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澤縣志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巡行衢巷,警于衆日: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各安生理,勿作非為。
蓋明舊也。
是年廣為十六條曰:敦孝弟以重人倫,笃宗族以昭雍睦,和鄉傥以息争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财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
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戒非為,息誣告以全善良,誡匿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聯保甲以弭盜賊,解雠忿以重身命。
頒行天下,每月朔令州縣集衆公所,為之講解,以厚民風。
二十四年乙醜,頒禦書萬世師表扁額于學宮。
上于前歲甲子幸阙裡,禦書萬世師表四字懸大成殿。
是歲以四字頒行天下學宮,深澤遵奉,恭懸文廟大成殿。
二十六年丁卯,蠲免錢糧。
直隸順、永、保、河四府及四川、貴州兩省錢糧,二同蠲免。
三十三年甲戌,蠲免錢糧。
順、永、保、河四府均免。
三十五年丙子,水,蠲免錢糧。
順、永、保、河四府田糧丁課俱行蠲免。
三十大年下醜,诏積谷赈濟貧民。
是年歲大有,诏積谷備赈。
于是常平之政益修,社倉之法大行。
四十一年壬午,頒禦制訓饬士子交。
頒于學宮,令以時講解,以端士習。
文詳學校。
四十八年巳醜,春三月,賜李率先進士出身。
趙熊诏榜。
五十一年壬辰,以宋儒宋熹升祔十哲之次。
旋又以宋儒範仲淹從祀。
深澤皆遵奉,置主如制。
五十二年癸已,诏蠲免錢糧。
嗣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恭值聖壽六十歲,特诏以康熙五十年編審丁口數定為常額。
自後續生人丁,但造盛世滋生戶口冊,報部查核,永不加賦。
計深澤是年丁額共二萬二千四百三十有五。
五十四年乙未,命各鄉立義學。
上幸水澱,見村莊誦讀尚少,論撫臣立學,延師教之。
五十九年庚子春,令武職得入文廟,三體行禮。
先是,止許三品以上武員入廟陪祭,至是,大小員弁俱得随班行禮。
深澤有小漳村駐防千總三員,應如制奉行。
六十年辛醜春,三别,賜王植進士出身。
鄧鐘嶽榜。
今上雍正元年癸卯,追封先師孔子五代王爵。
攺啟聖祠為崇聖祠。
肇聖王木金父公正中南向,裕聖王祈父公東一室南向;诒聖王防叔公西二室南向。
昌聖王伯夏公東二室南向,啟聖王叔梁公西二室,南向。
四今按:崇聖祠當在大成殿後,今偏在殿東。
名宦、鄉賢二祠,當在戟門左右,今在崇聖祠前,俱應攺置。
命丁銀均攤地糧之内。
每銀一兩,均攤丁銀二錢七厘零,自次年為始。
二年甲辰,建忠義孝弟祠、節孝祠。
忠義孝弟祠内奉文監石碑一,巳故者置主祠中,現存者镌名碑上。
深澤建縣治東,入祠者為王舉、王懷義,續入者宋時化凡三人。
節孝祠前奉文建大坊一,巳故者器主祠中,現存者标名坊上深澤建縣治東忠孝祠右。
入祠者明張氏、高氏等十一人,國朝信氏、楊氏等九人,題坊者王宗渭妻張氏。
二祠俱春秋緻祭。
三月,賜王棫進士出身。
陳德華枋。
命舉老農,給冠帶榮身。
命各州縣歲舉勤勞儉樸老農一人,給八品冠帶榮身,以示鼓勵。
旋又命三年二舉,核實力田守分農民濫舉者,治其罪。
定先賢、先儒從祀名位。
廷臣集議,複祀者六人:蘧瑗、林放、顔何、秦冉,漢鄭康成、晉範甯。
增祀者二十人:縣袒牧皮、樂正子、公都子、萬章、公孫醜、蜀漢諸葛亮、宋尹、魏了翁、黃幹、陳淳、何基、王柏,元趙複、金履祥、許謙、陳浩、明羅欽順、蔡清國朝陸龍其增入崇聖祠者一人。
宋張載父迪,而宋儒周、程、張、邵、朱六子俱稱先賢。
深澤奉行如制。
三年乙巳,再廣深澤學額。
上詣雍識學,命人文最盛州縣入學廣額。
先是,康熙五十四年,撫臣趙弘燮以直隸廣設義學,文教日盛,請将大中學各加三名,小學加二名。
深澤文童由八名廣為十名。
至是以人文最盛之區,小學攺為中學,入學至十五名,武童亦由八名廣至十二名。
追封漢臣關三代公爵。
命州縣各于關聖廟建後殿置主。
曾祖為光昭公,祖為裕昌公,父為成忠公,歲春秋及五月十三曰凡三祭。
深澤在南門外關聖廟,應建後殿緻祭,不今按縣廟限于地逼,尚待設法增置。
四年丙午,頒禦書生民未有扁額于學宮。
恭懸文廟大成殿。
五年丁未,建先農祠。
每歲仲春行耕耤田禮。
部行儀制:州縣擇地東郊,置耤田四畝九分。
田後建先農壇,高二尺一寸,寬二丈五尺,神牌高二尺四寸,寬六寸,座高五寸,寬九寸五分。
紅牌金字書先農之神。
壇後正房三間,中奉先農神牌,東貯祭器、農具,西貯耤田、米谷。
配房各一間,東置辦祭品,西看守農民居住,周以垣牆,大門南向。
蓋明舊也。
是年廣為十六條曰:敦孝弟以重人倫,笃宗族以昭雍睦,和鄉傥以息争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财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
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戒非為,息誣告以全善良,誡匿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聯保甲以弭盜賊,解雠忿以重身命。
頒行天下,每月朔令州縣集衆公所,為之講解,以厚民風。
二十四年乙醜,頒禦書萬世師表扁額于學宮。
上于前歲甲子幸阙裡,禦書萬世師表四字懸大成殿。
是歲以四字頒行天下學宮,深澤遵奉,恭懸文廟大成殿。
二十六年丁卯,蠲免錢糧。
直隸順、永、保、河四府及四川、貴州兩省錢糧,二同蠲免。
三十三年甲戌,蠲免錢糧。
順、永、保、河四府均免。
三十五年丙子,水,蠲免錢糧。
順、永、保、河四府田糧丁課俱行蠲免。
三十大年下醜,诏積谷赈濟貧民。
是年歲大有,诏積谷備赈。
于是常平之政益修,社倉之法大行。
四十一年壬午,頒禦制訓饬士子交。
頒于學宮,令以時講解,以端士習。
文詳學校。
四十八年巳醜,春三月,賜李率先進士出身。
趙熊诏榜。
五十一年壬辰,以宋儒宋熹升祔十哲之次。
旋又以宋儒範仲淹從祀。
深澤皆遵奉,置主如制。
五十二年癸已,诏蠲免錢糧。
嗣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恭值聖壽六十歲,特诏以康熙五十年編審丁口數定為常額。
自後續生人丁,但造盛世滋生戶口冊,報部查核,永不加賦。
計深澤是年丁額共二萬二千四百三十有五。
五十四年乙未,命各鄉立義學。
上幸水澱,見村莊誦讀尚少,論撫臣立學,延師教之。
五十九年庚子春,令武職得入文廟,三體行禮。
先是,止許三品以上武員入廟陪祭,至是,大小員弁俱得随班行禮。
深澤有小漳村駐防千總三員,應如制奉行。
六十年辛醜春,三别,賜王植進士出身。
鄧鐘嶽榜。
今上雍正元年癸卯,追封先師孔子五代王爵。
攺啟聖祠為崇聖祠。
肇聖王木金父公正中南向,裕聖王祈父公東一室南向;诒聖王防叔公西二室南向。
昌聖王伯夏公東二室南向,啟聖王叔梁公西二室,南向。
四今按:崇聖祠當在大成殿後,今偏在殿東。
名宦、鄉賢二祠,當在戟門左右,今在崇聖祠前,俱應攺置。
命丁銀均攤地糧之内。
每銀一兩,均攤丁銀二錢七厘零,自次年為始。
二年甲辰,建忠義孝弟祠、節孝祠。
忠義孝弟祠内奉文監石碑一,巳故者置主祠中,現存者镌名碑上。
深澤建縣治東,入祠者為王舉、王懷義,續入者宋時化凡三人。
節孝祠前奉文建大坊一,巳故者器主祠中,現存者标名坊上深澤建縣治東忠孝祠右。
入祠者明張氏、高氏等十一人,國朝信氏、楊氏等九人,題坊者王宗渭妻張氏。
二祠俱春秋緻祭。
三月,賜王棫進士出身。
陳德華枋。
命舉老農,給冠帶榮身。
命各州縣歲舉勤勞儉樸老農一人,給八品冠帶榮身,以示鼓勵。
旋又命三年二舉,核實力田守分農民濫舉者,治其罪。
定先賢、先儒從祀名位。
廷臣集議,複祀者六人:蘧瑗、林放、顔何、秦冉,漢鄭康成、晉範甯。
增祀者二十人:縣袒牧皮、樂正子、公都子、萬章、公孫醜、蜀漢諸葛亮、宋尹、魏了翁、黃幹、陳淳、何基、王柏,元趙複、金履祥、許謙、陳浩、明羅欽順、蔡清國朝陸龍其增入崇聖祠者一人。
宋張載父迪,而宋儒周、程、張、邵、朱六子俱稱先賢。
深澤奉行如制。
三年乙巳,再廣深澤學額。
上詣雍識學,命人文最盛州縣入學廣額。
先是,康熙五十四年,撫臣趙弘燮以直隸廣設義學,文教日盛,請将大中學各加三名,小學加二名。
深澤文童由八名廣為十名。
至是以人文最盛之區,小學攺為中學,入學至十五名,武童亦由八名廣至十二名。
追封漢臣關三代公爵。
命州縣各于關聖廟建後殿置主。
曾祖為光昭公,祖為裕昌公,父為成忠公,歲春秋及五月十三曰凡三祭。
深澤在南門外關聖廟,應建後殿緻祭,不今按縣廟限于地逼,尚待設法增置。
四年丙午,頒禦書生民未有扁額于學宮。
恭懸文廟大成殿。
五年丁未,建先農祠。
每歲仲春行耕耤田禮。
部行儀制:州縣擇地東郊,置耤田四畝九分。
田後建先農壇,高二尺一寸,寬二丈五尺,神牌高二尺四寸,寬六寸,座高五寸,寬九寸五分。
紅牌金字書先農之神。
壇後正房三間,中奉先農神牌,東貯祭器、農具,西貯耤田、米谷。
配房各一間,東置辦祭品,西看守農民居住,周以垣牆,大門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