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澤縣志卷之九

關燈
藝文志 學先道德而後文藝,業崇政事而薄文章。

    然文亦載道之器,載政之迹也。

    故言之精者為文,文之韻者為詩,東箭南金,物以精故貴掞藻敲韻,言以文故傳澤。

    雖小有人焉,有人則有文。

    雖大河以北,務實而黜華,風氣所囿,往往短于骈俪之體,遜于長言詠歎之詞。

    然其作者,則實能以默契于古人,而屏斥膚豔。

    凡發抒議論,曉暢性情,有關政治人心者,皆天地菁英之氣所鐘而發,非可曰藝成而下也。

    志藝文。

     賦 漢光武渡滹沱冰合賦 唐獨孤及 昔漢光武收河北之年,馳馬将進,滹沱在前,為敵所迫,當冰不堅。

    及軍裝隐辚以登岸,殺氣峥嵘而塞川。

    意者欲定神器于茲日,彰聖人之動天。

    若非使不道者喪,有德者王,則水不能以造次而結,冰不能以斯須而壯。

    變浩浩之流,為峨峨之狀,擁高旌以進,雷長毂以上。

    及企路以全軍,又迎風而破浪。

    于時進隔關于長津,顧邀遮其後塵。

    患勢莫之敵,沒不可振。

    求一徑而莫遂,惟群臣之不親。

    賴王霸至誠之力,協光武至聖之德。

    人從悅己之詐,天贊勤王之直。

    故得舟楫不設,衣裳不濡。

    避地以往,乘冰以趨。

    一水之上,兩軍相殊。

    使後人視水則有,求冰則無。

    望飛塵而惆怅,對寒流而踟蹰。

     由是知天人之合發,與神祗而相符。

    不然,則何以延十二之祚,總四七之輔,滅新室毒流之日,作漢氏中興之主,受命之瑞也。

    亦何異元女降于軒轅,白魚躍于周武。

    燕趙之間,清流彌彌,高風以遠,遺躅于是。

     滹沱河賦 明大學土石瑤 介然子将如東瀛,放舟于滹沱之浦。

    覽郡國,披山川,辨土壤,聆風泉。

    俯象八極,仰窺無垠。

    問遺俗于故老,招海上之飛仙。

    于是揖漁人而進之曰:子亦知夫茲水之原乎?出自繁峙,經于代谷。

    放乎鴈門之坂,帶于大行之麓。

    朔方巨嶽,實扼其胸,恒、衛諸流,半入其腹。

    氣吞萬??,激峗??而未平;勢應三泉,堕平原而逾蹙。

    時乎春冰乍融,積雪方解。

    支流趨順,客浪藏駭。

    迂回缦延,千裡一帶。

    霤石成渠,浮波入海。

    千城藉其潤色,萬畝資其灌漑。

    ??铮鳴帝子之環,嘔軋散将軍之凱。

    編桴賈客,燈火輝煌;罷釣漁郎,歌聲款乃。

    芳洲乍睛,倏昏忽嗚。

    ?神農之遺譜,得靈均之杜蘅。

    及夫積霖未止,秋水大至,巨濤圻空,駛溜軒地。

    律令助威,飛廉擁勢。

    海若為之改容,巨靈因而避位。

    鲸翻渤澥,鬼母長滹;虎栗昆陽,英雄失智。

    山刊菑翳,野誅樸樕。

    先驅一指,崩沙潰屋,怒留城邑,薪稿如雲;殃及鲿??,僵屍遍谷。

    亦有傾城,摧山變陵,不雨而怒,無龍而興。

    湍随鲲徙,勢若雷崩。

    斷岸蒙??,殷輪乍赤;平岡被齧,戈戟猶青。

    雷崩斷帙,訝魚龍之識字;渚留袍笏,豈犀火之通靈。

    乃有泗濱磬浮,汾陰鼎見。

    寶鏡入秦,号鐘歸梵。

    泾陽嫁女,箫鼓猶喧。

    龍叟射绡,波濤飽戰。

    壞百尺之長橋,刬千年之古塹。

    人懷魚鼈之憂,國有沼池之歎。

    忽幾劫之餘八,出昆明之一旦。

    蓋自列國兵屯,朝齊暮秦,盟渝韓魏,兵來蘇門。

    趙國上卿,功名一擊;平原公子,車騎長奔。

    虎狼勢成,合從事緩。

    頗牧既亡,望諸已晚。

    建不出拔,丹空起變常山之蛇陣,徒存主父之龍顔幸返,複有劉項相雄,赤旗建功。

    淮陰故壘,東垣廢宮,王霸詭冰,再光舊版;蕪亭飯麥,猶著遺忠。

    保河北以待朕,亦何異于關中。

    乃至開元弛綱,漁陽肆毒,投鞭斷河,驅王入蜀。

    常山太守,首扼天下之吭;帳下豬兒,竟破羯奴之腹。

    惟宋有國,茲當北垂。

    契丹伺便,西夏來窺。

    築甬梁津,任布有備邊之策;山崩海覆,劉洎興緻死之師。

    自餘紛紛,以暴易暴。

    中更幾秦,世曆多号。

    劉琨有志,獨枕長戈;虞诩難逢,空增萬竈。

    太平之日,少于戰争,中原之俗半多。

    是宜地下白骨,多多于黃土。

    長河東奔,為洩其怒。

    推車卷甲,蕩百世之餘兇;濺沫飛流,刷遺羞于千古。

    山蓋不得不峻,水蓋不得不駛,陵谷蓋不得而不變,城市蓋不得而不徙。

    是雖天時人事,交會之偶然,然亦豈惡殺好生,造化之得已者乎?乃知天本待人,地亦藏宅。

    屆我祖宗,增其式廓。

    既定鼎于金陵,又相居于恒嶽。

    若成周之豐鎬,複營邑于伊洛。

    于是山多獻靈,川亦效職,噓氣成雲,蒸地得澤,不須劉累豢靈沼之二龍;亦有漁,且得白龜之徑尺。

    木多杞梓,自河而東;波有??鲂,望海而入。

    其有異氣蘊郁,孕為賢良。

    輝煌事業,璀璨文章。

    高門大纛,紫绶金章。

    或名流乎林薮,或身負乎綱常。

    乃若蘭陵著述,功裨墳典;文貞論谏,治逮成康。

    閣敞平津,屢層吾邱之博辨;屏張便殿,猶存李縫之封章。

    武惠忠誠,身兼将相;韓維兄弟,并在岩廊。

    趙賓客之名懸調燮;黃牧伯之風挽循良。

    一代龍頭,世頌文忠。

    之相業兩朝司馬,名登恭敏于旗常。

    是其在昔有作,于今益倡,孰非山河之所鐘毓,地氣之所敷揚者乎?矧吾生之行休,值海波之方晏。

    駕木蘭之長舟,縱千裡于遐覽。

    橫桓伊之古笛,飽廉頗之一飯。

    藉荒矶之芳草,憩清風之别館。

    采江蓠以為佩,畦揭車之九畹。

    怅九原之莫作,想古人之如見。

    于是流魚出波,沙烏嗚苑。

    月華窺林,露氣凄晚。

    樂未極而悲己生,日已昃而路猶遠。

    既引領而高歌,又一唱而三歎。

    浩浩乎,飄飄乎,蓋不知吾之所欲之,而返吾之所欲返也。

    歌曰:山穹穹兮波鱗鱗,臨長洲兮思古人。

    魚來迎兮鶴與吟,惟秋鴻兮北以南。

    志不可聘兮樂不可殚。

    還予舟于江臯兮,吾将續先王之遺響。

     龍井賦 縣令許來音 城西龍母廟,有井八角,沫珠啧光,舊傳有神物隐現。

    予治澤七載,遇旱辄祈禱若響。

    觀其廟堂剝荒,甃甕敝濁。

    乙卯春,鸠工葺之,廟加一廈,井仍八角。

    五月二十二日演唱落成,村衆鹹集。

    忽見井中現二黃龍子,遊戲波間,始僅寸餘,随而盈尺,旋變尋丈。

    環觀數百人,群駭異之。

    孝廉張子紀其事以告予。

    予按:龍為聖瑞,應命以時,維茲見兆,其将為盛。

     時霖雨而福蒼生乎爰綴筆賦之 何木德之神精,應寶簏以峥嵘。

    乘飛潛而偶現,乍巨細而變形。

    惟澤漁之不漉,兆聖世為符英。

    通和氣以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