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鎮,賜玺書褒勞之。
仕終浙江行省參政。
景祥從明太祖倡義旅,乙未,從取和陽。
癸卯春,承命修州城,令軍民計田出夫,九旬告成,壯觀甲畿輔。
既還京,帝以和為江淮重鎮,明朝興業,肇基于茲,顧莅守之,必得勳舊重臣。
又渡江來,官吏犯罪者,胥此屯戍,必得人按治。
甲辰六月辛未,命景祥仍舊職,加總制和州,出鎮焉。
至則宣誠布德,輯軍撫民,政通歲稔,增城上樓橹一百餘所,浚城豪六百餘丈,置公署,創學校,建鎮西樓,饬農事,廣屯田,威望大著。
帝聞,遣使以玺書勞之。
張純誠洪武元年知和州,修城池學校。
陳善松江人。
洪武初知曆陽縣,上書乞複縣為和州,從之。
善俾知和州,養民以德,有良吏風。
李相洪武中由應天尹出知和州,築郭公、銅城二壩。
陳琦洪武中知和州,民服其化,男女異路,囹圄空虛。
戴泰一永樂初,以隐逸應诏知和州,以清白稱。
侯潤正統十一年知和州,嚴明廉幹,鋤強扶弱。
劉隆天順六年知和州,實倉廪,平籴粜,歲兇,民賴以給。
奸胥病民,按法懲治,不少貸,訟至曲直立判。
張晟知和州,剛毅敢為。
林長繁,莆田人。
宏治癸亥知和州,愛民性财,勤吏事,每繼以燭,積羨餘若千,籍記于庫。
性清苦,衣不文繡,食惟蔬澹。
三載,遷溫州府同知。
行時惟圖書數箧而鑿已。
王卺正德元年知和州,有膽氣,不阿上官。
顧珀正德四年知和州,為政寬嚴協中,簡詞訟,輕徭役。
孔公才字希文,曲阜人,宣聖五十八代孫。
正德七年知和州,以嚴為治,令行禁止,凡有興作,無不立辦。
壬申,劉六猖獗,公才練兵修城,複鑿重濠,寇偵知有備,不敢犯。
楊天茂嘉靖壬午知和州,不苛察,專務以德化民。
歲大饑,辄發公廪赈之。
易鸾嘉靖二年知和州,文學政事,卓絕一時。
賈應春,嘉靖七年知和州,性剛介,凜凜有風采,事至立剖,胥吏不敢作奸。
孟雷,山西澤州人。
嘉靖十一年知和州。
時僚佐皆以台部左遷,以雷少年筮仕,數侮之。
雷風節不少挫,群僚大心服。
張叔宣,四川内江人。
嘉靖二十三年知和州,政尚寬平。
民有訟者,和顔喩之曰:吾見人多為訟,破蕩家産,若等亟歸,務生理,民皆化之。
躬行節儉,布衣疏食,約諸僚三日,出俸一易脔肉,多不能堪。
廪過客,惟奂一肉一曰:吾不忍剝民以悅人也。
徽甯陳侍禦北上,裁其夫役,陳銜之。
尋按廬、鳳,廉叔宣清苦,更力薦。
周易,南海人。
嘉靖二十五年知和州。
性清介,教人必先以德行。
每朔望召諸生于堂齋,講論經史,商搉文藝,日舉聖賢道德性命之學以訓迪之,一時士子鹹彬彬有所成就。
唐钺嘉靖二十九年知和州,政尚簡易,郡無紛擾。
李渭嘉靖三十四年知和州,端厚廉慎,練達時政,勤恤民隐。
宋繼先嘉靖四十二年,以通政參議左遷知和州,抑豪強,修學校。
張思忠嘉靖四十四年知和州,吏事精明,庭無留訟,庶務畢舉,吏畏民懷。
以外艱去。
晉朝臣隆慶二年知和州,清裡甲,除奸蠹,多所建議,悉中時務,民畏而懷之。
康诰隆慶五年知和州,勤民務,增設六門月城,兼刺城濠。
尤光被萬曆十二年,以南戶部郎左遷和州。
清金仁恕,威行惠流,卒于官。
曾克唯萬曆二十年知和州,崇學校,撫綏黎庶,去之。
日,百姓遮道留五日,乃得行。
郭繼芳萬曆二十四年知和州,建文昌塔,遷泮宮。
謝嵩,廣東番禺人,知和州,性嚴肅。
莅任之初,翦刈豪蠹十數輩,辟書院,課生儒。
萬曆三十六年,大冰為災,請赈,情詞懇摯,有若非綠樹青山,無辨江南江北語。
奉題請本年租賦獲免。
後以耰直忤當道,罷去。
陸廷诰萬曆四十年知和州,外嚴内和,人不敢千以私,民間疾苦,無不洞悉。
卒于官。
俞昌言天啟元年知和州,每雨雪兼旬,即出粟赈窮民之無告者。
黎弘業字孟擴,廣東順德人。
知和州。
崇正八年,流賊犯和州,弘業禦卻之。
十二月複至,與鄉官馬如蛟募列士登陴固守。
城将陷,弘業系印于肘,跪告其母曰:兒不肖,貪微官以累母,奈何?母李泣谕曰:汝勿以我為念,事至此,有以而巳。
遂自缢,妻妾及女四人繼之。
弘業北面恸哭,再拜,自刎,未殊,濡頸血大書曰:為臣盡忠,為子盡孝。
何潛一以賊入,傷數刃,而以贈太仆少卿任一子。
萬民戴知和州,當乙亥殘毀之餘,撫輯遺黎,修嘗城堡,其功不一。
以崇正丙子莅任。
丁醜七月,流賊再至,殘疆無援,城破,罷職。
左瑛知和州,慈易寬簡,與民休息。
辛巳、壬午間大饑,勸募赈濟,多所全活。
大司農李待問坐派和民造船自運,協
仕終浙江行省參政。
景祥從明太祖倡義旅,乙未,從取和陽。
癸卯春,承命修州城,令軍民計田出夫,九旬告成,壯觀甲畿輔。
既還京,帝以和為江淮重鎮,明朝興業,肇基于茲,顧莅守之,必得勳舊重臣。
又渡江來,官吏犯罪者,胥此屯戍,必得人按治。
甲辰六月辛未,命景祥仍舊職,加總制和州,出鎮焉。
至則宣誠布德,輯軍撫民,政通歲稔,增城上樓橹一百餘所,浚城豪六百餘丈,置公署,創學校,建鎮西樓,饬農事,廣屯田,威望大著。
帝聞,遣使以玺書勞之。
張純誠洪武元年知和州,修城池學校。
陳善松江人。
洪武初知曆陽縣,上書乞複縣為和州,從之。
善俾知和州,養民以德,有良吏風。
李相洪武中由應天尹出知和州,築郭公、銅城二壩。
陳琦洪武中知和州,民服其化,男女異路,囹圄空虛。
戴泰一永樂初,以隐逸應诏知和州,以清白稱。
侯潤正統十一年知和州,嚴明廉幹,鋤強扶弱。
劉隆天順六年知和州,實倉廪,平籴粜,歲兇,民賴以給。
奸胥病民,按法懲治,不少貸,訟至曲直立判。
張晟知和州,剛毅敢為。
林長繁,莆田人。
宏治癸亥知和州,愛民性财,勤吏事,每繼以燭,積羨餘若千,籍記于庫。
性清苦,衣不文繡,食惟蔬澹。
三載,遷溫州府同知。
行時惟圖書數箧而鑿已。
王卺正德元年知和州,有膽氣,不阿上官。
顧珀正德四年知和州,為政寬嚴協中,簡詞訟,輕徭役。
孔公才字希文,曲阜人,宣聖五十八代孫。
正德七年知和州,以嚴為治,令行禁止,凡有興作,無不立辦。
壬申,劉六猖獗,公才練兵修城,複鑿重濠,寇偵知有備,不敢犯。
楊天茂嘉靖壬午知和州,不苛察,專務以德化民。
歲大饑,辄發公廪赈之。
易鸾嘉靖二年知和州,文學政事,卓絕一時。
賈應春,嘉靖七年知和州,性剛介,凜凜有風采,事至立剖,胥吏不敢作奸。
孟雷,山西澤州人。
嘉靖十一年知和州。
時僚佐皆以台部左遷,以雷少年筮仕,數侮之。
雷風節不少挫,群僚大心服。
張叔宣,四川内江人。
嘉靖二十三年知和州,政尚寬平。
民有訟者,和顔喩之曰:吾見人多為訟,破蕩家産,若等亟歸,務生理,民皆化之。
躬行節儉,布衣疏食,約諸僚三日,出俸一易脔肉,多不能堪。
廪過客,惟奂一肉一曰:吾不忍剝民以悅人也。
徽甯陳侍禦北上,裁其夫役,陳銜之。
尋按廬、鳳,廉叔宣清苦,更力薦。
周易,南海人。
嘉靖二十五年知和州。
性清介,教人必先以德行。
每朔望召諸生于堂齋,講論經史,商搉文藝,日舉聖賢道德性命之學以訓迪之,一時士子鹹彬彬有所成就。
唐钺嘉靖二十九年知和州,政尚簡易,郡無紛擾。
李渭嘉靖三十四年知和州,端厚廉慎,練達時政,勤恤民隐。
宋繼先嘉靖四十二年,以通政參議左遷知和州,抑豪強,修學校。
張思忠嘉靖四十四年知和州,吏事精明,庭無留訟,庶務畢舉,吏畏民懷。
以外艱去。
晉朝臣隆慶二年知和州,清裡甲,除奸蠹,多所建議,悉中時務,民畏而懷之。
康诰隆慶五年知和州,勤民務,增設六門月城,兼刺城濠。
尤光被萬曆十二年,以南戶部郎左遷和州。
清金仁恕,威行惠流,卒于官。
曾克唯萬曆二十年知和州,崇學校,撫綏黎庶,去之。
日,百姓遮道留五日,乃得行。
郭繼芳萬曆二十四年知和州,建文昌塔,遷泮宮。
謝嵩,廣東番禺人,知和州,性嚴肅。
莅任之初,翦刈豪蠹十數輩,辟書院,課生儒。
萬曆三十六年,大冰為災,請赈,情詞懇摯,有若非綠樹青山,無辨江南江北語。
奉題請本年租賦獲免。
後以耰直忤當道,罷去。
陸廷诰萬曆四十年知和州,外嚴内和,人不敢千以私,民間疾苦,無不洞悉。
卒于官。
俞昌言天啟元年知和州,每雨雪兼旬,即出粟赈窮民之無告者。
黎弘業字孟擴,廣東順德人。
知和州。
崇正八年,流賊犯和州,弘業禦卻之。
十二月複至,與鄉官馬如蛟募列士登陴固守。
城将陷,弘業系印于肘,跪告其母曰:兒不肖,貪微官以累母,奈何?母李泣谕曰:汝勿以我為念,事至此,有以而巳。
遂自缢,妻妾及女四人繼之。
弘業北面恸哭,再拜,自刎,未殊,濡頸血大書曰:為臣盡忠,為子盡孝。
何潛一以賊入,傷數刃,而以贈太仆少卿任一子。
萬民戴知和州,當乙亥殘毀之餘,撫輯遺黎,修嘗城堡,其功不一。
以崇正丙子莅任。
丁醜七月,流賊再至,殘疆無援,城破,罷職。
左瑛知和州,慈易寬簡,與民休息。
辛巳、壬午間大饑,勸募赈濟,多所全活。
大司農李待問坐派和民造船自運,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