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藝文一

關燈
歐陽文忠常愛林逋詩“草泥行郭索,雲木叫鈎辀”之句,文忠以謂語新而屬對新切。

    鈎辀,鹧鸪聲也,李群玉詩雲:“方穿诘曲崎岖路,又聽鈎辀格磔聲。

    ”郭索,蟹行貌也。

    揚雄《太玄》曰:“蟹之郭索,用心躁也。

    ”韓退之集中《羅池神碑銘》有“春與猿吟兮秋與鶴飛”,今驗石刻,乃“春與猿吟兮秋鶴與飛。

    ”古人多用此格,如《楚詞》:“吉日兮辰良”,又“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蓋欲相錯成文,則語勢矯健耳。

    杜子美詩:“紅飰啄餘鹦鹉粒,碧梧栖老鳳凰枝。

    ”此亦語反而意全。

    韓退之《雪詩》:“舞鏡鸾窺沼,行天馬度橋。

    ”亦效此體,然稍牽強,不若前人之語渾成也。

    唐人作富貴詩,多紀其奉養器服之盛,乃貧眼所驚耳,如貫休《富貴曲》雲:“刻成筝柱雁相挨。

    ”此下裡鬻彈者皆有之,何足道哉!又韋楚老《蚊詩》雲:“十幅紅绡圍夜玉。

    ”十幅紅绡為帳,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腳?此所謂不曾近富兒家。

    詩人以詩主人物,礦雖小詩,莫不埏蹂極工而後已。

    所謂旬鍛月煉者,信非虛言。

    小說崔護《題城南詩》,其始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以其意未全,語未工,改第三句曰:“人面隻今何處在。

    ”至今傳此兩本,唯《本事詩》作“隻今何處在。

    ”唐人工詩,大率多如此,雖有兩“今”字,不恤也,取語意為主耳,後人以其有兩“今”字,隻多行前篇。

    書之阙誤,有可見于他書者。

    如《詩》:“天夭是椓。

    ”《後漢蔡邕傳》作“夭夭是加”,與“速速方穀”為對。

    又“彼岨矣岐,有夷之行。

    ”《朱浮傳》作“彼擾者岐,有夷之行。

    。

    ”《坊記》:“君子之道,譬則坊焉。

    ”《大戴禮》:“君子之道,譬擾坊焉。

    ”《夬卦》:“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王輔嗣曰:“居德而明禁。

    ”乃以“則”字為“明”字也。

    音韻之學,自沈約為四聲,及天竺梵學入中國,其術漸密。

    觀古人諧聲,有不可解者。

    如玖字、有字多與李字協用;慶字、正字多與章字、平字協用。

    如《詩》“或群或友,以燕天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終三十裡,十千維耦”;“自今而後,歳其有,君子有穀,贻孫子”;“陟降左右,令聞不已”;“膳夫左右,無不能止”;“魚麗于罶,?鯉,君子有酒,旨且有。

    ”如此極多。

    又如:“孝孫有慶,萬壽無疆;”;“黍稷稻梁,農夫之慶”;“唯其有章矣,是以有慶矣”;“則笃其慶,載錫之光”;“我田既藏,農夫之慶”;“萬舞洋洋,孝孫有慶”;《易》雲“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班固《東都賦》“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長兮膺天慶”。

    如此亦多。

    今《廣韻》中慶一音卿。

    然如《詩》之“未見君子,憂心怲怲;既得君子,庶幾式臧”;“誰秉國成,卒勞百姓;我王不甯,覆怨其正”;亦是怲、正與甯、平協用,不止慶而已。

    恐别有理也。

    小律詩雖未技,工之不造微。

    不足以名家。

    故唐人皆盡一生之業為之,至于字字皆煉,得之甚難。

    但患觀者滅裂,則不見其工,故不唯為之難,知音亦鮮。

    設有苦心得之者,未必為人所知。

    若字字是,皆無瑕可指。

    語意亦掞麗,但細論無功,景意縱全,一讀便盡,更無可諷味。

    此類最易為人激賞,乃詩之《折楊》《黃華》也。

    譬若三館楷書作字,不可謂不精不麗;求其佳處,到死無一筆,此病最難為醫也。

    王聖美治字學,演其義以為右文。

    古之字書,皆從左文。

    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

    如木類,其左皆從木。

    所謂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