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産第十四

關燈
古者格緻之學未精,故舊志之錄物産也,于動、植、礦物之界說,均少發明,而制造産之略,又何待言!加以泥古之弊,故所錄者往往偏于考據,而莫能得其實在之狀況。

    茲即本境之普通物産彙為一編,凡舊志可存者,節錄之以資考古,而去其荒誕無稽之談;舊志所不及者,間亦附以新義,聊以備數而已。

    至于斟酌古今,成一家言,可以跻于科學之列,則以俟博物之君子。

     馬,家畜中之最普通者也,土人用以耕田、駕車。

    其善走者可騎以行,名走馬。

    然不恒育駒,多自北口外販來者。

     牛,力大、性馴,土人用以耕田、駕車。

    每牝牛一頭,二三歲可得一犢,下戶多畜之;然土著回民每竊殺之,以供肉食者之用。

     驢,胪也。

    胪,腹前也。

    驢力在胪,性儉啬,易豢養,又能耐苦,凡一切耕田、駕車、轉磨、負載諸役,靡不為也,且價廉甚,下戶多畜之。

    牡者善鳴,俗呼叫驢;牝者名草驢,間歲可生駒。

     騾,性不能孕,父驢而母馬。

    其易豢養也勝于馬,而多力、善走遠過于驢,是以價值甚昂,富人争畜之,以相誇炫。

     犬,分二種:一家犬,有戀家之性,善守,生長最易;一田犬,善獵,然不多有。

    又一種巴狗,大如貓,間有畜之以為玩具者。

     羊,性善群,故于文“羊”為“群”。

    土著回教人多畜之,以供肉食者之用,至初冬踐放麥田,頗為民害,今則稍稍禁止矣。

     豬,肉美多脂。

    土人多圈而豢之,以供肉食,每歲生子三次,每次得六七頭;然亦有不用圈養者,名跑葫蘆,田圃并受其害。

     貓,善捕鼠。

    鼠害田而貓捕之,故字從“苗”。

    其眼簾按時舒縮,人多視其睛之變形以定時——子午卯酉如線,寅申巳亥如盤,辰戌醜未如棗核——然不甚确也。

    牡曰郎貓,牝曰女貓。

    郎貓好外出,不若女貓之善守;然女貓生子後,往往自吞噬之,是亦殘忍之獸也。

     (以上家獸) 鼠,種類甚多,性好疑,出穴多不果,故持兩端者謂之“首鼠”。

     鼹鼠,好穴地食地中蟲,俗名地排子。

    前爪甚利,以為穴土之用。

    以行地中不用目,故眼甚小。

     鼬鼠,一名黃鼠狼。

    形如狐,性最活潑,好食小鳥、小獸,每夜入人家竊食雞鴿。

    遇刺猬則溺之,猬畏臊,反腹受噬——鼬亦狡矣。

     猬,狀似鼠,毛如針立。

    世傳虎饑欲食,見猬而伏。

    鵲所在,猬必反腹受其啄,其遇鼬鼠亦然。

     狐,孤也,性多疑,不能合群,故曰孤。

    獵者多取其皮以為裘,以不傳熱故也,然不常有。

    國初,本縣額解狐皮十九張,皆買自京師,康熙年始永遠免解。

     兔,舐雄毫而孕,五月吐子——出王充《論衡》。

     土豹,大如犬,便捷如貓,形亦如之,作黎黑色,深夜入人家,竊食雞鴨。

     蝙蝠,亦哺乳類,日伏夜飛,好食蚊蚋,廟宇空房多有之,栖則倒挂。

     (以上野獸) 雞,稽也,能考時也,人家多畜以産卵。

    牝者俗呼草雞,雄者為公雞。

    又有九斤黃者,體大色黃。

     鴨,舒凫也,凫能高飛,而鴨舒緩不飛,故名。

    其鳴“呷呷”,如呼其名。

    沿河、沿澱諸村畜以産卵,鹽漬而食之。

    其孵化之法,以牛糞漚而出之,以雞孵亦可。

     鵝,一名舒雁,長脰,善鳴,養之園林,則蛇遠徙。

    夜鳴應更鼓,又聞聲即鳴,可以守夜。

    行有班列,故聘禮用之。

     水鴨,即凫也,水鄉多有之。

    一種小者為刀鴨。

     燕,有二種:紅襟、聲大者,越燕;班襟、聲小者,北燕。

    春社來,秋社去,月令“二月元鳥至”,即此。

    色黑,故有“烏衣”之稱。

     鴿,性喜合,故從“合”,成群而飛,土人多于檐下置筐以栖之。

    凡鳥雄乘雌,惟鴿雌乘雄,逐月有子。

     鵲,能制猬,鳴木上,猬伏不能動。

    季冬始巢,知來歲風多,巢必卑下。

    俗呼喜鵲,謂鵲先物而動,先事而應,能與人報喜,多用以占驗——以今考之,殊不盡然,蓋迷信之入人深也。

     烏,亦名鴉,其名自呼。

    小而項白者性慈,即慈烏也;大而喙長者性惡,即黑烏也,俗謂“鵲報喜,烏報憂”,蓋惡之也。

    又一種白項烏,寒露節至,來食麥種,稱麥鴉。

     鹑,雄者足高,雌者足短。

    古稱田鼠化為鹑,又雲蝦蟆得瓜化為鹑,殊不足信。

     布谷,即鸤鸠,播谷時鳴。

    其名甚多,因其聲之似而呼之,如俗稱“光棍多鋤”、“阿公阿婆,割麥插禾”、“脫卻布褲”之類,皆有關于民事者,故古以名官。

     雀,依人小鳥也,巢于檐瓦之下。

    老而斑者為麻雀。

     啄木,也,口如長錐,常鑿木食蟲,三距立于木而不墜。

    《本草》雲“此鳥善為禁法,能曲爪畫地為印,則穴之塞自開,開辄以翼毀之,不令人見,其肉治小兒積塊”。

    有大如鵲、青黑色、頭上有紅毛者,為山啄木。

     鹭,色雪白,小不逾大,飛有次序,欲取魚則餌之。

    頂上有毛十數莖,長寸餘,毵毵然如絲。

    土人以火槍弋之,拔其毛,赴天津洋行售之,約每毛一兩值銀四五兩。

     莺,俗呼黃雀,即《詩》之“倉庚”,善鳴,以三月及八九月來。

    土人設法捕之,畜以籠,飼以核桃蘇子,鳴聲清脆可喜。

     (以上鳥類) 鯉,脊旁鱗三十有六,有小黑點如十字文理,故名。

    鯉有赤、白、黃三種,在河者色白,在澱者色黃黑。

     鲫,一名鲋,好旅行,故從“即”從“付”。

    食之能健脾。

     鲂,一名鳊,少力,細鱗。

    其廣方,其厚扁,故一曰鲂,一曰鳊。

     鲇,一名。

    背青而大口,無鱗。

    褪其皮以為羹,肉甚美。

     鳟,眼赤,頭小而身圓,長似而鱗細,好獨行,故從尊。

     ,身圓長,肉厚,俗呼厚魚。

     鳢,一名,俗呼黑魚,身圓而紋黑。

    頭背北向南,夜則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