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十八

關燈
百餘人,牛馬財物不可勝算。

    於是東南悉平。

     桓帝建和元年四月,立阜陵王代兄勃遒亭侯便為阜陵王。

    阜陵王傳作便親。

    延熹二年二月,阜陵王便薨。

    永康元年六月,阜陵王統薨。

    子王赦立。

    建安中薨,無子。

     靈帝熹平元年十一月,會稽人許生自稱越王,寇郡縣,遣揚州刺史臧旻、丹陽太守陳夤討破之。

    按後漢揚州刺史治歷陽,凡事涉陽州刺史者錄。

     三年十一月,揚州刺史臧旻率丹陽太守陳夤大破許生于會稽,斬之。

    獻帝初乎四年三月,袁術殺揚州刺史陳溫,據淮南。

    興平元年,孫策據江東,吳景在丹陽,策從兄賁為丹陽都尉,劉繇至,皆迫逐之。

    景、賁退舍歷陽。

    繇遣樊能于麋屯橫江津,張英屯當利口,景與賁共將兵擊英等,連年不克。

    策乃說袁術,乞助景等平定江東,兵財千餘,騎數十匹,賓客願從者數百人。

    比至歷陽,眾五六千。

    策母先自曲阿徙於歷陽,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轉鬥,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

     瑜從父尚為丹陽太守,瑜往省之。

    會策將東渡,到歷陽,馳書報瑜,瑜將兵迎策,遂從攻橫江、當利,皆拔之。

    徐琨隨孫策討樊能、于麋等於橫江,擊張英於當利口,而船少,欲駐軍,更求琨母。

    時在軍中,謂琨曰:恐州家多發水軍來逆人,則不利矣,如何可駐耶?宜伐蘆葦以為泭,佐船渡軍。

    琨具啟策,策即行之,眾悉俱濟,遂破英 策討丹陽七縣,使輔西屯歷陽,以拒袁術,并招誘餘民,鳩合遺??。

    建安十一年,阜陵國除。

     十六年,權聞曹公將來侵,作濡須隖三。

    權欲作濡須隖,諸將皆曰:上岸擊賊,跣足入船,何用隖為?呂蒙曰:兵有利鈍,戰無百勝。

    如有邂逅,敵步騎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權曰:善。

    遂作之。

     十八年正月,進軍濡須口,攻破權江西營,獲權都督公孫陽,乃引軍還。

    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乃退。

     曹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上,權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餘人,其沒溺者火數千人。

    權數挑戰,公堅守不出。

    權刀自來,乘輕船,從濡須口入公軍。

    諸將皆以為是挑戰者,欲擊之。

    公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

    敇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妄發。

    權行五六裡,迴環作鼓吹。

    公見舟船器仗、軍伍嚴肅,喟然歎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權為牋與曹公,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乃徹軍還。

     曹公出濡須,號步騎四十萬,臨江飲馬。

    權使甘甯領三千人為前都督,密敕甯使夜入魏軍。

    甯乃選手下健兒百餘人,徑詣曹公營下,使拔鹿角,踰壘入營,斬得數十級。

    北軍驚駭,鼓譟,舉火如星。

    甯已還,入營,作鼓吹,稱萬歲。

     二十一年冬,曹公次於居巢,遂攻濡須。

    二十二年二月,進軍屯江西郝谿。

    權在濡須口築城拒守,遂逼攻權退無. 瑜從權拒曹公於濡須。

    權欲交戰,瑜說權持重,權不從,軍果無功,遷奮威將軍,自溧陽徙屯牛渚。

     曹公退,留泰督濡須,拜平虜將軍。

    時朱然、徐盛等並不伏,權特為案行,至濡須隖,因會諸將,大為酣樂。

    權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權手自指其創痕,問以所起,泰輒記昔戰鬥處以對。

    畢,使復歡讌極夜。

    於是盛等乃伏。

    曹公大出濡須,權以蒙為督,據前所立隖,置強弩萬張於其上,以拒曹公。

    曹公前鋒屯未就,蒙攻破之,曹公引返。

     曹公出濡須,襲從權赴之,使襲督五樓船往濡須口。

    夜卒暴風,五樓船傾覆,左右散走,舸乞使襲出,襲不肯,其夜,船敗,襲死。

     魏嘗大出橫江,盛與諸將俱赴討,時乘蒙衝,遇迅風,船落敵岸下,諸將恐懼,未有出者。

    盛獨將兵上突所敵,敵披退走,有所傷殺,風止便還。

     三國 魏曹丕黃初二年,遷曹仁大司馬,督諸軍,據烏江,遷屯合肥。

    魏黃初三年,真與夏侯尚等□孫權擊牛渚屯,破之。

     吳孫權黃武元年九月,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權遣呂範等以舟師拒休等,朱桓以濡須督拒仁。

     霸從討孫權於濡須口,與張遼為前鋒。

    行遇霖雨,大軍先及,水遂長,賊船稍進,將士皆不安。

    遼欲去,霸止之曰:公明於利鈍,甯肯捐吾等耶?明日,果有令 吳黃武二年三月,曹仁遣將軍常雕等以兵五千乘油船,晨渡濡須中洲。

    仁子泰因引軍急攻朱桓,桓兵拒之,遣將軍嚴圭等擊破雕等。

     濟與大司馬曹仁征吳,仁欲攻濡須中洲,濟曰:賊據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中洲,是為自內地獄,危亡之道也。

    仁不從,果敗。

    三 桓代周泰為濡須督。

    魏使大司馬曹仁步騎數萬向濡須,偽先揚聲,欲東攻羨溪,桓分兵將赴羨溪,既發,仁奄至。

    時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諸將各有懼心。

    桓曰:仁千裡步涉,人馬罷困,桓與諸軍共據高城,南臨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勞,此百戰百勝之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