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澤縣志卷之三

關燈
修實踐,砥砺廉隅,敦孝順以事親,秉忠貞以立志,窮經考業,勿雜荒誕之談;取友親師,悉化?盈之氣。

    文章歸于淳雅,勿事浮華;執度式于規繩,最防蕩轶。

    子衿桃達,自昔所譏。

    苟行止有虧,雖讀書何益。

    若夫宅心弗淑,行已多愆,或蜚語流言,脅制官長,或隐糧包訟,出入公門,或唆撥奸猬,欺孤淩弱,或招呼朋類,結社遨盟。

    乃如之人,名教不容,鄉黨弗齒。

    縱幸脫褫樸,濫竊章縫,返之于衷,甯無媿乎?況乎鄉會科名,乃掄才大典,關系尤巨。

    士子果有真才實學,何患困不逢年。

    顧乃标榜虛名,暗通聲氣,夤緣詭遇,罔顧身家。

    又或改竄鄉貫,希圖進取,嚣淩騰沸,網利營私,種種弊端,深可痛恨。

    且夫士子出身之始,尤貴以正,若茲厥初。

    拜獻,便已作奸犯科,則異時敗檢逾閑,何所不至,又安望其秉公持正,為國家宣猷樹績,膺後先一附之選哉?朕用嘉惠爾等,故不禁反複倦倦。

    茲訓言頒到,爾等務共體朕心,恪遵明訓,一切痛加攺省,争自濯磨,積行勤學,以圖上進。

     國家三年登造,束帛弓旌,不特爾身有榮,即爾祖父亦增光寵矣。

    逢時得志,甯俟他求哉!若仍視為具交,玩愒勿儆,毀方濯冶,暴棄自廿,則是爾等冥頑無知,終不能率教也。

    既負栽培,複幹咎戾,王章具在,眹亦不能為爾等寬矣。

    自茲以往,内而國學,外而直省鄉校,凡學臣師長,皆有司铎之責者,并宜傳集諸生,多方董勸,以副朕懷。

    否則職業勿修,咎亦難追,勿謂朕言之不預也。

    爾多士尚敬聽之哉! 蜜正二年,頒聖谕廣訓萬言,谕朔望集士民宣讀,又令童蒙誦習,父兄為之講解其義。

     社學 樂善書院在北鄉東故羅村。

    元至正乙酉,鄉人杜儒建。

    順帝聞而義之,擢為教授,賜以茲名。

    今廢,故址猶存。

     喬山書院在城隍廟左,康熙四十九年,知縣陳雅琛建。

    邑人王宗洛有記。

     四鄉義學,康熙五十四年建。

    三在南直腰,三在鐵幹,一在西馬,三在西内堡,二在南趙八莊,三在北趙八莊凡六所。

     學田 學田原置三十四頃二十畝,順治四年奉文盡數撥補安州圈占之數,另置學田三頃三十三畝九分七厘八毫,計三假乙二、買封為政地九十八畝五分七厘八毫,坐址西鄉賈村侯村,系明李某迫憲發贓罰銀四十二兩五錢七分,買置黃二買馮世豪地二十六畝四。

    分坐東故羅村。

    乙二買王夢鯉地九畝,坐西關外二叚,系天啟間知縣程可登買置。

    又二十八畝坐東三家村,舊系明末逃戶地,該村豪民輪耕,相争緻訟。

    雍正六年,知縣董五瑞斷歸學田某址四至,具載牒文存案。

    又義學南街義學,雍正十二年,紳士袁維京等倡捐公置正房三楹、廂房各二楹,為肄習所。

    外門面瓦樓三楹,及廂房四楹。

    又城外地二十餘畝,遞年賃租作束修及修理書館之資,為永久計。

    深??縣忘之年建置故城義學乾隆八年生員張如載置。

    載因本鄉力學少人,自二十餘歲即立志建學,曆教本鄉及鄰鄉子弟,所有修脯,皆積不自用,經營三十餘年,乃建學二所。

    正室三楹,東西廂各二楹,前有門,四周有垣。

    乂買地三十畝為人計,其學基一畝許,則族人張奇甯所捐助雲。

    修學續雍正六年,教谕張淑祺、武舉袁維京、生員李珖铄等猖捐修葺文廟。

    次年,知縣劉元晖倡捐重修明倫堂,皆未久複敝。

    乾隆五年,知縣謝傑倡捐大修,自大殿、兩庑、棂星門、儀門、照壁、明倫堂、爾齋皆重加修整。

    崇聖宮、明宦、卿賢二祠折新重建。

    文廟圍牆易壞以磚,崇聖宮、明倫堂皆拓其基址,燎以周垣,規模宏整,煥然三新。

    黃今按:此役惟正殿廟貌未崇,及尊經閣敝壞圮禦,尚待後舉雲。

     配享從祀名位 先賢先儒位次,雍正二年部頒如左。

    聖廟四配十哲複聖顔子、述聖、子思子、宗聖、曾子、亞聖孟子。

    先賢闵子以、冉子雍、端木子賜、仲子由、蔔子商、有子若、先賢冉于耕、宰子予、冉子求。

    言子偃、颛孫子師、朱子熹兩庑從祀名各本不同,故三字連書,以志不敢臆度之意。

    先賢遽子瑗、澹台子滅明、原子憲、南宮子乃、商子瞿、漆雕子開、司馬子耕、巫馬子施、顔子辛、曹子恤、公孫子龍、秦子商、顔子高、壤驷赤、石作蜀、公夏子首、後子處、奚容藏、顔子祖、句井疆、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