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再遊

關燈
十五日十時餘,坐人力車到南寺去。

    由雲岡帶來的疲倦,這時已完全肅清了。

    大家又都是興緻勃勃的。

    隻留下文藻,他因事沒有同去。

    因為坐怕了載重汽車,它是那樣的咆吼着颠簸着走,故改坐人力車,果然舒服安逸得多。

     穿過城,到了南門的城牆邊,一個很大的廣場,積水滿之,水上都浮着綠垢。

    這廣場的北首便是所謂南寺了。

    寺的氣象較上華嚴寺尤為宏偉。

    大門的金剛神後面,立着幾座石碑,完好如新,但碑座都已為塵土所埋沒。

    一為皇統三年(1143)朱弁所作,大定十六年(1176)三綱寺主沙門惠躅所立的《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記》;一為明昌元年(1190)三綱寺沙門法晖所立的《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釋迦如來成道碑銘》。

    第一碑有雲:“遼末以來,再罹烽燼,樓閣飛為埃坋,堂殿聚為瓦礫。

    前者棟宇,所僅存者十不三四。

    ”又有萬曆、崇祯、乾隆各代的重修的碑記。

    崇祯碑已漸折倒在地上。

     乾隆五年(1740)的一碑雲:“始于唐玄宗元年間,名之曰開元寺……正統中更名善化寺。

    ”是此寺凡三易名:在唐為開元寺,遼金為普恩寺,明為善化寺。

    南寺蓋其俗稱也。

     大殿上,正座有佛像五尊,作風和上華嚴寺的略同,像後的火焰也極細緻,殿的東西,各有十二立像,除四大金剛外,有菩薩像,有女像。

    菩薩像有怒目的,有慈祥的,有欣喜的;女像則大都端莊美好,其中有鬼子母像,也并無兇狠之态。

    這二十四尊塑像是無價的寶物,宋金時代的文臣武将、命婦閨秀的衣冠裝束,幾皆保存在這裡。

    那服飾,和唐代的不同,和元以後的也不同。

    特别是婦人們的穿戴,從頭上直到腳下,無一不是考古者重要的資料。

    這些像,雖沒有下華嚴寺的生動可愛,在古物學上的價值,反倒過之。

    當然未必件件衣物都和宋金時代的實物絕對無殊,卻不會是像今日戲裝似的不古不今。

     大殿裡也保存了一部分的壁畫。

    東壁、後壁的畫,都已被毀掉,厚厚的被塗上一層紅色石灰粉。

    西壁的畫尚大緻完好;殿門裡面的兩小堵壁,也還保存了一部分。

    那些壁畫,沾滿了灰土,金碧皆失色。

    以手指用力拭擦去畫像冠上、衣帶上的塵垢,其金色也仍可煥然發光。

    所畫拙重偉大,有的地方較上華嚴寺的好多了。

    如果有被後人塗飾的話,則最後一次塗飾,必不會有乾隆之後的。

     這寺的大殿也是遼代的遺物。

    在中國的木建築物裡,恐怕沒有更古于這寺和上、下華嚴寺的了。

    雖數經焚劫,大殿卻不曾燒毀。

     大殿前有大鐘亭一,鐘為天順五年(1461)成都府化緣僧道中所鑄,言重“三千三百三十三斤”。

    很巧的,現存的住持,也是四川人。

    他極為窮苦,但信念至堅。

    雙手都僅剩一指,其餘八指皆被他自己斫下,用血寫經,體貌清瘦,談吐文雅,久于行腳,無遠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