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縣志卷四

關燈
知淄川縣事大興王康鑒修。

     官師志 齊、魯會于夾谷,此其盟地耳。

    若夫昌國故城,實始為建官之可考者也。

    在漢為縣。

    漢制,縣萬戶以上為令,減萬戶為長,其為令為長之人,皆不可得而知。

    獨前漢書儒林傳謂冷豐為淄川太守。

    按漢菑川為國都劇縣,不應有太守。

    今淄川即漢般陽,為縣不為郡。

    太守之稱,兩無所據,當是後人傳寫之訛。

    元魏隸齊州部東清河郡,治般陽城,是為稱郡設太守之始。

    唐初有淄青宣撫使,淄青節度使,雖兼乎淄,而不治于淄也。

    掌征伐則有淄青招讨使,兵罷則省。

    宋有淄青、濰安撫使,不常置,又有淄萊路兵馬都監,皆非淄之專官也。

    自隋始為州,曆唐及宋,凡為太守、為刺史及刺史以下,有可考者備列之。

    元于淄稱路置府,于是有總管,有總管之僚屬,官制益繁,舊志止載四人,茲複考據正史及殘碑斷碣,間為官為師,悉為補入,故明改縣以來,至本朝始加詳焉。

     曆代秩官 戰國:樂毅。

     魏:房景伯。

     隋:公孫景芪。

     唐:狄光嗣、武懷運、李邕、曹全晸、李亨、魏方回、王乃、王遭、劉敬和、李李潤、 梁:朱珍,高霸。

     後唐:劉遂清、感孝。

    張錫 石晉:翟進宗、 後漢:陳思讓、 後周:許仲宣、呼延琮、 宋:尹崇珂、常晖、楊澈範正王貴、邵奎向道焉。

    玗高弁、趙琬、劉通、趙明誠、韓琦、趙彥若、範諷。

     劉潛朱文翰、張蘊、 商億、張樸、 金:徒單繹、張帛、範拱、石抺元、梁昱、孟奎、齊鷹揚、張??。

     元:孟德。

     移剌帖木兒、谷果、孫弘毅、康庸、張名德李德修完不花、蒲魯渾。

     脫脫、忽台、阿老、瓦丁、印罕、蒲居仁、徐世雄、闊去功、牙思達、李獻、周秉鈞、李諒、薛國昌、孫元中、張溟、高廷實、鄭谌、王禮、張邦允、兀速吉女播于脫脫孫仲杞、張孚、李青、董和、賈用、章至恒、張麟、趙悛、範之才。

    姜師望、張德翥範履道、呼延希。

     明:蘇興 知縣 屈尚直、趙固、程文、程通、楊名、唐複、李純、劉文、蘇慶、周源、何斌、徐傑、高平、柳鼐、楊武。

     李昌言、高文強、魯惠、鄭瓊、耿宣、張鑒、顧蘭、張文金、張鶴、郭昊、李性、龍??、張其恊、王琮、許镧、陳時萬、趙德輝。

     郭廷、李時芳、扈延吉、孫孝、許遷職、張世良、侯居良、何其賢、和格、王佐才、唐可大、王九儀。

     崔謙亨、周維翰、朱正色、張諧、沈琦、鄭繼芳。

     朱萬春,曾曰唯、高推、王時、韓琳、吳阿衡、李政修、郭捍城。

    白聯芳、李邁種、郭永泰、霍達、李芳塘、韓承宣、楊蕙芳、辛廣恩、史能。

     縣丞 童尹、王恺、王皞、鄭福榮、楊勖、孫良、董鳳、林浩、裴紹芳、李琰、宋玉、鄭鑒、馬俊、董世銮、楊天祐、耿海、王端、董錫、劉謹、崔福、簡悅、李校、許渭、盛志淵、傅道、薛倫、鄧文選、蘇霖、尹孟旸、楊楫、郭經、呂廷輔、宋伯昌、馬錫、王仲銘、謝國士、宋士傑、杜選、劉文進、于鳌、任朝宗、王一誠、李友端、唐晰、王繼儒、陳九成、周鎬、張瀹、崔進邦、魏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