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靈廟
關燈
小
中
大
百靈廟之一
十一日清早,便起床。
天色剛剛發白。
汽車說定了五點鐘由公醫院開行,但枉自等了許久,等到六點鐘車才到。
有一位沈君,是班禅的無線電台長,他也要和我們同到百靈廟去。
同車的,還有一位翻譯,是綏遠省政府派來招呼一切的。
這次要沒有傅作義氏的殷勤的招待,百靈廟之行是不會成功的。
車輛是他借給的,還有衛士五人,也是他派來保衛途中安全的。
車經綏遠舊城,迎向大青山駛去。
不久,便進入大青山脈,沿着山澗而走,這是一條幹的河床,亂石細沙,随地梗道。
沙下細流四伏,車轍一過,即成一道小河,涓涓清流,溢出轍迹之外。
我們高坐在大汽車上,興緻很好,覺得什麼都是新鮮的。
朝陽的光線是那麼柔和的曬着。
那長長的路,充滿了奇異的未知的事物,繼續的展開于我們的面前。
走了兩小時,仍順了山澗,爬上了蜈蚣壩。
這壩是綏遠到蒙古的必經的大道口。
路很寬闊,且也不甚峻峭,數車可以并行。
但為減輕車載及預防危險,我們都下車步行。
到了山頂,汽車也來了。
再上了車,下山而走。
下山的路途較短,更沒有什麼危險。
據翻譯者說,這條山道上從前是常出危險的。
往來車馬擁擠在山道上,在冬日常有凍死的、摔死的。
西北軍駐此時,才由李鳴鐘的隊伍打開山岩,把道路放寬,方才化險為夷,不曾出過事。
這幾年來,此道久未修治,也便漸漸的崎岖不平了。
但規模猶在,修理自易。
本來山口有路捐局,征收往來車捐。
最近因廢除苛捐雜稅的關系,把這捐也免除了。
下了壩,仍是順了山澗走。
好久好久才出了這條無水的澗,也便是把大青山抛在背後了。
我們現在是走在山後。
颉剛說蘇諺有“陰山背後”一語,意即為“某事可以不再作理會了”。
可見前人對于這條陰山山脈是被視作畏途,很少人肯來的。
但當我們坐了載重汽車,橫越過這條山脈的時候,一點也不覺得這是一個荒蕪的地方。
也許比較南方的叢山之間還顯得熱鬧、有生氣。
時時有農人們的屋舍可見——但有人說,到了冬天,他們便向南移動。
不怎麼高峻的山坡和山頭,平鋪着嫩綠的不知名的小草,無窮無盡的展開着,展開着,很像極大的一幅綠色地氈,綴以不知名的紅、黃、紫、白色的野花,顯得那麼樣的嬌豔。
露不出半塊骨突的醬色岩來。
有時,一大片的紫花盛開着,望着像地氈上的一條闊的鑲邊。
在山坡上有不少已開墾的耕地。
種植着荞麥、油麥、小麥以及罂粟。
荞麥青青,小麥已黃,油麥是開着淡白色的小花,罂粟是一片的紅或自,遠遠的望着,一方塊青,一方塊黃,一方塊白,整齊的間隔的排列着,大似一幅極宏麗的圖案畫。
十一時,到武川縣。
我們借着縣署吃午飯。
縣長席君很殷勤的招待着。
所謂縣署,隻是土屋數進,尚系向當地商人租來的。
據說,每月的署中開支僅六百元。
但每年的收入卻至少在十萬元以上。
其中煙稅占了七萬元左右。
趙巨淵君忽覺頭暈腹痛,吐瀉不止。
我們疑心他得了霍亂,異常的着急。
想把他先送回綏遠。
又請駐軍的醫軍官來診斷。
等到斷定不是霍亂而隻是急性腸炎時,我們方才放心。
這時,大雨忽傾盆而下,數小時不止。
我們自幸不曾在中途遇到。
天色漸漸的暗了下來。
這天的行程是決不能繼續的了。
席縣長讓出他自己的那間住房給我們住。
但我們人太多,任怎樣也擁擠不開。
我和文藻、其田到附近去找住所,上了平頂山。
夕陽還未全下。
進了一個小學校,閑房不少,卻沒有一個人,門戶也都洞開,窗紙破碎的拖挂着,臨風簌簌作響。
這裡是不能住,附近有縣黨部,那邊卻收拾得很幹淨,又是這一縣最好的瓦房。
我們找到委員們,說明借宿之意時,他們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且是那樣的殷殷的招呼着。
冰心、潔瓊、文藻、宣澤和我五個人便都搬到黨部來住。
烹着苦茶。
一匙匙的加了糖,在喝着,閑談着,一點也不覺得是在異鄉。
這所房子是由娘娘廟改造的,故地方很寬敞。
據縣長說,每年黨部的費用,約在一萬元左右。
但他們的工作,似很緊張,且有條理,幾個委員都是很年青、很精明的。
這一夜睡得很好。
第二天清早,便聽見門外的軍号聲。
仿佛黨部的人員們都已經起來。
這天(十二曰)是星期日。
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這樣的早起。
等到我們起床時,他們都已經由門外歸來。
原來是赴北門外的“朝會”的,天天都得赴會,縣長、駐軍的團長以及地方辦事人員們,都得去。
這是實行新生活運動的條規之一。
九時半,我們上了汽車,出縣城北門,繼續的向百靈廟走。
沿途所經俱為草原。
我們是開始領
天色剛剛發白。
汽車說定了五點鐘由公醫院開行,但枉自等了許久,等到六點鐘車才到。
有一位沈君,是班禅的無線電台長,他也要和我們同到百靈廟去。
同車的,還有一位翻譯,是綏遠省政府派來招呼一切的。
這次要沒有傅作義氏的殷勤的招待,百靈廟之行是不會成功的。
車輛是他借給的,還有衛士五人,也是他派來保衛途中安全的。
車經綏遠舊城,迎向大青山駛去。
不久,便進入大青山脈,沿着山澗而走,這是一條幹的河床,亂石細沙,随地梗道。
沙下細流四伏,車轍一過,即成一道小河,涓涓清流,溢出轍迹之外。
我們高坐在大汽車上,興緻很好,覺得什麼都是新鮮的。
朝陽的光線是那麼柔和的曬着。
那長長的路,充滿了奇異的未知的事物,繼續的展開于我們的面前。
走了兩小時,仍順了山澗,爬上了蜈蚣壩。
這壩是綏遠到蒙古的必經的大道口。
路很寬闊,且也不甚峻峭,數車可以并行。
但為減輕車載及預防危險,我們都下車步行。
到了山頂,汽車也來了。
再上了車,下山而走。
下山的路途較短,更沒有什麼危險。
據翻譯者說,這條山道上從前是常出危險的。
往來車馬擁擠在山道上,在冬日常有凍死的、摔死的。
西北軍駐此時,才由李鳴鐘的隊伍打開山岩,把道路放寬,方才化險為夷,不曾出過事。
這幾年來,此道久未修治,也便漸漸的崎岖不平了。
但規模猶在,修理自易。
本來山口有路捐局,征收往來車捐。
最近因廢除苛捐雜稅的關系,把這捐也免除了。
下了壩,仍是順了山澗走。
好久好久才出了這條無水的澗,也便是把大青山抛在背後了。
我們現在是走在山後。
颉剛說蘇諺有“陰山背後”一語,意即為“某事可以不再作理會了”。
可見前人對于這條陰山山脈是被視作畏途,很少人肯來的。
但當我們坐了載重汽車,橫越過這條山脈的時候,一點也不覺得這是一個荒蕪的地方。
也許比較南方的叢山之間還顯得熱鬧、有生氣。
時時有農人們的屋舍可見——但有人說,到了冬天,他們便向南移動。
不怎麼高峻的山坡和山頭,平鋪着嫩綠的不知名的小草,無窮無盡的展開着,展開着,很像極大的一幅綠色地氈,綴以不知名的紅、黃、紫、白色的野花,顯得那麼樣的嬌豔。
露不出半塊骨突的醬色岩來。
有時,一大片的紫花盛開着,望着像地氈上的一條闊的鑲邊。
在山坡上有不少已開墾的耕地。
種植着荞麥、油麥、小麥以及罂粟。
荞麥青青,小麥已黃,油麥是開着淡白色的小花,罂粟是一片的紅或自,遠遠的望着,一方塊青,一方塊黃,一方塊白,整齊的間隔的排列着,大似一幅極宏麗的圖案畫。
十一時,到武川縣。
我們借着縣署吃午飯。
縣長席君很殷勤的招待着。
所謂縣署,隻是土屋數進,尚系向當地商人租來的。
據說,每月的署中開支僅六百元。
但每年的收入卻至少在十萬元以上。
其中煙稅占了七萬元左右。
趙巨淵君忽覺頭暈腹痛,吐瀉不止。
我們疑心他得了霍亂,異常的着急。
想把他先送回綏遠。
又請駐軍的醫軍官來診斷。
等到斷定不是霍亂而隻是急性腸炎時,我們方才放心。
這時,大雨忽傾盆而下,數小時不止。
我們自幸不曾在中途遇到。
天色漸漸的暗了下來。
這天的行程是決不能繼續的了。
席縣長讓出他自己的那間住房給我們住。
但我們人太多,任怎樣也擁擠不開。
我和文藻、其田到附近去找住所,上了平頂山。
夕陽還未全下。
進了一個小學校,閑房不少,卻沒有一個人,門戶也都洞開,窗紙破碎的拖挂着,臨風簌簌作響。
這裡是不能住,附近有縣黨部,那邊卻收拾得很幹淨,又是這一縣最好的瓦房。
我們找到委員們,說明借宿之意時,他們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且是那樣的殷殷的招呼着。
冰心、潔瓊、文藻、宣澤和我五個人便都搬到黨部來住。
烹着苦茶。
一匙匙的加了糖,在喝着,閑談着,一點也不覺得是在異鄉。
這所房子是由娘娘廟改造的,故地方很寬敞。
據縣長說,每年黨部的費用,約在一萬元左右。
但他們的工作,似很緊張,且有條理,幾個委員都是很年青、很精明的。
這一夜睡得很好。
第二天清早,便聽見門外的軍号聲。
仿佛黨部的人員們都已經起來。
這天(十二曰)是星期日。
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這樣的早起。
等到我們起床時,他們都已經由門外歸來。
原來是赴北門外的“朝會”的,天天都得赴會,縣長、駐軍的團長以及地方辦事人員們,都得去。
這是實行新生活運動的條規之一。
九時半,我們上了汽車,出縣城北門,繼續的向百靈廟走。
沿途所經俱為草原。
我們是開始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