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神仙類
*【度人經】三卷
右元始天尊說。
【唐志】有其目,古書也。
神仙之說,其來尚矣。
劉歆【七略】,道家之學與神仙各為錄。
其後學神仙者稍稍自附于黃、老,乃雲: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姓樂,名靜信,常存不滅。
每天地開閉,則以秘道授諸仙,謂之開劫度人。
延康、赤明、龍漢、開皇,即其紀年也。
受其道者,漸緻長生,或白日?天。
其學有授?之法,名曰“齊”;有拜章之儀,名曰“醮”;又有符咒以攝治鬼神,服餌以蠲除穢濁。
至于存想之方,導引之訣,烹煉變化之術,其類甚衆。
又葛洪、寇謙、陶弘景之徒相望而出,其言益熾于世。
寶貴者多惑焉,然通人皆疑之。
國朝修【道藏】,共六部,三百一十一秩,而神仙之學如上所陳者居多,興道家絕不類。
今于其間取自昔書目所載錄之,又?而為二;凡其說出于神仙者,雖題曰“老子”、“黃帝”,亦皆附于此,不以名亂實也。
若夫容成之術,雖收于歆輩者,以薦紳先生難言之特削去不錄。
*【大洞真經】一卷 右題雲高上虛皇君等。
道書,三十七章。
晉永和中,上清紫微元君降授于王夫人,是【上清高法】。
【道藏】書六部:一曰大洞真部,二曰靈寶洞元部,三曰太上洞神部,四曰太真部,五曰太清部,六曰正一部。
李氏【道書志】四類:一曰經诰類,二曰傳錄類,三曰丹藥類,四曰符篆類,皆以此書為之首,然【唐志】不載,故以此【度人經】雲。
*【黃庭内景經】一卷 右題【大帝内書】,藏?谷陰,三十六章,皆七言韻語。
梁丘子叙雲:“扶桑大帝命?谷神王傳魏夫人,一名【東華玉篇】。
黃者,中央之色,庭者,四方之中。
外指事,即天、人、地中;内指事,即臘、心、脾中,故曰‘黃庭’。
” *【黃庭外景經】三卷 右叙謂老子所作,與【法帖】所載晉義之所書本正同,而文句頗異。
其首有“老子?居,作七言解說身形及諸神”兩句,其末有“吾言畢矣勿妄陳”一句,且改“淵”為“泉”,改“治”為“理”,疑唐人誕者附益之。
【崇文總目】雲“記天皇氏至帝菪受道得仙事”,此本則無之。
*【真诰】十卷 右梁陶弘景撰。
皆真人口授之诰,故以為名。
記許邁、許谧、楊義諸仙受道之說,本七卷:【運題】一,【象甄】二,【受授】三,【協昌期】四,【稽神樞】五,【握真輔】六,【翼真檢】七。
後人析第一、第二、第四,各為上下。
*【西?經】四卷 右題曰太上真人尹君紀錄。
老子将遊西域,既為關令尹喜說五千言,又留秘旨,凡三十六章,喜述之,為此經。
其首稱老君西?,聞道竺乾,有古先生,是以就道。
說者以“古先生”,佛也。
事見【廣洪明集辯惑論】。
*【韋注西?經】二卷 右梁道士韋處玄。
分上下經:上經三七,法天之陽數,分二十一章;下經四七,法地之陰數,總四十九章,象大衍用數雲。
【唐志】稱處玄【集解】。
以“聞道竺乾”為“經道竺乾”,以“古先生”為老子自謂。
*【同玄注西?經】四卷 右唐洞玄子注,其姓名未詳。
【唐志】有戴诜【注西?經】,疑此或诜書也。
分三十六章,謂竺乾古先生非釋氏之号雲。
*【徐注西?經】二卷 右徐道邈撰。
句曲人,未詳何代。
其本以“有古先生善入無為”作“善入泥丸”。
“古先生者,吾之師也,化乎竺乾”作“吾之身也,化胡竺乾”雲。
*【步虛經】一卷 右太極真人傳左仙公,其章皆高仙上聖朝玄都、玉京,飛巡虛空之所諷詠,故曰“步虛”。
*【定觀經】一卷 右題曰:天尊授左玄真人述,定心惠觀等修,故以為名雲。
*【内觀經】一卷 右老子撰。
述人胞胚、魂魄、衆神之名,當謗觀身心,俾不染濁穢,乃可常存雲。
凡二十有二章。
*【老子化胡經】十卷 右魏明帝為之序。
經言老子歸昆侖化胡,次授?賓,後及天竺。
按裴松之【三國志注】言“世稱老子西入流沙,化胡成佛”。
其說蓋起于此。
【議化胡經八狀】附于後。
【唐志】雲:“萬歲通天元年,僧惠澄上言乞毀【老子化胡經】,秋官侍郎劉如?等議狀。
”證其非僞,此是也。
*【太清經】一卷 右【太清護命靈文】,金阙上真按付修道之士,可以除邪治病雲。
*【天蓬神咒】一卷 右未祥撰。
【邯鄲書目】載道書最衆,已上八種皆有之。
*【登真隐訣】二十五卷 右梁陶弘景撰。
景以為學其訣者,當由階而登,真文多隐,非訣莫登,故以名書。
凡七篇十七條,【隋志】雲。
*【神仙可學論】一卷 右唐吳筠撰。
嵇康謂神仙不可以學緻,筠意不以為然,故演修習
【唐志】有其目,古書也。
神仙之說,其來尚矣。
劉歆【七略】,道家之學與神仙各為錄。
其後學神仙者稍稍自附于黃、老,乃雲: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姓樂,名靜信,常存不滅。
每天地開閉,則以秘道授諸仙,謂之開劫度人。
延康、赤明、龍漢、開皇,即其紀年也。
受其道者,漸緻長生,或白日?天。
其學有授?之法,名曰“齊”;有拜章之儀,名曰“醮”;又有符咒以攝治鬼神,服餌以蠲除穢濁。
至于存想之方,導引之訣,烹煉變化之術,其類甚衆。
又葛洪、寇謙、陶弘景之徒相望而出,其言益熾于世。
寶貴者多惑焉,然通人皆疑之。
國朝修【道藏】,共六部,三百一十一秩,而神仙之學如上所陳者居多,興道家絕不類。
今于其間取自昔書目所載錄之,又?而為二;凡其說出于神仙者,雖題曰“老子”、“黃帝”,亦皆附于此,不以名亂實也。
若夫容成之術,雖收于歆輩者,以薦紳先生難言之特削去不錄。
*【大洞真經】一卷 右題雲高上虛皇君等。
道書,三十七章。
晉永和中,上清紫微元君降授于王夫人,是【上清高法】。
【道藏】書六部:一曰大洞真部,二曰靈寶洞元部,三曰太上洞神部,四曰太真部,五曰太清部,六曰正一部。
李氏【道書志】四類:一曰經诰類,二曰傳錄類,三曰丹藥類,四曰符篆類,皆以此書為之首,然【唐志】不載,故以此【度人經】雲。
*【黃庭内景經】一卷 右題【大帝内書】,藏?谷陰,三十六章,皆七言韻語。
梁丘子叙雲:“扶桑大帝命?谷神王傳魏夫人,一名【東華玉篇】。
黃者,中央之色,庭者,四方之中。
外指事,即天、人、地中;内指事,即臘、心、脾中,故曰‘黃庭’。
” *【黃庭外景經】三卷 右叙謂老子所作,與【法帖】所載晉義之所書本正同,而文句頗異。
其首有“老子?居,作七言解說身形及諸神”兩句,其末有“吾言畢矣勿妄陳”一句,且改“淵”為“泉”,改“治”為“理”,疑唐人誕者附益之。
【崇文總目】雲“記天皇氏至帝菪受道得仙事”,此本則無之。
*【真诰】十卷 右梁陶弘景撰。
皆真人口授之诰,故以為名。
記許邁、許谧、楊義諸仙受道之說,本七卷:【運題】一,【象甄】二,【受授】三,【協昌期】四,【稽神樞】五,【握真輔】六,【翼真檢】七。
後人析第一、第二、第四,各為上下。
*【西?經】四卷 右題曰太上真人尹君紀錄。
老子将遊西域,既為關令尹喜說五千言,又留秘旨,凡三十六章,喜述之,為此經。
其首稱老君西?,聞道竺乾,有古先生,是以就道。
說者以“古先生”,佛也。
事見【廣洪明集辯惑論】。
*【韋注西?經】二卷 右梁道士韋處玄。
分上下經:上經三七,法天之陽數,分二十一章;下經四七,法地之陰數,總四十九章,象大衍用數雲。
【唐志】稱處玄【集解】。
以“聞道竺乾”為“經道竺乾”,以“古先生”為老子自謂。
*【同玄注西?經】四卷 右唐洞玄子注,其姓名未詳。
【唐志】有戴诜【注西?經】,疑此或诜書也。
分三十六章,謂竺乾古先生非釋氏之号雲。
*【徐注西?經】二卷 右徐道邈撰。
句曲人,未詳何代。
其本以“有古先生善入無為”作“善入泥丸”。
“古先生者,吾之師也,化乎竺乾”作“吾之身也,化胡竺乾”雲。
*【步虛經】一卷 右太極真人傳左仙公,其章皆高仙上聖朝玄都、玉京,飛巡虛空之所諷詠,故曰“步虛”。
*【定觀經】一卷 右題曰:天尊授左玄真人述,定心惠觀等修,故以為名雲。
*【内觀經】一卷 右老子撰。
述人胞胚、魂魄、衆神之名,當謗觀身心,俾不染濁穢,乃可常存雲。
凡二十有二章。
*【老子化胡經】十卷 右魏明帝為之序。
經言老子歸昆侖化胡,次授?賓,後及天竺。
按裴松之【三國志注】言“世稱老子西入流沙,化胡成佛”。
其說蓋起于此。
【議化胡經八狀】附于後。
【唐志】雲:“萬歲通天元年,僧惠澄上言乞毀【老子化胡經】,秋官侍郎劉如?等議狀。
”證其非僞,此是也。
*【太清經】一卷 右【太清護命靈文】,金阙上真按付修道之士,可以除邪治病雲。
*【天蓬神咒】一卷 右未祥撰。
【邯鄲書目】載道書最衆,已上八種皆有之。
*【登真隐訣】二十五卷 右梁陶弘景撰。
景以為學其訣者,當由階而登,真文多隐,非訣莫登,故以名書。
凡七篇十七條,【隋志】雲。
*【神仙可學論】一卷 右唐吳筠撰。
嵇康謂神仙不可以學緻,筠意不以為然,故演修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