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史部

關燈
州十日記》。

    ) 以上雜史類事實之屬《摭言》十五卷。

    (唐王定保。

    雅雨堂本,《學津》本。

    ) 《近事會元》五卷。

    (宋葉上交。

    守山閣本。

    ) 《文昌雜錄》七卷。

    (宋龐元英。

    雅雨堂本,《學津》本。

    ) 《麟台故事》五卷。

    (宋程俱。

    聚珍本,杭本,福本。

    ) 《翰苑群書》二卷。

    (宋洪遵。

    知不足齋本。

    十二種。

    ) 《愧郯錄》十五卷。

    (宋嶽珂。

    知不足齋本。

    ) 《朝野類要》五卷。

    (宋趙升。

    知不足齋本。

    ) 《玉堂嘉話》八卷。

    (元王惲。

    守山閣本,金壺本。

    ) 《科場條貫》一卷。

    (明陸深。

    《俨山外集》本。

    ) 《翰林記》二十卷。

    (明黃佐。

    《嶺南遺書》本。

    ) 《觚不觚錄》一卷。

    (明王世貞。

    借月山房本,《指海》本,廣百川本。

    ) 《明内廷規制考》三卷。

    (借月山房本。

    ) 《内閣小識》一卷,附《内閣故事》。

    葉鳳毛。

    《指海》本。

     《南台舊聞》十六卷。

    (黃叔璥。

    刻本。

    ) 以上雜史類掌故之屬《大業雜記》一卷。

    (唐杜寶。

    《指海》本,《唐宋叢書》本。

    ) 《大唐新語》十三卷。

    (唐劉肅。

    《唐人說薈》本。

    ) 《宣和遺事》二卷。

    (士禮居校宋本。

    ) 《洛陽搢紳舊聞記》五卷。

    (宋張齊賢。

    知不足齋本。

    ) 《湘山野錄》三卷,《續錄》一卷。

    (宋釋文瑩。

    《津逮》本,《學津》本。

    ) 《玉壺野史》十卷。

    (同上。

    知不足齋本,守山閣本,金壺本。

    ) 即《玉壺清話》。

     《曲洧舊聞》十卷。

    (宋朱弁。

    知不足齋本,《學津》本。

    ) 《松漠紀聞》一卷,《續》一卷。

    (宋洪皓。

    《學津》本,又《古今逸史》本。

    ) 《石林燕語考異》十卷。

    (宋葉夢得。

    宇文紹奕《考異》。

    琳琅秘室别行校足本,又《稗海本》。

    ) 《四朝聞見錄》五卷。

    (宋葉紹翁。

    知不足齋本。

    葉乃宗朱子者,前人或謂此書诋朱,誤也。

    ) 《東京夢華錄》十卷。

    (宋孟元老。

    《津逮》本,《學津》本,《唐宋叢書》本。

    ) 《夢粱錄》二十卷。

    (宋吳自牧。

    知不足齋本,《學津》本。

    ) 《武林舊事》十卷。

    (宋周密。

    知不足齋本,《唐宋叢書》本,《秘笈》本。

    ) 《東南紀聞》三卷。

    (元人失名。

    守山閣本,金壺本。

    ) 《長春真人西遊記》二卷。

    (元李志常。

    《連筠》本。

    ) 《懸笥瑣探》一卷。

    (明劉昌。

    《得月續刻》本。

    ) 《明宮史》五卷。

    (明呂毖。

    《學津本》。

    ) 《酌中志》二十四卷。

    (明劉若愚。

    海山仙館本。

    ) 《春明夢餘錄》七十卷。

    (孫承澤。

    古香齋本。

    ) 《社事始末》一卷。

    (杜登春。

    《珠塵》本。

    ) 《樞垣紀略》十六卷。

    (梁章钜。

    道光十五年刻本。

    ) 以上雜史類瑣記之屬(主記事者入此類。

    多參議論、罕關政事者入小說。

    ) ──右雜史類◎載記第七《華陽國志》十二卷,《附錄》一卷。

    (晉常璩。

    顧廣圻校。

    廖寅刻足本。

    ) 《十六國春秋》十六卷。

    (舊題魏崔鴻。

    《漢魏叢書》本,單行大字本。

    此非原書。

    ) 《邺中記》一卷。

    (晉陸翙。

    聚珍本,杭本,福本,《續百川》本。

    ) 《五國故事》二卷。

    (宋阙名。

    知不足齋本。

    ) 《九國志》十二卷,附《拾遺》。

    宋路振。

    守山閣輯本,又粵雅堂本,海山仙館本,龍氏活字本。

     《江南野史》十卷。

    (宋龍衮。

    《續百川》本。

    又《函海》本。

    ) 《吳越備史》四卷(宋錢俨。

    )《補遺》一卷。

    (阙名。

    《學津》本,掃葉山房本止四卷。

    任大椿《吳越備史注》三十卷,未見傳本。

    ) 《增訂吳越備史》五卷,《補遺》一卷。

    (錢時钰。

    乾隆六十年刻本。

    ) 《十國春秋》一百一十四卷,(吳任臣。

    )《拾遺》一卷,《備考》一卷。

     (周昂。

    周氏乾隆重刻本,原刻無末二卷。

    ) 《馬令南唐書》三十卷。

    (蔣氏馬、陸二書合刻原本,《唐宋叢書》本,江西翻本惡。

    ) 陸遊《南唐書》十八卷,《音釋》一卷。

    (汲古閣本。

    ) 《南漢書》十八卷,《叢錄》二卷,《南漢文字》四卷。

    (梁廷柟。

    道光己醜刻本。

    ) 《西夏書事》卷。

    (國朝人。

    原刻本。

    洪亮吉《西夏國志》十六卷,未見刻本。

    ) ──右載記類◎傳記第八 《孔子編年》五卷。

    (宋胡仔。

    績溪胡氏家刻本。

    ) 《孔子世家補訂》一卷。

    (林春溥。

    竹柏山房《十一種》本。

    ) 《孔子集語》十七卷。

    (孫星衍、嚴可均輯。

    平津館本。

    遠勝宋薛據書。

    采集群書。

    所引真僞不一,經部、子部皆不可隸,故附于編年之後。

    ) 《東家雜記》二卷。

    (宋孔傅。

    胡珽編《琳琅秘室叢書》活字版本。

    ) 《阙裡文獻考》一百卷。

    (孔繼汾。

    乾隆壬午刻本。

    ) 《孔孟編年》卷。

    (狄子奇。

    自刻本。

    ) 《鄭學錄》四卷。

    (鄭珍。

    遵義唐氏刻本。

    ) 《諸葛忠武侯故事》五卷。

    (張澍。

    自刻本,沔縣《武侯文集》附刻本。

    互見。

    ) 《高士傳》三卷。

    (晉皇甫谧。

    《漢魏叢書》本。

    嚴可均輯嵇康《高士傳》,未刊。

    ) 《古孝子傳》一卷。

    (茆輯《十種》本。

    ) 《襄陽耆舊記》三卷。

    (晉習鑿齒。

    任兆麟校刻《心齋十種》本,有脫誤。

    ) 《唐才子傳》十卷。

    (元辛文房。

    日本人刻《佚存叢書》足本,《指海》足本。

    ) 《名臣言行錄前集》十卷,《後集》十四卷。

    (宋朱子。

    顧廣圻校。

    洪瑩仿宋刻本,同治戊辰桂氏補刻本。

    ) 《道命錄》十卷。

    (宋李心傳。

    知不足齋本。

    ) 《元名臣事略》十五卷。

    (元蘇天爵。

    聚珍本,福本。

    ) 《明名臣言行錄》九十五卷。

    (徐開仕。

    昆山徐氏刻本。

    ) 《嘉靖以來首輔傳》八卷。

    (明王世貞。

    守山閣本。

    ) 《東林列》二十四卷。

    (陳鼎。

    刻本。

    ) 《國朝滿漢名臣傳》八十卷。

    (依國史鈔錄。

    通行本。

    《滿》四十八卷,《漢》三十二卷。

    ) 《國朝先正事略》六十卷。

    (今人。

    長沙刻本。

    初學便于檢閱。

    ) 《從政觀法錄》三十卷。

    (朱方增。

    道光庚寅刻本。

    梁章钜《國朝臣工言行記》十二卷,未刊。

    ) 《文獻征存錄》十卷。

    (錢林。

    鹹豐八年王藻刻本。

    ) 《鶴征錄》八卷,(李集、李富孫、李遇孫。

    )《後錄》十二卷。

    (李富孫。

     嘉慶刻,同治補本。

    ) 《詞科掌錄》十七卷,《餘話》七卷。

    (杭世駿。

    原刻本。

    ) ──右傳記類(止系一隅又非古籍者不錄。

    ) ◎诏令奏議第九《雍正朱批谕旨》三百六十卷。

    (雍正十年敕編。

    内府本,江甯活字版本。

    ) 《陸宣公奏議》二十二卷。

    (唐陸贽。

    通行本。

    舊題《翰苑集》,實非《翰苑)集》元書,從衆題奏議。

     《政府奏議》二卷。

    (宋範仲淹。

    單行刻本,《範文正公集》本。

    ) 《包孝肅奏議》十卷。

    (宋包拯。

    包芳國天祿閣刻本,漢陽活字版本。

    ) 《盧忠肅公奏議》卷。

    (明盧象升。

    刻本。

    ) 《華陽疏稿》五卷。

    (郭琇。

    家刻本。

    ) 《胡文忠公集》八十八卷。

    (胡林翼。

    武昌局本。

    初刻止十卷,此同治五年重編。

    奏議之外,書牍皆言政事,故附此類。

    ) 《曾文正公奏議》十卷,《補編》二卷。

    (薛氏編。

    蘇州刻本。

    ) 《曆代名臣奏議》三百五十卷。

    (明黃淮等編。

    明經廠足本,通行本不全。

     共九千七百二十葉。

    ) 《明名臣奏議》二十卷。

    (乾隆四十六年敕編。

    聚珍本,福本。

    ) 《皇朝經世文篇》一百二十卷。

    (賀長齡、魏源編。

    長沙原刻本,翻本多訛。

     此書最切用。

    是書不盡奏議,此兩體為多,陸燿切問齋文鈔實開其先,不如此詳。

    ) ──右诏令、奏議類◎地理第十 (今人地理之學,詳博可據,前代地理書,特以考經文史事及沿革耳,若為經世之用,斷須讀今人書,愈後出者愈要。

    ) 《王隐晉書地道記》一卷,《太康三年地記》一卷。

    (畢沅輯。

    經訓堂本。

    ) 阚骃《十三州志》二卷。

    (晉阚骃。

    張澍輯。

    二酉堂本。

    ) 《括地志》八卷。

    (唐魏王泰。

    孫星衍輯。

    岱南閣本。

    ) 《元和郡縣志》四十卷,唐李吉甫。

    附《拾遺》二卷。

    (嚴觀。

    岱南閣本,又聚珍本、福本,無《拾遺》。

    ) 《太平寰宇記》一百九十三卷。

    (宋樂史。

    江西樂氏刻本,萬廷蘭刻本附《一統志表》。

    ) 《元豐九域志》十卷。

    (宋王存等。

    聚珍本,福本,馮集梧刻本。

    ) 《輿地廣記》三十八卷,《劄記》二卷。

    (宋歐陽忞。

    士禮居校本,又聚珍本、福本,無《劄記》。

    ) 《吳郡志》五十卷,附《校勘記》。

    宋範成大。

    守山閣本,汲古閣本,金壺本。

     《吳郡圖經續記》三卷。

    (宋朱長文。

    《得月本》,琳琅秘室本,《學津》本。

    ) 《景定建康志》五十卷。

    (宋周應合。

    岱南閣别行本。

    ) 《鹹淳臨安志》九十三卷,《劄記》三卷。

    (宋潛說友。

    黃士珣校。

    汪遠孫刻本。

    ) 《齊乘》六卷。

    (元于欽。

    明刻本,乾隆間周氏刻本。

    ) 《滇略》十卷。

    (明謝肇淛。

    《雲南備征志》本。

    ) 《武功縣志》三卷。

    (明康海。

    黨金衡重刻本,《得月續刻》本,《三長物齋摘》本。

    ) 《朝邑縣志》二卷。

    (明韓邦靖。

    葉夢龍重刻本,《得月續刻》本,《三長物齋摘》本。

    此兩志及國朝陸隴其《靈壽縣志》十卷,最有名,然已為洪稚存、章實齋所議。

    ) 以上地理類古地志之屬(古志舉最著而考證常用者。

    ) 《大清一統志》五百卷。

    (乾隆二十九年敕續編。

    殿本。

    乾隆八年本止三百四十二卷。

    ) 乾隆《府廳州縣圖志》五十卷。

    (洪亮吉。

    《卷施閣集》本。

    《一統志》浩繁,此即其摘本。

    ) 《皇朝一統輿圖》三十二卷。

    (胡林翼等。

    武昌官本。

    内府本難得,此本極詳。

    ) 《合刻恒星赤道經緯度圖》、《一統輿圖》各一具。

    (六嚴、李兆洛。

    揚州平山堂刻本。

    地輿必合星度以為準望,故統于地理。

    ) 《皇朝地輿韻編》,附《輿圖》一卷。

    (李兆洛。

    江甯局本。

    ) 《長江圖》十二卷。

    (今人。

    長沙黃氏刻本。

    以江為緯,以郡縣為經,故入地志。

    ) 《航海圖》一卷。

    (武昌局本。

    ) 《海運圖說》卷。

    (施士彥。

    求己堂八種本。

    附此取便尋覽。

    陶澍編海運全案十二卷,江蘇官本。

    ) 《天下郡國利病書》一百二十卷。

    (顧炎武。

    活字版本不善。

    ) 《日下舊聞考》一百二十卷。

    (乾隆三十九年敕撰。

    殿本。

    ) 《龍沙紀略》一卷。

    (方式濟。

    借月山房本,《述本堂詩集》附刻本。

    ) 《廣陵通典》三十卷。

    (汪中。

    揚州局本。

    ) 《蜀典》十二卷。

    (張澍。

    自刻本。

    ) 《黔書》二卷。

    (田雯。

    古懷堂集附刻本,貴陽重刻本。

    ) 《續黔書》八卷。

    (張澍。

    自刻本。

    ) 《三省邊防備覽》十四卷。

    (嚴如熤。

    道光二年刻本。

    此書雖邊防,實是内地,故列此類。

    ) 《平台紀略》十一卷,附《東征集》六卷。

    (藍鼎元。

    雍正壬子廣州刻本。

     詳于台灣形勢,故附此類。

    ) 《台海使槎錄》八卷。

    (黃叔璥。

    刻本。

    與前書同例。

    ) 附錄:《國朝省志》、《府州縣志》善本。

    (目列後。

    ) 《浙江通志》。

    《廣東通志》(阮元)。

    《廣西通志》(謝啟昆)。

    《湖北通志》(章學誠原稿)。

    汾州府志(戴震)。

    泾縣志淳化縣志(洪亮吉)。

    三水縣志(孫星衍)。

    朝邑縣志(錢坫)。

    偃師志安陽志(武億)。

    廣德州志(周廣業)。

    富順縣志(段玉裁)。

    嘉興府志(伊湯安)。

    和州志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