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補卷二

關燈
增起,而侯之心力夾罄,遂廓然而潰于成。

    不佞承乏講席,侯曰:子為我記之。

    侯與不佞姓氏相間也久矣,今饫知善政颠末,重以諈诿,乃為推本 國家化人之澤之遠,暨吾侯恢大前守未竟之緒,所以廣教思而昭來許也。

    經始于去年三月,閱今乃竣。

    其襄事者為吾兄江防同知飛鳳,縣丞僭補吏目沈敩忠、學正吳本錫、訓導呂廷楷,例得附。

    其前後勸照田畝銀數之詳,則列在碑陰。

    侯名長城,字甯夏,号霖溪,乾隆癸酉舉人,湖南慈利人。

    乾隆三十七年歲次壬辰春三月。

    董事貢生王天佑、徐玢、縣丞趙朗。

     本朝石韫玉香社寺用王文成韻:路出香泉左,幽林護佛居。

    花環绀宇密,詩籠碧紗虛。

    文選樓何在,河梁社本墟。

    獨留梵玉舍,屹立劫灰餘。

     本朝吳本錫泉水寺夜坐:古寺泉鳴屯,柴關客自扃。

    風聲村犬吠,月色水禽醒。

    河漢下清露,煙岚橫曲屏。

    山中秋氣蚤,愁對一镫青。

     古迹三 姥廟在州西三十裡麻湖之陽。

    明戴重姥廟記:姥廟者,祠曆陽之神姥也。

    方曆陽未陷,姥有先哲,而衆以為妄;及既陷,賢愚其盡,而衆以為神。

    姥雖神,然無救于禍矣。

    無救于禍而祠之者,何也?夫惟不用其言則無救,苟用其言,則未嘗無救也。

    故祠之,所以為不用言者戒也。

    屹然巨都,地德厚載,彼忽曰且陷其群而妄之也固宜。

    至夫家國之事,其端巳見,其害巳成,他人莫不知,所不知者獨其身百。

    或驟以為言,則朋以疏其友,君以戮其臣,父以放其子,抑獨何與?于乎!言之妄者猶不可以為妄,況其非妄者乎?信可以示戒矣。

    姥廟抂麻湖之陽,迩曆陽山五六裡,阜接其麓,即名姥邱。

    麻湖本名姥湖,湖之所洩,曰姥下河,南引四十餘裡入于江水之故道也,與橫江浦并。

     本朝吳本錫重修香烈祠歌,為徐和州元作。

    崇正乙亥冬,和州賊氛惡。

    梯沖四面來,呼聲怒濤作。

    和人義氣奮,登陴苦單弱。

    繄惟鄉先生,延之議帷幕。

    授兵誓以守,賊望皆錯愕。

    北門張鴻胪,飛??震林薄。

    紅袍何僞王,殲焉慘貍貉。

    徐偵城無援,甘心肆毒蠚。

    生民當厄運,皇天助賊虐。

    狂風中夾來,雨雪滅群爝。

    顫縮不勝兵,安能坐受縛。

    西門馬禦史,雕鹗城頭落。

    敢以數十人,揮刀逢賊斫。

    斫賊雖不多,義勇賊為卻。

    蒼黃塗肝腦,豈日負所托。

    此時張鴻胪,背腹洞霜锷。

    烈哉黎知州,頸血濺官閣。

    從容兩師儒,以殉皆如約。

    事間嘉其忠,予祭兼贈爵。

    巡方梁繡衣,香烈肇嘗礿。

    同時烈士女,桂楝且房藥。

    文人好深文,偷生實内怍。

    不以議以者,毋乃傷涼薄。

    鼎遷百餘年,秋風積黃萚。

    偷兒夜取薪,木主遭燔灼。

    楝宇日傾頹,何以安魂魄。

    帝簡知州賢,年豐人意樂。

    表忠勸後人,刺版築橐橐。

    丹雘夾巳施,煙雲燦栌欂。

    傳芭招貞魂,列鼎陳?膗。

    國殇為鬼雄,會饣皆如昨。

    是非難具陳,神格不可度。

     明太祖封和州城隍靈護王制:帝王受天明命,行政教于天下,必有生聖之瑞,受命之符,此天示不言之妙,而人見聞所及者也。

    神司淑慝,為天降祥,大必受天之命,所謂明有禮樂,幽有鬼神,天道人心,其緻一也。

    朕君四方,雖明智弗類,代天理物之道,實罄于衷,思應天命,此神所鑒而簡在帝心者。

    君道之大,惟典神,天有其舉之,承事惟謹。

    和州城隍,聰明正直,聖不可知,固有超于高城深池之表者也。

    世之崇于神者則然,神受于天者,益不可知也。

    茲以臨禦之初,與天下更始,凡城隍之神,皆新其命。

    眷茲名城,雄列江右,王師戾止,屢獲成功,非神相之,何以臻此?宜封曰承天鑒國,司民靈護王。

    靈則威加于顯著,護則福及于保綏。

    此固神之德,而本天之命,鑒于我國,享此明祀,悠久無疆。

    主者施行。

     本朝石韫玉浣紗祠:誰識蘆中士,遭逢會有期。

    關弓回楚使,鞭墓暴。

    吳師兒女憐才意,英雄失路時。

    古今無限恨,獨吊浣紗祠。

     元不蘭奚重修西楚霸王廟記:距烏江縣治東南三裡曰項亭,陟培??而上數十步,廟扁曰英惠,即西楚霸王靈祠也。

    仆碑二,乃唐李少監陽冰篆額六大字,筆法遒勁,宋張史怿記,指意嚴确,來者覽讀忘倦。

    又碑一,畫王半像,圓袍矩帽,戟髯重瞳。

    碑陰則宋縣令龔相賦也。

    昔唐李德裕登眺賦叙燼于兵戰之郡志。

    嗟夫!由漢而下,革十五代,城郭宮陵榛莽,獨王血食斯土,一千百餘祀,遐瞻迩敬,勿替蒸嘗。

    豈不由撲秦之焰,德被生民,摧金之鋒,功堅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