臯蘭縣志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準以人文到院起支膏火。
如士品不修,文理荒謬,監院教官據實呈報,驅逐出院。
一、查核錢兩,院中什物及修整牆垣,造具清冊,送道員查察,随缺随補。
一、珍守書籍,設立印簿二本,一送總理道員查考,一存監院教官,作傳流交代之據。
如有缺少,惟教官、監院是問。
書院存貯書目:欽定易經禦纂周易折衷,欽定書經、欽定詩經,欽定春秋,欽定周官義疏,欽定儀禮,欽定禮記義疏、欽頒四書解、禦批通鑒大清會典、欽定數理精蘊,欽定重镌淳化閣帖、佩文韻府淵鑒類函、易經大全、增删蔔易、書經彙編、詩經體注春秋大全、汲古閣左傳左繡閩闆公羊傳閩闆榖梁傳、周禮删義。
宋周安儀禮大學衍義二部、大學衍義補、大學衍義補輯要、五經類編、五經大全、松陽四書講義、孝經注解、汪氏四書大全、陸氏四書大全、四書要達、四書輯要、四書集成、四書正解、四書反身錄、四書筆記、性理四書解、四書人物考、四書彙參爾雅家語、經史辨體王氏玉海、韻府群玉、金玉字彙國語、戰國榮史記、史記評林、陳評史記、前漢書、漢書評林,後漢書、後漢評林。
三國志二部。
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北魏書二部,北齊書、北周書二部,南北史、隋書、新唐書、五代史三部。
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明史綱目、通鑒綱目、通鑒記事本末、廿一史文鈔、世說新語、杜氏通典、馬氏文獻通考、帝畿景物、西湖志。
五經、三子、諸子品節、楚辭三部。
秘書廿一種。
漢魏叢書、津逮秘書、張子全書、邵子皇極經世書、朱子全書、文公家禮、朱子大全文集、朱子古文五子近思錄、呂子節錄、呂子節錄補遺性理精義。
漢魏百名家諸葛武候集、昭明文選、庾關府集、漢魏六朝詩張曲江集、李太白集,舊注杜詩,仇注杜詩。
陸宣公奏議、李義山詩集、全唐詩、唐百家詩、唐詩品彙、三體唐詩、唐人絕句、唐詩叩彈集、唐文歸葛闆二十名家茅選唐床八家古文儲選唐宋十家古文。
蘇文忠集、三蘇文集二部。
蘇黃尺牍、王梅溪集、宋金元集、近光集、草堂詩餘、詞綜、詞學全書、說郛、宋潛溪集、王陽明集、楊椒山集、陳其中集、李石台集、薛敬軒集、文安公策可儀堂古文文章規範才子必讀古文、古文選釋、古文析義、斯文規範、受祺堂詩彭衙編、存古編、實踐錄、榕檀問業講習錄、古事苑、廣治平略、刑政大觀從政遺規、仕學集、在官法戒錄、讀書作文譜、讀書樂趣、石墨镌華啟後墨譜、天文大成、曆象考成、黃帝内經證治準繩、醫方集解、本草備要、本草原始。
禦通綱目、欽定唐宋文醇,禦纂性理精義、康熙字典,四書因勉錄、四書大全精言、四書彙參、東菜博議、通鑒綱目、平閩紀古文雅正國朝詩鈔。
鳥鼠山人集朱圉山人集。
甘肅通志、蘭州府志、鞏昌府志、平涼府志、慶陽府志、西甯府志、秦州志、階州志、肅州志。
狄道州志、河州志、靜甯州志、泾州志、靖遠縣志、平涼縣志、莊浪縣志、安定縣志、文縣志,重刊甘鎮志、朔方志、崆峒志。
書院藏闆。
欽定四書文闆一千三百六十六塊,臯蘭課業十三經闆七百零二塊。
乾隆三十年,總督楊應琚添建齋房二十六間,門首隙地,書院書吏紙筆所需,歲取其租。
乾隆三十七年,驿傳道福川加東西齋房廚役二名,每名工食月各一兩。
東社學、西社學、義學、府學齋房、社學、南關社學,共五社學。
嗣因館師修脯無出,在書院膏火銀内撥束修銀八十兩。
學田、乾隆十一年,臯蘭縣知縣閻介年詳明各憲,分立五社學,為蒙、經、文三館,以處子弟之初入學者。
一曰蒙館,用二社,社師教以四書、小學,為之講解大義。
一曰經館,用二社,于蒙館中擇其聰可造者,升入經館,令其治經義文章。
一曰文館,用一社,于經館中擇其文已清通,堪造就者,令其專心文藝。
文館一處在賢良祠;經館二處,一在東社學,一在西社學;蒙館二處,一在新關社學,一在府學東西齋房。
社師束修,文館每年四十兩,經館每年各三十兩,蒙館每年各二十兩。
後文館改為大公館,新關社學房歸入書院。
各學社師自覓館舍教讀。
又因入官鋪租奉文變價,束修不敷,臯蘭縣每年外捐節儀銀二十六兩。
乾隆三十年,驿傳道法良詳明總督楊應琚,以五學受業生徒皆有文經,與蒙師教讀既無區别,每年束修共一百一十一兩,以五學均攤,各得二十二兩二錢。
臯蘭縣志卷之七學校終
如士品不修,文理荒謬,監院教官據實呈報,驅逐出院。
一、查核錢兩,院中什物及修整牆垣,造具清冊,送道員查察,随缺随補。
一、珍守書籍,設立印簿二本,一送總理道員查考,一存監院教官,作傳流交代之據。
如有缺少,惟教官、監院是問。
書院存貯書目:欽定易經禦纂周易折衷,欽定書經、欽定詩經,欽定春秋,欽定周官義疏,欽定儀禮,欽定禮記義疏、欽頒四書解、禦批通鑒大清會典、欽定數理精蘊,欽定重镌淳化閣帖、佩文韻府淵鑒類函、易經大全、增删蔔易、書經彙編、詩經體注春秋大全、汲古閣左傳左繡閩闆公羊傳閩闆榖梁傳、周禮删義。
宋周安儀禮大學衍義二部、大學衍義補、大學衍義補輯要、五經類編、五經大全、松陽四書講義、孝經注解、汪氏四書大全、陸氏四書大全、四書要達、四書輯要、四書集成、四書正解、四書反身錄、四書筆記、性理四書解、四書人物考、四書彙參爾雅家語、經史辨體王氏玉海、韻府群玉、金玉字彙國語、戰國榮史記、史記評林、陳評史記、前漢書、漢書評林,後漢書、後漢評林。
三國志二部。
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北魏書二部,北齊書、北周書二部,南北史、隋書、新唐書、五代史三部。
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明史綱目、通鑒綱目、通鑒記事本末、廿一史文鈔、世說新語、杜氏通典、馬氏文獻通考、帝畿景物、西湖志。
五經、三子、諸子品節、楚辭三部。
秘書廿一種。
漢魏叢書、津逮秘書、張子全書、邵子皇極經世書、朱子全書、文公家禮、朱子大全文集、朱子古文五子近思錄、呂子節錄、呂子節錄補遺性理精義。
漢魏百名家諸葛武候集、昭明文選、庾關府集、漢魏六朝詩張曲江集、李太白集,舊注杜詩,仇注杜詩。
陸宣公奏議、李義山詩集、全唐詩、唐百家詩、唐詩品彙、三體唐詩、唐人絕句、唐詩叩彈集、唐文歸葛闆二十名家茅選唐床八家古文儲選唐宋十家古文。
蘇文忠集、三蘇文集二部。
蘇黃尺牍、王梅溪集、宋金元集、近光集、草堂詩餘、詞綜、詞學全書、說郛、宋潛溪集、王陽明集、楊椒山集、陳其中集、李石台集、薛敬軒集、文安公策可儀堂古文文章規範才子必讀古文、古文選釋、古文析義、斯文規範、受祺堂詩彭衙編、存古編、實踐錄、榕檀問業講習錄、古事苑、廣治平略、刑政大觀從政遺規、仕學集、在官法戒錄、讀書作文譜、讀書樂趣、石墨镌華啟後墨譜、天文大成、曆象考成、黃帝内經證治準繩、醫方集解、本草備要、本草原始。
禦通綱目、欽定唐宋文醇,禦纂性理精義、康熙字典,四書因勉錄、四書大全精言、四書彙參、東菜博議、通鑒綱目、平閩紀古文雅正國朝詩鈔。
鳥鼠山人集朱圉山人集。
甘肅通志、蘭州府志、鞏昌府志、平涼府志、慶陽府志、西甯府志、秦州志、階州志、肅州志。
狄道州志、河州志、靜甯州志、泾州志、靖遠縣志、平涼縣志、莊浪縣志、安定縣志、文縣志,重刊甘鎮志、朔方志、崆峒志。
書院藏闆。
欽定四書文闆一千三百六十六塊,臯蘭課業十三經闆七百零二塊。
乾隆三十年,總督楊應琚添建齋房二十六間,門首隙地,書院書吏紙筆所需,歲取其租。
乾隆三十七年,驿傳道福川加東西齋房廚役二名,每名工食月各一兩。
東社學、西社學、義學、府學齋房、社學、南關社學,共五社學。
嗣因館師修脯無出,在書院膏火銀内撥束修銀八十兩。
學田、乾隆十一年,臯蘭縣知縣閻介年詳明各憲,分立五社學,為蒙、經、文三館,以處子弟之初入學者。
一曰蒙館,用二社,社師教以四書、小學,為之講解大義。
一曰經館,用二社,于蒙館中擇其聰可造者,升入經館,令其治經義文章。
一曰文館,用一社,于經館中擇其文已清通,堪造就者,令其專心文藝。
文館一處在賢良祠;經館二處,一在東社學,一在西社學;蒙館二處,一在新關社學,一在府學東西齋房。
社師束修,文館每年四十兩,經館每年各三十兩,蒙館每年各二十兩。
後文館改為大公館,新關社學房歸入書院。
各學社師自覓館舍教讀。
又因入官鋪租奉文變價,束修不敷,臯蘭縣每年外捐節儀銀二十六兩。
乾隆三十年,驿傳道法良詳明總督楊應琚,以五學受業生徒皆有文經,與蒙師教讀既無區别,每年束修共一百一十一兩,以五學均攤,各得二十二兩二錢。
臯蘭縣志卷之七學校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