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法集要
關燈
小
中
大
○浸油
古法惟用松燒煙。
近代始用桐油、麻子油燒煙。
衢人用皂青油燒煙;蘇人用菜子油、豆油燒煙;以上諸油俱可燒煙制墨。
但桐油得煙最多,為墨,色黒而光,久則日黒一日。
餘油得煙皆少,為墨色淡而昏,久則日淡一日。
每桐油十五觔、芝麻油五觔,先将蘇木二兩,黃連一兩,半海桐皮、杏仁、紫草、檀香各一兩,栀子、白芷各半兩,木鼈子仁六枚,右(石?)剉碎,入麻油内浸半月餘。
日常以杖攪動。
臨燒煙時,下鍋煎,令藥焦,停冷,漉去柤,傾入桐油,攪勻燒之。
今時少有用此浸油法者,姑存其古雲。
○水盆 用圓厚瓦盆,内闊二尺一寸,縁闊一尺深三寸半,底平縁直。
近縁,開指大一竅,用綿塞住,以備放水。
用長木架,髙三尺,閣起水盆。
以薄磚七塊,遶盆縁排轉。
盆中央置闊縁瓦煙筒一個,内闊六寸,連縁共闊八寸,髙與盆口相齊。
筒内亦置薄磚一塊,油■〈角戋〉置各磚塊上。
底盆口三分侵水,離■〈角戋〉口三分,中央一■〈角戋〉用鐵鴨腳穿定燈草。
每■〈角戋〉納燈草訖。
然後,傾油。
将長柄煙椀蓋定,燒之。
如盆中水熱,則頻侵冷水,不可全換冷水。
冷,則煙不升上,得煙絶少。
但侵水為妙,若水耗亁,要侵滿時,去了近縁煙椀油■〈角戋〉各一隻,拔去竅帛,放亁再塞住漏鬥。
傾水換之。
仍以油■〈角戋〉煙椀補滿。
若水積久,生膩浮起,以撘籮去之。
盆有油膩亁硬黏定邊縁,刀鏟去之,清水洗淨,方可再用。
一法:用杉為槽貯水,底闆最厚四向,牆闆次之,内長七尺,闊一尺四寸,深三寸半平,中用長木梁一條,界為兩路,麻筋油灰黏固縫道,莫令滲漏,槽尾近底處開一圓竅,以備放水。
髙三尺櫈兩條閣之,磚襯油■〈角戋〉于水内煙椀,兩路蓋之,每槽用■〈角戋〉椀各二十隻,燒法與水盆同。
亦有石為槽者。
○油■〈角戋〉用 壯厚缸沙油■〈角戋〉,闊四寸半。
平穏闊足,窯水通滿者,以薄磚襯髙。
頓放水盆内,低盆口三分,不宜太低。
低則煙飛散,拘収不住,得煙少。
或置水槽中亦然。
若用過油■〈角戋〉,内外不淨,以竹篼子刮之,次以,稻稈灰揩擦。
若更不淨,用刀鏟淨,再以水洗拭亁。
一法:不用灰擦,置米飲中煮數沸,刷洗去其油膩。
○煙椀 用淘煉細土燒長柄瓦椀,圓闊五寸三分,深二寸五分,柄長三寸,連柄髙五寸五分,内深潭似釡,必磨砑十分光滑。
以椀唇外置瓦盆縁上,内置瓦筒縁上,須椀心正對焰頭,罩之椀口,縁塗些姜汁,急手掃煙,若煙椀油污,内外皆便拭淨。
倘污,煙煤不堪用矣。
○燈草 揀肥大黃色堅實燈草,截作九寸為段,理去短痩,取首尾相停者,每用十二莖,以少綿纒定頭于粗闆上,以手搓卷,成一條。
今實複以少綿纒定尾。
夏極熱時,減去草兩莖,隻用十莖搓卷。
仍舊用十二莖,則得煙雖多而不良。
候卷得四五百條,方用蘇木濃汁煎燈草,數沸,候紫色,漉出,曬令極亁,紙褁藏之,毋令塵污,用則旋取。
○燒煙 宜秋深初冬。
于明亮宻室上,置仰塵,四向周宻,背處開一小門,髙限挂紙簾,水盆置木架上,盆竅向架外,塞住竅。
侵水滿磚襯油■〈角戋〉于水内。
每■〈角戋〉傾油八方,納燈草,訖,煙椀蓋之勿見。
風緻煙落,約四五刻,掃煙一度,則一度剔去燈草,逐■〈角戋〉以筋,剪去燈煤,棄于水缽内,否則燈花罩了火焰,煙不能起。
以鵝翎掃煙入瓦盆中,經宿始可并聚一室。
蓋之,須以空煙椀一隻,替下有煙椀,掃之。
敲碎巴豆三四粒,納油■〈角戋〉中,發煙焰,得煙多,每日約掃二十餘度。
掃遲則煙老,雖多而色黃,造墨無光不黒。
室中可置水盆十枚,自早至暮燒之,須揀無風之日,若有風或煙房不宻,得煙皆少。
夏煙亦老,必頻換冷水及減燈草為良。
每桐油一百兩,得煙八兩,此為至能。
忌油滴煙中及紅煙燈花落煙内,則不堪用。
○篩煙 于宻室中,以手按定細生絹篩子,徐徐摩下小口光淨缸内,去其毛翎紙屑,貯于紙糊籠中,繩懸梁間。
毋近牆壁以傷濕氣。
用則旋取。
或皮紙糊袋藏之亦佳。
煙乃至輕之物,切忌露篩,露篩則
近代始用桐油、麻子油燒煙。
衢人用皂青油燒煙;蘇人用菜子油、豆油燒煙;以上諸油俱可燒煙制墨。
但桐油得煙最多,為墨,色黒而光,久則日黒一日。
餘油得煙皆少,為墨色淡而昏,久則日淡一日。
每桐油十五觔、芝麻油五觔,先将蘇木二兩,黃連一兩,半海桐皮、杏仁、紫草、檀香各一兩,栀子、白芷各半兩,木鼈子仁六枚,右(石?)剉碎,入麻油内浸半月餘。
日常以杖攪動。
臨燒煙時,下鍋煎,令藥焦,停冷,漉去柤,傾入桐油,攪勻燒之。
今時少有用此浸油法者,姑存其古雲。
○水盆 用圓厚瓦盆,内闊二尺一寸,縁闊一尺深三寸半,底平縁直。
近縁,開指大一竅,用綿塞住,以備放水。
用長木架,髙三尺,閣起水盆。
以薄磚七塊,遶盆縁排轉。
盆中央置闊縁瓦煙筒一個,内闊六寸,連縁共闊八寸,髙與盆口相齊。
筒内亦置薄磚一塊,油■〈角戋〉置各磚塊上。
底盆口三分侵水,離■〈角戋〉口三分,中央一■〈角戋〉用鐵鴨腳穿定燈草。
每■〈角戋〉納燈草訖。
然後,傾油。
将長柄煙椀蓋定,燒之。
如盆中水熱,則頻侵冷水,不可全換冷水。
冷,則煙不升上,得煙絶少。
但侵水為妙,若水耗亁,要侵滿時,去了近縁煙椀油■〈角戋〉各一隻,拔去竅帛,放亁再塞住漏鬥。
傾水換之。
仍以油■〈角戋〉煙椀補滿。
若水積久,生膩浮起,以撘籮去之。
盆有油膩亁硬黏定邊縁,刀鏟去之,清水洗淨,方可再用。
一法:用杉為槽貯水,底闆最厚四向,牆闆次之,内長七尺,闊一尺四寸,深三寸半平,中用長木梁一條,界為兩路,麻筋油灰黏固縫道,莫令滲漏,槽尾近底處開一圓竅,以備放水。
髙三尺櫈兩條閣之,磚襯油■〈角戋〉于水内煙椀,兩路蓋之,每槽用■〈角戋〉椀各二十隻,燒法與水盆同。
亦有石為槽者。
○油■〈角戋〉用 壯厚缸沙油■〈角戋〉,闊四寸半。
平穏闊足,窯水通滿者,以薄磚襯髙。
頓放水盆内,低盆口三分,不宜太低。
低則煙飛散,拘収不住,得煙少。
或置水槽中亦然。
若用過油■〈角戋〉,内外不淨,以竹篼子刮之,次以,稻稈灰揩擦。
若更不淨,用刀鏟淨,再以水洗拭亁。
一法:不用灰擦,置米飲中煮數沸,刷洗去其油膩。
○煙椀 用淘煉細土燒長柄瓦椀,圓闊五寸三分,深二寸五分,柄長三寸,連柄髙五寸五分,内深潭似釡,必磨砑十分光滑。
以椀唇外置瓦盆縁上,内置瓦筒縁上,須椀心正對焰頭,罩之椀口,縁塗些姜汁,急手掃煙,若煙椀油污,内外皆便拭淨。
倘污,煙煤不堪用矣。
○燈草 揀肥大黃色堅實燈草,截作九寸為段,理去短痩,取首尾相停者,每用十二莖,以少綿纒定頭于粗闆上,以手搓卷,成一條。
今實複以少綿纒定尾。
夏極熱時,減去草兩莖,隻用十莖搓卷。
仍舊用十二莖,則得煙雖多而不良。
候卷得四五百條,方用蘇木濃汁煎燈草,數沸,候紫色,漉出,曬令極亁,紙褁藏之,毋令塵污,用則旋取。
○燒煙 宜秋深初冬。
于明亮宻室上,置仰塵,四向周宻,背處開一小門,髙限挂紙簾,水盆置木架上,盆竅向架外,塞住竅。
侵水滿磚襯油■〈角戋〉于水内。
每■〈角戋〉傾油八方,納燈草,訖,煙椀蓋之勿見。
風緻煙落,約四五刻,掃煙一度,則一度剔去燈草,逐■〈角戋〉以筋,剪去燈煤,棄于水缽内,否則燈花罩了火焰,煙不能起。
以鵝翎掃煙入瓦盆中,經宿始可并聚一室。
蓋之,須以空煙椀一隻,替下有煙椀,掃之。
敲碎巴豆三四粒,納油■〈角戋〉中,發煙焰,得煙多,每日約掃二十餘度。
掃遲則煙老,雖多而色黃,造墨無光不黒。
室中可置水盆十枚,自早至暮燒之,須揀無風之日,若有風或煙房不宻,得煙皆少。
夏煙亦老,必頻換冷水及減燈草為良。
每桐油一百兩,得煙八兩,此為至能。
忌油滴煙中及紅煙燈花落煙内,則不堪用。
○篩煙 于宻室中,以手按定細生絹篩子,徐徐摩下小口光淨缸内,去其毛翎紙屑,貯于紙糊籠中,繩懸梁間。
毋近牆壁以傷濕氣。
用則旋取。
或皮紙糊袋藏之亦佳。
煙乃至輕之物,切忌露篩,露篩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