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泉縣志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代有傳家。
惜以儒術疏略,教化泥于不行,有志之士,莫不靡然成風。
自甘頹隋。
長民者杲有以修明而振作之安見椎魯無文。
之鄉,不可變而為文章。
禮樂之區耶?邑宰張君以三韓名俊莅任茲,士登聖人。
之堂,而棟宇摧殘,時懷震陵風雨之憂。
辛未秋,倡捐廉俸,毅然重修,而邑之士大夫亦樂輸其力,以襄盛事。
于是,庀材鸠工,上而大成殿,下而東西庑,外而門坊泮璧高其基址大,其闬??輩飛,翼棘煥焉。
雖新名宦、鄉賢、節孝各祠向。
所有者擴之,向所無者增之,而且移建魁樓以複其古。
創修亭圃,以宏其制。
屈計若者為陶,若者為木,若者,丹垩之用。
若者,匠役之勞,慘淡經營,始事于辛未之秋,落成于士。
申之夏,美哉!是役也,張君可衣知光務矣。
餘惟三代而上,教本于身。
三代而下教寓于法,自詩書之道衰,上不知所教,下不知所學,乃并其法而亡之矣。
今上有聖天子以立教,下有良有司以振興之将見。
重修未安橋碑 周景柱 凡為治者,事無大小,皆其政也;政無緩急,皆其職。
也,視為。
小而忽之,視為緩而置之,庸讵知夫忽且置者之不可而将為厲病哉?小焉必舉,緩焉必謀,是雖一端,可以觀其大。
是為職修而治明。
古者溝渎陂池,津梁道塗必以時整毋。
廢與弗利民。
故也。
昔單子之觇陳也,星見水涸,時功無修知其必替,孟子言徙杠。
與梁,各以其期。
由是觀之,知為政者,□執有不然。
者哉。
世之令長,勤勤瞿瞿,以為吾于職業務舉其大巳無負。
乎治。
至于津途利涉,便通往來,事之小者,親若可緩忽。
且置焉,聽任堕黎,是亦勿知單子之所譏而未聞子與之。
谕也。
萬泉為縣,有雙澗來城東西而西潤。
為大元泰定中,楊思聰為令欲民便于濟,始橋其上,名之曰:末安,其修之者明。
知縣王大節。
自大節後,橋毀于水,人以□□及今百有餘年矣。
乾隆癸酉,邑令山東畢候,憫其以是為病,則謀建而複焉。
會歲儉之餘度,未可舉遲至。
人二年,既禮且和,俟農獲就畢,遒召縣民告以其事,出俸錢。
為之倡,民知其利,鹹相樂趨,畢土築石。
逾時面績成。
或曰:凡橋梁之設,以便深溪廣川。
今西澗易為褰裳即勿橋無。
為政也。
侯□愊無華,其言讷讷然,其于民惠而載之以樸。
故治無勿舉。
于斯橋之成,其不以小而忽者于共,大者槪。
重修永利北橋并移建永安橋記 張文燦 雖縣治在孤山之麓南。
高北下,因勢為城。
西門外有米利橋,再西二裡許橋。
名永安。
每遇大雨時行,水勢自山而下,奔突沖冒,往往潰決。
其遷移修,仍俱詳邑乘。
乾隆辛未夏,田水漲,齧二橋先。
後傾圯,即欲為整理策,而是歲秋冬,百姓葺城垣,紳士修文廟。
未遑議斯舉。
壬申春,二工将告峻,則橋工刻不容緩矣。
愛謀諸紳士,百姓力量捐輸,共得二千餘金經之營。
之是捄是築。
又永利之北,有隆慶間邑候李公廷臣因舊橋頹壤,移緣建永一橋利,複名曰顯舊濟,不肯二百舍餘,近就于年來,雖由之者罕,而石洞堅國,甚堪曆久。
今舊橋再頹,賴此傳不有緻途窮使但注路行頗窄人,且橋狹,兩傍西日圍通寺,關帝神像旁坐露處,未免□越,餘督□其地,觸目怵心,遂就近建祠之移像于離督。
召以肅明威。
兩橋梁之鞏固,亦托福祐焉。
其永安橋橫斷。
壁立,下臨無地,數月來,暫為鳥道羊腸,動慮躜颠。
茲特移建舊橋于北,以避水勢。
自三官洞南徑達西鄉,先召工匠,采石孤山,用鐵錠貫石,條下地以固基址,繼作石洞以通。
水道,然後□累而上築之。
以上自春徂夏凡六。
閱月而成。
是役也,有依前人舊制而酌其宜者,有仿前人遺意而易二。
其地者。
蓋萬邑形勢逼近山根,水勢建瓴,易于沖,決乃知三。
依山為梁,利于北,不利于南,惟不利于南,故亦多不安于南。
因思當年南因思當年李公所以不修永利而别建顯濟者,謀應有遠深懷,以非棄逸就勞。
金人濟所謂依前八書制而酌其宜。
也旬程永安,而亦襲李公移建二水和之制而州。
之于永,失所謂佐立天遺意,而易其地也。
是則二蓋既。
竣三重修。
一移建三山曹,而正者曲之。
三更新而山二直之司雖不日,要皆由而百比踵事,重葺而棄,自無二作古耳。
修而李公之顯濟也,名濟于魯忘永國利修用之污侯李公善,而亦無失古初之制科。
或又曰:永安北橋,公所新建也。
□修顯濟迥殊,請錫嘉名。
餘曰不然永安創自前人與永利橋。
餘不敢因顯濟忘永利,又為敢以他名湮永安耶?惟期移建,以安于北,且與利有攸往者俱永。
焉,是吾願也。
遂援筆而為之記。
請設義學詳 畢宿焘 竊照範俗型方,化先行于士類,明倫講學道必重于儒林。
然,苟無車服禮器之堂,何以為貧。
笈擔簦之所,萬邑僻處。
山阪,地濟人貧。
裡中于弟,雖有俊髦而家鮮擔石乏力延。
師又向無義。
學,遂使穎秀之童,有志之士,聞書聲而建,羨無砥确以切磋廢。
棄堪憐,裁牆無自,而憲台依人造土之,殷懷亦未能克劓,官斯地者奚。
以自解職。
自乾隆十八年午月,承乏以來,自秋徂春,經營相度,城内得書齊二處,東西兩鄉亦計二處,各分經蒙坊,延善教。
其膏火之資,随時捐送俱于暮春之。
月開館矣。
猶念古之儒者,始就外傳,自灑掃應對進。
退以及出身加民,端在小學。
惟茲山邑置之,巳不講。
今拟于館内各備。
一冊經書,而之外朝夕講讀,務崇向三實行至禦纂經。
書性理,乃荟萃大成之學,令生童勤加□□。
其課讀則依程氏分年日程之,法,講書則以先儒陵子。
得其要。
前東省有會城泺源岱郡青岩,兩贊門□。
□繼時掌教乏人,職前任博平教職時略雨,喀朱。
中丞後先□,故于講貫之事尚未生疏。
今城中館地公餘之日源源。
會課之,其鄉齊公,更亦面試。
而稽考之,将見覽匡。
彭于□□非事遊親,會朱陸于汾陰,有關學術敦計說砥素德以傅家,食如寝經,出文章而報國,庶幾薛文清之。
濟美,交映鄰封。
而曹都憲之事功,同光史冊矣。
禁宰耕牛示 畢宿焘 為特嚴宰牛之禁以安瘠地,以裕食天事。
照得國家之本,而食貨居先耒耜。
之資耕牛尤重,故六三無妄,大易緻戒。
品邑人九十其犉。
雅詩載歡牧,事既穿皮而引重,民命攸關,自宜隆阿而飲池。
物□是惜。
此牛皮榜,自昔所稱,而盜宰律于今為烈也,本縣加恩。
庶類,轸念民依,讀甯戚之歌,有懷念物思猗頓之産。
痛恨奸徙。
誠恐愚垊無知,宵小嗜利,視屠垣為奇貨目元全。
牛以竊畜作生涯,情同石鼫。
試思谒力起士奚忍聽其哀。
鳴,體裂支分,甯不恫其?觫。
果無厭之,嚴牛亦何辜。
值舉趾之時,民将安賴?為此不命。
合邑□寡,知悉法令,共守保甲,互紏告發,則立置重刑。
訪聞亦陸時拘訊,饬地約亞查屠戶,遣快壯密行擒拿,渤海買牛。
布?襲,遂之化壽春留讀,想見時苗,之風,誠欲推恩及民。
甯必詢喘作相,兩後有人,耕綠野,月明無犬吠,花村遵之毋忽。
邑俟畢公格神捕盜四境文安為文以紀其事并歌 張史筆 邑之北鄉張戶坡,有丁緒子者,秉性兇狠,行若飛羽以殺。
人為事,行劫為生,黨翼滋蔓,失竊頻聞本境畏其肆虐,鄰封,懼其飛,殃官吏。
爪牙,被其籠絡,蓋點盜也。
某年,曲沃盜□緒子為巨魁曆。
任,跴緝弗獲。
山左畢公下車以來,興利除害善政,悉本誠心。
纖惡,安良孚民,更足通漠。
一日,聞緒于自奷潛歸,遂選幹。
役奮往前驅,并移□城隍,密捕協拿當夜就擒,若有神助。
者。
緒子尋于會城綠越獄,立置典刑,首惡既除,夥盜遂息。
四外皆安堵無恙焉。
夫城隍之神聰明正直威靈顯。
赫,豈他淫祀可比,苟非賢司牧正心誠意,□孚幽冥。
有未易以昭格,而其應如響者。
載稽曆宦中,至誠感神狼,償孩命僅見。
于崔、翟兩公,今緒子逞惡行兇,吞無嚴韋直百□□狼義□□之□□□害,暮夜有戒号。
救者矣。
上百千萬孩命,□公懼□寡,不畏強禦備。
二獨能取累年未獲之兇犯,一朝藉神方而剪除之,俾萬姓安。
居樂業,鹹舉手額慶曰:今而後,高枕無憂乃莫,子毒則其。
平時體信達順,感孚有素,而不自禱神之日始可知也。
讵。
不與新誠、常熟兩公□迹先後輝映耶?爰系之歌,歌曰:邑葉上蔓。
有點盜丁緒子,殺人行劫,渾閑,事。
黨惡滋蔓。
難,圖,止反。
朋比作奸,不異死。
一日,緒子惡貫盈馳檄大索,徧鄉城為域為鬼,形蹤密綱漏吞舟,獄未平。
我公誠,求能,萃渙禁暴诘。
暴诘,好甯裡闬焚。
香沭手訴明神,巨魁一獲,了公案。
會城越獄正典刑群盜竄。
伏如散星,奸宄寇攘胥劍迹,萬姓樂業。
各安扃嗟。
夫神之總明正直兮,不可以臆測。
維公之愛民,忠國兮,神為之默翼。
人曰:于铄哉顯佑伯之罰惡不緩,無細私無誕。
餘曰:于都哉賢大夫之明德維馨。
神視神聽,将髣髴新城之崔兮,步武而溯泗抑颉颃。
常熟之瞿兮接踵而義二步趨則宜共。
路無拾遺,夜不閉戶,而阖境鄰封感争頌。
夫臨上。
杜母與召父。
萬□□□節亂烈舊□ 郭帶淮 吾觀萬志節烈,如楊解氏之死,拒董胎子王長女之殺于薛進喜,未嘗不掩卷太息也,曰:是共舍身成仁,所謂女子。
而丈夫者,非與?若高張氏教子遷金,俨乎斷機遺範趙賈。
氏立載,共指聶、薛氏盡斷其發,庶幾割鼻誓死。
之英風張。
賈氏生涯彈花。
高王氏行傭女工,迨苦節自勵範董氏剪。
發,易米供姑膳,而自拾青棗,剝樹皮糊口則又節而孝者。
也。
鳴呼,是皆難能也巳。
自世風不古,崇勢位,豔尊顯者每。
阿所好,為溢美詞,邀國家異數殊恩,而皂隸。
庸乞馬醫夏畦之鬼,錯節盤根,行事卓卓,而褒掦弗及其姓,氏獨節烈。
之由先至,學士大夫何入?不當節義孝順者,此丹徒靳相、國夫人不與旌而徐。
華亭之所以見折于司官也者之何?屈彼而伸此乎,今備閱。
萬候畢公增修節烈,苦節必錄,由貞,悉棌無飾詞無遺。
美更生之傳與,湘柬之書與,而楊解氏諸人極微賤,而遠行昭著,餘尤彽徊神往不置雲。
萬候畢公決獄記略 郭帶淮 決獄平九而刑罰。
不濫,可謂賢長今矣。
夫長今親民之日,平兩造曲直,則情必期得法,無取猛而萬侯、畢公兼有。
其美。
鼠竊王二娃,萬之東鄙文村人也。
歲丙子冬,盜同村。
秦娃田中畜一售他縣。
越來春,秦得贓,王因人還其畜秦。
獻畜于公,而又誣王夜入家盜畜二,并他物之多。
也,曰王。
二日竊人财,賄伊堂弟某為窩主,甚富今贓已獲半盍償。
真全。
王亦誣秦曰:秦某背伊父畜償賭債,诳父失田中吾。
弟共賭為證。
今伊父知畜歸我,我知伊畏罪,還伊,畜而反。
誣吾賊及吾弟,豈賊夜盜伊,而近鄰有不與聞者乎,又何居乎?失盜在家,而伊父始言于野哉!且同裡闬,并茅蒼者,緊其緊其無人,人固皆不。
知伊有二畜也。
公揶揄顧左右曰:妲王二言,秦曲而彼直矣,然賊實。
王二,莫餘欺也。
其弟供亦如兄,公熟視之而若弗聞也者。
嚴诘各證,證各袒兩造堅,莫露真情,公私念其弟可。
理谕而情感也。
屏吏役進坐下,而汝非汝,何諱盜吾。
憐汝實共弟汗雨下,莫敢仰視。
乃泣兩訴造之幼且具。
言:奏窺吾富忠誠,必為人??,故不阿附餘盡往有也。
善。
凡今之吏,鮮不汝戕汝吐□□務,其有詳審如公之者,吾見亦罕矣,不然則得惰而殘□。
□逞者也。
若公之決獄,而務求平允,其無冤也,其諸折。
微惟良者與,得情而刑罰不濫,重民命也,其諸哀矜無喜。
者與,何其賢也。
餘素不善譽顧人館公署,公一歲斷數百一。
獄,其纖細不枉,慈祥不虐,可略舉一以例其餘,餘故表而。
出之,用告世之長民者。
若其他創學董士奉法安民,公去。
萬,而将有勒貞珉,志遺愛者,無煩餘援。
筆而記之也。
時丁。
醜夏四月,決前獄之後三日雲。
藝文續 詩類 魁星樓成 吳一極 魁樓百尺半空懇,創立高秋燕賀,先材聚棟梁應架海器。
收柱石可擎天,碧瓦魚鱗吞日月,華阿翚翼拂雲煙。
昨夜橋門四首望,文光燦爛紫薇前。
孤山發雲寺新泉 郭九會 解元孤峰崗崒招提迥,忽有雲泉石窦通。
新窟龍吟春雨後,古。
崖雕舞碧潭中。
老僧汲得供陰火。
牧豎浴來趁午風,我欲。
尋源淩絕頂,好将幽意叩仙翁。
曾傳岩寺出。
雲古今望高源水是雲。
王女盆翻金嶽動,黃河影瀉蟄龍聞。
澹涵花氣渾無際,細蕩荼煙靜有薰。
卻怪山僧躭福地,飽餘甘露許誰分。
贈萬泉董明遠侍禦 郭九會 暫被微官誤。
久還處士身。
功名忘夙好,文酒與相親。
遲暮知由命飛騰。
若有神,君真天下士,我忝太平人。
出處兩無負平生各自珍,彈冠謝知。
已,封事聽名臣。
老眼無榮悴,偷看花底春。
次孤山下□□ 客路孤峰下,□原佳氣淫。
空蒙山色好潋滟水光幽禾趁。
舞州從雨後稠。
行歌猜誰賞,烏語若相酬。
雨後郊外勸農 畢宿焘 弑織青如快勝遊。
夜來甘澍滿平疇,鶴林搖曳,随風舞蝸。
舍參差。
人聖浮煙霭,遙岑含萬井雲。
生遠浦,繞重樓,雙□。
鬥酒歡何極,處處耕犁起野讴。
畢宿 夏目公座 畢宿焘 公庭饒野趣,呵殿亦徒然。
極目雲中樹,閑看山外天,孤山狀似列屏蟬。
聲時斷續,蝶翅自翩跹。
際此升平日,民淳吏欲仙。
季秋朔赴柏林祭風伯雨師廟 畢宿焘 秋山蒼翠鎖煙霞怪。
石嵯峨一徑斜,祠廟僅存元代碣,登臨曾駐漢皇車,地留唐俗安。
耕鑿,蠟效幽民樂歲華。
但願畢箕從若好,升平日日話桑麻。
萬邑九日登範公台 郭為峤 一片清秋接翠戀。
範台極日思無端,賓鴻故傍樓前過叢菊偏宜雨後,看霜葉林中。
人面瘦,夕陽渡口馬蹄寒。
書生未落參□帽,把酒高歌獨倚橍。
雲魏邑道中 郭為峽 下草萋萋,匹馬南來暫解攜。
雲向孤峰嶺上過鳥。
丞邊啼廣川舊裡,風煙在太傳家,聲星鬥齊,欲訪二謂往事不堪日色漸沉西。
道發雲寺 郭為峽 得夢著經為尋惠遠叩神扉,峰頭明照諸天曙嶺。
禹象輝流水,無心随徑轉。
幡風有意帶雲飛,憑誰。
心前趣,獨倚折杆覽翠微。
傳黃龍時書懷 甯近洛 □□來此偷閑訪上人,花光迎客。
面鳥語見天真,愁借□□病惟其酒親。
浮名不足戀,方外淨紅塵。
萬署春日偶成呈畢溥幼夫子 郭帶淮 □□裡隔天涯二月風光客裡賒官含梁空新落新琴古舊樓鴉,春雷夜破。
孤床夢,細雨晨催小苑花。
幸依□學道,願從玉樹詠蒹葭。
萬署冬至夜感興 郭帶淮 □管巳飛灰漸覺。
愁長一夜來書眼盡燒寒夜燭。
客□故園梅臘催。
鶴署傳觞急,漏轉雉城入夢回。
計春布令,且留冰雪倚山隈。
賜和。
詠萬城風景 郭帶淮 城建晉末曆代仍薛通唐武孤名城号薛通,古今從武德名德年以城東谷多泉,易今淳名。
孤峰千疊翠,雙澗一泓清。
韭向溪邊種,麥宜嶺上耕。
井。
勞髴葛天氓。
萬泉甯節毋詠 甯毋生孝廉耆英先生五月即孀居若節撫孤成名為計以紀實 郭帶淮 鳥有比翼者,忽從中路折。
雖雲折其翼不忍别,成列籲嗟。
母系出,同室拟共穴。
結缡時無幾鏡,破,腸欲裂生。
兒甫五。
月未。
兒甫五月。
未堪任衰绖,不解随人哭。
焉知是死别,母也空閨中啼成子。
規血。
夙聞綱常重,忍使名教缺。
身存心倍苦,保孤志何烈。
封發不再醮,甘守清貧拙。
兒能讀父書,襁褓恣。
谕說:母于子未廷師時,即口授論語兩本。
甯以珠在掌,而忘玉必切。
九熊燭和淚寒暑。
功不辍,以此傳舊德。
有兒稱匠哲,試辄冠同。
曹磨穿桑硯鐵。
秋風馬蹄茫,雲路誰颃颉。
母乃一開顔,忽喜還泣啜。
下報夜台人,艱難巳備閱。
我聞章綸母,千秋誇卓絕巾帼。
有丈夫,異代足相将。
不競百花春,固宜香晚節。
孤峰留真氣,耿耿名不滅。
吊萬泉明忠烈黃李二先生 郭帶淮 河東自古多志士,紀信千秋名尚烈。
遺風猶傳汾水南黃。
李二公負偉節,俱将七尺許君王。
披肝瀝膽,腸欲裂紛紛。
鳥合集錦城,無端彼此恣鼠竊官泰興,一官南,艱難險關翔聞康時,流賊俱犯境。
阻備嘗之。
不願瓦全甘玉折。
捐軀兩處獻丹心,報國一腔。
渾熱血孤魂。
天地鑒忠貞,同時日月共昭揭。
二公俱正德時人。
迄今荒煙蔓草中,仿佛英靈未沒滅。
餘惟懷古,節烈臣憑吊。
唾壺欲盡缺,勁草不為疾風摧,利器須從盤錯别平生,談織二雲鳥。
論皆眉揚。
一朝見危忽肘掣,大丈夫所讀何書,二君洵是铮铮鐵。
志載铮铮鐵。
志載鄉賢李??親死廬墓盡節南康其妻暢氏同子俱死幕下感而賦此 張史筆 五教掌司徒。
三綱居倫首,大義重君親。
其次則夫婦,人道社賴常存三者為樞紐,但能盡其一于人,已不負。
先生舉家聖遠賢蔓乎正無。
耦。
親死廬于墓,孝無出其右。
筮仕到南康,寇戎生臂。
肘一時庸碌臣,望風皆遁走。
移孝以作忠,先生獨力守力盡冒,鋒镝愧彼同。
僚友。
妻為夫先亡取義,生不苟子以親既殁,繼。
死不敢後。
忠孝與節烈,一門若某某。
流芳萬年,啧啧在人口。
籲嗟乎,倫常山,入兮人禽,于此剖□。
人類兮,盡倫者鳥有誠若先生之一門兮清操與兩澗。
并流高風,偕孤峰同壽,可以勵士夫可。
以羞群醜彼不忠。
二不孝不節,頹然自沮者,能勿忸怩,而顔厚則學忠學孝學。
節卓然自立者,庶幾登岸。
而升阜。
志載楊月蘭妻解氏王昌祉長女兩人遭變略同作歌以紀 張史筆 男女有大閑,所重在廉恥。
季世惟從欲,淫奔風不止士行。
二尚多慚。
安問諸女子?金夫不有躬,而況關生死,我今搜邑。
乘節。
烈得同侶。
一為月蘭妻,一為昌祉女。
惡少苦相逼,正必能力拒閨中,雖弱質端不畏強禦,倏忽殺機動。
矢志無攺移,可憐罹兇。
害,視死甘如饴。
血迹疑染紙,掩卷為之悲靡□千回轉既。
悲且心夷。
乾坤有正氣,遭變見節奇。
不有強梁者何?由見殊姿。
試看他山石,攻玉渠偏宜。
璠玙藉磨砻,此理複誰知?維彼月蘭妻窮詹一賈婦,亦若昌祉女,乃交農家叟向。
使安其常,天錫以眉壽。
碌碌于生前,泯泯于殁後。
萬歲千秋兮,安能傳不朽。
登孤峰絕頂 張史筆 不到孤峰頂,那知有大觀。
龍門從北望鹾海盡南看蔥□。
千章布,參差衆壑攢。
依稀天路近,碧落拂雲瑞。
眺法雲寺 張史端 不堪酬應擾,瀾目萬重山。
大華風雲際黃流指顧間,青變臘巒。
超物表,聳崒出□寰。
蓦聽鐘音遠,徒勞媿俗顔。
題和禮泉 張史顔 張澗孤峰繞,澗東獨出泉。
嘉名從古錫,勝地到今傳晝夜。
無休息。
圃農藉食眠,參差形若斷,迆逦?相連,傍岸千章。
茂浮畔。
百卉鮮流觞追盛迹,曲水待高賢涓滴,由汾道逐。
波法海邊。
問渠安得爾,但向靜中研。
節婦王張氏 王遏彩 鏡破幾将四十春,孑居長作未亡人,茹茶種種能堅忍,集蓥般般不厭貧,憶昔相逢期白首,于今難再奉清塵,正風此日光瑤簡,博得芳名奕世新。
惜以儒術疏略,教化泥于不行,有志之士,莫不靡然成風。
自甘頹隋。
長民者杲有以修明而振作之安見椎魯無文。
之鄉,不可變而為文章。
禮樂之區耶?邑宰張君以三韓名俊莅任茲,士登聖人。
之堂,而棟宇摧殘,時懷震陵風雨之憂。
辛未秋,倡捐廉俸,毅然重修,而邑之士大夫亦樂輸其力,以襄盛事。
于是,庀材鸠工,上而大成殿,下而東西庑,外而門坊泮璧高其基址大,其闬??輩飛,翼棘煥焉。
雖新名宦、鄉賢、節孝各祠向。
所有者擴之,向所無者增之,而且移建魁樓以複其古。
創修亭圃,以宏其制。
屈計若者為陶,若者為木,若者,丹垩之用。
若者,匠役之勞,慘淡經營,始事于辛未之秋,落成于士。
申之夏,美哉!是役也,張君可衣知光務矣。
餘惟三代而上,教本于身。
三代而下教寓于法,自詩書之道衰,上不知所教,下不知所學,乃并其法而亡之矣。
今上有聖天子以立教,下有良有司以振興之将見。
重修未安橋碑 周景柱 凡為治者,事無大小,皆其政也;政無緩急,皆其職。
也,視為。
小而忽之,視為緩而置之,庸讵知夫忽且置者之不可而将為厲病哉?小焉必舉,緩焉必謀,是雖一端,可以觀其大。
是為職修而治明。
古者溝渎陂池,津梁道塗必以時整毋。
廢與弗利民。
故也。
昔單子之觇陳也,星見水涸,時功無修知其必替,孟子言徙杠。
與梁,各以其期。
由是觀之,知為政者,□執有不然。
者哉。
世之令長,勤勤瞿瞿,以為吾于職業務舉其大巳無負。
乎治。
至于津途利涉,便通往來,事之小者,親若可緩忽。
且置焉,聽任堕黎,是亦勿知單子之所譏而未聞子與之。
谕也。
萬泉為縣,有雙澗來城東西而西潤。
為大元泰定中,楊思聰為令欲民便于濟,始橋其上,名之曰:末安,其修之者明。
知縣王大節。
自大節後,橋毀于水,人以□□及今百有餘年矣。
乾隆癸酉,邑令山東畢候,憫其以是為病,則謀建而複焉。
會歲儉之餘度,未可舉遲至。
人二年,既禮且和,俟農獲就畢,遒召縣民告以其事,出俸錢。
為之倡,民知其利,鹹相樂趨,畢土築石。
逾時面績成。
或曰:凡橋梁之設,以便深溪廣川。
今西澗易為褰裳即勿橋無。
為政也。
侯□愊無華,其言讷讷然,其于民惠而載之以樸。
故治無勿舉。
于斯橋之成,其不以小而忽者于共,大者槪。
重修永利北橋并移建永安橋記 張文燦 雖縣治在孤山之麓南。
高北下,因勢為城。
西門外有米利橋,再西二裡許橋。
名永安。
每遇大雨時行,水勢自山而下,奔突沖冒,往往潰決。
其遷移修,仍俱詳邑乘。
乾隆辛未夏,田水漲,齧二橋先。
後傾圯,即欲為整理策,而是歲秋冬,百姓葺城垣,紳士修文廟。
未遑議斯舉。
壬申春,二工将告峻,則橋工刻不容緩矣。
愛謀諸紳士,百姓力量捐輸,共得二千餘金經之營。
之是捄是築。
又永利之北,有隆慶間邑候李公廷臣因舊橋頹壤,移緣建永一橋利,複名曰顯舊濟,不肯二百舍餘,近就于年來,雖由之者罕,而石洞堅國,甚堪曆久。
今舊橋再頹,賴此傳不有緻途窮使但注路行頗窄人,且橋狹,兩傍西日圍通寺,關帝神像旁坐露處,未免□越,餘督□其地,觸目怵心,遂就近建祠之移像于離督。
召以肅明威。
兩橋梁之鞏固,亦托福祐焉。
其永安橋橫斷。
壁立,下臨無地,數月來,暫為鳥道羊腸,動慮躜颠。
茲特移建舊橋于北,以避水勢。
自三官洞南徑達西鄉,先召工匠,采石孤山,用鐵錠貫石,條下地以固基址,繼作石洞以通。
水道,然後□累而上築之。
以上自春徂夏凡六。
閱月而成。
是役也,有依前人舊制而酌其宜者,有仿前人遺意而易二。
其地者。
蓋萬邑形勢逼近山根,水勢建瓴,易于沖,決乃知三。
依山為梁,利于北,不利于南,惟不利于南,故亦多不安于南。
因思當年南因思當年李公所以不修永利而别建顯濟者,謀應有遠深懷,以非棄逸就勞。
金人濟所謂依前八書制而酌其宜。
也旬程永安,而亦襲李公移建二水和之制而州。
之于永,失所謂佐立天遺意,而易其地也。
是則二蓋既。
竣三重修。
一移建三山曹,而正者曲之。
三更新而山二直之司雖不日,要皆由而百比踵事,重葺而棄,自無二作古耳。
修而李公之顯濟也,名濟于魯忘永國利修用之污侯李公善,而亦無失古初之制科。
或又曰:永安北橋,公所新建也。
□修顯濟迥殊,請錫嘉名。
餘曰不然永安創自前人與永利橋。
餘不敢因顯濟忘永利,又為敢以他名湮永安耶?惟期移建,以安于北,且與利有攸往者俱永。
焉,是吾願也。
遂援筆而為之記。
請設義學詳 畢宿焘 竊照範俗型方,化先行于士類,明倫講學道必重于儒林。
然,苟無車服禮器之堂,何以為貧。
笈擔簦之所,萬邑僻處。
山阪,地濟人貧。
裡中于弟,雖有俊髦而家鮮擔石乏力延。
師又向無義。
學,遂使穎秀之童,有志之士,聞書聲而建,羨無砥确以切磋廢。
棄堪憐,裁牆無自,而憲台依人造土之,殷懷亦未能克劓,官斯地者奚。
以自解職。
自乾隆十八年午月,承乏以來,自秋徂春,經營相度,城内得書齊二處,東西兩鄉亦計二處,各分經蒙坊,延善教。
其膏火之資,随時捐送俱于暮春之。
月開館矣。
猶念古之儒者,始就外傳,自灑掃應對進。
退以及出身加民,端在小學。
惟茲山邑置之,巳不講。
今拟于館内各備。
一冊經書,而之外朝夕講讀,務崇向三實行至禦纂經。
書性理,乃荟萃大成之學,令生童勤加□□。
其課讀則依程氏分年日程之,法,講書則以先儒陵子。
得其要。
前東省有會城泺源岱郡青岩,兩贊門□。
□繼時掌教乏人,職前任博平教職時略雨,喀朱。
中丞後先□,故于講貫之事尚未生疏。
今城中館地公餘之日源源。
會課之,其鄉齊公,更亦面試。
而稽考之,将見覽匡。
彭于□□非事遊親,會朱陸于汾陰,有關學術敦計說砥素德以傅家,食如寝經,出文章而報國,庶幾薛文清之。
濟美,交映鄰封。
而曹都憲之事功,同光史冊矣。
禁宰耕牛示 畢宿焘 為特嚴宰牛之禁以安瘠地,以裕食天事。
照得國家之本,而食貨居先耒耜。
之資耕牛尤重,故六三無妄,大易緻戒。
品邑人九十其犉。
雅詩載歡牧,事既穿皮而引重,民命攸關,自宜隆阿而飲池。
物□是惜。
此牛皮榜,自昔所稱,而盜宰律于今為烈也,本縣加恩。
庶類,轸念民依,讀甯戚之歌,有懷念物思猗頓之産。
痛恨奸徙。
誠恐愚垊無知,宵小嗜利,視屠垣為奇貨目元全。
牛以竊畜作生涯,情同石鼫。
試思谒力起士奚忍聽其哀。
鳴,體裂支分,甯不恫其?觫。
果無厭之,嚴牛亦何辜。
值舉趾之時,民将安賴?為此不命。
合邑□寡,知悉法令,共守保甲,互紏告發,則立置重刑。
訪聞亦陸時拘訊,饬地約亞查屠戶,遣快壯密行擒拿,渤海買牛。
布?襲,遂之化壽春留讀,想見時苗,之風,誠欲推恩及民。
甯必詢喘作相,兩後有人,耕綠野,月明無犬吠,花村遵之毋忽。
邑俟畢公格神捕盜四境文安為文以紀其事并歌 張史筆 邑之北鄉張戶坡,有丁緒子者,秉性兇狠,行若飛羽以殺。
人為事,行劫為生,黨翼滋蔓,失竊頻聞本境畏其肆虐,鄰封,懼其飛,殃官吏。
爪牙,被其籠絡,蓋點盜也。
某年,曲沃盜□緒子為巨魁曆。
任,跴緝弗獲。
山左畢公下車以來,興利除害善政,悉本誠心。
纖惡,安良孚民,更足通漠。
一日,聞緒于自奷潛歸,遂選幹。
役奮往前驅,并移□城隍,密捕協拿當夜就擒,若有神助。
者。
緒子尋于會城綠越獄,立置典刑,首惡既除,夥盜遂息。
四外皆安堵無恙焉。
夫城隍之神聰明正直威靈顯。
赫,豈他淫祀可比,苟非賢司牧正心誠意,□孚幽冥。
有未易以昭格,而其應如響者。
載稽曆宦中,至誠感神狼,償孩命僅見。
于崔、翟兩公,今緒子逞惡行兇,吞無嚴韋直百□□狼義□□之□□□害,暮夜有戒号。
救者矣。
上百千萬孩命,□公懼□寡,不畏強禦備。
二獨能取累年未獲之兇犯,一朝藉神方而剪除之,俾萬姓安。
居樂業,鹹舉手額慶曰:今而後,高枕無憂乃莫,子毒則其。
平時體信達順,感孚有素,而不自禱神之日始可知也。
讵。
不與新誠、常熟兩公□迹先後輝映耶?爰系之歌,歌曰:邑葉上蔓。
有點盜丁緒子,殺人行劫,渾閑,事。
黨惡滋蔓。
難,圖,止反。
朋比作奸,不異死。
一日,緒子惡貫盈馳檄大索,徧鄉城為域為鬼,形蹤密綱漏吞舟,獄未平。
我公誠,求能,萃渙禁暴诘。
暴诘,好甯裡闬焚。
香沭手訴明神,巨魁一獲,了公案。
會城越獄正典刑群盜竄。
伏如散星,奸宄寇攘胥劍迹,萬姓樂業。
各安扃嗟。
夫神之總明正直兮,不可以臆測。
維公之愛民,忠國兮,神為之默翼。
人曰:于铄哉顯佑伯之罰惡不緩,無細私無誕。
餘曰:于都哉賢大夫之明德維馨。
神視神聽,将髣髴新城之崔兮,步武而溯泗抑颉颃。
常熟之瞿兮接踵而義二步趨則宜共。
路無拾遺,夜不閉戶,而阖境鄰封感争頌。
夫臨上。
杜母與召父。
萬□□□節亂烈舊□ 郭帶淮 吾觀萬志節烈,如楊解氏之死,拒董胎子王長女之殺于薛進喜,未嘗不掩卷太息也,曰:是共舍身成仁,所謂女子。
而丈夫者,非與?若高張氏教子遷金,俨乎斷機遺範趙賈。
氏立載,共指聶、薛氏盡斷其發,庶幾割鼻誓死。
之英風張。
賈氏生涯彈花。
高王氏行傭女工,迨苦節自勵範董氏剪。
發,易米供姑膳,而自拾青棗,剝樹皮糊口則又節而孝者。
也。
鳴呼,是皆難能也巳。
自世風不古,崇勢位,豔尊顯者每。
阿所好,為溢美詞,邀國家異數殊恩,而皂隸。
庸乞馬醫夏畦之鬼,錯節盤根,行事卓卓,而褒掦弗及其姓,氏獨節烈。
之由先至,學士大夫何入?不當節義孝順者,此丹徒靳相、國夫人不與旌而徐。
華亭之所以見折于司官也者之何?屈彼而伸此乎,今備閱。
萬候畢公增修節烈,苦節必錄,由貞,悉棌無飾詞無遺。
美更生之傳與,湘柬之書與,而楊解氏諸人極微賤,而遠行昭著,餘尤彽徊神往不置雲。
萬候畢公決獄記略 郭帶淮 決獄平九而刑罰。
不濫,可謂賢長今矣。
夫長今親民之日,平兩造曲直,則情必期得法,無取猛而萬侯、畢公兼有。
其美。
鼠竊王二娃,萬之東鄙文村人也。
歲丙子冬,盜同村。
秦娃田中畜一售他縣。
越來春,秦得贓,王因人還其畜秦。
獻畜于公,而又誣王夜入家盜畜二,并他物之多。
也,曰王。
二日竊人财,賄伊堂弟某為窩主,甚富今贓已獲半盍償。
真全。
王亦誣秦曰:秦某背伊父畜償賭債,诳父失田中吾。
弟共賭為證。
今伊父知畜歸我,我知伊畏罪,還伊,畜而反。
誣吾賊及吾弟,豈賊夜盜伊,而近鄰有不與聞者乎,又何居乎?失盜在家,而伊父始言于野哉!且同裡闬,并茅蒼者,緊其緊其無人,人固皆不。
知伊有二畜也。
公揶揄顧左右曰:妲王二言,秦曲而彼直矣,然賊實。
王二,莫餘欺也。
其弟供亦如兄,公熟視之而若弗聞也者。
嚴诘各證,證各袒兩造堅,莫露真情,公私念其弟可。
理谕而情感也。
屏吏役進坐下,而汝非汝,何諱盜吾。
憐汝實共弟汗雨下,莫敢仰視。
乃泣兩訴造之幼且具。
言:奏窺吾富忠誠,必為人??,故不阿附餘盡往有也。
善。
凡今之吏,鮮不汝戕汝吐□□務,其有詳審如公之者,吾見亦罕矣,不然則得惰而殘□。
□逞者也。
若公之決獄,而務求平允,其無冤也,其諸折。
微惟良者與,得情而刑罰不濫,重民命也,其諸哀矜無喜。
者與,何其賢也。
餘素不善譽顧人館公署,公一歲斷數百一。
獄,其纖細不枉,慈祥不虐,可略舉一以例其餘,餘故表而。
出之,用告世之長民者。
若其他創學董士奉法安民,公去。
萬,而将有勒貞珉,志遺愛者,無煩餘援。
筆而記之也。
時丁。
醜夏四月,決前獄之後三日雲。
藝文續 詩類 魁星樓成 吳一極 魁樓百尺半空懇,創立高秋燕賀,先材聚棟梁應架海器。
收柱石可擎天,碧瓦魚鱗吞日月,華阿翚翼拂雲煙。
昨夜橋門四首望,文光燦爛紫薇前。
孤山發雲寺新泉 郭九會 解元孤峰崗崒招提迥,忽有雲泉石窦通。
新窟龍吟春雨後,古。
崖雕舞碧潭中。
老僧汲得供陰火。
牧豎浴來趁午風,我欲。
尋源淩絕頂,好将幽意叩仙翁。
曾傳岩寺出。
雲古今望高源水是雲。
王女盆翻金嶽動,黃河影瀉蟄龍聞。
澹涵花氣渾無際,細蕩荼煙靜有薰。
卻怪山僧躭福地,飽餘甘露許誰分。
贈萬泉董明遠侍禦 郭九會 暫被微官誤。
久還處士身。
功名忘夙好,文酒與相親。
遲暮知由命飛騰。
若有神,君真天下士,我忝太平人。
出處兩無負平生各自珍,彈冠謝知。
已,封事聽名臣。
老眼無榮悴,偷看花底春。
次孤山下□□ 客路孤峰下,□原佳氣淫。
空蒙山色好潋滟水光幽禾趁。
舞州從雨後稠。
行歌猜誰賞,烏語若相酬。
雨後郊外勸農 畢宿焘 弑織青如快勝遊。
夜來甘澍滿平疇,鶴林搖曳,随風舞蝸。
舍參差。
人聖浮煙霭,遙岑含萬井雲。
生遠浦,繞重樓,雙□。
鬥酒歡何極,處處耕犁起野讴。
畢宿 夏目公座 畢宿焘 公庭饒野趣,呵殿亦徒然。
極目雲中樹,閑看山外天,孤山狀似列屏蟬。
聲時斷續,蝶翅自翩跹。
際此升平日,民淳吏欲仙。
季秋朔赴柏林祭風伯雨師廟 畢宿焘 秋山蒼翠鎖煙霞怪。
石嵯峨一徑斜,祠廟僅存元代碣,登臨曾駐漢皇車,地留唐俗安。
耕鑿,蠟效幽民樂歲華。
但願畢箕從若好,升平日日話桑麻。
萬邑九日登範公台 郭為峤 一片清秋接翠戀。
範台極日思無端,賓鴻故傍樓前過叢菊偏宜雨後,看霜葉林中。
人面瘦,夕陽渡口馬蹄寒。
書生未落參□帽,把酒高歌獨倚橍。
雲魏邑道中 郭為峽 下草萋萋,匹馬南來暫解攜。
雲向孤峰嶺上過鳥。
丞邊啼廣川舊裡,風煙在太傳家,聲星鬥齊,欲訪二謂往事不堪日色漸沉西。
道發雲寺 郭為峽 得夢著經為尋惠遠叩神扉,峰頭明照諸天曙嶺。
禹象輝流水,無心随徑轉。
幡風有意帶雲飛,憑誰。
心前趣,獨倚折杆覽翠微。
傳黃龍時書懷 甯近洛 □□來此偷閑訪上人,花光迎客。
面鳥語見天真,愁借□□病惟其酒親。
浮名不足戀,方外淨紅塵。
萬署春日偶成呈畢溥幼夫子 郭帶淮 □□裡隔天涯二月風光客裡賒官含梁空新落新琴古舊樓鴉,春雷夜破。
孤床夢,細雨晨催小苑花。
幸依□學道,願從玉樹詠蒹葭。
萬署冬至夜感興 郭帶淮 □管巳飛灰漸覺。
愁長一夜來書眼盡燒寒夜燭。
客□故園梅臘催。
鶴署傳觞急,漏轉雉城入夢回。
計春布令,且留冰雪倚山隈。
賜和。
詠萬城風景 郭帶淮 城建晉末曆代仍薛通唐武孤名城号薛通,古今從武德名德年以城東谷多泉,易今淳名。
孤峰千疊翠,雙澗一泓清。
韭向溪邊種,麥宜嶺上耕。
井。
勞髴葛天氓。
萬泉甯節毋詠 甯毋生孝廉耆英先生五月即孀居若節撫孤成名為計以紀實 郭帶淮 鳥有比翼者,忽從中路折。
雖雲折其翼不忍别,成列籲嗟。
母系出,同室拟共穴。
結缡時無幾鏡,破,腸欲裂生。
兒甫五。
月未。
兒甫五月。
未堪任衰绖,不解随人哭。
焉知是死别,母也空閨中啼成子。
規血。
夙聞綱常重,忍使名教缺。
身存心倍苦,保孤志何烈。
封發不再醮,甘守清貧拙。
兒能讀父書,襁褓恣。
谕說:母于子未廷師時,即口授論語兩本。
甯以珠在掌,而忘玉必切。
九熊燭和淚寒暑。
功不辍,以此傳舊德。
有兒稱匠哲,試辄冠同。
曹磨穿桑硯鐵。
秋風馬蹄茫,雲路誰颃颉。
母乃一開顔,忽喜還泣啜。
下報夜台人,艱難巳備閱。
我聞章綸母,千秋誇卓絕巾帼。
有丈夫,異代足相将。
不競百花春,固宜香晚節。
孤峰留真氣,耿耿名不滅。
吊萬泉明忠烈黃李二先生 郭帶淮 河東自古多志士,紀信千秋名尚烈。
遺風猶傳汾水南黃。
李二公負偉節,俱将七尺許君王。
披肝瀝膽,腸欲裂紛紛。
鳥合集錦城,無端彼此恣鼠竊官泰興,一官南,艱難險關翔聞康時,流賊俱犯境。
阻備嘗之。
不願瓦全甘玉折。
捐軀兩處獻丹心,報國一腔。
渾熱血孤魂。
天地鑒忠貞,同時日月共昭揭。
二公俱正德時人。
迄今荒煙蔓草中,仿佛英靈未沒滅。
餘惟懷古,節烈臣憑吊。
唾壺欲盡缺,勁草不為疾風摧,利器須從盤錯别平生,談織二雲鳥。
論皆眉揚。
一朝見危忽肘掣,大丈夫所讀何書,二君洵是铮铮鐵。
志載铮铮鐵。
志載鄉賢李??親死廬墓盡節南康其妻暢氏同子俱死幕下感而賦此 張史筆 五教掌司徒。
三綱居倫首,大義重君親。
其次則夫婦,人道社賴常存三者為樞紐,但能盡其一于人,已不負。
先生舉家聖遠賢蔓乎正無。
耦。
親死廬于墓,孝無出其右。
筮仕到南康,寇戎生臂。
肘一時庸碌臣,望風皆遁走。
移孝以作忠,先生獨力守力盡冒,鋒镝愧彼同。
僚友。
妻為夫先亡取義,生不苟子以親既殁,繼。
死不敢後。
忠孝與節烈,一門若某某。
流芳萬年,啧啧在人口。
籲嗟乎,倫常山,入兮人禽,于此剖□。
人類兮,盡倫者鳥有誠若先生之一門兮清操與兩澗。
并流高風,偕孤峰同壽,可以勵士夫可。
以羞群醜彼不忠。
二不孝不節,頹然自沮者,能勿忸怩,而顔厚則學忠學孝學。
節卓然自立者,庶幾登岸。
而升阜。
志載楊月蘭妻解氏王昌祉長女兩人遭變略同作歌以紀 張史筆 男女有大閑,所重在廉恥。
季世惟從欲,淫奔風不止士行。
二尚多慚。
安問諸女子?金夫不有躬,而況關生死,我今搜邑。
乘節。
烈得同侶。
一為月蘭妻,一為昌祉女。
惡少苦相逼,正必能力拒閨中,雖弱質端不畏強禦,倏忽殺機動。
矢志無攺移,可憐罹兇。
害,視死甘如饴。
血迹疑染紙,掩卷為之悲靡□千回轉既。
悲且心夷。
乾坤有正氣,遭變見節奇。
不有強梁者何?由見殊姿。
試看他山石,攻玉渠偏宜。
璠玙藉磨砻,此理複誰知?維彼月蘭妻窮詹一賈婦,亦若昌祉女,乃交農家叟向。
使安其常,天錫以眉壽。
碌碌于生前,泯泯于殁後。
萬歲千秋兮,安能傳不朽。
登孤峰絕頂 張史筆 不到孤峰頂,那知有大觀。
龍門從北望鹾海盡南看蔥□。
千章布,參差衆壑攢。
依稀天路近,碧落拂雲瑞。
眺法雲寺 張史端 不堪酬應擾,瀾目萬重山。
大華風雲際黃流指顧間,青變臘巒。
超物表,聳崒出□寰。
蓦聽鐘音遠,徒勞媿俗顔。
題和禮泉 張史顔 張澗孤峰繞,澗東獨出泉。
嘉名從古錫,勝地到今傳晝夜。
無休息。
圃農藉食眠,參差形若斷,迆逦?相連,傍岸千章。
茂浮畔。
百卉鮮流觞追盛迹,曲水待高賢涓滴,由汾道逐。
波法海邊。
問渠安得爾,但向靜中研。
節婦王張氏 王遏彩 鏡破幾将四十春,孑居長作未亡人,茹茶種種能堅忍,集蓥般般不厭貧,憶昔相逢期白首,于今難再奉清塵,正風此日光瑤簡,博得芳名奕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