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淵茶錄全文

關燈
注少許壺中,祛蕩冷氣傾出,然後投茶。

    茶多寡宜酌,不可過中失正,茶重則味苦香沉,水勝則色清氣寡。

    兩壺後,又用冷水蕩滌,使壺涼潔。

    不則減茶香矣。

    罐熟則茶神不健,壺清則水性常靈。

    稍俟茶水沖用,然後分酾布飲。

    酾不宜早,飲不宜遲。

    早則茶神未發,遲則妙馥先消。

     投茶 投茶有序,毋失其宜。

    先茶後湯日下投。

    湯半下茶,複以湯滿,日中投。

    先湯後茶日上投。

    春秋中投。

    夏上投。

    冬下投。

     飲茶 飲茶以客少為貴,客衆則喧,喧則雅趣乏矣。

    獨啜日神,二客日勝,三四日趣,五六日泛,七八日施。

     香 茶有真香,有蘭香,有清香,有純香。

    表裡如一純香,不生不熟日清香,火候均停日蘭香,雨前神具日真香。

    更有含香、漏香、浮香、問香、此皆不正之氣。

     色 茶以青翠為勝,濤以藍白為佳。

    黃黑紅昏,俱不入品。

    雪濤為上,翠濤為中,黃濤為下。

    新泉活火,煮茗玄工,玉茗冰濤,當杯絕枝。

     味 味以甘潤為上,苦澀為下。

     點染失真 茶自有真香,有真色,有真味。

    一經點染,便失其真。

    如水中着鹹,茶中着料,碗中着果,皆失真也。

     茶變不可用 茶始造則青翠,收藏不法,一變至綠,再變至黃,三變至黑,四變至白。

    食之則寒胃。

    甚至瘠氣成積。

     品泉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

    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曷窺其體。

    山頂泉清而輕,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

    流于黃石為佳,瀉出青石無用。

    流動者愈于安靜,負陰者勝于向陽。

    真源無味,真水無香。

     井水不宜茶 茶經雲:山水上,江水次,井水最下矣。

    第一方不近江,山卒無泉水。

    惟當多積梅雨,其味甘和,乃長養萬物之水。

    雪水雖清,性感重陰,寒人脾胃,不宜多積。

     貯水 貯水甕須置陰庭中,覆以紗帛,使承星露之氣,則英靈不散,神氣常存。

    假令壓以木石,封以紙箬,曝于日下,則外耗其神,内閉其氣,水神敝矣。

    飲茶惟貴乎茶鮮水靈,茶失其鮮,水失其靈,則與溝渠水何異。

     茶具 桑苎翁煮茶用銀瓢,謂過于奢侈。

    後用瓷器,又不能持久。

    卒歸于銀。

    愚意銀者宜貯朱樓華屋,若山齋茅舍,惟用錫瓢,亦無損于香、色、味也。

    但銅鐵忌之。

     茶盞 盞以雪白者為上,藍白者不損茶色,次之。

     拭盞布 飲茶前後,俱用細麻布拭盞,其他易穢,不宜用。

     分茶盒 以錫為之。

    從大壇中分用,用盡再取。

     茶道 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

    精、燥、潔,茶道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