司丁徭歸并于本縣,共計二千二百一十四丁,實征徭銀三百八十五兩有奇。
長子縣、戶三思千九百三十四,口三萬八千七百二十八。
實征均徭,并清理出幼丁、流民供丁。
及顔料不敷,共銀七千六百七兩四錢有奇。
屯留縣、戶一千七百八十八,口一萬五千二百二十九。
實征均徭,并清理出幼丁、流民供丁。
及顔料不共銀五千百五十九兩八錢有奇。
襄垣縣、戶二千五百八十七,口二萬七百五十七。
實征均徭,并清理出幼丁、流民供丁及顔料不敷共銀七千九百九十二兩有奇。
潞城縣戶一千三百二十二,口一萬四千五百四。
實征均徭,并清理出幼丁、流民供丁及顔料不敷共銀六千八百一十六兩二錢有奇、黎城縣、戶一千。
百八十八,口一萬二千六百六十二。
實征均徭及清理出幼丁、供丁及顔料不敷共銀五千四十一兩八錢有奇。
壸關縣,戶二千一百五十六,口一萬八千六十四。
實征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