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

關燈
分而為四五,或傅而佯北,而示之懼。

    彼見我懼,則遂分而不顧。

    因其亂毀其固。

    驷鼓同舉,五遂俱傅。

    五遂俱至,三軍同利。

    此擊圓之道也。

    交和而舍,敵富我貧,敵衆我少,敵強我弱,其來有方,擊之奈何?曰:擊此者,□陣而□之,規而離之,合而佯北,殺将其後,勿令知之。

    此擊方之道也。

    交和而舍,敵人既衆以強,勁捷以剛,銳陣以胥,擊之奈何?擊此者,必三而離之,一者延而衡,二者[□□□□□]恐而下惑,下上既亂,三軍大北。

    此擊銳之道也。

    交和而舍,敵既衆以強,延陣以衡,我陣而待之,人少不能,擊之奈何?擊此者,必将三分我兵,練我死士,二者延陣張翼,一者材士練兵,期其中極。

    此殺将擊衡之道也。

    交和而舍,我人兵則衆,車騎則少,敵人十倍,擊之奈何?擊此者,當保險帶隘,慎避廣易。

    故易則利車,險則利徒。

    此擊車之道也。

    交和而舍,我車騎則衆,人兵則少,敵人十倍,擊之奈何?擊此者,慎避險阻,決而導之,抵諸易。

    敵雖十倍,便我車騎,三軍可擊。

    此擊徒人之道也。

    交和而舍,糧食不屬,人兵不足俧,絕根而攻,敵人十倍,擊之奈何?曰:擊此者,敵人既□而守阻,我..反而害其虛。

    此擊争□之道也。

    交和而舍,敵将勇而難懼,兵強人衆自固,三軍之士皆勇而無慮,其将則威,其兵則武,而理強糧瞍,諸侯莫之或待。

    擊之奈何?曰:擊此者,告之不敢,示之不能,坐拙而待之,以驕其意,以惰其志,使敵弗識。

    因擊其不□,攻其不禦,壓其骀,攻其疑。

    彼既貴既武,三軍徙舍,前後不相睹,故中而擊之,若有徒與。

    此擊強衆之道也。

    交和而舍,敵人保山而帶阻,我遠則不接,近則無所,擊之奈何?擊此者,彼斂阻移□□□□□則危之,攻其所必救,使離其固,以揆其慮,施伏設援,擊其移庶。

    此擊保固之道也。

    交和而舍,客主兩陣,敵人形箕,計敵所願,欲我陷覆,擊之奈何?擊此者,渴者不飲,饑者不良,三分用其二,期于中極,彼既□□,材士練兵,擊其兩翼,□彼□喜□□三軍大北。

    此擊箕之道也。

     [譯文]兵家問道:“兩軍對壘,雙方糧食都很充足,兵員人數和武器也相當,雙方彼此都畏懼對方。

    這時,敵軍布下圓陣固守待戰,怎麼攻擊敵軍呢?”孫膑道:“攻擊這樣的敵軍,可以把本方軍兵分成四五路,有的軍兵與敵軍稍一接觸就假裝敗逃,裝出十分畏懼敵軍的樣子。

    敵軍見我軍畏懼,就會毫無顧忌地分兵追擊我軍。

    我軍就可以乘放軍亂而毀掉其堅固的陣地,随即驅動戰車,擂響戰鼓,五路軍兵齊發,全軍協同攻擊敵軍了。

    這就是擊破敵軍圓陣的辦法。

    ”“兩軍對壘時,敵方很富,我方很窮,敵軍兵多,我軍兵少,敵強我弱,敵軍用方陣向我方進攻,我軍該如何抗擊敵軍呢?”孫膑說:“抗擊這樣的敵軍,..使集中的敵軍分散,一接觸就假裝敗逃,然後伺機從後面攻擊敵軍,但要注意不讓敵軍事先察覺。

    這就是攻破敵軍方陣的辦法。

    ”“兩軍對壘時,敵軍人數既多又強,勇猛、敏捷,并且列成銳陣準備與我軍交戰,該如何抗擊這樣的敵軍?”孫膑說:“抗擊這樣的敵軍,要把本方的軍隊分成三部分,以便調動、分散敵軍。

    用本方一部分軍兵與敵軍周旋抗衡,阻滞敵軍;第二部分軍兵..從而造成敵軍将領恐懼,士兵惶惑,上下混亂,敵軍必将全軍大敗。

    這就是擊破敵軍銳陣的辦法。

    ”“兩軍對壘時,敵軍人數多而且強大,布成陣勢與我軍交戰,我軍也列陣等待,但我軍兵力太少,無法抗擊敵軍,該怎麼辦呢?”孫膑說:“抗擊這樣的敵軍,要把本方軍隊分成三部分,并且要特别選出一部分精兵組成敢死隊。

    用三部分中的兩路軍兵列成陣勢,張開兩翼,再用精兵組成的敢死隊攻擊敵軍中樞,務求一擊必中。

    這就是擊殺敵軍統兵将領,擊破敵軍攻擊陣勢的辦法。

    ”“兩軍對壘時,我軍人數多,但戰車、騎兵少,敵軍戰車和騎兵是我軍的10倍,該怎麼與敵軍交戰呢?”孫膑說:“和這樣的敵軍交戰,要占據險要地形,利用狹長的隘口,千萬要避開開闊平坦的地帶,因為開闊平坦地帶有利于戰車沖擊,而險要隘口有利于步兵作戰。

    這就是打敗戰車敵軍的辦法。

    ”“兩軍對壘時,我軍戰車和騎乓多,但步兵少,而敵軍步兵多,是我軍的10倍,該如何與敵軍作戰呢?”孫膑說:“和這樣的敵軍交戰,千萬要避開險阻地帶,想方設法把敵軍引到平坦開闊地帶去決戰。

    敵軍步兵雖是我軍10倍,但開闊平坦地區便于我軍戰車和騎兵沖擊,這樣就可将敵軍全部擊敗了。

    這就是打敗放軍步兵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