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泉縣志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争自濯磨。
又敷保甲,簡義勇,号令嚴而賞罰明,威懷德,革面易志,四境甯谧,夜戶可以武備,大有造焉。
至米豆為軍需甚□,□□□□□□□□□□□慮之,侯□不介意,□□招□□□,□躍恐後。
月餘□告□□□□□,民不累于□□□□侯則上不負三國,下不病可及耶。
兵饷□乎考成,定□難逾。
侯役不擾鄉,民無追呼,正項如期,完解有例,毅然來革,毫不染指,令納戶自戥頭,而省費儉用,無巽塞素。
衙署之耿介,出自性生,任事三載,心如一日。
凡地方之利,一有所得,即為請命,而動則見阻,共籲嗟浩歎。
有是。
侯之寔心寔政,為地方計,豈多見耶?□政廉名,脍炙人口,當事者尋以卓巽上聞,忽爾守不欲去,亦不能留,相率而□去思一碑者為餘言,餘髦期倦勤,不能宣揚德切,梓裡情殷,亦有辭之而不可者。
因念侯之如甘雨和風,侯之去也,民思之若景星,得此于民哉?皆侯之廉以持巳,寬以處衆,于信之,于登車之時,人思之,誠古之遺□三□□人物也。
何幸于今日而遘之,何幸于何幸?于年家内蚤有譽而光顯之思,非碑不足以傳,前此之遺澤,與後此之木等于畏壘之視庚桑,侯去猶未去也。
先江南睢甯人,順治辛□科進十,于康在十四年四月,以父艱守制歸,欲以衢永久政,約略記之雲。
重修萬泉縣 鄭章 昔班孟堅變史紀為漢書,以紀載當代之事。
中郊祀諸志,考古證今,纂述漢家典故,亦猶秋作綱目意也。
今茲邑乘,自創始訖志綱,提領絜事,各有區縷析條,謂得作者之意,足成一方之史矣。
然予竊必欲其信而足征,不欲其虛誣而無欲義,依乎其類,不欲其龐雜而失倫。
史之事,民社,不耴其絢私而溷公;史之義,必耴其,不耴其浮誇而無當;史之文必耴其切直而□違北。
作志之難,亦與作史□□。
□□承乏斯邑,學疏育左,愧绠短不足□光,何當于鳥照。
受事以來,深懷覆??,考化難召于涼德,溯建置而修廢墜,□曠之足憂,苦撫字之無術,觸變巽□,神其或□。
景名賢以望助思作□,皇皇其不甯,日□而靡暇者矣。
鞅掌三載,政治粗□縣志而喟然歎曰:志者,史之貳也。
一邑人非地産,□耳聞為借資,其可謂信而足征乎?蹤□成編為牽合,豈非龐雜面失倫乎?輯邑事典尊貴者表著,隐約者遺轶,焉能為激勵,無庸以威改,而顧踵訛襲□,列著作之林乎?積是數者,欲博搜,乃時移歲久,文獻無征,則勢有所不能;欲古乃體全日具,舊貫堪仍,則心有所不修。
舊志自萬曆十三年以前,頗有成緒,可之未紀者,選舉之未續者,鄉賢名宦,事之先達,咨詢之故老,旁求之碑記,叙文未及,間□□□,僭為秋谕□事類之□□,略為易置之;人物之可疑者,鹹考之;役之積弊不均者,悉核其經制以定之。
敕诰綸绋志銘,雖作自名公,祇以體格不合,恐為識割而出之,豈妄竊比于春秋,自居于知我罪我之列,循□家之法,謹守其義例,聊備一邑之寔錄。
後有作有喤喤鐘鼓之鳴,不似鳴鳴瓦缶之響,或亦葛歡放雲。
一時臆論,便足千秋焉爾。
重修萬泉縣志序 □園蔔 志何為而作乎?資采風也。
邑何為而并志乎?集五氣以昭之文獻也。
記曰:君子行政,不求變俗,皆如其行之。
然則審幾圖治之方,不外是矣。
仐天子奮與至治,爰命儒臣,廣敷德意,博采風觀。
省檄至汾陰,餘愧涼德,無以應巽命。
間從章棌新帙,起自輿圖,次表建置,終之應略應詳者,俱各為一書。
是書也,蓋亦而論列之者也。
因思昔時天下紀乘之,其不講者有講焉,不克詳具者,有詳且具矣,而傅訛者,幾與稗編野史同其荒廖。
古人雲:甯為質而野,不為華而史,有自來矣。
仐也是書畢備,亦燦然可觀。
一日者拜獻□遷,問池幾何,四境之道裡幾何,間力而□者幾何?糧問仐昔之能蔭吾民者問誰,師表之何?何姓之族也?策名王室,何途之從也?貞而義者也,其旌于朝、于當途者有乎?問長吏敕法,宜彰瘅之于問禋而祀者,孰在祀典也?則皆班班,其亦襄一代之文獻,而慰聖天于慇懃圖治。
萬邑固魏埭也,詩之有魏也。
序詩者以其土狹之細也,幾于道匪艱也。
問俗者謂其風力南畝,其君子亦耕讀相資。
予固樂夫人之醇樸,而士民亦相安于予之不擾,視昔時簡甚,其因是以敦教化,漸禮義,陶唐流風之志焉未逮,又不能不相期于後之良司雲同。
祀八蠟文 瞿亮邦 繼年月日,具官某謹以牲。
酒束帛,祭于八醋之神而敬告□□聞之伊祁氏始作八蠟,歲十二月聚萬物而祭之,取諸崇德報功。
八蠟之中,有貓、虎焉,所以食出鼠、田豖,而先□昆蟲之祀大然畢雷、幾蟲、之害苗者皆聞。
意、應虎任之有餘矣。
今正不登穑事孔亟,好蚌。
于有飨。
邦将敬則古之冠,而草服葛帶而榛枝置。
與以侯歲終一舉蠟,則時北不報。
又蟲菑為厲,民患甚。
殷先敗孤、意、青、唇、五西諸先,而請迎貓、虎以食此,害苗之。
車丹,俾樂族長為疏蠹困三 □□修□□ 瞿亮邦 王甚修築詳灌杳,得兩院會題本石屢日出之摘修築等工撥蓋世本注人傾修之說,而丞曲變通,俾八□是自有之。
鼓胼胝之氓而重趼趨赴,手足□是也,筋骨猶是也,不患甘□無力也。
至于摘之料摘,果能之乎?驅荷鋤之衆而河□逍遙,問木乎?木無有也;問石乎?石無有也。
郎使木石等□,衆摘齊備,将向□氏之摘而問之,是非驅之去,乃以速□歸也。
氓之蚩蚩,力将焉用?且查各渠堰地形,西高東下,而水則□之兩流以入于河,沙流水淺沙淤,高者益二,□東之水無所容,勢必橫流肆溢。
堰,然後版築用□北西之所,山利用疏,以通或聲東□□□□□□之王工□□□修築用木石等物,濬滌則止用畚插農器,取不湏摘辨。
仐兩院所題等料字樣,辨其桃濬之具。
又水勢既通,自無旁潰,兼木石是摘之力,常餘于民。
□令某某摘夫飯食,按名派定,庶民無謀食之慮,工用易兩得其平。
鹽池、永固兩院所題工力,撥自摘人,與州縣前詳不相左。
廣建義學詳 瞿亮邦 竊照萬泉山僻小邑,地瘠民貧,躬耕課讀者。
是職到任後,适遇饑馑瀳臻,二三年勸墾地力為急務,未暇議及義學。
茲則蠲租,流民複業,又值年歲豐稔,比屋盈掖,又恐遂其生者不能複其性于勤。
筦子曰:農之子恒為農,野處而不者常兼之。
所以孝弟力田,本不可不于教養二端慎重而并加之意。
設義學五處,所延師儒,不拘生童,首重在城束修十二兩,館谷六石;四鄉各束修六兩,館谷六石,俱自行捐赀緻送,不得攤,不得假手胥役,于正月燈節前後,擇吉開館,設如家常款待西席之禮。
其勸誡諸生業之殿最,暇時單騎突至義學,課其誦既久,自必家有誦讀之聲,戶習弦歌之之風,不可漸變而為詩書禮樂哉。
且伏念古之而入大學,當其始就外傳,先記方名書數及退之節。
今則置小學于不講,業不務,其惑乎士矜虛譽,俗尚浮嚣。
豈知童蒙乃作于城鄉各學,凡童子讀章句者,于經書外令其了然于幼儀内則,然後孝出弟,自其童而巳習巽日不流于輕,先氣質而後文藝之一助也。
合将建學情由詳報候奪。
修萬泉縣儒學記 瞿亮邦 學校為人。
材之地,風化之原,國家所先務也。
自古迄今,内而京師,外而郡國。
莫不各有膠庠黉序,而統言之,則為□顧其規制,惟聖朝獨備。
蓋我皇上以神明天資,包涵六籍,貫穿百代,萬幾之暇,時開講幄求遣編孜孜。
弗□,凡一言一行,莫不以孔子為師法益光,參三鹹五。
之治。
所以幸曲阜,祀太牢,命儒臣修阙裡志,而又屢布告天下,整新學宮,增置博士弟子,自倦之君,未有若斯之笃者。
萬邑為唐虞甸服,有古風彈丸之區,往往英奇輩出。
乙土即谒孔子廟,入學宮,見其地勢□腐榱蠡,牆圯瓦裂,岌岌然惟鳥鼠之之不避也,思有以振其廢墜。
時方饑馑,未遑講谒,辄旁皇四顧,内不自安。
幸蒙天子仁聖,蠲租賜複,□頒渙汗,且大吏奉公,感召天和,歲時禮稔,民得以其間含哺擊壤,享耕鑿之樂,因奮然起曰:父母之愛子,既以饑為之食,寒為之衣矣,又必為之端其步趨,擇其師友,慎共聲色嗜好之習,禁其剛狠暴戾之氣,然後子得為孝子,而父亦得為慈父。
縣令之于民也亦然,政教克一,風俗乃同。
身膺民社,而于禮教之地,聽其廢墜而不思舉,是徒襲講谒之虛文,士與民究無所具瞻也,誰職其咎?爰先捐俸倡始,而學博張君亦力為贊助,邑之搢紳士庶,鹹踴躍樂從,于是聚材鸠工,委縣尉以督其事,□諸生之勤謹,練董其工。
内而禮殿、講堂,旁而□□齋舍,外戟門,與夫帷慔器用之敝且毀者,或從新修葺,莫不整齊完好。
而于至聖像特文昌祠,則建立牌坊以承其氣,奎星聳其峰,更于東門外增建牌樓以鎮其勢者,增。
總計陶之數若幹萬,木之數若幹千。
材具物料,曾不假胥吏手,經始于庚辰之春,落之夏,舉數年來弗克圖,未睱□者,至是始輪奂棟,夫士庶勸輸之誠,學博、邑佐贊襄糾督之力,隳于半哉。
工成,相與入廟谒聖。
禮畢,掖之儒而告之曰:多士,爾背亦知修廟之書有之: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古之之一途,而不敢荒厥志以玩愒乎時者終身。
人不然也。
夫廟有棟梁基構,猶人有德業,性,猶人有廉隅坊範也。
廟有丹□墍茨章才藝也。
樸之斷之時,慮傷其質而小其材;規其直而違其□;采之章之時,慮澤其外而寙其中。
彼辁材者流,立本不深,植基不逾閑,放廢繩墨,以自矜,其浮華緣飾,妨于道矣。
多士望夫子之門,而欲其入器,可于斯想見。
況聖天子崇儒重道,業陶唐、有虞之醇俗,去今首善地僅千,砥厥修,以答我元後扶植人才之曰而退,爰诠次其颠末以為之記,而并書事者勒其名于碑左。
祭龍祈雨記 瞿亮邦 邑建孤山之半。
勢如下坂,既鮮長流,又乏井汲,惟仰天澤。
熙丙戌,自春徂夏,亢陽不雨,麥秋失望。
餘齋盡心拔,躬率僚佐、紳士耆庶徧設禱壇祀諸廟,匝月有餘,衆倦色,究之微雨轍停,罔克慊意也。
既而一冊内載華陰柳公祭龍事,亮國邦欣然曰:古甲乙日作東方青龍一,長八正,長四尺。
丙丁日作南方赤龍一,長七丈三丈五尺。
戊巳日作中方黃龍一,長五二丈五尺。
庚辛日作西方白龍一,長四丈,環以小龍七,各長二丈丈,環以小龍七,各長一丈五尺。
又龍之文曰:維康熙四十五年五月七,以香果之奠,敢昭告于東方青龍之神天稿,乃于甲乙之日,準古法,作龍之像,齋佑之,降甘雨,以惠茲人,急急如律令。
其丙丁文改□名,擇用吉時,步行跪獻,引咎責日。
六月十三庚午将曙,有青龍現東南,蜿蜒隐,邦民皆拭目焉。
二十三日庚辰,果雨,大數日乃正,四野沾足,歡呼載道。
萬姓力業不□□,聖主敬天勤民,故天不愛道,地不豈卑官小政所能緻哉?第思雨之應固窈茫莫測,而有民社之寄者,誠具文視之,天聽雖高,自呼之而立應。
況苑韓集,昔則柳公用之而驗,今則予德雠,其不誣矣。
爰是敬述颠未,筆之于乘,憂民憂群者,備采取焉。
□□本府劉公審編 瞿亮邦 萬慮窮山,幅員甚□,不足當古頻仍,或軍興傍午,則公旬征繕,不終事之分。
是以審編丁戶,最宜均平,美意亦扞格而不克舉行,是審編廢□不修也,匪朝伊夕矣。
嘗試總其居其著者凡有十。
十之中,屬地糧者五:一曰跳戶,花分也。
萬無上門、下上三多之人,借跳分為規避,而繡壤連阡,舉畸零與之等倫焉不止,此貧富所以不均也。
田儒戶,例免本身雜差,自宦衿之家竄名戶下者,多系民田,勢不至舉阖邑止,此豪石所以骫法也。
一日借成丁者,附于甲尾,名曰寄莊,雖不按糧輸門銀,每鬥二分,比差較重,有奸民焉。
審編木系有可,而閃糧于無,門銀如故也。
有丁則有丁也,計何狡也?一日□開,故減也。
自來田多□田多□□多者差重,奸民憂之。
糧之數以自掩其多,當其察之,始知□其真巳開者也,幸而覺之,無可掩。
此數者也,術何巧也?一日僞稱包代二三十□,此其升差宜矣,乃朋項一代墊為□,使官長欲升其差而不可甚。
朝廷審□定役,本無偏枯,乃彼之糧,彼之丁亦自如,而于差絕無與,使□虛亡,是為名。
國家一旦經營,繕修征發,期一公好義者而驅之使前耶?凡此者,皆地糧之獘也。
而其實此宜正其地糧而巳足,無複更有丁差者,何也?曰:坐死不移。
民夫故老逃絕字則此興通盤打筭,原無缺額。
獨萬邑此二戶不通彼甲,彼戶必親友承頂,有襁本夫者,按其□則有丁,核其實則倫之日,即于寡者固巳久矣。
此一獘也。
六成丁乃勢力家有多至數十丁父人一丁者,饬其再報,則雲巳當差矣。
是□中之未去者止一丁,而戶中之未報□嘗于私家,而無關于公室。
數不足,則即之坐死不移者,充填定額,而民乃不堪上控。
報鬼名也。
如每裡甲有壯丁,□區其正名,而佥造一捕風捉影之号,謂□再複報丁,有司方且從而恤之,曲如非正丁,而正丁則固未嘗報也。
挂一漏十,訓乎?此十分而八九者也。
曰濫免征徭。
此五年中,科歲新進文武生員不下數十次之乳名生員,曰日益衆,優免者日益衆,則當差者日益寡之,而青衿之家,阖人于心安乎?此十分而也。
萬邑地廣人稀,民多從外來,亦其來而我安之,可許之成丁矣,因其父,可許之成丁矣。
惟萬不然,彼則堅欲成不許之故,無非一以便其包攬。
三一二者交天,故不肯以便于人者,絕已之利也。
此亦十分而八九者也。
夫此丁差,五獘雖賢有司,智盡能索,尚不足以情僞,而況有為之首尾朋奸,表裡行私者,若若胥役,若紳士,輻辏環至,實繁有徒,于潤其囊而為一獘舞文弄法者,上下其公庭者,借端需索,侵民之膏而為一濫收,奪官之權而為一獘合此西獘加功,縱有燭照民情,不畏強禦者,亦将而令之不獲伸矣。
鳴呼!自非守道君吳,巡撫韓公丁徭一示,其言最深切著明,大要以抑豪強,扶單弱,均差役為主,不謂吾吳之獘萬亦相同。
夫事當積重難返之際,勢似難以驟更,而窮變通久之道,千古為昭,是安可不亟為之所哉?昔張子傷井田之不行于後世,至欲買田自試為之。
古之有心世道者,類如此矣。
邦不敏,承乏于茲十有二載,兩經審編魯,竭其愚鈍,以供厥職。
茲承明問,尤不敢知之而不言,言之而不盡,有負吾郡憲虛懷下詢之至意也謹議。
課上錄序 瞿亮邦 以六德四維教行誼,次以淡薄甯靜擴器識,絕書日就二是而法活之三。
于視勵名節,尤必以古辨。
初文成玄,十以大丘為程。
不數月,二士風字主,二大振矣。
十七日得學舍茂卓,真人獻然耶。
詩言宋至神十時二,凡材自矣,日察必遷,瞻風脈,恒然曰:地方本,謹之責也。
稱深沙亡,而門之前疋科第子,以彼先輝小此貧屈之注得歲餘見民虎河簦有不能自請金左遠下法亡也。
兩署縣簏亭不衆,任大官也。
天江疊恢恢乎其有八文八貸留無在皇皇經況所二謀撚八,有醜之百,而言于餘。
餘曰:屬語有文,可上甲心藏之何日。
二句白公去恩禅記 六計,小則曰廉三至,惟說左近古,庶就重之上品考謙之元次文法求之,下以文法應之。
命日此能美□,尤指不勝屈。
獨萬邑則僻處山隅,孤士之獲隽者,每不得一人,餘滋懼焉。
爰是案牍之諸生,以制義相磨切,合于道者,錄之劘之,甲乙不少假借。
盍自念才分迂疏,吏道自先文懿弁冕南宮,胪傳及第法程。
比在京師,又習聞名公巨鄉,賢師良友之講貫,自謂已竊□萬一。
況聖天子加意作人,各上憲精棫樸之化,徧于泮水辟雍,而敢弗竭其之高明者薦萬色多十,傾心相告,冀以稍盡其職業乎之盛事積于中而發于外者也。
仙平優于才者,其文博以辯;優于識者,其文寵以肆。
韓子所謂仁義之之,而至于經國家,傳後世,則其事重矣。
為立卓然有志于通經學古者,不能為也。
經術,薛文清之理學,流風遺韻,近在師焉。
諸生苟益加鞭策,相與悉心研乎事業,而奮發乎文章,則今日坐。
而昔人謂王荊公變秀才為學究。
夫秀才之甚微矣,而識者顧于此别之,有用與無施酒甕者比。
因取十年來前後考校文,若付之梓,顔曰課士錄。
觀其文,即其人之果無負乎秀才也。
諸生勉。
邑侯瞿公清風書院 董宏彪 禦極之三十四載也,江左瞿公承命,廢具興。
餘輾然曰:瘠僻丸封之衷,為懷柔之化,殘邑其有起色乎?外每裡人至,寒暄畢,即訊公之所以理,稱道不置。
今奉旨内擢中書,文如子,善政善教,大造我邑。
茲行有日,得舍之弗忍,思所以屍祝侯者,建書院,以在萬也。
餘曰:爾知侯之治萬,其精體物情,吾侪飲和食德,屬厭而已。
餘試言之。
父老曰:錢糧上□國課,吾侯相其緩□,既無鞭樸之苦,亦免伺侯之繁,又毋兩外加腳費,添锞銀三分。
侯悉裁革,谕令花丁解饷,豪胥無所容奸。
編審向例,各裡繳送紙,各甲新增幼丁一二名,往往賣富差貧,獘窦百出。
有丁絕者,多于原戶名下沠征,無地錢糧,自一二錢至錢不等。
□之空懸門銀,世受賠累。
侯編差,則□邑遍計,不以□裡虧少,務報幼丁,遇有□豁之。
見役之年,各裡報夫,一遞一解,歲有裡馬五頭,挨次出差,歲費百十餘兩,侯槩行革勉。
驿站接遞□橋,每裡征銀有一兩者,有八九錢者,侯出赀雇轉顔料,或舊規,或新增,每裡沠銀十五六兩不一。
侯買置交納,絕不累民。
官衙馬匹,裡甲交納豆草年費,侯盡祛除。
各行雜役,并不聞年終報換。
至于崇望,必親勤會課,寒暑不辍。
城鄉設立義學五所,誘掖之,務期成立。
遇有水旱,禱日祈雨。
引此□侯之所加意也。
餘曰:然,然猶未足有□焉。
父老曰:侯之善政,山高水深,而□□陳之餘,細民将敝其喙于大夫,亦則十四載無初終之殊。
政務日三尺孺若一,寬而弗緩,嚴而不迫。
餘曰:是則候之所注精也。
古今論事,候則以聖賢心施其經濟,竭誠盡之理家未必續蜜專精一至于此。
諸其說而為之記。
候名亮邦,字敬六,号燕人。
書院在縣治之東。
邑候瞿公巽政略言 範韓度 分樂範邑令之賢,民所愛也,而賢之出類尤所愛。
令政之善,民樂。
傳也,而善之巽常尤樂傳。
故在昔蝗不入境,虎失渡河,雨随車,麥兩岐。
千百年來,頌歌傳贊,依依口頰間。
吾邑賢令,代不乏人,而五奇之政,僅美新城,嗣厥徽者,惟我公為最。
公慈惠精明,鞠育噢咻,十有餘載,蕞爾山壤,幾成一隅,唐虞而巽政之最著者,旱魃為雪,二麥已稿,秋禾無望,民慮再生之難,公令設制五龍,祭禱,應期龍見,靈雨沾足,歲仍有秋。
又螟螣害稼,遍野□食,莫何如何,公躬詣八蠟壇祭之,蟲悉團化溝塗間。
有狼食民薛生芥幼子,訴于公,衆嗤□□。
公□然曰:若野□,敢傷我民命乎?為文牒之城隍,□逐,自授堂下,隐若□桎□者,左右□斃以償。
薛□值大有,黍興稷異,所在皆然,而一莖雙穗,吾□□□□□□□□□□□□□□諸巽政哉!夫所時有而化災為祥,實非易□,□感神明,□□若是,皆公之至德為之也。
民感其德,既??口,尢,欲載之典章,以永其傅,爰合辭請志,與城者後先颉颃焉。
公,虞山人,名亮邦敬
又敷保甲,簡義勇,号令嚴而賞罰明,威懷德,革面易志,四境甯谧,夜戶可以武備,大有造焉。
至米豆為軍需甚□,□□□□□□□□□□□慮之,侯□不介意,□□招□□□,□躍恐後。
月餘□告□□□□□,民不累于□□□□侯則上不負三國,下不病可及耶。
兵饷□乎考成,定□難逾。
侯役不擾鄉,民無追呼,正項如期,完解有例,毅然來革,毫不染指,令納戶自戥頭,而省費儉用,無巽塞素。
衙署之耿介,出自性生,任事三載,心如一日。
凡地方之利,一有所得,即為請命,而動則見阻,共籲嗟浩歎。
有是。
侯之寔心寔政,為地方計,豈多見耶?□政廉名,脍炙人口,當事者尋以卓巽上聞,忽爾守不欲去,亦不能留,相率而□去思一碑者為餘言,餘髦期倦勤,不能宣揚德切,梓裡情殷,亦有辭之而不可者。
因念侯之如甘雨和風,侯之去也,民思之若景星,得此于民哉?皆侯之廉以持巳,寬以處衆,于信之,于登車之時,人思之,誠古之遺□三□□人物也。
何幸于今日而遘之,何幸于何幸?于年家内蚤有譽而光顯之思,非碑不足以傳,前此之遺澤,與後此之木等于畏壘之視庚桑,侯去猶未去也。
先江南睢甯人,順治辛□科進十,于康在十四年四月,以父艱守制歸,欲以衢永久政,約略記之雲。
重修萬泉縣 鄭章 昔班孟堅變史紀為漢書,以紀載當代之事。
中郊祀諸志,考古證今,纂述漢家典故,亦猶秋作綱目意也。
今茲邑乘,自創始訖志綱,提領絜事,各有區縷析條,謂得作者之意,足成一方之史矣。
然予竊必欲其信而足征,不欲其虛誣而無欲義,依乎其類,不欲其龐雜而失倫。
史之事,民社,不耴其絢私而溷公;史之義,必耴其,不耴其浮誇而無當;史之文必耴其切直而□違北。
作志之難,亦與作史□□。
□□承乏斯邑,學疏育左,愧绠短不足□光,何當于鳥照。
受事以來,深懷覆??,考化難召于涼德,溯建置而修廢墜,□曠之足憂,苦撫字之無術,觸變巽□,神其或□。
景名賢以望助思作□,皇皇其不甯,日□而靡暇者矣。
鞅掌三載,政治粗□縣志而喟然歎曰:志者,史之貳也。
一邑人非地産,□耳聞為借資,其可謂信而足征乎?蹤□成編為牽合,豈非龐雜面失倫乎?輯邑事典尊貴者表著,隐約者遺轶,焉能為激勵,無庸以威改,而顧踵訛襲□,列著作之林乎?積是數者,欲博搜,乃時移歲久,文獻無征,則勢有所不能;欲古乃體全日具,舊貫堪仍,則心有所不修。
舊志自萬曆十三年以前,頗有成緒,可之未紀者,選舉之未續者,鄉賢名宦,事之先達,咨詢之故老,旁求之碑記,叙文未及,間□□□,僭為秋谕□事類之□□,略為易置之;人物之可疑者,鹹考之;役之積弊不均者,悉核其經制以定之。
敕诰綸绋志銘,雖作自名公,祇以體格不合,恐為識割而出之,豈妄竊比于春秋,自居于知我罪我之列,循□家之法,謹守其義例,聊備一邑之寔錄。
後有作有喤喤鐘鼓之鳴,不似鳴鳴瓦缶之響,或亦葛歡放雲。
一時臆論,便足千秋焉爾。
重修萬泉縣志序 □園蔔 志何為而作乎?資采風也。
邑何為而并志乎?集五氣以昭之文獻也。
記曰:君子行政,不求變俗,皆如其行之。
然則審幾圖治之方,不外是矣。
仐天子奮與至治,爰命儒臣,廣敷德意,博采風觀。
省檄至汾陰,餘愧涼德,無以應巽命。
間從章棌新帙,起自輿圖,次表建置,終之應略應詳者,俱各為一書。
是書也,蓋亦而論列之者也。
因思昔時天下紀乘之,其不講者有講焉,不克詳具者,有詳且具矣,而傅訛者,幾與稗編野史同其荒廖。
古人雲:甯為質而野,不為華而史,有自來矣。
仐也是書畢備,亦燦然可觀。
一日者拜獻□遷,問池幾何,四境之道裡幾何,間力而□者幾何?糧問仐昔之能蔭吾民者問誰,師表之何?何姓之族也?策名王室,何途之從也?貞而義者也,其旌于朝、于當途者有乎?問長吏敕法,宜彰瘅之于問禋而祀者,孰在祀典也?則皆班班,其亦襄一代之文獻,而慰聖天于慇懃圖治。
萬邑固魏埭也,詩之有魏也。
序詩者以其土狹之細也,幾于道匪艱也。
問俗者謂其風力南畝,其君子亦耕讀相資。
予固樂夫人之醇樸,而士民亦相安于予之不擾,視昔時簡甚,其因是以敦教化,漸禮義,陶唐流風之志焉未逮,又不能不相期于後之良司雲同。
祀八蠟文 瞿亮邦 繼年月日,具官某謹以牲。
酒束帛,祭于八醋之神而敬告□□聞之伊祁氏始作八蠟,歲十二月聚萬物而祭之,取諸崇德報功。
八蠟之中,有貓、虎焉,所以食出鼠、田豖,而先□昆蟲之祀大然畢雷、幾蟲、之害苗者皆聞。
意、應虎任之有餘矣。
今正不登穑事孔亟,好蚌。
于有飨。
邦将敬則古之冠,而草服葛帶而榛枝置。
與以侯歲終一舉蠟,則時北不報。
又蟲菑為厲,民患甚。
殷先敗孤、意、青、唇、五西諸先,而請迎貓、虎以食此,害苗之。
車丹,俾樂族長為疏蠹困三 □□修□□ 瞿亮邦 王甚修築詳灌杳,得兩院會題本石屢日出之摘修築等工撥蓋世本注人傾修之說,而丞曲變通,俾八□是自有之。
鼓胼胝之氓而重趼趨赴,手足□是也,筋骨猶是也,不患甘□無力也。
至于摘之料摘,果能之乎?驅荷鋤之衆而河□逍遙,問木乎?木無有也;問石乎?石無有也。
郎使木石等□,衆摘齊備,将向□氏之摘而問之,是非驅之去,乃以速□歸也。
氓之蚩蚩,力将焉用?且查各渠堰地形,西高東下,而水則□之兩流以入于河,沙流水淺沙淤,高者益二,□東之水無所容,勢必橫流肆溢。
堰,然後版築用□北西之所,山利用疏,以通或聲東□□□□□□之王工□□□修築用木石等物,濬滌則止用畚插農器,取不湏摘辨。
仐兩院所題等料字樣,辨其桃濬之具。
又水勢既通,自無旁潰,兼木石是摘之力,常餘于民。
□令某某摘夫飯食,按名派定,庶民無謀食之慮,工用易兩得其平。
鹽池、永固兩院所題工力,撥自摘人,與州縣前詳不相左。
廣建義學詳 瞿亮邦 竊照萬泉山僻小邑,地瘠民貧,躬耕課讀者。
是職到任後,适遇饑馑瀳臻,二三年勸墾地力為急務,未暇議及義學。
茲則蠲租,流民複業,又值年歲豐稔,比屋盈掖,又恐遂其生者不能複其性于勤。
筦子曰:農之子恒為農,野處而不者常兼之。
所以孝弟力田,本不可不于教養二端慎重而并加之意。
設義學五處,所延師儒,不拘生童,首重在城束修十二兩,館谷六石;四鄉各束修六兩,館谷六石,俱自行捐赀緻送,不得攤,不得假手胥役,于正月燈節前後,擇吉開館,設如家常款待西席之禮。
其勸誡諸生業之殿最,暇時單騎突至義學,課其誦既久,自必家有誦讀之聲,戶習弦歌之之風,不可漸變而為詩書禮樂哉。
且伏念古之而入大學,當其始就外傳,先記方名書數及退之節。
今則置小學于不講,業不務,其惑乎士矜虛譽,俗尚浮嚣。
豈知童蒙乃作于城鄉各學,凡童子讀章句者,于經書外令其了然于幼儀内則,然後孝出弟,自其童而巳習巽日不流于輕,先氣質而後文藝之一助也。
合将建學情由詳報候奪。
修萬泉縣儒學記 瞿亮邦 學校為人。
材之地,風化之原,國家所先務也。
自古迄今,内而京師,外而郡國。
莫不各有膠庠黉序,而統言之,則為□顧其規制,惟聖朝獨備。
蓋我皇上以神明天資,包涵六籍,貫穿百代,萬幾之暇,時開講幄求遣編孜孜。
弗□,凡一言一行,莫不以孔子為師法益光,參三鹹五。
之治。
所以幸曲阜,祀太牢,命儒臣修阙裡志,而又屢布告天下,整新學宮,增置博士弟子,自倦之君,未有若斯之笃者。
萬邑為唐虞甸服,有古風彈丸之區,往往英奇輩出。
乙土即谒孔子廟,入學宮,見其地勢□腐榱蠡,牆圯瓦裂,岌岌然惟鳥鼠之之不避也,思有以振其廢墜。
時方饑馑,未遑講谒,辄旁皇四顧,内不自安。
幸蒙天子仁聖,蠲租賜複,□頒渙汗,且大吏奉公,感召天和,歲時禮稔,民得以其間含哺擊壤,享耕鑿之樂,因奮然起曰:父母之愛子,既以饑為之食,寒為之衣矣,又必為之端其步趨,擇其師友,慎共聲色嗜好之習,禁其剛狠暴戾之氣,然後子得為孝子,而父亦得為慈父。
縣令之于民也亦然,政教克一,風俗乃同。
身膺民社,而于禮教之地,聽其廢墜而不思舉,是徒襲講谒之虛文,士與民究無所具瞻也,誰職其咎?爰先捐俸倡始,而學博張君亦力為贊助,邑之搢紳士庶,鹹踴躍樂從,于是聚材鸠工,委縣尉以督其事,□諸生之勤謹,練董其工。
内而禮殿、講堂,旁而□□齋舍,外戟門,與夫帷慔器用之敝且毀者,或從新修葺,莫不整齊完好。
而于至聖像特文昌祠,則建立牌坊以承其氣,奎星聳其峰,更于東門外增建牌樓以鎮其勢者,增。
總計陶之數若幹萬,木之數若幹千。
材具物料,曾不假胥吏手,經始于庚辰之春,落之夏,舉數年來弗克圖,未睱□者,至是始輪奂棟,夫士庶勸輸之誠,學博、邑佐贊襄糾督之力,隳于半哉。
工成,相與入廟谒聖。
禮畢,掖之儒而告之曰:多士,爾背亦知修廟之書有之: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古之之一途,而不敢荒厥志以玩愒乎時者終身。
人不然也。
夫廟有棟梁基構,猶人有德業,性,猶人有廉隅坊範也。
廟有丹□墍茨章才藝也。
樸之斷之時,慮傷其質而小其材;規其直而違其□;采之章之時,慮澤其外而寙其中。
彼辁材者流,立本不深,植基不逾閑,放廢繩墨,以自矜,其浮華緣飾,妨于道矣。
多士望夫子之門,而欲其入器,可于斯想見。
況聖天子崇儒重道,業陶唐、有虞之醇俗,去今首善地僅千,砥厥修,以答我元後扶植人才之曰而退,爰诠次其颠末以為之記,而并書事者勒其名于碑左。
祭龍祈雨記 瞿亮邦 邑建孤山之半。
勢如下坂,既鮮長流,又乏井汲,惟仰天澤。
熙丙戌,自春徂夏,亢陽不雨,麥秋失望。
餘齋盡心拔,躬率僚佐、紳士耆庶徧設禱壇祀諸廟,匝月有餘,衆倦色,究之微雨轍停,罔克慊意也。
既而一冊内載華陰柳公祭龍事,亮國邦欣然曰:古甲乙日作東方青龍一,長八正,長四尺。
丙丁日作南方赤龍一,長七丈三丈五尺。
戊巳日作中方黃龍一,長五二丈五尺。
庚辛日作西方白龍一,長四丈,環以小龍七,各長二丈丈,環以小龍七,各長一丈五尺。
又龍之文曰:維康熙四十五年五月七,以香果之奠,敢昭告于東方青龍之神天稿,乃于甲乙之日,準古法,作龍之像,齋佑之,降甘雨,以惠茲人,急急如律令。
其丙丁文改□名,擇用吉時,步行跪獻,引咎責日。
六月十三庚午将曙,有青龍現東南,蜿蜒隐,邦民皆拭目焉。
二十三日庚辰,果雨,大數日乃正,四野沾足,歡呼載道。
萬姓力業不□□,聖主敬天勤民,故天不愛道,地不豈卑官小政所能緻哉?第思雨之應固窈茫莫測,而有民社之寄者,誠具文視之,天聽雖高,自呼之而立應。
況苑韓集,昔則柳公用之而驗,今則予德雠,其不誣矣。
爰是敬述颠未,筆之于乘,憂民憂群者,備采取焉。
□□本府劉公審編 瞿亮邦 萬慮窮山,幅員甚□,不足當古頻仍,或軍興傍午,則公旬征繕,不終事之分。
是以審編丁戶,最宜均平,美意亦扞格而不克舉行,是審編廢□不修也,匪朝伊夕矣。
嘗試總其居其著者凡有十。
十之中,屬地糧者五:一曰跳戶,花分也。
萬無上門、下上三多之人,借跳分為規避,而繡壤連阡,舉畸零與之等倫焉不止,此貧富所以不均也。
田儒戶,例免本身雜差,自宦衿之家竄名戶下者,多系民田,勢不至舉阖邑止,此豪石所以骫法也。
一日借成丁者,附于甲尾,名曰寄莊,雖不按糧輸門銀,每鬥二分,比差較重,有奸民焉。
審編木系有可,而閃糧于無,門銀如故也。
有丁則有丁也,計何狡也?一日□開,故減也。
自來田多□田多□□多者差重,奸民憂之。
糧之數以自掩其多,當其察之,始知□其真巳開者也,幸而覺之,無可掩。
此數者也,術何巧也?一日僞稱包代二三十□,此其升差宜矣,乃朋項一代墊為□,使官長欲升其差而不可甚。
朝廷審□定役,本無偏枯,乃彼之糧,彼之丁亦自如,而于差絕無與,使□虛亡,是為名。
國家一旦經營,繕修征發,期一公好義者而驅之使前耶?凡此者,皆地糧之獘也。
而其實此宜正其地糧而巳足,無複更有丁差者,何也?曰:坐死不移。
民夫故老逃絕字則此興通盤打筭,原無缺額。
獨萬邑此二戶不通彼甲,彼戶必親友承頂,有襁本夫者,按其□則有丁,核其實則倫之日,即于寡者固巳久矣。
此一獘也。
六成丁乃勢力家有多至數十丁父人一丁者,饬其再報,則雲巳當差矣。
是□中之未去者止一丁,而戶中之未報□嘗于私家,而無關于公室。
數不足,則即之坐死不移者,充填定額,而民乃不堪上控。
報鬼名也。
如每裡甲有壯丁,□區其正名,而佥造一捕風捉影之号,謂□再複報丁,有司方且從而恤之,曲如非正丁,而正丁則固未嘗報也。
挂一漏十,訓乎?此十分而八九者也。
曰濫免征徭。
此五年中,科歲新進文武生員不下數十次之乳名生員,曰日益衆,優免者日益衆,則當差者日益寡之,而青衿之家,阖人于心安乎?此十分而也。
萬邑地廣人稀,民多從外來,亦其來而我安之,可許之成丁矣,因其父,可許之成丁矣。
惟萬不然,彼則堅欲成不許之故,無非一以便其包攬。
三一二者交天,故不肯以便于人者,絕已之利也。
此亦十分而八九者也。
夫此丁差,五獘雖賢有司,智盡能索,尚不足以情僞,而況有為之首尾朋奸,表裡行私者,若若胥役,若紳士,輻辏環至,實繁有徒,于潤其囊而為一獘舞文弄法者,上下其公庭者,借端需索,侵民之膏而為一濫收,奪官之權而為一獘合此西獘加功,縱有燭照民情,不畏強禦者,亦将而令之不獲伸矣。
鳴呼!自非守道君吳,巡撫韓公丁徭一示,其言最深切著明,大要以抑豪強,扶單弱,均差役為主,不謂吾吳之獘萬亦相同。
夫事當積重難返之際,勢似難以驟更,而窮變通久之道,千古為昭,是安可不亟為之所哉?昔張子傷井田之不行于後世,至欲買田自試為之。
古之有心世道者,類如此矣。
邦不敏,承乏于茲十有二載,兩經審編魯,竭其愚鈍,以供厥職。
茲承明問,尤不敢知之而不言,言之而不盡,有負吾郡憲虛懷下詢之至意也謹議。
課上錄序 瞿亮邦 以六德四維教行誼,次以淡薄甯靜擴器識,絕書日就二是而法活之三。
于視勵名節,尤必以古辨。
初文成玄,十以大丘為程。
不數月,二士風字主,二大振矣。
十七日得學舍茂卓,真人獻然耶。
詩言宋至神十時二,凡材自矣,日察必遷,瞻風脈,恒然曰:地方本,謹之責也。
稱深沙亡,而門之前疋科第子,以彼先輝小此貧屈之注得歲餘見民虎河簦有不能自請金左遠下法亡也。
兩署縣簏亭不衆,任大官也。
天江疊恢恢乎其有八文八貸留無在皇皇經況所二謀撚八,有醜之百,而言于餘。
餘曰:屬語有文,可上甲心藏之何日。
二句白公去恩禅記 六計,小則曰廉三至,惟說左近古,庶就重之上品考謙之元次文法求之,下以文法應之。
命日此能美□,尤指不勝屈。
獨萬邑則僻處山隅,孤士之獲隽者,每不得一人,餘滋懼焉。
爰是案牍之諸生,以制義相磨切,合于道者,錄之劘之,甲乙不少假借。
盍自念才分迂疏,吏道自先文懿弁冕南宮,胪傳及第法程。
比在京師,又習聞名公巨鄉,賢師良友之講貫,自謂已竊□萬一。
況聖天子加意作人,各上憲精棫樸之化,徧于泮水辟雍,而敢弗竭其之高明者薦萬色多十,傾心相告,冀以稍盡其職業乎之盛事積于中而發于外者也。
仙平優于才者,其文博以辯;優于識者,其文寵以肆。
韓子所謂仁義之之,而至于經國家,傳後世,則其事重矣。
為立卓然有志于通經學古者,不能為也。
經術,薛文清之理學,流風遺韻,近在師焉。
諸生苟益加鞭策,相與悉心研乎事業,而奮發乎文章,則今日坐。
而昔人謂王荊公變秀才為學究。
夫秀才之甚微矣,而識者顧于此别之,有用與無施酒甕者比。
因取十年來前後考校文,若付之梓,顔曰課士錄。
觀其文,即其人之果無負乎秀才也。
諸生勉。
邑侯瞿公清風書院 董宏彪 禦極之三十四載也,江左瞿公承命,廢具興。
餘輾然曰:瘠僻丸封之衷,為懷柔之化,殘邑其有起色乎?外每裡人至,寒暄畢,即訊公之所以理,稱道不置。
今奉旨内擢中書,文如子,善政善教,大造我邑。
茲行有日,得舍之弗忍,思所以屍祝侯者,建書院,以在萬也。
餘曰:爾知侯之治萬,其精體物情,吾侪飲和食德,屬厭而已。
餘試言之。
父老曰:錢糧上□國課,吾侯相其緩□,既無鞭樸之苦,亦免伺侯之繁,又毋兩外加腳費,添锞銀三分。
侯悉裁革,谕令花丁解饷,豪胥無所容奸。
編審向例,各裡繳送紙,各甲新增幼丁一二名,往往賣富差貧,獘窦百出。
有丁絕者,多于原戶名下沠征,無地錢糧,自一二錢至錢不等。
□之空懸門銀,世受賠累。
侯編差,則□邑遍計,不以□裡虧少,務報幼丁,遇有□豁之。
見役之年,各裡報夫,一遞一解,歲有裡馬五頭,挨次出差,歲費百十餘兩,侯槩行革勉。
驿站接遞□橋,每裡征銀有一兩者,有八九錢者,侯出赀雇轉顔料,或舊規,或新增,每裡沠銀十五六兩不一。
侯買置交納,絕不累民。
官衙馬匹,裡甲交納豆草年費,侯盡祛除。
各行雜役,并不聞年終報換。
至于崇望,必親勤會課,寒暑不辍。
城鄉設立義學五所,誘掖之,務期成立。
遇有水旱,禱日祈雨。
引此□侯之所加意也。
餘曰:然,然猶未足有□焉。
父老曰:侯之善政,山高水深,而□□陳之餘,細民将敝其喙于大夫,亦則十四載無初終之殊。
政務日三尺孺若一,寬而弗緩,嚴而不迫。
餘曰:是則候之所注精也。
古今論事,候則以聖賢心施其經濟,竭誠盡之理家未必續蜜專精一至于此。
諸其說而為之記。
候名亮邦,字敬六,号燕人。
書院在縣治之東。
邑候瞿公巽政略言 範韓度 分樂範邑令之賢,民所愛也,而賢之出類尤所愛。
令政之善,民樂。
傳也,而善之巽常尤樂傳。
故在昔蝗不入境,虎失渡河,雨随車,麥兩岐。
千百年來,頌歌傳贊,依依口頰間。
吾邑賢令,代不乏人,而五奇之政,僅美新城,嗣厥徽者,惟我公為最。
公慈惠精明,鞠育噢咻,十有餘載,蕞爾山壤,幾成一隅,唐虞而巽政之最著者,旱魃為雪,二麥已稿,秋禾無望,民慮再生之難,公令設制五龍,祭禱,應期龍見,靈雨沾足,歲仍有秋。
又螟螣害稼,遍野□食,莫何如何,公躬詣八蠟壇祭之,蟲悉團化溝塗間。
有狼食民薛生芥幼子,訴于公,衆嗤□□。
公□然曰:若野□,敢傷我民命乎?為文牒之城隍,□逐,自授堂下,隐若□桎□者,左右□斃以償。
薛□值大有,黍興稷異,所在皆然,而一莖雙穗,吾□□□□□□□□□□□□□□諸巽政哉!夫所時有而化災為祥,實非易□,□感神明,□□若是,皆公之至德為之也。
民感其德,既??口,尢,欲載之典章,以永其傅,爰合辭請志,與城者後先颉颃焉。
公,虞山人,名亮邦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