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縣續志卷之六

關燈
知縣程維雍重修邑人白遇道編纂 人物傳下 列女宜别傳舊入人物,今仍之。

    泾野子固言之:丈夫不如婦人者多矣。

    德言容功,幽娴貞靜,豈一端而已。

    善乎?唐魏徵之言曰:婦人之德,雖在于溫柔,立節垂名,鹹資于貞烈。

    明馬理之言曰:士有百行,女唯一貞。

    則夫光彤管、存正氣者,固自有在也。

    今搜次貞孝節烈之著者,其他賢淑才秀概從略。

     節孝 明十一人 高氏,廪生蕭韶妻,禮部司務自修母。

    韶有遠志,未竟而卒。

    氏年未三十,諸子皆幼弱,乃含冰齧檗百方支持,守節三十六年,以子自修奏诏下。

    有司旌其門曰:姑婦雙節。

     朱氏,齊天真妻。

    性方嚴,寡言笑。

    天真病故,氏年方二十,長子甫三歲,次子屬遺腹,守節甘貧。

    事瞽目姑晨昏唯謹,晝杼夜績,艱苦備嘗。

    年登八十,禦史施惟翰扁其門。

     文氏,裴訓妻。

    訓卒,氏誓以死殉,舅姑勸止。

    守節撫孤,子汝清以處士殁,祀鄉賢。

    孫憲度成進士。

     裴氏,張君宦妻。

    青年為嫠婦,伯叔利其産業,逼令改适。

    氏矢之曰:生為張婦,死為張鬼。

    守節四十餘年,壽七十九。

     馬氏,胡炳妻。

    善事舅姑。

    炳卒,遺孤幼弱,氏剪發矢志,艱苦自守曆四十餘年。

     楚氏,田表正妻。

    年二十五歲,夫亡。

    閱六月,生子九疇。

    家貧無依,以針黹為活養姑育子,之死靡他。

     邸氏,田遇金妻。

    年二十八,夫亡,撫二子成立。

    守節五十一年卒。

     馬氏,田遇霖妻。

    孝舅姑,相夫子,有雞鳴之風。

    夫亡,苦節四十年,撫三子俱成立。

    萬曆丁亥,督學許移檄旌獎,潛山潘镧為詩诔之。

    詩曰:晏村搖落渭城秋,綠鬓孀居到白頭。

    堂上問姑心百結,燈前課子淚雙流。

    半生孑立綱常重,七秩全歸正氣收。

    旌檄表揚傳實錄,柏舟應不愧前修。

     程氏,貢士景頤妹,董某妻也。

    年二十,稱未亡人。

    撫遺孤,甘貧苦。

    鄰族有饋米者謝弗受,曰:若我不受貧,則不守寡矣。

    後子年弱冠而夭,媳某氏年甫十八。

    氏恐其不能守,勸之嫁,媳泣曰:婦去姑誰依?二人相依為命,紡績度日,壽各八十,人稱“姑婦雙節”。

    以上《樊志》 增補 李氏,呂泾野先生柟妻。

    事繼姑侯氏甚謹,躬操井臼。

    遇嫡姑宋氏忌日,悲思泣下,恨不及事。

    翁姑卒,痛哭毀瘠。

    撫叔氏遺孤成立,為之娶婦。

    壽七十三,嘉靖三十三年卒。

    《邱隅集》 郭氏,生員李原植妻。

    幼讀四書及《列女傳》。

    夫卒,守節教子,口授《魯論》及忠孝故事。

    年三十二而卒。

    《劉志》 國朝已旌六十人 藥氏,裴汝清妻。

    年十九,生男憲度甫四十七日而夫亡。

    家人勸令改适,氏剪發自誓:孝事孀姑。

    撫子憲度成進士,有司旌表。

    《劉志》 張氏,銀大用妻。

    年十六于歸,未一載大用遠賈平涼,十載不一歸,尋病殁。

    氏年才二十七,上有翁姑,下無子息。

    翁姑勸令改嫁,涕泣跪誓曰:從一而終,婦之道也。

    媳死不願他适。

    取夫堂弟子為嗣。

    康熙辛巳歲饑,菽水取辦于十指,以精鑿奉舅姑,自啖糠秕。

    比殁,竭力治喪,葬悉如禮。

    見年七十五歲,有司上其事請旌。

    以上《樊志》 新增 屈氏,劉文魁妻。

    年二十八夫亡,姑老子幼。

    年荒,奉姑就食南陽。

    姑死,鬻發歸葬,撫子成立。

    守節四十餘年,雍正五年旌。

    《賈志》 李氏,馬世英妻。

    夫亡,年甫二十一歲。

    守貞四十年。

    乾隆元年旌。

     李氏,來汝林妻。

     張氏,李蘊錦妻。

    李不禮于氏,氏事之愈謹。

    年二十李殁,矢志勵節,晝夜紡績,力葬李氏四喪。

    會庚辛連年荒歉,忍饑寒困苦,愈堅其節。

    知縣吳表其門曰:松節霜操。

     馬氏,吳佑妻。

    李氏,樊宗玺妻。

    俱乾隆三年旌。

     王氏,遇道太高祖母。

    太高祖春翁,諱熹公。

    殁時,高祖諱子德,公年甫四歲,貧無卓錐地,又乏期功強近之親。

    太高祖母母子二人,形影相吊,茹茶飲冰,撫養成人,延道家一線之脈,皆太母恩。

    督學某賜“柏舟高節”匾額,乾隆四年旌。

     王氏,張鳳翙妻。

    胡氏,張永齡妻。

    曹氏,劉孔仰妻。

    年十六,歸于劉。

    甫二年,劉服賈鄖陽,氏奉姑就食。

    歲餘複歸,育一子。

    劉流落十數載不一内顧,後病歸,尋死。

    氏事姑教子,守節四十年。

    俱乾隆八年旌。

     銀氏,吳希孔妻。

    乾隆九年旌。

     聶氏,張宗孔妻。

    段氏,張明建妻。

    俱乾隆十年旌。

     吳氏,史君用妻。

    乾隆十一年旌。

     劉氏,周文教妻。

    乾隆十三年旌。

     聶氏,劉延儒妻。

    乾隆十五年旌。

     郝氏,吳居業妻。

    乾隆二十一年旌。

     崔氏,李屆馥妻。

    乾隆二十二年旌。

     郭氏,李有村妻。

    乾隆二十四年旌。

     王氏,鬲伯信妻。

    乾隆二十五年旌。

     史氏,劉統妻。

    乾隆二十六年旌。

     劉氏,喻琅妻。

    李氏,雷永順妻。

    俱乾隆二十七年旌。

     劉氏,韓麟生妻。

    乾隆二十九年旌。

     高氏,劉(瞮)〔瞰〕妻。

    乾隆三十三年旌。

     尚氏,賈甯妻。

    乾隆三十五年旌。

     楊氏,李天秀妻。

    乾隆三十六年旌。

     高氏,馬珏妻。

    張氏,雷霆妻。

    郭氏,劉永順妻。

    俱乾隆年間旌。

     黨氏,生員雷亨妻。

    嘉慶八年旌。

     邑人周映紫撰《節孝碑記》,曰:孺人姓黨氏,秉姿端淑。

    年十六于歸邑文學雷子彥禮。

    孝事舅姑,躬操井臼。

    甫七歲,雷子遽卒。

    閱四月,遺腹子繼濂始生。

    予曩列庠序間,聞雷子笃志純修,沉潛宋儒之學,不徒為帖拈章句,心竊傾慕之,未之接晤也。

    及雷子殁時,孺人年二十有二耳,舅姑在堂,呱呱者在抱,人皆謂孺人難之。

    乃孺人矢志所天婦修子職,晨昏必視,奉養必給,堂上人各得歡心。

    比相繼以壽終,喪葬事孺人一身營之,悉如禮。

    裡黨間謂:舅若姑無子而有子也。

    繼濂即長,命就外傅。

    讀自塾歸,必稽考所誦習,旋入邑庠為名諸生。

    論者又謂:繼濂無父而有父也。

     嘉慶八年,族黨以孺人合例公舉,諸有司聞于朝,奉旨旌表。

    于戲榮已。

    雷子雖早卒,不亦無憾矣乎。

    予嘗謂:文學之士,不難于藻缋辭章驚才逞豔,而難于研心性命為笃實。

    近裡之修阃德之修,不難于從一守終寡鹄孤鸾,而難于代勤子職撫孤承家。

    中饋而兼丈夫之能,人恒詫其易,而不詳其所謂難,猶未達于義理之盡者也。

    若雷子之為儒,黨孺人之勵節,可謂兩為其難者矣。

     歲戊辰,孺人年登七十有四,恩诏既頒,同人将緻賀焉。

    囑予為文,勒之貞石以志諸久,乃不辭弇陋而為之記。

     徐氏,李殿傑妻。

    嘉慶十九年旌。

     董氏,白□妻。

    道光十年旌。

     任氏,張宗義妻。

     邢氏,王植妻。

    張氏,商志霖妻。

    魚氏,河内知縣劉世淇繼妻。

    呂氏,劉柱妻。

    葉氏,白□妻。

    俱道光十二年旌。

     石氏,墨俊妻。

    道光十三年旌。

     劉氏,趙彩章妻。

    道光十九年旌。

     蔡氏,趙守經妻。

    道光二十三年旌。

     柴氏,楊林信妻。

    道光二十五年旌。

     年氏,曹君和妻。

    本郃陽人,從外家占籍高陵。

    事姑至孝,姑董氏得颠痫[1]疾,氏扶掖左右晨夕不離。

    生孩十齡而君和死,家徒壁立,矢死靡佗,撫孤成立得抱孫焉。

    守節六十餘年,壽九十有二歲。

     李氏,生員粆慎修妻。

    俱鹹豐八年旌。

     張氏,王景信妻。

    張氏,喬作舟妻。

    張氏,喬作楹妻。

    俱鹹豐九年旌。

     王氏,生員陳廷楫妻。

    廷楫少有文名,以疾早殁。

    氏年才二十八,生遺腹子漣,矢志守節。

    家人懼其不終,間勖以大義,氏笑曰:守節自婦人事,何勸為?紡績訓子,待之如嚴父。

    漣偶廢,辄為不食,漣涕泣受戒而後已,卒得成立。

    後以漣遇回害憂憤卒,年五十有九。

    同治六年旌。

     孝婦劉氏,楊增美妻。

    增美以家貧遠遊恒不歸,氏代共子職,甚得翁姑歡心,教子得成立。

    光緒六年,督學樊公恭煦以“德全孝慈”顔其門,并為題旌。

     孫氏,龍雨妻。

    年十九雨亡,二孤均在抱,剪發矢志。

    姑夙病痿痹,氏抱子侍側,衣恒不解帶。

    比殁,鬻産以斂。

    遭饑歲,日咬菜根為糧。

    夫堂兄某逼之嫁,氏忿欲投井以救免。

    益勵冰操,晚年桂蘭林立。

    守節六十三年。

     洛氏,商廣義妻。

     孫氏,藥師孔妻。

     陳氏,蒙錄全妻。

     楊氏,生員蒙養純妻。

     王氏,廪生梁景泰妻。

     劉氏,李仲贍妻。

     張氏,蒙上選妻。

     牛氏,胡友直繼妻。

     周氏,王昌妻。

    已上旌年失考。

     吾邑列女之傳者,有明一代,僅二十餘人。

    國朝邀旌典者,已六十有一人,何其盛欤!蓋國家厚澤涵濡淪人肌髓,雖巾帼皆知慕義,故女士接踵而出,非獨其天性然也。

    昔文王“二南”化洽見諸詩歌者,如江漢女子汝濆婦人,以及蘋蘩昭敬于澗濱,雀鼠息争于行露,無不以征王化之成,見風俗之美。

    以古方今,又何多讓?故備列之以彰國典,而紀全盛焉。

     其未旌者 邸氏,史躍龍妻。

    龍服賈蕪湖溺水死,氏年二十七歲,矢志守節。

    痛夫殁水,戒諸子勿食魚蝦。

    撫三子,教諸孫。

    宏鏡、宏銮,俱為諸生。

    夫弟仁龍貧無依,命以家塾一所、田數十畝給之,謂子孫曰:爾祖父之手足也。

    壽九十餘。

    順治間,知縣邵題贈墓石,曰:松筠節操。

     張氏,史載秦妻。

    生員宏鏡母,生員翰鼎之祖母也。

    夫亡,守節事姑邸氏,委曲承志,鄉裡悉稱其孝。

    康熙間,知縣張、朱,訓導黃,俱扁其門。

     楊氏,程之秀妻。

    年未三十夫亡,安貧守貞,撫前室子如己子。

    壽七十五。

     呂氏,來珬妻。

    年二十二歲珬亡。

    守節,撫二孤成立。

    壽八十二歲。

    知縣朱、蔣、吳,俱給匾額。

     文氏,呂大印妻。

    夫亡,遭奇荒,竭力養姑,撫二子成人,孫曾蔚起。

    知縣胡、訓導李,俱給“節孝”匾。

     康氏,任君成妻,三原諸生鼎彥女。

    結缡後值姑病笃,邽股肉和藥療之得愈。

    年十九歲君成亡,子方數月,氏矢志撫孤。

    時姑亦生子未龀,姑殁撫之與己子無異。

    尋子又夭,複撫侄。

    翁憐其幼欲令嫁,氏剪發毀容誓曰:欲奪志即死耳。

    翁知其志堅,乃止。

    知懸朱給匾曰“節孝雙全”,三原令張亦以“貞孝”扁其門。

     梁氏,邸希珩妻。

    珩殁,氏年二十八歲。

    事衰姑克盡婦道,少有不怡必委曲寬慰。

    撫子成表至于成立。

     王氏,樊光福妻。

    年二十福亡,撫孤完節,以紡績自活曆數十年。

     任氏,生員劉呈祥妻。

    年十九夫亡,守貞四十餘年。

     段氏,貢生吳子馴妻。

    年二十二歲夫亡,誓不再适。

    撫周歲兒,事七旬姑終其天年。

    知縣王扁其門曰“貞節繼美”。

     郭氏,允屏女。

    年十六适郭九賓,恭順翁姑。

    甫二載而九賓死,遺孤尚在襁褓,矢志不嫁,訓子萬有為諸生,守貞三十九年。

    雍正辛亥間,督糧道某公饬縣給“坤德以終”匾。

     劉氏,廪生李人哲繼妻。

    十八相夫,克循婦道。

    二十一歲人哲病殁,氏決志身殉,念前室所遺子女無依,忍死撫育。

    後子日華入邑庠。

    教論劉表其門曰“德萃一門”。

     安氏,守廉次女,繼姊氏适劉曰可。

    可行貨殁于外,氏居貧守志,撫姊子漢脈成人。

    邑令扁其門曰“矢志從一”。

     李氏,魏序科妻。

    科貿易湖省,姑張氏疾笃且老,非肉食不下咽。

    氏痛家屢空,莫供甘旨,邽左股肉以進,姑病旋愈而李亦無恙。

     仵氏,舉人陳泰妻。

    泰故,子念嚴方四歲,家又赤貧,氏攜子寄食母家,督之讀書。

    十六為邑諸生,尋又殇,氏與媳張氏相對泣血,共茹冰檗,撫四歲孤孫紹祖成立。

    壽七十三,守節四十五年。

    張壽七十,守節四十二年。

    邑令王扁其門曰“兩世冰操”。

     張氏,史繼芳妻。

    夫亡,年二十八,遺孤尚幼,矢志勵節,曆五十年。

     郝氏,府庠生梁璋妻。

    育一子而璋亡,年二十八歲,欲以身殉。

    舅姑谕以子未成人,若是,是餒而夫之祀矣,豈但兩老人無依哉。

    氏遂忍須臾,事翁姑皆考終,子世傑亦為諸生。

     馬氏,張程世妻。

    二十四歲孀居,養姑撫孤,守節五十四年。

     吳氏,賈昆藏妻。

    賈亡,氏年十八無子。

    撫侄延宗,曆四十餘年。

     梁氏,邸璾妻。

    年二十二夫亡,撫育兩世孤兒,苦節六十餘年。

     李氏,生員劉複向妻。

    劉亡,孝舅姑、撫孤子,苦節三十六年。

    知縣劉扁其門。

     紀氏,李文壽妻。

    年二十二歲稱未亡人,家貧織績,養親撫幼子,守貞四十餘年。

    署知縣李給扁表其闾。

     吳氏,廪生李憬妻。

    憬死,氏年才二十三,姑已七旬,子方四齡,而家徒壁立。

    有勸之改适者,氏曰:背姑不孝;棄子不慈;夫不幸短命而遺其老弱,不義。

    蹈此三愆,尚為人乎?勸者慚沮。

    氏奉衰姑生死俱以禮,子亦長大成人。

    宗黨高其節,贈“柏舟自矢”匾至今。

    孫曾森立,有聲庠序,人以為苦節之報雲。

    以上《樊志》 新增 高氏,聶世文妻。

    年二十七歲夫亡,守節。

    三十三卒。

     李氏,姬臣智妻。

    年二十歲夫亡,守節。

    年八十四卒。

     楊氏,張思德妻。

    年二十七歲思德死,安貧撫孤。

    卒年六十七歲。

     趙氏,王益泰妻。

    年十七歲夫亡,守節撫孤。

    六十一歲卒。

     馬氏,張玉傑妻。

    年十九傑殁,撫周歲兒,守節五十餘年。

     徐氏,錢福成妻。

    守節四十年卒。

     程氏,陳廷有妻。

    孀居時年二十五歲。

    甘貧守志,曆四十餘年。

     李氏,穆永祿妻。

    祿死,年甫二十三歲,撫孤成立。

    守節三十餘年。

     陳氏,桑長發妻。

    夫亡無子,矢志完貞,孝養翁姑。

    年六十三歲卒。

     羅氏,徐天化妻。

    年二十七,夫亡,家綦貧,守節撫孤。

    年五十六歲卒。

     閻氏,程世陽妻。

    年二十二歲,夫亡無子。

    撫幼侄、孝尊章,守節三十四年。

     孫氏,郇學義妻。

    郇殁氏年未三十,守節撫孤曆五十年。

     李氏,郇學純妻。

    年二十郇亡,家貧無依,撫一子備嘗艱苦。

    守節五十餘年。

     王氏,黃信妻。

    年二十七歲信殁,僅遺廈房數椽、旱田數畝。

    氏藉針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