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右皇朝王随撰。
先是楊億編次【傳燈錄】三十卷,随删去其繁大半,上之。
*【天聖廣燈錄】三十卷 右皇朝李遵勖編。
斷自釋迦以降。
仁宗禦制序。
*【分燈集】二十五卷 右皇朝井度編。
蓋續三【燈錄】也。
*【靖國續燈錄】三十卷 右皇朝僧惟白編。
惟白,靖康初住法?寺,驸馬都尉張敦禮以其書上于朝,徽宗為之序。
分【正宗】、【對機】、【拈古】、【頌古】、【偈頌】五門。
*【禅苑瑤林】一百卷 右皇朝井度編。
取三【燈錄】所載祖師言行,附入諸方拈提語句,且是正其差誤雲。
*【龐蘊語錄】十卷 右唐龐蘊,襄陽人,與其妻子皆學佛。
後人錄其言成此書。
*【雪窦頌古】八卷 右皇朝僧道顯撰。
道顯居雪窦山。
所謂“頌古”者,猶詩人之“詠史”雲。
*【古塔主語錄】三卷 右皇朝僧道古撰。
範文正喜之,嘗親為疏,請說法,有句雲:“道行無玷,孤風絕攀”,時以為非溢美也。
*【碧岩集】十卷 右皇朝僧克勤解【雪窦頌古】名曰【碧岩集】。
*【肇論】四卷 右姚秦僧洪肇撰。
師羅什,規模莊周之言,以着此書。
【物不遷】、【不真空】、【般若無知】、【涅?】無名四論。
【傳燈錄】雲,肇後為姚興所殺。
*【觀心論】一卷 右魏菩提達磨撰。
*【百法論】一卷 右唐僧玄奘譯。
西域僧天親所造。
所謂一切法者,其略有語:一心法,二心所有法,三色法,四心不相應行法,五無為法。
心法八種,心所有法五十一種,色法十一種,心不相應行法二十四種,無為法六種,故曰“百法”。
*【起信論】一卷 右唐僧宗密注,僧真谛譯。
天竺第十二祖馬鳴大士所造也。
雖雲名相,蓋明心宗,指義玄微,文辭明纟緻,故盛行于世,若【肇論】、【百法】、【唯識】及此學者,皆颛門名家,故【藏】中所收亦錄于此。
*【辨正論】八卷 右唐釋法琳撰。
穎川陳良序雲:“法琳,姓陳,關中人。
着此書,窮釋、老之教源,極品藻之名理。
”宣和中,以其斥【老子】語,焚毀其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八凡五卷,序文亦有剪棄者。
*【破邪論】二卷 右唐釋法琳撰。
辨傅弈所排毀。
虞世南為之序。
*【甄正論】三卷 右唐釋法琳撰。
已上三書,皆經宣和焚毀,【藏】中多阙,故錄之。
*【輔教編】五卷 右皇朝僧契嵩撰。
藤州人。
皇祐間,以世儒多诋釋氏之道,因着此書,廣引經籍,以證三家一緻,輔相其教雲。
*【玄聖蘧廬】二卷 右唐李繁撰。
繁學于江西僧道一,敬宗時,嘗與丁公着、陸亘入殿中抗佛、老,講論唐、虞。
愈稱其家多書,一覽終身不忘。
太和中,舒元輿誣其濫殺不辜,系獄。
知且死,着書十六篇,以明禅理。
自謂臨死生而不懼,賢于顔回在陋巷不改其樂。
嗚呼,可謂賢矣!而史載其平生行事甚?鬼,獨何欤? *【原人論】一卷 右唐僧宗蜜撰。
【斥執迷】、【褊淺】、【直顯真源】、【會通本末】凡四篇。
*【宗鏡錄】一百卷 右皇朝僧延壽撰。
延壽,姓王氏,馀杭人,法眼嫡孫也。
建隆初,錢忠懿命居靈隐,以釋教東流,中夏學者不見大全,而天台、成性相三宗又互相矛盾,乃立重閣,館三宗知法僧,更相诘難,至讠皮險處,以心宗旨要折衷之。
因集方等秘經六十部,華、梵聖賢之語三百家,以佐三宗之義,成此書。
學佛者傳誦焉。
天台者,僧智ダ也,解【法華經】;賢首者,僧法藏也,述【華嚴經】;慈恩者,僧玄奘也,譯【般若經】。
*【六祖壇經】三卷 右唐僧惠昕撰。
記僧盧慧能學佛本末。
慧能号六祖。
凡十六門。
周希後有序。
*【釋氏要覽】三卷 右皇朝僧道誠集。
雜錄釋典,旁采書傳,分門編次,成二十類。
天禧三年書成。
*【錦囊集】一卷 右皇朝僧瑞光集。
皆教其徒答問也。
*【弘明集】十四卷 右梁釋僧祐纂。
僧祐居锺山定林寺,号?律師。
采前代勝士書記文述有益于釋教者,集之成此書。
*【廣弘明集】三十卷 右唐僧釋道宣撰。
道宣,麟德初居西明寺。
以中原自周、魏以來,重老輕佛,因采輯自古文章,下逮齊隋發明其道者,以廣僧祐之書,分【歸正】、【辨惑】、【佛德】、【法義】、【僧行】、【慈恻】、【誠功】、【啟福】、【滅罪】、【統歸】等十門。
*【林間錄】四卷 右皇朝僧德洪撰。
記高僧嘉言善行,謝逸為之序。
然多寓言,如謂杜祁公、張安道皆緻仕居睢陽之類,疏闊殊可笑。
先是楊億編次【傳燈錄】三十卷,随删去其繁大半,上之。
*【天聖廣燈錄】三十卷 右皇朝李遵勖編。
斷自釋迦以降。
仁宗禦制序。
*【分燈集】二十五卷 右皇朝井度編。
蓋續三【燈錄】也。
*【靖國續燈錄】三十卷 右皇朝僧惟白編。
惟白,靖康初住法?寺,驸馬都尉張敦禮以其書上于朝,徽宗為之序。
分【正宗】、【對機】、【拈古】、【頌古】、【偈頌】五門。
*【禅苑瑤林】一百卷 右皇朝井度編。
取三【燈錄】所載祖師言行,附入諸方拈提語句,且是正其差誤雲。
*【龐蘊語錄】十卷 右唐龐蘊,襄陽人,與其妻子皆學佛。
後人錄其言成此書。
*【雪窦頌古】八卷 右皇朝僧道顯撰。
道顯居雪窦山。
所謂“頌古”者,猶詩人之“詠史”雲。
*【古塔主語錄】三卷 右皇朝僧道古撰。
範文正喜之,嘗親為疏,請說法,有句雲:“道行無玷,孤風絕攀”,時以為非溢美也。
*【碧岩集】十卷 右皇朝僧克勤解【雪窦頌古】名曰【碧岩集】。
*【肇論】四卷 右姚秦僧洪肇撰。
師羅什,規模莊周之言,以着此書。
【物不遷】、【不真空】、【般若無知】、【涅?】無名四論。
【傳燈錄】雲,肇後為姚興所殺。
*【觀心論】一卷 右魏菩提達磨撰。
*【百法論】一卷 右唐僧玄奘譯。
西域僧天親所造。
所謂一切法者,其略有語:一心法,二心所有法,三色法,四心不相應行法,五無為法。
心法八種,心所有法五十一種,色法十一種,心不相應行法二十四種,無為法六種,故曰“百法”。
*【起信論】一卷 右唐僧宗密注,僧真谛譯。
天竺第十二祖馬鳴大士所造也。
雖雲名相,蓋明心宗,指義玄微,文辭明纟緻,故盛行于世,若【肇論】、【百法】、【唯識】及此學者,皆颛門名家,故【藏】中所收亦錄于此。
*【辨正論】八卷 右唐釋法琳撰。
穎川陳良序雲:“法琳,姓陳,關中人。
着此書,窮釋、老之教源,極品藻之名理。
”宣和中,以其斥【老子】語,焚毀其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八凡五卷,序文亦有剪棄者。
*【破邪論】二卷 右唐釋法琳撰。
辨傅弈所排毀。
虞世南為之序。
*【甄正論】三卷 右唐釋法琳撰。
已上三書,皆經宣和焚毀,【藏】中多阙,故錄之。
*【輔教編】五卷 右皇朝僧契嵩撰。
藤州人。
皇祐間,以世儒多诋釋氏之道,因着此書,廣引經籍,以證三家一緻,輔相其教雲。
*【玄聖蘧廬】二卷 右唐李繁撰。
繁學于江西僧道一,敬宗時,嘗與丁公着、陸亘入殿中抗佛、老,講論唐、虞。
愈稱其家多書,一覽終身不忘。
太和中,舒元輿誣其濫殺不辜,系獄。
知且死,着書十六篇,以明禅理。
自謂臨死生而不懼,賢于顔回在陋巷不改其樂。
嗚呼,可謂賢矣!而史載其平生行事甚?鬼,獨何欤? *【原人論】一卷 右唐僧宗蜜撰。
【斥執迷】、【褊淺】、【直顯真源】、【會通本末】凡四篇。
*【宗鏡錄】一百卷 右皇朝僧延壽撰。
延壽,姓王氏,馀杭人,法眼嫡孫也。
建隆初,錢忠懿命居靈隐,以釋教東流,中夏學者不見大全,而天台、成性相三宗又互相矛盾,乃立重閣,館三宗知法僧,更相诘難,至讠皮險處,以心宗旨要折衷之。
因集方等秘經六十部,華、梵聖賢之語三百家,以佐三宗之義,成此書。
學佛者傳誦焉。
天台者,僧智ダ也,解【法華經】;賢首者,僧法藏也,述【華嚴經】;慈恩者,僧玄奘也,譯【般若經】。
*【六祖壇經】三卷 右唐僧惠昕撰。
記僧盧慧能學佛本末。
慧能号六祖。
凡十六門。
周希後有序。
*【釋氏要覽】三卷 右皇朝僧道誠集。
雜錄釋典,旁采書傳,分門編次,成二十類。
天禧三年書成。
*【錦囊集】一卷 右皇朝僧瑞光集。
皆教其徒答問也。
*【弘明集】十四卷 右梁釋僧祐纂。
僧祐居锺山定林寺,号?律師。
采前代勝士書記文述有益于釋教者,集之成此書。
*【廣弘明集】三十卷 右唐僧釋道宣撰。
道宣,麟德初居西明寺。
以中原自周、魏以來,重老輕佛,因采輯自古文章,下逮齊隋發明其道者,以廣僧祐之書,分【歸正】、【辨惑】、【佛德】、【法義】、【僧行】、【慈恻】、【誠功】、【啟福】、【滅罪】、【統歸】等十門。
*【林間錄】四卷 右皇朝僧德洪撰。
記高僧嘉言善行,謝逸為之序。
然多寓言,如謂杜祁公、張安道皆緻仕居睢陽之類,疏闊殊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