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九奪
關燈
小
中
大
控制住主峰,任憑敵軍炮轟、飛機炸,一次次猛撲,總是寸步不讓,為主力及時趕到,聚殲敵軍赢得了時間。
在敵軍七十四師被殲過程中,敵軍師長張靈甫一再要求李仙洲所部第七軍增援,蔣介石也下令李仙洲去增援,但李仙洲已被我軍引開,難于及時趕到,又被我軍阻擊,炸壩放大沙河水,使敵軍無法通過,終于一舉全殲七十四師,并回師展開第二戰役,全殲李仙洲所部敵軍。
這一光輝戰例,既有孫膑所說的“不能相互教授”(不過,這不是敵軍自己的安排,而是我軍牽着敵軍鼻子走造成的),又有“奪險要關隘”,搶占主峰,控制整個戰場,還有“奪取敵軍必經的渡口”,炸壩放水,使增援敵軍無法通過。
《南征北戰》證明,孫腹所說的戰法原理,在現代戰争中也是适用的。
在古代戰争中,這樣的戰例也是很多的。
李世民征讨劉黑闼時,前進到洺水南岸,李藝也帶領數萬人馬前來會合。
劉黑闼留下範願守洺州,自己帶精兵去迎戰李藝,當夜在沙河邊宿營。
李世民命令程名振領兵,夜裡運送大鼓60面,到城西二裡的河堤上,一齊擂響,頓時鼓聲大震,響徹遠近,連洺州城中都搖動起來。
守城的範願吓壞了,派人飛馬去報告劉黑闼,劉黑闼慌忙返回,派他的弟弟劉廣善和行台張君立領一萬兵去出戰。
在徐何與李藝一場大戰,結果大敗而逃。
洺水人李玄感獻城降唐,李世民派王君廓進城,與李玄感一同守城。
劉黑闼回兵,見城已失,而城又在水上,攻擊不便,就從東面和北面修了兩條甬道,以便出兵攻城。
節世民領兵去支援,三次都被劉黑闼打退。
李世民召集衆将商議,李世勣主張讓王君廓撤出,而羅士信自願前去守城。
李世民雖有顧慮,最後還是同意了。
羅士信接應王君廓撤出後,自己進入城中。
劉黑闼加緊圍攻,羅士信八晝夜衣不解甲,目不交睫,督軍守城,力保城池不失。
後來,下了一場大雪,全城一片白,十分刺眼,令人頭暈目眩,劉黑闼乘機攻入。
羅士信雖拼命力戰,終因寡不敵衆,英勇犧牲。
李世民十分悲痛。
劉黑闼奪回洺州城後,又進兵向唐軍挑戰。
李世民和李藝合兵一處,堅守不出。
随後,唐軍探聽到劉黑闼的将領高雅賢在營中擺酒與衆人痛飲,李世民便派李世勣領兵偷襲。
李世勣殺入敵營時,高雅賢已酩酊大醉,勉強乘馬接戰,被李世勣部将潘毛刺落馬下,頃刻斃命。
李世民又派程名振截斷敵軍糧道,鑿沉敵軍糧船,燒掉敵軍糧車。
劉黑闼仍不肯退,雙方又對峙了60多天。
李世民料定劉黑闼糧盡,必定會來尋求決戰,便派人秘密到洺水上遊堵水,囑咐道:“等我軍和賊兵決戰時,再放下水來,千萬别出差錯!”劉黑闼果然渡過洺水前來進攻。
李世民親自統領精銳騎兵,攻破敵軍前鋒,直搗敵軍後隊,與劉黑闼相遇。
劉黑闼督兵死戰,從中午打到黃昏,劉黑闼的軍兵漸漸支持不住了。
劉黑闼部将王小胡建議早早退走,二人便自己逃了,其軍兵尚不知道,還在堅持苦戰。
冷不防,洺水上遊放下的大水沖來,一下子把劉黑闼的軍兵沖走了好幾千。
剩下的來不及逃跑,也被唐軍殺死。
劉黑闼手下隻剩二百兵馬,倉惶逃向突厥去了。
這一仗,李世民用了疑兵計震懾敵膽,又用“奪糧”計,迫使敵軍決戰,再用大水消滅敵軍過半,從而最終戰勝強敵。
這一仗也說明孫膑所說的“九奪”确是緻勝之道。
五代之時也有一個戰例。
朱溫篡唐稱帝後,新繼位的晉王李存勗多次與朱溫的梁軍交戰。
後來,在晉軍援趙時,朱溫派出幾員大将率領10萬大軍進逼鎮州,直達柏鄉。
趙王十分驚慌,急忙向晉王求援。
李存勗親自領兵援救,在趙州與部下大将周德威會合後,便進兵野河,在離柏鄉五裡處,與梁軍對壘。
起初梁軍堅守不出,後來周德威領兵罵戰,終于激出梁軍。
雙方一場戰鬥,未分勝負,但梁軍的裝備和士氣,卻令晉軍産生了一些畏懼心理。
有鑒于此,周德威獻計說:“賊軍兵勢十分強大,我軍應該先按兵不動,待敵軍疲憊時,方可進攻。
”李存勗尚有疑慮,認為應該速戰速決,周德威又進一步分析說:“鎮定兵隻能守城
在敵軍七十四師被殲過程中,敵軍師長張靈甫一再要求李仙洲所部第七軍增援,蔣介石也下令李仙洲去增援,但李仙洲已被我軍引開,難于及時趕到,又被我軍阻擊,炸壩放大沙河水,使敵軍無法通過,終于一舉全殲七十四師,并回師展開第二戰役,全殲李仙洲所部敵軍。
這一光輝戰例,既有孫膑所說的“不能相互教授”(不過,這不是敵軍自己的安排,而是我軍牽着敵軍鼻子走造成的),又有“奪險要關隘”,搶占主峰,控制整個戰場,還有“奪取敵軍必經的渡口”,炸壩放水,使增援敵軍無法通過。
《南征北戰》證明,孫腹所說的戰法原理,在現代戰争中也是适用的。
在古代戰争中,這樣的戰例也是很多的。
李世民征讨劉黑闼時,前進到洺水南岸,李藝也帶領數萬人馬前來會合。
劉黑闼留下範願守洺州,自己帶精兵去迎戰李藝,當夜在沙河邊宿營。
李世民命令程名振領兵,夜裡運送大鼓60面,到城西二裡的河堤上,一齊擂響,頓時鼓聲大震,響徹遠近,連洺州城中都搖動起來。
守城的範願吓壞了,派人飛馬去報告劉黑闼,劉黑闼慌忙返回,派他的弟弟劉廣善和行台張君立領一萬兵去出戰。
在徐何與李藝一場大戰,結果大敗而逃。
洺水人李玄感獻城降唐,李世民派王君廓進城,與李玄感一同守城。
劉黑闼回兵,見城已失,而城又在水上,攻擊不便,就從東面和北面修了兩條甬道,以便出兵攻城。
節世民領兵去支援,三次都被劉黑闼打退。
李世民召集衆将商議,李世勣主張讓王君廓撤出,而羅士信自願前去守城。
李世民雖有顧慮,最後還是同意了。
羅士信接應王君廓撤出後,自己進入城中。
劉黑闼加緊圍攻,羅士信八晝夜衣不解甲,目不交睫,督軍守城,力保城池不失。
後來,下了一場大雪,全城一片白,十分刺眼,令人頭暈目眩,劉黑闼乘機攻入。
羅士信雖拼命力戰,終因寡不敵衆,英勇犧牲。
李世民十分悲痛。
劉黑闼奪回洺州城後,又進兵向唐軍挑戰。
李世民和李藝合兵一處,堅守不出。
随後,唐軍探聽到劉黑闼的将領高雅賢在營中擺酒與衆人痛飲,李世民便派李世勣領兵偷襲。
李世勣殺入敵營時,高雅賢已酩酊大醉,勉強乘馬接戰,被李世勣部将潘毛刺落馬下,頃刻斃命。
李世民又派程名振截斷敵軍糧道,鑿沉敵軍糧船,燒掉敵軍糧車。
劉黑闼仍不肯退,雙方又對峙了60多天。
李世民料定劉黑闼糧盡,必定會來尋求決戰,便派人秘密到洺水上遊堵水,囑咐道:“等我軍和賊兵決戰時,再放下水來,千萬别出差錯!”劉黑闼果然渡過洺水前來進攻。
李世民親自統領精銳騎兵,攻破敵軍前鋒,直搗敵軍後隊,與劉黑闼相遇。
劉黑闼督兵死戰,從中午打到黃昏,劉黑闼的軍兵漸漸支持不住了。
劉黑闼部将王小胡建議早早退走,二人便自己逃了,其軍兵尚不知道,還在堅持苦戰。
冷不防,洺水上遊放下的大水沖來,一下子把劉黑闼的軍兵沖走了好幾千。
剩下的來不及逃跑,也被唐軍殺死。
劉黑闼手下隻剩二百兵馬,倉惶逃向突厥去了。
這一仗,李世民用了疑兵計震懾敵膽,又用“奪糧”計,迫使敵軍決戰,再用大水消滅敵軍過半,從而最終戰勝強敵。
這一仗也說明孫膑所說的“九奪”确是緻勝之道。
五代之時也有一個戰例。
朱溫篡唐稱帝後,新繼位的晉王李存勗多次與朱溫的梁軍交戰。
後來,在晉軍援趙時,朱溫派出幾員大将率領10萬大軍進逼鎮州,直達柏鄉。
趙王十分驚慌,急忙向晉王求援。
李存勗親自領兵援救,在趙州與部下大将周德威會合後,便進兵野河,在離柏鄉五裡處,與梁軍對壘。
起初梁軍堅守不出,後來周德威領兵罵戰,終于激出梁軍。
雙方一場戰鬥,未分勝負,但梁軍的裝備和士氣,卻令晉軍産生了一些畏懼心理。
有鑒于此,周德威獻計說:“賊軍兵勢十分強大,我軍應該先按兵不動,待敵軍疲憊時,方可進攻。
”李存勗尚有疑慮,認為應該速戰速決,周德威又進一步分析說:“鎮定兵隻能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