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縣志卷八

關燈
知淄川縣事大興王康鑒修。

     轶事志 古有虞初之官,所以采異聞,輯稗史也。

    山川之跪秘,裡巷之傳聞,以及斷碣殘碑,仙迹劍俠,莫不可喜可愕,驚魂動魄,豈曰博物,抑亦勸懲寓焉。

    淄之舊迹,湮沒者多矣,即金石錄所載諸碑,今已片石無存,況簡編之末耶?茲從正史外,凡見群書及故老,傳說者或人有當傳而限于無例,或事有當載而文無可征,錄得如幹條,載之志末,亦齊諧逸詩之類欤。

     魏孝昭之世,搜揚天下才俊。

    清河崔羅什,弱冠有令望,被征詣州,夜過長白山西夫人墓,忽見朱門粉壁,樓台相望。

    什下馬入門,有青衣語曰:女郎須兄。

    崔郎女郎,平陵劉府君之妻,侍中吳質之女。

    什入,與女溫涼。

    論漢魏事,悉與史合。

    什曰:貴夫願告其名。

    女曰:狂夫劉孔才之子,名瑤,字仲璋。

    什辭出,留玳琄簪女贈以玉環。

    上馬行數十步,回顧見一大塳。

    什屆曆下,語斯事于奚叔布,見西陽雜俎。

     黉山在城東,世傳有仙人藏谷于洞中,數年一出,曬種種于地,回頭即黃,謂之回頭黃。

    又洞中仙人養金蠶,後有拾金蠶者。

     梓橦山石門澗有石曰青金色,青黑相雜,其文如銅屑。

    或雲:即自然銅也。

    範文正公早居長白山,往來于此,嘗見其石。

    公後知青州,遣石工取以為硯,極發墨,頗類歙石,今東方人多用之。

    或曰:範公石,然不耐久,久則下,乃斲裂。

    出宋王辟之。

     渑水燕談錄土鼓藤本草陳藏器曰:蔓生,繞草木上,葉尖,子圓如珠,碧色。

    小兒取藤于地,打作鼓聲,故名。

    李邕呼為常春藤。

    凡癰毒初起,取莖葉研汁,和酒溫服,甚效。

    吾鄉山中多有,俗呼玉皇架,即水葫蘆塔。

    一道人傳方:剉根三兩,同青木香二錢,煮服,治癰疽,奇驗。

    青木香即馬兜鈴根。

    土鼓藤者,正以地産命名。

    常春藤者,意李邕刺淄州時所命者也。

    陳氏之說未确。

     城東南蒼龍峽内有蒼龍,遇旱禱兩辄應。

    嘉靖二年冬,峽水永上結,形如日月山川、人物、器用草木狀,遠近居民皆往觀之。

     城南二十裡許,山谷中有一泉,數人酌之,亦不竭,不酌亦不盈。

    弘治間,有三老人并行,至其處,泉忽湧,一老駭曰:此兵兆也。

    二老問故,曰:此未康泉也,出則有大兵至。

    後流賊亂,少司馬陸公完統兵曆此。

     城北阿裡莊東有古塳,相傳為孝子董永墓人。

    東北五裡許,其廟在馬周廟各十裡,從霜迄今猶然。

     石刻草書半截千文,縱逸中饒有矩度。

    傳為李北海刺史淄川時所書,首尾俱失,已無從考。

    兩石共存文餘,今在縣署庫樓壁上。

     金石錄載淄川碑目,唐淄川公李同碑。

     唐淄川郡述德記、偕詩序。

    唐淄川傅元公碑。

     玉照新志雲:熙甯中,有太廟齊郎姜适者,淄川人,樞密遵之孫,嘗從開府覓舉還鄉,途中有平與數乘,每相先後,初亦不暇問,抵裡,乃徑趨其家。

    适詢之,有婦人,顔色絕代,午二十餘,語适曰:吾來為汝家婦。

    适雲:吾納室久矣。

    婦雲:足下自有妻,我願妾禦無悔。

    反複久之,适勢不容拒,遂以空屋處之,徐觀其變。

    婦亦有使令,自置煙爨,烹庖飲食,無異常人,亦不講男女之好,無從诘其來曆,但畏懼而已。

    逾年,有道人直造舍,婦一見,掩袂大笑。

    道人語适雲:子倘不遇我,禍不可言。

    此劍仙也。

    始與其夫甚和,終乃反目易形,外避其夫,今将迹至,殺此婦,并及君焉。

    吾萬裡來救君命,今夕必有異。

    子但閉門,安以待之。

    是夜三鼓後,忽窗中劃然有聲,二劍自空飛,入适。

    如其言,瞑目安坐。

    少焉,二劍盤旋于适頸前後。

    天将曉,忽聞喝聲甚厲,雲:可啟觀,即前道人也。

    視之,有人首,一血流滿地。

    道人曰:可賀矣。

    腰間瓢中取藥一撚,地血化為白水,人首與道人俱不見。

    次日,婦人亦辭謝而去。

    适自此神氣秀爽,屏妻子,往來鄠、杜間,以藥餌符水濟人。

    孫處恭安禮所言如此。

     稗史彙編曰:建炎初,車駕駐跸揚州,中原士大夫避地來南,多不暇挈家。

    淄川姜近言到行在參選,以母與弟為念,人稱女巫聖七娘者,能預知未來事。

    乃造其家,焚香默禱。

    才入門,見巫蓋盛年女子,已跣足立于通紅火磚之上。

    神将方降,即雲:迪功郎監潭州南嶽廟。

    姜跪問母與弟消息,更十日當知,又三日可相見。

    姜聞語敬拜,積憂稍釋。

    旬日果得書。

    又三日,家人皆至,姜悲喜交集,緻錢往謝,一切弗受,惟留香燭幅花而已。

    姜後為工部侍郎,每為客道此, 元史宗室世系表載淄川王也。

    苦傳子,愛歌阿不幹、王、曹三公。

    邑之龍泉鄉人,募傭得一人,獨勤力,月餘支工價。

    傭欲得粟,以草一束作囷,曹曰:此盛幾何?傭曰:但滿是足矣。

    傾至二石,猶未充。

    曹曰:公必異人也。

    傭曰:吾實蒼龍,欲潛東山,峽中有烏龍,亦欲潛此,約明日戰岩上,公但助吾擊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