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渠及其他
關燈
小
中
大
量的,徐君即主其事。
他怕土匪,不敢住在屋内。
他說,冬天河凍時,河西大批土匪即過河劫掠,無物不取。
會中看守人,曾有數人被抛入黃河。
有一人則被擄過數次。
割煙季節,土匪絕迹,皆去做工去了。
但這季節一過,他們又猖獗起來。
目的是在搶煙。
也無法剿除他們。
他們并不以匪為業,他們是農民,隻是窮不聊生而出此。
連幾角錢也是要的。
兵來則是良民,兵去則為匪。
無法可防。
怪不得車站上是城堞式的建築。
他本住在磴口鎮上,因鎮上駐兵他去,他隻得搬到車站來住。
他的太太是北平工學院的畢業生,現在也在這裡。
這種不避艱難的工作,我們的大學生們是開始“身臨其境”了。
他仍陪送我們上車站。
石磴站是不能過夜的,故依然要開回包頭。
過渡時,遇見漁船一隻,載了兩束油麥。
據說,把油麥沉到黃河底,鯉魚便來吃,漁人把那束油麥提了起來,鯉魚也便随之而上鈎了。
此地鯉魚價極廉,鲫魚幾乎無人吃。
六時半回到包頭。
二十日上午六時,其田等到南海子去調查。
我沒有去。
此地已是過去的黃河埠頭了;今已移至離鐵路線較近的二裡半及王大漢營子。
十一時半,開車到公積坂,參觀天主教的村落八達蓋村。
我因倦,仍未同去。
天色仍是灰色。
不久,又落下牛毛雨來。
他們坐了騾車去。
下午五時回。
據說,居民共千餘人,自衛能力很好。
有自營電燈廠及無線電台,男皆健壯有業,女皆天足。
在村外住者便都是纏足的女子了。
村中有幼稚園,有男女學校。
主持者為比利時的牧師夫婦。
為什麼這種奇特的“宗教社會”會在西北一帶存在呢?為什麼農人們住在那圈子裡的會比較的有生氣呢?為什麼村外的人見了,并不羨慕而要求加入呢?這其間,必有很重要的秘密在着,非實地加以深切的調查不可。
讀教會的報告是不足信的。
下午五時三十三分,由公積坂開車赴麥達召。
拟定明日遊麥達召。
在麥達召過夜,警衛得很嚴密,以防萬一。
本想在隆縣住下,因水大,要看的地方都不能通,故便放棄了。
這是西行的最後的一封信了,因為明天遊麥達召後,便返回北平,我們不久便可相見。
最後,還要說幾句忘了說的話:赴磴口時,沿途風景極好,北面是大青山,天然的一面大屏障。
南邊是黃河,一條柔帶似的,随了我們走。
中間是麥田,雖漲滿了水,收成還不至無望,路上有許多背了包袱的農民們在走着。
他們都是趕到西頭去做短工的,連幾毛錢的車費也沒有,隻好步行而去。
那耐苦求食的精神,足以表現出真正的中國人的本色。
立在黃河岸邊,望見大青山的山腰,有屋宇很多,徐君遙指道:“那便是沙爾沁召。
” “關于這召有一段神話呢。
”他又道,“從前,不知在什麼時候,當漢蒙争疆的時候,約定以一箭所到的地方為二族的交界處。
說是一個漢人,一射直射到這個地方。
所以大青山便成兩族的分界,而沙爾沁召便是建築起來紀念這一箭所射到的那個地方的”。
二十日夜十時在麥達召站發
他怕土匪,不敢住在屋内。
他說,冬天河凍時,河西大批土匪即過河劫掠,無物不取。
會中看守人,曾有數人被抛入黃河。
有一人則被擄過數次。
割煙季節,土匪絕迹,皆去做工去了。
但這季節一過,他們又猖獗起來。
目的是在搶煙。
也無法剿除他們。
他們并不以匪為業,他們是農民,隻是窮不聊生而出此。
連幾角錢也是要的。
兵來則是良民,兵去則為匪。
無法可防。
怪不得車站上是城堞式的建築。
他本住在磴口鎮上,因鎮上駐兵他去,他隻得搬到車站來住。
他的太太是北平工學院的畢業生,現在也在這裡。
這種不避艱難的工作,我們的大學生們是開始“身臨其境”了。
他仍陪送我們上車站。
石磴站是不能過夜的,故依然要開回包頭。
過渡時,遇見漁船一隻,載了兩束油麥。
據說,把油麥沉到黃河底,鯉魚便來吃,漁人把那束油麥提了起來,鯉魚也便随之而上鈎了。
此地鯉魚價極廉,鲫魚幾乎無人吃。
六時半回到包頭。
二十日上午六時,其田等到南海子去調查。
我沒有去。
此地已是過去的黃河埠頭了;今已移至離鐵路線較近的二裡半及王大漢營子。
十一時半,開車到公積坂,參觀天主教的村落八達蓋村。
我因倦,仍未同去。
天色仍是灰色。
不久,又落下牛毛雨來。
他們坐了騾車去。
下午五時回。
據說,居民共千餘人,自衛能力很好。
有自營電燈廠及無線電台,男皆健壯有業,女皆天足。
在村外住者便都是纏足的女子了。
村中有幼稚園,有男女學校。
主持者為比利時的牧師夫婦。
為什麼這種奇特的“宗教社會”會在西北一帶存在呢?為什麼農人們住在那圈子裡的會比較的有生氣呢?為什麼村外的人見了,并不羨慕而要求加入呢?這其間,必有很重要的秘密在着,非實地加以深切的調查不可。
讀教會的報告是不足信的。
下午五時三十三分,由公積坂開車赴麥達召。
拟定明日遊麥達召。
在麥達召過夜,警衛得很嚴密,以防萬一。
本想在隆縣住下,因水大,要看的地方都不能通,故便放棄了。
這是西行的最後的一封信了,因為明天遊麥達召後,便返回北平,我們不久便可相見。
最後,還要說幾句忘了說的話:赴磴口時,沿途風景極好,北面是大青山,天然的一面大屏障。
南邊是黃河,一條柔帶似的,随了我們走。
中間是麥田,雖漲滿了水,收成還不至無望,路上有許多背了包袱的農民們在走着。
他們都是趕到西頭去做短工的,連幾毛錢的車費也沒有,隻好步行而去。
那耐苦求食的精神,足以表現出真正的中國人的本色。
立在黃河岸邊,望見大青山的山腰,有屋宇很多,徐君遙指道:“那便是沙爾沁召。
” “關于這召有一段神話呢。
”他又道,“從前,不知在什麼時候,當漢蒙争疆的時候,約定以一箭所到的地方為二族的交界處。
說是一個漢人,一射直射到這個地方。
所以大青山便成兩族的分界,而沙爾沁召便是建築起來紀念這一箭所射到的那個地方的”。
二十日夜十時在麥達召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