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右皇朝陳與義字去非,汝州葉縣人。
中進士第。
宣和中,徽宗見其所賦【墨梅詩】,喜之,遂登冊府。
建炎中,掌内外制,拜參知政事,以卒。
晚年詩尤工。
周葵得其家所藏五百馀篇,刊行之,号【簡齋集】。
*【胡承公集】十卷,【資古紹志集】十卷 右皇朝胡世将字承公。
中進士科。
早受知于晁無咎。
建炎南渡,嘗直學士院,終于資政殿學士、川陝宣撫使。
為文敏贍溫雅,掌書命,頗有能聲。
喜聚金石刻,效歐公【集古錄】為【資古紹志集】,序雲:以成其先人之志,故以“紹志”目其書。
*【邵氏集】二十卷 右皇朝邵溥字澤民。
進士第。
靖康初,為戶部侍郎。
上踐祚,以例貶官。
紹興中,複待制,宣撫川陝。
師事崇福十二父詩文早有能聲。
*【汪彥章集】十卷 右皇朝汪藻字彥章。
嘗為翰林學士。
*【藝圃折衷】六卷 右皇朝鄭厚,莆陽人。
紹興中,舉進士第一,坐台評廢于家。
*【李易安集】十二卷 右皇朝李氏格非之女。
先嫁趙誠之,有才藻名其舅正夫相徽宗朝,李氏嘗獻詩曰:“炙手可熱心可寒。
”然無檢操,後?張汝舟,不終晚節。
流落江湖間,以卒。
*【洪覺範筠溪集】十卷 右皇朝僧惠洪覺範,姓喻氏,高安人。
少孤,能緝文。
張天覺聞其名,請住峽州天甯寺,以為今世融、肇也。
未幾,坐累民之。
及天覺當國,複度為僧,易名德洪。
數延入府中。
及天覺去位,制獄窮治其傳達言語于郭天信,竄海南島上。
後北歸。
建炎中卒。
着書數萬言,如【林間錄】、【僧寶傳】、【冷齋夜話】之類,皆行于世。
然多誇誕,人莫之信雲。
*【饒德操集】一卷 右皇朝饒節字德操,曾布之客也。
性剛峻,晚與布論不合,因棄去,祝?為浮屠,在襄漢間聲望甚重雲。
*【魏仲先草堂集】二卷,【钜鹿東觀集】二卷 右皇朝魏野字仲先,陝州人。
志清逸,以吟詠自娛,忘懷榮利,隐于陝之東郊。
手植竹木,繞以流泉,鑿土袤丈,曰樂天洞,前立草堂。
為詩肖苦,句多警策,與寇準、王旦善,每往來酬唱。
祀汾陰歲,召不起。
卒,贈着作郎。
集有薛田序。
【钜鹿東觀集】乃野之子閑集其父詩四百篇,以贈着作,故以“東觀”名集。
*【潘逍遙詩】三卷 右皇朝潘阆字逍遙,大名人。
通【易】、【春秋】,尤以詩知名。
太宗嘗召對,賜進經,将官使之,不就。
王繼恩與之善。
繼恩下獄,捕阆甚急,久之弗得。
鹹平初,來京師,尹收擊之。
真宗釋其罪,以為滁州參軍,後卒于泗上。
與王禹偁、孫何、柳開、魏野交好最密。
集有祖無擇序,錢易、張逵皆碣其墓,附于集後。
蘇子瞻少年時,過一山院,見壁上有句雲:“夜涼知有雨,院靜若無曾。
”而不知何人詩。
今集有此聯,乃阆【夏日宿西禅院】詩也。
小說中謂阆坐盧多遜黨,嘗追捕,非也。
*【林君複集】二卷 右皇朝逋字君複,杭州錢塘人。
少刻志為學,結盧西湖之孤山。
真宗聞其名,诏郡縣常存遇之。
善行書,喜為詩,其語孤峭澄淡。
臨終作一絕曰:“茂陵他日求遺藁,猶喜初無封禅書。
”或刻石置之其墓中。
賜谥曰和靖先生。
集有梅聖俞序。
*【石曼卿集】一卷 右皇朝石延年字曼卿南京宋城人。
舉進士不中,為三班奉職,改太常寺太祝,遷秘閣校理。
氣貌雄偉,喜論事,善書劄,從酒不羁,世多傳其仙去。
其詩如【春陰】、【紅梅】,及“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莺聲不逐春光老,花影常随日腳流”之句,至今諷詠焉。
*【陳亞之集】一卷 右皇朝陳亞,字亞之。
性滑稽,喜賦藥名詩,仕至司封郎中。
藥名詩始于唐人張籍,有“江臯歲暮相逢地,黃葉霜前半下枝”之詩,人謂起于亞,實不然也。
*【蘇才翁集】一卷 右皇朝蘇舜元字才翁,子美兄也。
工草隸,詩章豪麗。
*【杜師雄詩】一卷 右皇朝杜默字師雄,徂徕人。
石介作【三豪篇】,所謂“歌之豪”者。
蘇子瞻頗陋之。
*【鄭成之集】十卷 右皇朝鄭褒字成之,閩人。
登進士第。
慕韓愈為文。
陳诂為編次其集,張景為之序。
*【将歸集】一卷 右未詳何人。
有【題林逋隐居詩】,當是昭陵時人也。
*【徐仲車詩】一卷 右皇朝徐積字仲車,東莞人。
*【黃虞部詩】一卷 右皇朝黃觀。
昭陵時,嘗将漕成都。
*【邵堯夫擊壤集】二十卷 右皇朝邵雍堯夫,隐居洛陽。
熙甯中,與常秩同召,力辭不起。
邃于【易】數。
始為學,至二十年不施枕榻睡,其精思如此。
歌詩蓋其馀事,亦頗切理,盛行于時。
卒谥康節。
集自為序。
*【韓持國詩】三卷 右皇朝韓維字持國,億之子也。
元豐中,入翰林為學士,遷承旨。
哲宗初載,拜門下侍郎。
與其兄子華、玉汝俱位宰相。
持國最能詩,世傳其“酴?靡”絕句,他多稱是。
*【司馬才仲夏陽集】兩卷 右皇朝司馬槱?字才仲,溫公之侄孫。
元祐初,與王當輩同中賢良科,調官錢塘。
喜賦宮體詩,故世傳其為鬼物所崇而卒。
*【司馬才叔逸堂集】十卷 右皇朝司馬?或字才叔,才仲之弟也。
登進士第,亦嘗應賢良,以黨锢不召。
詩雖縱豔,比其兄稍莊雅。
*【岷山百境詩】二卷 右皇朝王き字道輔。
少有能詩名。
世謂其詩初若不經意,然遣詞屬意,清麗絕人。
自号南陔居士。
宣和中,以狂谲被谮,伏誅。
*【楊天隐詩】十卷 右皇朝楊恬字天隐,潼川人。
*【韓子蒼集】三卷 右皇朝韓駒子蒼,仙井人。
政和初,請阙上書,特命以官,累擢中書舍人,權直學士院。
王甫嘗命子蒼詠其家【太乙真人圖】,詩盛傳一世。
宣和間,獨以能詩稱雲。
*【許表民詩】十卷 右皇朝許彥國字表民,青社人。
周邦彥稱其寬平優遊,中極物情,惜乎留落不偶,故世人知之或寡也。
*【呂居仁集】十卷 右皇朝呂本中字居仁,好問右丞之長子。
靖康初,權尚書郎。
紹興中,賜進士第,除右史,遷中書舍人,已而落職奉祠。
少學黃山谷為詩,嘗作【江西宗派圖】,行于世。
*【晁氏具茨集】三卷 右先君子詩集也,呂本中以為江西宗派,曾慥亦稱公早受知陳無己,從兄以道嘗謂公宗族中最才華。
喻汝砺序其詩雲:“予嘗從叔用商近朝人物,嘉言善行,朝章國典,禮文損益,靡不貫洽。
由叔用之學而達諸廊廟,溫厚足以代言,淵博足以顧問,則以詩鳴者,是豈叔用之志也哉?雖然,叔用既已油然栖志于林間曠遠之中,遇事寫物,形于興屬,淵雅疏亮,未嘗為凄怨危憤之音。
予于是有以見叔用于消長用舍之際,未嘗不安而樂之者也。
嗟乎!所謂含章内奧而深于道者,非耶?秦漢以來,士有抱奇懷能,留落不遇,往往操心汗筆,有怨诽沈抑之思,氣候急刻,不能閑遠,古之詞人皆是也,所以往往無所建立于天下。
唯深于道者,遺于世而不怨,發于詞而不怒,君子是以知其必能有為于世者也。
嗟乎!吾于叔用,豈直以詩人命之哉!” *【澗上丈人詩】二十卷 右皇朝陳恬字叔易,堯叟裔孫也。
博學有高志,不從選舉,躬耕于陽翟,與鮮于綽、崔??齊名,号“陽城三士”。
又與晁以道同蔔隐居于嵩山。
大觀中,召赴阙,除校書郎。
以道寄詩戲之,曰:“處士何人為作牙,暫攜猿鶴到京華,故山嚴壑應惆怅,六六峰前隻一家。
”未幾,緻仕還山。
建炎初,再召,避地桂嶺。
卒,年七十四。
秩朝奉郎,直秘閣。
澗上丈人者,其自号也。
計句豪健,嘗作【古别離】,紀靖康之難,一時傳誦之。
筆劄清勁,與人尺牍,主皆藏┑以為寶雲。
*【藏寂軒】文藁 右皇朝董□字□□,襄陽人。
*【趙延持盈】要論 右皇朝趙延。
宣和初,任合州石照縣丞日所上。
*【參寥集】十二卷 右皇朝僧道潛,自号參寥子。
與蘇子瞻、秦少遊為詩友。
其詩清麗,不類浮屠語,世稱其【東園】、【贈歌者】兩絕句,馀多類此。
*【希白詩】三卷 右皇朝僧希白撰。
張逸序之,曰:“希白能詩,與宋白、梁周翰、張詠而下十數公相友善,其格律不減齊己”雲。
*【呂獻可章奏】二十卷 右皇朝呂誨字獻可。
熙甯中,為禦史中丞,坐攻王安石,知鄧州。
司馬溫公服其知人,讠志其墓,且序其【章奏集】,雲:“其草存者二百八十有九,曆觀古人,有能得其一二者二百八十有九已可載之史籍,在獻可,蓋不足道也。
” *【孫莘老奏議】十卷 右皇朝孫覺字宰老。
元豐末,自秘書少監除右谏議大夫。
元祐初,遷給事中,吏部侍郎。
莘老素與王介甫善,後為谏官,論新法,遂絕。
*【範蜀公奏議】二卷 右皇朝範鎮字景仁,成都人。
舉進士,為禮部第一。
仁宗朝知谏院。
後言王安石新法不便,乞緻仕,歸颍昌。
元祐初,诏召不赴。
封蜀郡公。
年八十一。
谥忠文。
*【河間公奏議】十卷 右皇朝朱光庭元祐中為谏官時所論事也。
*【包孝肅奏議】十卷 右皇朝包拯字希仁,合淝人。
天聖五年進士。
為禦史中丞,知開封府。
為人剛嚴,聞者皆憚之。
*【李公擇廬山奏議】十七卷 右皇朝李常字公擇。
早年讀書于廬山。
熙甯中,為谏官,論青苗法而罷。
元祐初,為禦史中丞。
中進士第。
宣和中,徽宗見其所賦【墨梅詩】,喜之,遂登冊府。
建炎中,掌内外制,拜參知政事,以卒。
晚年詩尤工。
周葵得其家所藏五百馀篇,刊行之,号【簡齋集】。
*【胡承公集】十卷,【資古紹志集】十卷 右皇朝胡世将字承公。
中進士科。
早受知于晁無咎。
建炎南渡,嘗直學士院,終于資政殿學士、川陝宣撫使。
為文敏贍溫雅,掌書命,頗有能聲。
喜聚金石刻,效歐公【集古錄】為【資古紹志集】,序雲:以成其先人之志,故以“紹志”目其書。
*【邵氏集】二十卷 右皇朝邵溥字澤民。
進士第。
靖康初,為戶部侍郎。
上踐祚,以例貶官。
紹興中,複待制,宣撫川陝。
師事崇福十二父詩文早有能聲。
*【汪彥章集】十卷 右皇朝汪藻字彥章。
嘗為翰林學士。
*【藝圃折衷】六卷 右皇朝鄭厚,莆陽人。
紹興中,舉進士第一,坐台評廢于家。
*【李易安集】十二卷 右皇朝李氏格非之女。
先嫁趙誠之,有才藻名其舅正夫相徽宗朝,李氏嘗獻詩曰:“炙手可熱心可寒。
”然無檢操,後?張汝舟,不終晚節。
流落江湖間,以卒。
*【洪覺範筠溪集】十卷 右皇朝僧惠洪覺範,姓喻氏,高安人。
少孤,能緝文。
張天覺聞其名,請住峽州天甯寺,以為今世融、肇也。
未幾,坐累民之。
及天覺當國,複度為僧,易名德洪。
數延入府中。
及天覺去位,制獄窮治其傳達言語于郭天信,竄海南島上。
後北歸。
建炎中卒。
着書數萬言,如【林間錄】、【僧寶傳】、【冷齋夜話】之類,皆行于世。
然多誇誕,人莫之信雲。
*【饒德操集】一卷 右皇朝饒節字德操,曾布之客也。
性剛峻,晚與布論不合,因棄去,祝?為浮屠,在襄漢間聲望甚重雲。
*【魏仲先草堂集】二卷,【钜鹿東觀集】二卷 右皇朝魏野字仲先,陝州人。
志清逸,以吟詠自娛,忘懷榮利,隐于陝之東郊。
手植竹木,繞以流泉,鑿土袤丈,曰樂天洞,前立草堂。
為詩肖苦,句多警策,與寇準、王旦善,每往來酬唱。
祀汾陰歲,召不起。
卒,贈着作郎。
集有薛田序。
【钜鹿東觀集】乃野之子閑集其父詩四百篇,以贈着作,故以“東觀”名集。
*【潘逍遙詩】三卷 右皇朝潘阆字逍遙,大名人。
通【易】、【春秋】,尤以詩知名。
太宗嘗召對,賜進經,将官使之,不就。
王繼恩與之善。
繼恩下獄,捕阆甚急,久之弗得。
鹹平初,來京師,尹收擊之。
真宗釋其罪,以為滁州參軍,後卒于泗上。
與王禹偁、孫何、柳開、魏野交好最密。
集有祖無擇序,錢易、張逵皆碣其墓,附于集後。
蘇子瞻少年時,過一山院,見壁上有句雲:“夜涼知有雨,院靜若無曾。
”而不知何人詩。
今集有此聯,乃阆【夏日宿西禅院】詩也。
小說中謂阆坐盧多遜黨,嘗追捕,非也。
*【林君複集】二卷 右皇朝逋字君複,杭州錢塘人。
少刻志為學,結盧西湖之孤山。
真宗聞其名,诏郡縣常存遇之。
善行書,喜為詩,其語孤峭澄淡。
臨終作一絕曰:“茂陵他日求遺藁,猶喜初無封禅書。
”或刻石置之其墓中。
賜谥曰和靖先生。
集有梅聖俞序。
*【石曼卿集】一卷 右皇朝石延年字曼卿南京宋城人。
舉進士不中,為三班奉職,改太常寺太祝,遷秘閣校理。
氣貌雄偉,喜論事,善書劄,從酒不羁,世多傳其仙去。
其詩如【春陰】、【紅梅】,及“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莺聲不逐春光老,花影常随日腳流”之句,至今諷詠焉。
*【陳亞之集】一卷 右皇朝陳亞,字亞之。
性滑稽,喜賦藥名詩,仕至司封郎中。
藥名詩始于唐人張籍,有“江臯歲暮相逢地,黃葉霜前半下枝”之詩,人謂起于亞,實不然也。
*【蘇才翁集】一卷 右皇朝蘇舜元字才翁,子美兄也。
工草隸,詩章豪麗。
*【杜師雄詩】一卷 右皇朝杜默字師雄,徂徕人。
石介作【三豪篇】,所謂“歌之豪”者。
蘇子瞻頗陋之。
*【鄭成之集】十卷 右皇朝鄭褒字成之,閩人。
登進士第。
慕韓愈為文。
陳诂為編次其集,張景為之序。
*【将歸集】一卷 右未詳何人。
有【題林逋隐居詩】,當是昭陵時人也。
*【徐仲車詩】一卷 右皇朝徐積字仲車,東莞人。
*【黃虞部詩】一卷 右皇朝黃觀。
昭陵時,嘗将漕成都。
*【邵堯夫擊壤集】二十卷 右皇朝邵雍堯夫,隐居洛陽。
熙甯中,與常秩同召,力辭不起。
邃于【易】數。
始為學,至二十年不施枕榻睡,其精思如此。
歌詩蓋其馀事,亦頗切理,盛行于時。
卒谥康節。
集自為序。
*【韓持國詩】三卷 右皇朝韓維字持國,億之子也。
元豐中,入翰林為學士,遷承旨。
哲宗初載,拜門下侍郎。
與其兄子華、玉汝俱位宰相。
持國最能詩,世傳其“酴?靡”絕句,他多稱是。
*【司馬才仲夏陽集】兩卷 右皇朝司馬槱?字才仲,溫公之侄孫。
元祐初,與王當輩同中賢良科,調官錢塘。
喜賦宮體詩,故世傳其為鬼物所崇而卒。
*【司馬才叔逸堂集】十卷 右皇朝司馬?或字才叔,才仲之弟也。
登進士第,亦嘗應賢良,以黨锢不召。
詩雖縱豔,比其兄稍莊雅。
*【岷山百境詩】二卷 右皇朝王き字道輔。
少有能詩名。
世謂其詩初若不經意,然遣詞屬意,清麗絕人。
自号南陔居士。
宣和中,以狂谲被谮,伏誅。
*【楊天隐詩】十卷 右皇朝楊恬字天隐,潼川人。
*【韓子蒼集】三卷 右皇朝韓駒子蒼,仙井人。
政和初,請阙上書,特命以官,累擢中書舍人,權直學士院。
王甫嘗命子蒼詠其家【太乙真人圖】,詩盛傳一世。
宣和間,獨以能詩稱雲。
*【許表民詩】十卷 右皇朝許彥國字表民,青社人。
周邦彥稱其寬平優遊,中極物情,惜乎留落不偶,故世人知之或寡也。
*【呂居仁集】十卷 右皇朝呂本中字居仁,好問右丞之長子。
靖康初,權尚書郎。
紹興中,賜進士第,除右史,遷中書舍人,已而落職奉祠。
少學黃山谷為詩,嘗作【江西宗派圖】,行于世。
*【晁氏具茨集】三卷 右先君子詩集也,呂本中以為江西宗派,曾慥亦稱公早受知陳無己,從兄以道嘗謂公宗族中最才華。
喻汝砺序其詩雲:“予嘗從叔用商近朝人物,嘉言善行,朝章國典,禮文損益,靡不貫洽。
由叔用之學而達諸廊廟,溫厚足以代言,淵博足以顧問,則以詩鳴者,是豈叔用之志也哉?雖然,叔用既已油然栖志于林間曠遠之中,遇事寫物,形于興屬,淵雅疏亮,未嘗為凄怨危憤之音。
予于是有以見叔用于消長用舍之際,未嘗不安而樂之者也。
嗟乎!所謂含章内奧而深于道者,非耶?秦漢以來,士有抱奇懷能,留落不遇,往往操心汗筆,有怨诽沈抑之思,氣候急刻,不能閑遠,古之詞人皆是也,所以往往無所建立于天下。
唯深于道者,遺于世而不怨,發于詞而不怒,君子是以知其必能有為于世者也。
嗟乎!吾于叔用,豈直以詩人命之哉!” *【澗上丈人詩】二十卷 右皇朝陳恬字叔易,堯叟裔孫也。
博學有高志,不從選舉,躬耕于陽翟,與鮮于綽、崔??齊名,号“陽城三士”。
又與晁以道同蔔隐居于嵩山。
大觀中,召赴阙,除校書郎。
以道寄詩戲之,曰:“處士何人為作牙,暫攜猿鶴到京華,故山嚴壑應惆怅,六六峰前隻一家。
”未幾,緻仕還山。
建炎初,再召,避地桂嶺。
卒,年七十四。
秩朝奉郎,直秘閣。
澗上丈人者,其自号也。
計句豪健,嘗作【古别離】,紀靖康之難,一時傳誦之。
筆劄清勁,與人尺牍,主皆藏┑以為寶雲。
*【藏寂軒】文藁 右皇朝董□字□□,襄陽人。
*【趙延持盈】要論 右皇朝趙延。
宣和初,任合州石照縣丞日所上。
*【參寥集】十二卷 右皇朝僧道潛,自号參寥子。
與蘇子瞻、秦少遊為詩友。
其詩清麗,不類浮屠語,世稱其【東園】、【贈歌者】兩絕句,馀多類此。
*【希白詩】三卷 右皇朝僧希白撰。
張逸序之,曰:“希白能詩,與宋白、梁周翰、張詠而下十數公相友善,其格律不減齊己”雲。
*【呂獻可章奏】二十卷 右皇朝呂誨字獻可。
熙甯中,為禦史中丞,坐攻王安石,知鄧州。
司馬溫公服其知人,讠志其墓,且序其【章奏集】,雲:“其草存者二百八十有九,曆觀古人,有能得其一二者二百八十有九已可載之史籍,在獻可,蓋不足道也。
” *【孫莘老奏議】十卷 右皇朝孫覺字宰老。
元豐末,自秘書少監除右谏議大夫。
元祐初,遷給事中,吏部侍郎。
莘老素與王介甫善,後為谏官,論新法,遂絕。
*【範蜀公奏議】二卷 右皇朝範鎮字景仁,成都人。
舉進士,為禮部第一。
仁宗朝知谏院。
後言王安石新法不便,乞緻仕,歸颍昌。
元祐初,诏召不赴。
封蜀郡公。
年八十一。
谥忠文。
*【河間公奏議】十卷 右皇朝朱光庭元祐中為谏官時所論事也。
*【包孝肅奏議】十卷 右皇朝包拯字希仁,合淝人。
天聖五年進士。
為禦史中丞,知開封府。
為人剛嚴,聞者皆憚之。
*【李公擇廬山奏議】十七卷 右皇朝李常字公擇。
早年讀書于廬山。
熙甯中,為谏官,論青苗法而罷。
元祐初,為禦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