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玉露卷之五 丙集

關燈


    入若深夜,出乃白晝,恍如隔宿異世。

    季仁索餘賦詩紀之。

    其略曰:「瑰奇恣搜討,貝闕青瑤房。

    方隘疑永巷,俄敞如華堂。

    玉橋巧橫溪,瓊戶正當窗。

    仙佛肖彷彿,鐘鼓鏗擊撞。

    贔贔左顧龜,狺狺欲吠厖。

    丹竈儼亡恙,芝田藹生香。

    【芝田藹生香 「芝田」,原作「之田」,誤。

    案,曹植洛神賦有「秣駟乎芝田」句,文選李善注引十洲記雲:「鍾山仙家耕田種芝草。

    」羅氏蓋用此典,據諸本改。

    】搏噬千怪聚,絢爛五色光。

    更無一塵涴,但覺六月涼。

    玲瓏穿數路,屈曲通三湘。

    神鬼工剜刻,【神鬼工剜刻 「工」,諸本作「妙」。

    】乾坤真混茫。

    入如夜漆暗,【入如夜漆暗 諸本作「入如深夜暗」。

    】出乃日珠光。

    【出乃日珠光 諸本作「出乃皦日光」。

    】隔世疑恍惚,異境難揣量。

    」然終不能盡形容也。

    又嘗遊容州勾漏洞天,四面石山圍繞,中平野數裡,洞在平地,不煩登陟。

    外略敞豁,中一暗溪穿入,因同北流令結小桴,秉燭坐其上,命篙師撐入。

    詰屈而行。

    水清無底,兩岸石如虎豹猱玃,森然欲搏。

    行一裡許,仰見一大星炯然,細視乃石穿一孔,透天光若星也。

    溪不可窮乃返。

    洞對面高崖上,夏間望見荷葉田田,然峻絕不可到。

    土人雲,或見荷花,則歲必大熟。

     傅公謀詞 宜春傅公謀詞雲:「草草三間屋,愛竹旋添栽。

    【愛竹旋添栽 「旋」,諸本作「施」。

    】碧紗窗戶,眼前都是翠雲堆。

    【眼前都是翠雲堆 「眼」,原誤作「服」,據諸本改。

    】一月山翁高臥,連雪水村清冷,【連雪水村清冷 「連」,陸鈔本及諸本作「踏」,義長。

    】木落遠山開。

    唯有平安竹,留得伴寒梅。

    家童開門看,【家童開門看 明楊慎詞品卷二引此上有一「喚」字,羅書蓋脫。

    】有誰來。

    客來一笑,清話煮茗更傳杯。

    有酒隻愁無客,有客又愁無酒,酒熟且徘徊。

    明日人間事,天自有安排。

    」此詞清甚,末句尤達,可歌也。

    許及之為分宜宰,公謀作賀雨詩雲:「獅子關前半篆煙,二龍飛下卓篙泉。

    銀河掣電連霄雨,【銀河掣電連霄雨 「霄」,諸本作「宵」,義長。

    】綠野翻雲四月天。

    便覺春生花一縣,會看秋熟米三錢。

    何時卓魯登黃閣,都與寰區作有年。

    」及之擊節。

    公謀尤工作酸文,嘗作無遮榜語雲:「紅旗渡口,淒涼芳草夕陽天;白紙山頭,慘淡落花寒食節。

    」甚工。

     冬狩行 自古夷狄交侵,中國衰微,必人主真有哀痛之誠,將帥真有憤切之志,然後可以言恢復。

    杜陵冬狩行曰:「草間狐兔盡何益,【草間狐兔盡何益 「間」,九家集注杜詩卷八此詩作「中」。

    】天子不在鹹陽宮。

    」規警將帥也。

    又曰:「朝廷雖無幽王禍,得不哀痛塵再蒙。

    」規警人主也。

    然人主者,本也。

    人主果有興衰撥亂之志,其誰敢不從?故又曰:「烏乎!得不哀痛塵再蒙。

    」所以深規警人主也。

     舉事輕捷 大凡舉事輕捷則易成,繁重則難濟。

    春秋時,宋人殺楚使者,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於窒皇,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何其輕捷也。

    澶淵之役,寇準與真宗論親征。

    上欲入,準曰:「陛下不可入,入則不出矣。

    」於是高瓊在殿下大呼逍遙子,即擁以行,亦何其捷疾。

    舉事須如此,【舉事須如此 「如」,諸本作「知」。

    】乃能壓難成功。

    此卻非倉卒所緻,須平時有備有謀,規模定,號令明,然後臨事之時,上下始能相應,蓋亦不出易簡二字而已。

    東坡雲:「千鈞之牛,制於三尺之童子。

    弭耳而下之,曾不如狙猿之奮擲於山林。

    」大抵易簡則輕捷,繁難則重滯。

     周文陸詩 朱文公於當世之文,獨取周益公,於當世之詩,獨取陸放翁。

    蓋二公詩文,氣質渾厚故也。

     範雲 人之狂惑失其本心,有大可笑者。

    南史:範雲初為陳武帝屬官,【範雲初為陳武帝屬官 考南史並梁書範雲傳,梁武帝受齊禪時,範雲官侍中。

    梁武帝天監二年範雲卒,是時尚距陳武帝代梁有五十四年之遙。

    故「陳武帝」當為「梁武帝」之誤。

    】武帝九錫之命在旦夕,雲忽感寒疾,恐不獲預慶事,召徐文伯診視,以實懇之曰:「可便得愈乎?」文伯曰:「欲便瘥甚易,政恐二年後不復起耳。

    」雲曰:「朝聞道,夕死猶可。

    況二年乎?」文伯乃以火燒地,布桃葉設席,置雲其上,頃刻汗解,裹以溫松,翌日有瘳。

    雲喜甚,文伯曰:「不足喜也。

    」越二年,果卒。

    夫老子曰:「身與名孰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