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二十三

關燈
嗚呼霸王,義勇奮揚。

    誅無道秦,報叔父。

    梁帥三萬卒,赍七日糧,沉船破釜,斬将受降,此特一戰。

    之勇,故且語而弗詳,不分羹于人父,曾釋沛于鹹陽,英雄心事,磊落剛方。

    至于亞父全身而退,虞姬受劍而亡,君臣道義,夫婦綱常,八幹子弟何幸,二十八騎奚傷?大抵勝負雖蔔天之興廢,成敗,豈論人之短長。

    千載而下,視此烏江。

     景泰中,豐城侯李公之母目盲,命術士袁生,召天醫行治,縛高架于李之壸閣前,置玉器其颠,每夜分,李自登視,辄得藥,不數日複明。

     張叔宣知和州,嘗單車出,見村婦隊行,拾田間菜,下車慰問,持一束歸,和羹召諸僚飲之。

    令知民疾苦。

    和州志:危太樸葬含山東門外,後二百年,已失所在。

    會縣治河,乃見夢于令曰:我危猶也,明日将壞我宅,惟公其仁之。

    令識其衣冠,俨然諾焉。

    明日,果掘及墓,衣骨俱朽,椎棺之前,和赤漆如新,旁有銘。

    令乃具衣冠改幹之,識其處。

     王允恭為和陽教官,督學熊廷弼索劣生,允恭力言其無熊固索,允恭自锒铛以見,遂免,時稱有守。

     蔣銘性耿介孝弟,其子巳與賓興,遂以百畝盡讓弟,謂子曰:汝進用有日矣,務竭忠以報國,勿為囊橐計也。

     馬如蛟為山陰令。

    止飲鑒湖杯水,凡食米悉自和。

    辇至見者驚異曰:使君清至此耶? 杜德馨先生如蘭,讀書蒼山中,趺坐殿楹左。

    夜半,忽見一物長尺許,穿棂而入,飛繞镫幢,細視之,角鬣蜿蜒,宛然龍也,寂不敢動。

    久之,口中忽吐火,焚一幡帶而去。

     獻賊之破和州,先一歲,群鴉蔽天哀鳴,自投州前江水死。

    園者藝菜數畝,元旦後一夕,蹂踐都盡,視之,層疊皆婦人履迹,莫能解。

    後賊入屠城,園中婦女悉被殺。

    獻嘗選勇銳男子數百,争先慘殺,以多論賞,謂之孩兒軍。

    至是縱之四掠。

    會獻入城隍廟,神所持戟堕中其額。

    獻怒,曳神碎之,未出廟而疾作,叩頭哀禱,久之,乃巳。

    而孩兒軍适至,報所殺若幹。

    獻忽揮刀盡殺之。

    人謂孩兒軍慘悍之報雲。

     揚子江乾,一日夜複流。

    和州戴移孝雲。

     順治三年,和州文廟産芝三十六莖。

    順治五年,含山産嘉禾,一莖五穗。

    楊仲延繼芳任和州知州,康熙丙午苦病,冬至夕,忽昏迷,見一吏執柬相邀,須臾至一府第,主人常服,延入,序賓主畢,俄青衣投一刺,楊竊睨之,上書逸民周仁。

    主人遽起出迎。

    周至,則皤然老翁也,讓坐之頃,楊推周高年,周大遜楊官長。

    主人乃謂楊公年尚少,此席應屬周君。

    坐定,主人出,數隸舁二卷箱至,曰:此明年春闱卷也,屬兩公詳定。

    楊因問閱卷舊例,隸曰:不必閱,以天平較其輕重,重一斤者為合式,十三四兩次之,十兩以下則不入格矣。

    于是楊與周取平馬較兌,得一斤者五十餘卷,餘重十三、四兩不等。

    兌畢,隸送楊歸,則漏下五鼓矣。

    家人環守榻前,病遂愈。

     順治中,元妙觀下有陳姓者,父子皆州胥,一日有事于鄉,忽傳父子為人毆死。

    家有犬,見家人擗踴狀,環吠,若無所依,乃觸堂楹死。

    逾時,父子歸,以人禮擎之。

     戴本孝字務旃,和州人,詩畫皆絕俗。

    在京師,一夕聞人談二華之勝,晨起即襆被往。

    其興會不羁如此。

     雍正七年,含山有棠梨樹為祟,以稈豕祈者無虛日。

    居人至列茶酒肆以沽報賽者,邑宰命伐之,掘地見蟻數鬥,妖遂息。

     昔有一童子,常遊于市,人莫知誰。

    一日,見從井中出,八人異之。

    他日複來,乃問之,對曰:我華陽洞中人,此井洞後門也。

    自此不複見。

     龍潭方廣數百尺,暗黑幽深。

    有漁者網得鐵索至,舟滿不絕,大駭而止。

     和州民某,養鵝百餘頭。

    一日大醉,卧鵝食其鄰之谷,鄰擊殺之。

    其婦怒甚,徐悤曰:此事若涉訟,彼曲我本不直。

    且吾夫暴,不可令之知。

    乃收死鵝作脯。

    次日,鄰忽暴卒。

    夫本醒,方訝其無疾而殂也。

    婦具以前事告其夫。

    夫曰:若非言之,我必乘醉與鬥,禍不免矣。

    乃拜謝其婦。

     周某仆陳義,含山人,執役唯謹。

    某夫婦相繼殁,一子甫數歲,義竭力營喪葬,日織草履易米,間出傭,以所得供幼子衣食,十餘年如一日。

    後子亡,義哀号不欲生,數投缳以救免,卒絕粒不食而死。

     無錫張宏九者,販布蕪湖,路過烏江,天起暴風,舟沖石上,破矣,水灌舟中。

    舟人泣呼項王求救,忽有銀光如一疋布,斜塞船底,水竟停湧,而人得登岸。

    次早視之,艙底巳穿,有大白魚,以身橫塞穿處,故水竟不得八。

    舟人舉船搖橹,則洋洋然去。

    自此項王香火倍盛于往時。

    此乾隆四十年事。

     和州張某客揚州,寓興教寺僧舍,獨有狐,無人敢居。

    張性落拓,往居焉。

    未三日,有一翁,自稱吳剛子,求見,揖而與言,風采頗異,能知過去未來之事。

    因問:仙乎?曰:不敢。

    張故貧,意欲結之,以圖富貴,遂設酒食,與之飲宴,吳本答之。

    未半月,張力竭,而吳之酒馔甚豐。

    張遂起貪念,終日嬲其設席,吳本無吝色,如是月餘,吳忽不至。

    時遇黴雨,張開箱曬衣,則箱空矣。

    中書一紙,并質錢帖數張,某日雞奂若幹,某日蔬果若幹,皆典張之衣服而用之,不空設一席,不妄消一文。

     和州含山有程姓者,幼失明,路遇異人,授以占乩法,為人決事,多奇中,其法迥與他異。

    用水一盂,虛書符訣于上,置案間。

    有頃,水面泛起泡沬,結而成字,結已更泛,他字有未識者,複泛如前。

    如此數十次,或成詩歌,或隐語對答,無不浃人隐微。

     唐再适先生觀察川西時,有火夫陳某,粗悍嗜飲,一夕,方醉卧,覺有物據其腹,視之,一老翁,髯發皆白,貌字奇古,朦胧間不甚了了。

    陳以同伴戲己,不甚驚怖。

    時初秋,适覆單衾,因舉以裹之,且挾以卧。

    曉曳衾,内有一白鼠,長三尺餘,巳壓斃矣。

    始悟據腹老人即此怪。

    按此即玉策記所雲仲能善相蔔者,能生得之,可以預知休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