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舅甥、舅姑、婦妾、乳母
關燈
小
中
大
治其罪可也。
《内則》:“雖婢妾,衣服飲食必後長者。
” 妾事女君,猶臣事君也。
尊卑殊絕,禮節宜明。
是以“綠衣黃裳”,詩人所刺;慎夫人與窦後同席,袁盎引而卻之;董宏請尊丁傅,師丹劾奏其罪。
皆所以防微杜漸,抑禍亂之原也。
或者主母屈己以下之,猶當貶抑退避,謹守其分,況敢挾其主父與子之勢,陵慢其女君乎? 衛宗二順者,衛宗室靈王之夫人及其傅妾也。
秦滅衛君,乃封靈王世家,使奉其祀。
靈王死,夫人無子而守寡,傅妾有子代後。
傅妾事夫人,八年不衰,供養愈謹。
夫人謂傅妾曰:“孺子養我甚謹,子奉祀而妾事我,我不願也。
且吾聞,主君之母不妾事人,今我無子,于禮斥绌之人也,而得留以盡節,是我幸也。
今又煩孺子不改故節,我甚内慚! 吾願出居外,以時相見,我甚便之。
”傅妾泣而對曰:“夫人欲使靈氏受三不祥耶?公不幸早終,是一不祥也;夫人無子而婢妾有子,是二不祥也;夫人欲居外,使婢妾居内,是三不祥也。
妾聞忠臣事君,無時懈倦;孝子養親,患無日也。
妾豈敢以少貴之故,變妾之節哉?供養,固妾之職也,夫人又何勤乎?”夫人曰:“無子之人,而辱主君之母,雖子歇爾,衆人謂我不知禮也。
吾終願居外而已。
”傅妾退而謂其子曰:“吾聞君子處順,奉上下之儀,修先古之禮,此順道也。
今夫人難我,将欲居外,使我處内,逆也。
處逆而生,豈若守順而死哉?”遂欲自殺。
其子泣而守之,不聽。
夫人聞之,懼,遂許傅妾留,終年供養不衰。
後唐莊宗不知禮,尊其所生為太後,而以嫡母為太妃。
太妃不以愠,太後不敢自尊,二人相好,終始不衰,是亦近世所難。
《内則》:“異為孺子室于宮中,擇于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其次為慈母,其次為保母。
皆居于室,他人無事不往。
” 魯孝公義保臧氏。
初,孝公父武公與其二子——長子括、中子戲——朝周宣王。
宣王立戲為魯太子。
武公薨,戲立,是為懿公。
孝公時号公子稱,最少。
義保與其子俱入宮養公子稱。
括之子曰伯禦,與魯人作亂,攻殺懿公而自立,求公子稱于宮中,入殺之。
義保聞伯禦将殺稱,衣其子以稱之衣,卧于稱之處,伯禦殺之。
義保遂抱稱以出,遇稱之舅魯大夫于外。
舅問:“稱死乎?”義保曰:“不死,在此。
”舅曰:“何以得免?”義保曰:“以吾子代之。
”義保遂抱以逃。
十一年,魯大夫皆知稱之在保,于是請周天子殺伯禦,立稱,為孝公。
秦攻魏,破之,殺魏王,誅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
令魏國曰:“得公子者,賜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
”公子乳母與公子俱逃。
魏之故臣見乳母,識之,曰:“乳母固無恙乎?”乳母曰:“嗟乎!吾奈公子何。
”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聞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賜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傥知其處乎?而言之,則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則昆弟無類矣!”乳母曰:“籲!我不知公子之處。
”故臣曰:“我聞公子與乳母俱逃。
”曰:“吾雖知之,亦終不可以言。
”故臣曰:“今魏國已破亡,族已滅矣!子匿之,尚誰為乎?”母曰:“籲!夫見利而反上者逆,畏死而棄義者,亂也。
今持逆亂而以求利,吾不為也。
且夫凡為人養子者,務生之,非為殺之也,豈可以利賞畏誅之故,廢正義而行逆節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矣!”乳母遂抱公子逃于深澤之中。
故臣以告秦軍,追見,争射之。
乳母以身為公子蔽矢,矢著身者數十,與公子俱死。
秦君聞之,貴其能守忠死義,乃以卿禮葬之,祠以太牢,寵其兄為五大夫,賜金百镒。
唐初,王世充之臣獨孤武都謀叛歸唐,事覺誅死。
子師仁始三歲,世充憐其幼,不殺,命禁掌之。
其乳母王蘭英求自髡鉗,入保養師仁,世充許之。
蘭英鞠育備至。
時喪亂兇饑,人多餓死,蘭英乞丐捃拾,每有所得,辄歸哺師仁,自惟啖土飲水而已。
久之,詐為捃拾,竊抱師仁奔長安。
高祖嘉其義,下诏曰:“師仁乳母王氏,慈惠有聞,撫育無倦,提攜遺幼,背逆歸朝,宜有褒隆,以錫其号,可封壽永郡君。
” 五代漢鳳翔節度使侯益入朝,右衛大将軍王景崇叛于鳳翔,有怨于益,盡殺其家屬七十餘人。
益孫延廣尚襁褓,乳母劉氏以己子易之,拖延廣而逃,乞食于路,以達大梁,歸于益家。
嗚呼!人無貴賤,顧其為善何如耳!觀此乳保,忘身殉義,字人之孤,名流後世,雖古烈士,何以過哉!
《内則》:“雖婢妾,衣服飲食必後長者。
” 妾事女君,猶臣事君也。
尊卑殊絕,禮節宜明。
是以“綠衣黃裳”,詩人所刺;慎夫人與窦後同席,袁盎引而卻之;董宏請尊丁傅,師丹劾奏其罪。
皆所以防微杜漸,抑禍亂之原也。
或者主母屈己以下之,猶當貶抑退避,謹守其分,況敢挾其主父與子之勢,陵慢其女君乎? 衛宗二順者,衛宗室靈王之夫人及其傅妾也。
秦滅衛君,乃封靈王世家,使奉其祀。
靈王死,夫人無子而守寡,傅妾有子代後。
傅妾事夫人,八年不衰,供養愈謹。
夫人謂傅妾曰:“孺子養我甚謹,子奉祀而妾事我,我不願也。
且吾聞,主君之母不妾事人,今我無子,于禮斥绌之人也,而得留以盡節,是我幸也。
今又煩孺子不改故節,我甚内慚! 吾願出居外,以時相見,我甚便之。
”傅妾泣而對曰:“夫人欲使靈氏受三不祥耶?公不幸早終,是一不祥也;夫人無子而婢妾有子,是二不祥也;夫人欲居外,使婢妾居内,是三不祥也。
妾聞忠臣事君,無時懈倦;孝子養親,患無日也。
妾豈敢以少貴之故,變妾之節哉?供養,固妾之職也,夫人又何勤乎?”夫人曰:“無子之人,而辱主君之母,雖子歇爾,衆人謂我不知禮也。
吾終願居外而已。
”傅妾退而謂其子曰:“吾聞君子處順,奉上下之儀,修先古之禮,此順道也。
今夫人難我,将欲居外,使我處内,逆也。
處逆而生,豈若守順而死哉?”遂欲自殺。
其子泣而守之,不聽。
夫人聞之,懼,遂許傅妾留,終年供養不衰。
後唐莊宗不知禮,尊其所生為太後,而以嫡母為太妃。
太妃不以愠,太後不敢自尊,二人相好,終始不衰,是亦近世所難。
《内則》:“異為孺子室于宮中,擇于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其次為慈母,其次為保母。
皆居于室,他人無事不往。
” 魯孝公義保臧氏。
初,孝公父武公與其二子——長子括、中子戲——朝周宣王。
宣王立戲為魯太子。
武公薨,戲立,是為懿公。
孝公時号公子稱,最少。
義保與其子俱入宮養公子稱。
括之子曰伯禦,與魯人作亂,攻殺懿公而自立,求公子稱于宮中,入殺之。
義保聞伯禦将殺稱,衣其子以稱之衣,卧于稱之處,伯禦殺之。
義保遂抱稱以出,遇稱之舅魯大夫于外。
舅問:“稱死乎?”義保曰:“不死,在此。
”舅曰:“何以得免?”義保曰:“以吾子代之。
”義保遂抱以逃。
十一年,魯大夫皆知稱之在保,于是請周天子殺伯禦,立稱,為孝公。
秦攻魏,破之,殺魏王,誅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
令魏國曰:“得公子者,賜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
”公子乳母與公子俱逃。
魏之故臣見乳母,識之,曰:“乳母固無恙乎?”乳母曰:“嗟乎!吾奈公子何。
”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聞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賜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傥知其處乎?而言之,則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則昆弟無類矣!”乳母曰:“籲!我不知公子之處。
”故臣曰:“我聞公子與乳母俱逃。
”曰:“吾雖知之,亦終不可以言。
”故臣曰:“今魏國已破亡,族已滅矣!子匿之,尚誰為乎?”母曰:“籲!夫見利而反上者逆,畏死而棄義者,亂也。
今持逆亂而以求利,吾不為也。
且夫凡為人養子者,務生之,非為殺之也,豈可以利賞畏誅之故,廢正義而行逆節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矣!”乳母遂抱公子逃于深澤之中。
故臣以告秦軍,追見,争射之。
乳母以身為公子蔽矢,矢著身者數十,與公子俱死。
秦君聞之,貴其能守忠死義,乃以卿禮葬之,祠以太牢,寵其兄為五大夫,賜金百镒。
唐初,王世充之臣獨孤武都謀叛歸唐,事覺誅死。
子師仁始三歲,世充憐其幼,不殺,命禁掌之。
其乳母王蘭英求自髡鉗,入保養師仁,世充許之。
蘭英鞠育備至。
時喪亂兇饑,人多餓死,蘭英乞丐捃拾,每有所得,辄歸哺師仁,自惟啖土飲水而已。
久之,詐為捃拾,竊抱師仁奔長安。
高祖嘉其義,下诏曰:“師仁乳母王氏,慈惠有聞,撫育無倦,提攜遺幼,背逆歸朝,宜有褒隆,以錫其号,可封壽永郡君。
” 五代漢鳳翔節度使侯益入朝,右衛大将軍王景崇叛于鳳翔,有怨于益,盡殺其家屬七十餘人。
益孫延廣尚襁褓,乳母劉氏以己子易之,拖延廣而逃,乞食于路,以達大梁,歸于益家。
嗚呼!人無貴賤,顧其為善何如耳!觀此乳保,忘身殉義,字人之孤,名流後世,雖古烈士,何以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