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譏谑

關燈
石曼卿為集賢校理,微行倡館。

    為不逞者所窘。

    曼卿醉與之校,為街司所錄。

    曼卿詭怪不羁,謂主者曰:“隻乞就本廂科決,欲诘旦歸館供職。

    ”廂帥不喻其谑,曰:“此必三館吏人也。

    ”杖而遣之。

     司馬相如叙上林諸水曰:丹水、紫淵,灞、浐、泾、渭,“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态”,“灏溔潢漾”,“東注太湖。

    ”李善注:“太湖,所謂震澤。

    ”按八水皆入大河,如何得東注震澤?又白樂天《長恨歌》雲:“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峨嵋在嘉州,與幸蜀路全無交涉。

    杜甫《武侯廟柏》詩雲:“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四十圍乃是徑七尺,無乃太細長乎?防風氏身廣九畝,長三尺,姬室畝廣六尺,九畝乃五丈四尺,如此防風之身,乃一餅餤耳。

    此亦文章之病也。

    庫藏中物,物數足而名差互者,帳籍中謂之“色繳”。

    音叫。

    嘗有一從官,知審官西院,引見一武人,于格合遷官,其人自陳年六十,無材力,乞緻仕,叙緻謙厚,甚有可觀。

    主判攘手曰:“某年七十二,尚能拳歐數人。

    此轅門也,方六十歳,豈得遽自引退!”京師人謂之“色繳”。

     舊日官為中允者極少,唯老于幕官者。

    累資方至,故為之者多潦倒之人。

    近歳州縣官進用者,多除中允。

    遂有“冷中允”、“熱中允”。

    又集賢院修撰,舊多以館閣久次者為之。

    近歳有自常官超授要任,未至從官者多除修撰。

    亦有“冷撰”、“熱撰”。

    時人謂“熱中允不博冷修撰。

    ” 梅詢為翰林學士,一日,書诏頗多,屬思甚苦,操觚循階而行,忽見一老卒,卧于日中,欠伸甚适。

    梅忽歎曰:“暢哉!”徐問之曰:“汝識字乎?”曰:“不識字。

    ”梅曰:“更快活也!” 有一南方禅到京師,衣間绯袈裟。

    主事僧素不識南宗體式,以為妖服,執歸有司,尹正見之,亦遲疑未能斷。

    良久,喝出禅僧,以袈裟送報慈寺泥迦葉披之。

    人以謂此僧未有見處,卻是知府具一隻眼。

     士人應敵文章,多用他人議論,而非心得。

    時人為之語曰:“問即不會,用則不錯。

    ” 張唐卿進士第一人及第,期集于興國寺,題壁雲:“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

    ”有人續其下雲:“君看姚晔并梁固,不得朝官未可知。

    ”後果終于京官。

    信安、滄、景之間,多蚊虻。

    夏月,牛馬皆以泥塗之,不爾多為蚊虻所斃。

    效行不敢乘馬,馬為蚊虻所毒,則狂逸不可制。

    行人以獨輪小車,馬鞍蒙之以乘,謂之“木馬”。

    挽車者皆衣韋褲。

    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謂之“淩床”。

    餘嘗按察河朔,見挽床者相屬,問其所用,曰:“此運使淩床”,“此提刑淩床”也。

    聞者莫不掩口。

    廬山簡寂觀道士王告,好學有文,與星子令相善。

    有邑豪修醮,告當為都工。

    都工薄有施利,一客道士自言衣紫,當為都工,訟于星子雲:“職位颠倒,稱号不便。

    ”星子令封牒與告,告乃判牒曰:“客僧做寺主,俗諺有雲:散衆奪都工,教門無例。

    雖紫衣與黃衣稍異,奈本觀與别觀不同。

    非為稱呼,蓋利乎其中有物;妄自尊顯,豈所謂大道無名。

    宜自退藏,無抵刑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