臯蘭縣志卷七

關燈
學校 道民之路,在于學校。

    昔明肅府教授,有周麟,而叚堅、聊讓輩出焉,有李用中,而彭澤、劉漳輩出焉,師儒之功偉矣。

    我國家文教覃敷,西被流沙,百數十年,臯蘭人文正宜興起,前型非遠,不能無望雲。

     府文廟在城東南,面南。

    城中為大成殿,兩翼為東庑、西庑,前為戟門,又前為棂星門,又前為泮池,為橋。

    南城上有青霄直上坊。

    學門前東西坊二,曰興賢,曰育俊。

    大成殿後為明倫堂,堂前東西齋,曰興詩,曰立禮。

    明倫堂正南樹。

     禦制平定朔漠碑、平定青海碑、平定準噶爾碑、平定回部碑。

    明倫堂後為尊經閣,東儒林門内,直北又東,崇聖祠在焉。

    祠後為敬一亭,祠西為文昌閣。

    教授署在明倫堂左,訓導署在明倫堂右,省牲所在西儒林門内。

     縣文廟在城内延壽巷,面南。

    乾隆五年,元中丞展成移府治于蘭州,因州學為府學,創建縣學文廟擇地延壽巷,因靖逆侯張勇故宅,廟悉如制。

    中為大成殿,兩庑東西向,碑亭二座,前為戟門,又前為泮池,又前為棂星門。

    崇聖祠在正殿東,尊經閣在正殿西,閣前為明倫堂及東西齋房。

    教谕署在東,訓導署在西,省牲所在訓導署前。

    奎文閣無地可建,以通遠門城樓為之。

    每春秋行釋奠禮。

    府學制府主祭,監司共助之。

    縣學縣令主祭,教谕、訓導助之。

     縣學存貯書目:谕旨錄十本,上谕二十四本,上谕十六條一套,上谕龍折一本,上谕白折一本,大清律二套。

    禦制明通鑒綱目一部,禦制樂善堂全集定本四部,禦制詩初集四套。

    禦制詩二集八套,禦制文初集一套,欽頒祭圖一本,欽頒刺錢名世詩二本,欽頒科場條例四部,欽頒續增和場條例一本,欽頒磨勘簡明條例一本,欽頒續增磨勘簡明條例一本。

     日講四書解義六部:書經六部,詩經六部,春秋六部。

    十三經十二套,史記二套,漢書二套,後漢書二套,三國志一套,晉書四套,宋書二套,南齊書一套,梁書一套,陳書一套,北魏書二套,北齊書一套,北周書一套,南北史五套,隋書二部,新唐書四套,五代史一套,宋史十套,遼史一套,金史二套,元史五套,明史十二套。

     學額,照大學之例。

    乾隆十一年,巡撫黃廷桂題奉部議,蘭州既經改縣,宜照縣學之例,廪二十缺,增二十缺,二年出貢一名。

     學田。

     廪饩。

     按兩署前鋪房十間,乾隆三十三年,生員牟實減建。

    三十六年,詳請憲批示,準給該生原價,鋪準入官,每年收租銀為修學費。

     首院 陜甘兩省共一。

    棘院在西安府西北隅。

    甘省武科校内場及學院,科歲兩試,胥在本省貢院中。

    貢院在城内東。

    南隅,故行都司署也。

    行都司既裁,因其故趾為貢院,外門三楹,東向,内為大門,凡三楹,南向。

    内為至公堂,堂左右為号舍,又内為玉尺堂,後五楹為考校者憩息之所。

    省會往來,轺車絡繹,每重臣駐節,或假其地為館,不時修葺,故舍宇常新。

     蘭山書院,甘肅全省之書院也。

    設在臯蘭,故以蘭山名。

    自初設至今,所延院長凡十餘人,率皆名宿。

    其最著者為錢塘胡兟、常熟盛元珍,滋陽牛運震,武功孫景烈。

    四十年來,肄業諸生,成科名,貢成均者,指不勝屈,而文行并著,亦複有人。

    即以臯蘭論,率師儒之教,慕前哲之風,志向端而出趨正,不盡無人,皆院長造就之功,書院養育之效也。

     雍正十三年,各省建立書院,許中丞即前明紅花園地建蘭山書院,大門三楹,内為儀門,文仁堂五楹,敬遜堂五楹。

    每堂有兩廂房,左右各三楹,東西齋房共三十間。

    簡儒學官一員為監院,專司考核生徒請假及膏火事。

    凡書院中書籍藏闆,皆入交代冊相授受焉。

     乾隆三十五年,總督吳達善榜揭條規:一、敦請院長,每歲修脯四百金,每月薪水八兩,節儀如之。

    一、隆養諸生,每名月給膏火銀一兩八錢,冬季三月加煤炭銀三錢。

    附課每名月給與一半,已中式肄業者一體支給。

    中式之士計偕北上,從前一名給盤費十二兩,嗣後加至二十兩。

    一、責成監院,諸生出入行止,俱責成監院查察。

    月領膏火,監院查實,每月正、附課,開具印折呈送,請領給散。

    至監院教官薪水并跟役書辦紙筆飯食,每日共給銀五錢。

    門役二名,每日飯食銀各五分。

    一、總理需員,蘭州驿傳道經理書院,給發道書紙筆銀,每年八兩。

    一、重嚴官課,每月初三定為官課,督院藩臬道府等官輪流舉行。

    一、嚴定去取,學院歲科兩試,取入三五名者,地方官申送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