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二十三

關燈
曆陽陳廷桂子犀纂輯 雜綴二 宋乾德四年,和州進綠毛龜,作神龜曲。

     和州士人杜默,累舉不成名,性英傥不羁,因過烏江,谒項王廟,被酒沾醉,才炷香拜訖,徑升偶座,據神頸,拊其首而恸,大聲語曰:大王有相虧者,英雄如大王而不得天下,文章如杜默,而進取不得官。

    語畢,又大恸,淚如迸泉。

    廟祝慮其獲罪,強扶以下,掖之而出,猶回首嗟歎,不能自釋。

    祝秉燭檢視神像夾,垂淚未巳。

     真宗朝有王犍者,薄遊江界,遇道士授黃白術,相攜至曆陽,指示靈草,并傳以合和密訣,煉成藥銀上進。

    真宗異之,改名中正,授康州團練使。

     傅獻簡堯俞在上前吐論激切,事巳則終不複言。

    其出為和州也,通判楊洙乘間問曰:公以直言斥居此,何為言未嘗及禦史時事?公曰:前日言職也,豈得巳哉?今日為郡守,當宣朝廷美意,而反呫呫言前日之阙政,與诽謗何異?曾開守曆陽從遊,酢學日讀論語,求諸言而不得,則反求諸心,每有會意。

    欣然忘食。

     孫沖字子和,登熙甯六年進士第,少負才名,為荊公之客嘗著鄉黨傳說二論,荊公甚奇之。

    後宰和州之含山。

    号為循吏律己甚正,一毫無妄取。

    秩滿,率家人解其歸裝。

    老獲有蓄一砧者,子和視之曰:非吾來。

    時。

    物也,命還之。

    其它大率類此。

    鹗章交上,改宣德郎。

     和州烏江縣升中寺,真宗登封,曾此駐跸,因賜寺額。

    僧有負主僧金,久而不償,病且革,誓為畜産以報。

    既卒,主僧晝寝,夢病僧披衣盤跚入床下,覺而異之。

    須臾,貓生一子,稍長,極馴擾,其重七八斤,每客至,則歡迎無報。

    見非其人者,□緊随。

    人有知,呼其前名,必怒噬。

    至主僧呼,則昂首号叫,若求隐其事者。

    衆生業報非一,此貓特顯者爾。

     予遊褒禅山石崖下,見一僧以紙軸枕首,跣足而卧。

    予坐其旁久之,乃驚覺,起,相向孰視。

    予曰:方聽萬壑松聲,泠然而夢。

    夢見歐陽公,羽衣折角巾,杖藜逍遙颍水之上。

    予問:師識公乎?曰:識。

    予意此道人識歐陽公,必不凡。

    乃問曰:師寄此山幾年矣,道見何在?誰為侶?僧笑曰:出家欲無累公,所言衮衮,多事人也。

    曰:豈不置缽耶?曰:食時寺有碗,豈不畜經卷耶?曰:藏中自備足,豈不備笠耶?曰:雨即吾不行,鞋履大不用耶?曰:昔有之,今弊棄之,跣足行,殊快人。

    予愕曰:然則手中紙軸複何用?曰:此吾度牒也。

    大欲睡枕頭。

    予甚愛其風韻,恨不告我以名字鄉裡。

     彭思永,字季長,曆陽人。

    微時,嘗夢人告曰:爾生為兩制,死住秦州。

    季長異其事,嘗語于親識間,彭拜禦史。

    親識間彭拜禦史中丞,未幾,除知秦州。

    彭母尚無恙,深疑其行誠,告執政者曰:定數固不可逃,奈老母何?執政憐其意,且預知其說,乃奏易江甯。

    季長大喜,奉親之任,至淮,更促裝登舟,一夕感疾而卒,蓋秦淮亭下舟中也。

    果如其夢。

    季長長子衛明微時奉母晏夫人,調官宣城簽判,母難于遠涉,明微年未三十,遂承志挂冠歸,栽花植竹,築堂曰壽燕,歲時奉親遊宴盡其樂。

    夫人八十餘而卒。

    明微本享上壽,範忠宣有詩美之,見家集。

    次子衍,力學,應大科,未弱冠,過閣,忽嘔血而卒。

     張魏公宣和中為成都士曹,嘗有一客至,既相見,孰視不語。

    公呼小吏有所言,乃揖公起,行數十步,即呼為相公。

    公竦然。

    所言既驗,每托蜀士訪求之,莫能得。

    後谪居和州,為秦丞相所忌,必欲置諸死地。

    公絕憂之,未知所以自脫。

    此客忽排闼而入,望其儀貌,俨與三十年前無少異,迎語之曰:吾昔求先生不可緻,正爾牢落,肯惠然相顧,何耶?客曰:知公以時相為憂,故來奉告。

    彼乃死人耳,何足慮。

    異時公當複舊物,福未艾也。

    公長子欽夫栻出,揖客,孰睨良久,曰:兩眼視物欲裂,好處正在阿堵中。

    他日為西南帥臣,名滿天下。

    時次子定夫杓,方數歲,在寝未起。

    公曰:尚有稚兒,欲丐題品,但正睡,孰不可喚覺。

    客秉燭就視之,笑曰:大有福,勝如哥哥,未易量也。

    少頃告去,訖不複再見。

     徐兢畫八神品,山水人物俱冠絕。

    嘗作平遠山水,以遺中書舍人韓駒,駒曰:明叔詩為畫耶?畫為詩耶? 孫觌仲益尚書,四六清新,用事切當。

    宣和中,與張子章同為兵部郎,子章出知無為軍,仲益大出知和州。

    時淮南漕俞則以無為歲額上供米後時,委和州取勘無為當職官吏,仲益得檄,漫不省也,置而不問,大不移文也,而米大辦。

    子章德仲益,以啟謝之,仲益答之,有雲:苞茅不八,敢加問楚之師;輔車相依,自作全虞之計。

    人頗稱賞,以為精切也。

     仲益和州送交代雲:渭城朝雨,寄别恨于垂楊;南浦春波,眇愁心于碧草。

    為人所脍炙。

     孫仲益自中書舍人知和州,既壓境,見任者拒不納,以啟答群僚曰:雖文書銜袖,大人不以見疑;然君命在門,将軍為之不受。

    鄰郡不發上供錢米,受旨推究,為平亭其事。

    鄰守馳啟來謝,會之曰:苞茅不入,敢加問楚之師;輔車相依,自作全虞之計。

     魏矼字邦達,為考功員外郎,選案不存,吏緣為奸。

    川、陝官到部者,多以微文沮抑,往返辄經年。

    矼請細節不圓處,悉先放行,人以為便。

     李允川,政和間至和州,遊近郊,不覺墜穴中,墨如夜,稍進漸明,石池中荷花爛漫,天日晃耀,有石棋局,聞誦經聲,不見人。

    巳而忽至道旁僧寺,問僧,乃滁州境也。

    巳是七日,才一晝爾。

    其所至,乃華陽洞也。

     士人李元亮,抱材尚氣。

    崇甯中,在太學,蔡薿為學錄,元亮惡其人,不以禮事之。

    蔡擢第魁多士,元亮失意歸鄉。

    大觀二年冬,複詣學,道過和州。

    蔡解褐即超用,才二年,至給事中,出補外,正臨是邦,元亮不肯入谒。

    蔡自到官,即戒津吏、門卒,凡士大夫往來,無論官高卑,必飛報。

    雖布衣大然,既知其來,便命駕先造所館。

    元亮驚喜,出迎謝曰:所以來,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