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志卷之十五

關燈
安縣志》卷九《選舉志·鄉科》、雍正《廣東通志》卷三十三《選舉志三·舉人》改。

     [4]“廷”原訛“庭”,據本志本卷《選舉表一·文科甲》及康熙《新安縣志》卷九《選舉志·鄉科》、雍正《廣東通志》卷三十三《選舉志三·舉人》改。

     (續上表) [1]按,“宗”,康熙《新安縣志》卷九《選舉志·鄉科》作“元”,雍正《廣東通志》卷三十三《選舉志三·舉人》作“完”,疑以“元”為是。

     國朝 [2]“麟”原訛“靈”,據康熙《新安縣志》卷九《選舉志·鄉科》、雍正《廣東通志》卷三十五《選舉志五·舉人》改。

     [3]此條原脫,據康熙《新安縣志》卷九《選舉志·鄉科》、雍正《廣東通志》卷三十五《選舉志五·舉人》補。

    按,本志本卷《選舉表一·文科甲》“羅浤”條下列“陳蘊玉”條,據康熙《新安縣志》、雍正《廣東通志》删。

     (續上表) [1]“綱”原訛“炯”,據康熙《新安縣志》卷九《選舉志·鄉科》、雍正《廣東通志》卷三十五《選舉志五·舉人》改。

     [2]按,“書經”,本志卷十九《人物志一·行誼》收溫澤孚傳作“易經”,當有一誤。

     [3]“容”原訛“珞”,據光緒《廣州府志》卷四十三《選舉表十二·舉人·國朝》改。

    光緒《廣州府志》注:“《新安志》‘容’作‘珞’。

    ”另,本志卷十九《人物志一·行誼》又誤作“熔”。

     (續上表) [1]“汪”原訛“江”,據本志本卷《選舉表一·薦辟·甲科》、光緒《廣州府志》卷四十一《選舉表十·進士·國朝》、朱保炯、謝沛霖《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下冊第2725頁等改。

     (續上表) 欽賜 副榜 國朝 [1]“丙午”原訛“丙子”,據文意改。

    按,雍正四年為丙午年。

     正貢[2] 拔貢 明 [3]按,“萬曆二十二年”,本志卷十九《人物志一·鄉賢》收陳向廷傳則稱“萬曆癸巳”即二十一年“以選貢入北雍”,二者當有一誤。

     [4]按,“萬曆二十七年甲午”有誤。

    萬曆二十七年為己亥年,萬曆二十二年則為甲午年。

     國朝 優貢 恩貢 明 國朝 [1]按,“康熙元年”,康熙《新安縣志》卷九《選舉志·歲貢》作“順治十八年”。

    康熙元年為壬寅年,順治十八年則為辛醜年。

     (續上表) 歲貢 明 [1]按,“嘉靖四十一年”,康熙《新安縣志》卷九《選舉志·歲貢》作“萬曆十五年”,“張用行”名列“尹思恕”後。

     [2]“三”原訛“五”,據康熙《新安縣志》卷九《選舉志·歲貢》改。

     [3]“三”原訛“五”,據康熙《新安縣志》卷九《選舉志·歲貢》改。

     (續上表) [1]“廬”原訛“盧”,據嘉慶《東莞縣志》卷二十三《選舉·貢生》《明史》卷四十三《地理六·江西》改。

    嘉慶《東莞縣志》注:“新安學。

    江西廬陵訓導。

    ” [2]“務”原訛“受”,據康熙《新安縣志》卷九《選舉志·歲貢》、嘉慶《東莞縣志》卷二十三《選舉·貢生》改。

    嘉慶《東莞縣志》注:“新安學。

    ” [3]“授”原訛“受”,據文意改。

    按,康熙《新安縣志》卷九《選舉志·歲貢》作“任”。

     [4]按,“浙江江陰”有誤。

    據《明史》卷四十《地理一·南京》,明代江陰屬南直隸;卷四十四《地理五·浙江》,明代浙江有江山縣、山陰縣,無江陰縣。

     [5]“十”後原衍“二”,據康熙《新安縣志》卷九《選舉志·歲貢》删。

     (續上表) 國朝 [1]“元”原訛“先”,據康熙《新安縣志》卷九《選舉志·歲貢》、雍正《廣東通志》卷三十六《選舉志六·國朝貢生》改。

     (續上表) [1]按,“三十六年辛卯”,本卷十九《人物志一·行誼》收陳宗光傳,作“壬辰歲”即三十七年壬辰,當有一誤。

     (續上表) 文職不由科貢者 國朝 【注釋】 [1]“文科甲”原脫,據本卷目錄補。

    按,科甲為科舉通稱,包括甲科(進士)、鄉科(舉人)等。

     [2]“正貢”原脫,據目錄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