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玉露卷之四 乙編
關燈
小
中
大
警聯雲:「團飯引來,喜掉續貂之尾;索綯牽去,驚回顧兔之頭。
」令擊節,釋之,延之上座。
明年遂作三元。
有詩號灊山集,皆其未遇時所作。
如「琴彈夜月龍魂冷,劍擊秋風鬼膽粗」。
「吟氣老懷長劍古,醉胸橫得太行寬」。
「塵埃掉臂離長陌,琴酒和雲入舊山」。
「豐年足酒容身易,世路無媒著腳難」。
皆不凡。
西山生祠 真西山帥長沙,郡人為立生祠。
一夕,有大書一詩于壁間者,其辭雲:「舉世知公不愛名,湘人苦欲置丹青。
西天又出一活佛,南極添成兩壽星。
幾百年方鍾間氣,八千春願祝脩齡。
不須更作生祠記,四海蒼生口是銘。
」 廬陵苗鹽 廬陵苗斛,元額三十六萬,承平時,民戶納苗一斛,官支與鹽二鬥五升,蓋優之也。
龍泉、太和兩縣,去郡差遠,添支一升。
渡江以來,非惟官不支鹽,反勒民戶納鹽。
由是輸苗一斛者,并鹽為一斛二鬥五升,而兩縣亦皆增納一升。
今世和買官,不支錢而白取,已為可怪。
若鹽者,乃以其予民之數,而為取民之數,抑又甚矣。
然前後牧守不知幾人,曾無一人惻然動心,為之敷奏蠲閣者,是可歎也。
文章邪正 東山先生楊伯子嘗為餘言:「某昔為宗正丞,真西山以直院兼玉牒宮,嘗至某位中,見案上有近時人詩文一編,西山一見擲之曰:『宗丞何用看此?』某悚然問故,西山曰:『此人大非端士,筆頭雖寫得數句詩,【筆頭雖寫得數句詩 「詩」,原誤作「行」,據明活字本改。
】所謂本心不正,脈理皆邪,讀之將恐染神亂志,非徒無益。
』某佩服其言,再三謝之。
因言近世如夏英公、丁晉公、王岐公、呂惠卿、林子中、蔡持正輩,亦非無文章,然而君子不道者,皆以是也。
」 雲日對 葉石林雲:「杜工部詩,對偶至嚴,而送楊六判官雲:『子雲清自守,今日起為官』,獨不相對,切意『今日』字當是『令尹』字傳寫之訛耳。
」【切意今日字當是令尹字傳寫之訛耳 「切」,疑為「竊」字之誤。
】餘謂不然,此聯之工,正為假「雲」對「日」。
兩句一意,乃詩家活法,若作「令尹」字,則索然無神,夫人能道之矣。
且送楊姓人,故用子雲為切題,豈應又泛然用一令尹耶?如「次第尋書劄,呼兒檢贈篇」之句,亦是假以「第」對「兒」,詩家此類甚多。
佛本於老莊 道家之教宗老莊,其後乃有神仙形解飛昇之說,方士鍊丹葆形之術。
然老子雲:「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吾既無身,而有何患?」莊子雲:「予惡乎知悅生之非惑耶?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霑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匡床,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
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又髑髏謂莊子曰:「子欲聞死之說乎?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
」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裡知識,子欲之乎?」髑髏深矉蹙額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是老莊之意,以身為贅,以生為苦,以死為樂也。
今神仙方士,乃欲長生不死,正與老莊之說背而馳矣。
佛家所謂「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乃老莊之本意也。
故老莊與佛,元不為二。
歐陽公雲:「道家乃貪生之論,佛家乃畏死之論。
」此蓋未嘗深考二家之要旨者也。
老莊何嘗貪生?瞿曇何嘗畏死?貪生畏死之說,僅足以排方士而已。
韓文公、歐陽公皆不曾深看佛書,故但能攻其皮毛。
唯朱文公早年洞究釋氏之旨,故其言曰:「佛說盡出老莊,今道家有老莊書不看,盡為釋氏竊而用之,卻去倣效釋氏作經教之屬。
如清淨、消災、度人等經,模擬可笑,而北鬥經尤鄙俚。
譬如巨室弟子,所有珍寶悉為人盜去,卻去收人家破甕破釜。
」此論窺見其骨髓矣,然非特文公之言為然,唐傅奕曰:「佛入中國,孅兒幼夫模象莊老以文飾之。
」則固已知其出於莊老矣。
貓捕鼠 唐武後斷王後蕭妃之手足,置於酒甕中,曰:「使此二婢骨醉。
」蕭妃臨死曰:「願武為鼠吾為貓,生生世世扼其喉。
」亦可悲矣。
今俗間相傳謂?為天子妃者,蓋本此也。
予自讀唐史此段,每見貓得鼠,未嘗不為之稱快,人心之公憤,有千萬年而不可磨滅者。
嘗有詩雲:「陋室偏遭黠鼠欺,狸奴雖小策勳奇。
扼喉莫訝無遺力,應記當年骨醉時。
」 轉丸鳴鏑 楊東山雲:「凡處事須是心如轉丸,手如鳴鏑。
」
」令擊節,釋之,延之上座。
明年遂作三元。
有詩號灊山集,皆其未遇時所作。
如「琴彈夜月龍魂冷,劍擊秋風鬼膽粗」。
「吟氣老懷長劍古,醉胸橫得太行寬」。
「塵埃掉臂離長陌,琴酒和雲入舊山」。
「豐年足酒容身易,世路無媒著腳難」。
皆不凡。
西山生祠 真西山帥長沙,郡人為立生祠。
一夕,有大書一詩于壁間者,其辭雲:「舉世知公不愛名,湘人苦欲置丹青。
西天又出一活佛,南極添成兩壽星。
幾百年方鍾間氣,八千春願祝脩齡。
不須更作生祠記,四海蒼生口是銘。
」 廬陵苗鹽 廬陵苗斛,元額三十六萬,承平時,民戶納苗一斛,官支與鹽二鬥五升,蓋優之也。
龍泉、太和兩縣,去郡差遠,添支一升。
渡江以來,非惟官不支鹽,反勒民戶納鹽。
由是輸苗一斛者,并鹽為一斛二鬥五升,而兩縣亦皆增納一升。
今世和買官,不支錢而白取,已為可怪。
若鹽者,乃以其予民之數,而為取民之數,抑又甚矣。
然前後牧守不知幾人,曾無一人惻然動心,為之敷奏蠲閣者,是可歎也。
文章邪正 東山先生楊伯子嘗為餘言:「某昔為宗正丞,真西山以直院兼玉牒宮,嘗至某位中,見案上有近時人詩文一編,西山一見擲之曰:『宗丞何用看此?』某悚然問故,西山曰:『此人大非端士,筆頭雖寫得數句詩,
】所謂本心不正,脈理皆邪,讀之將恐染神亂志,非徒無益。
』某佩服其言,再三謝之。
因言近世如夏英公、丁晉公、王岐公、呂惠卿、林子中、蔡持正輩,亦非無文章,然而君子不道者,皆以是也。
」 雲日對 葉石林雲:「杜工部詩,對偶至嚴,而送楊六判官雲:『子雲清自守,今日起為官』,獨不相對,切意『今日』字當是『令尹』字傳寫之訛耳。
」
】餘謂不然,此聯之工,正為假「雲」對「日」。
兩句一意,乃詩家活法,若作「令尹」字,則索然無神,夫人能道之矣。
且送楊姓人,故用子雲為切題,豈應又泛然用一令尹耶?如「次第尋書劄,呼兒檢贈篇」之句,亦是假以「第」對「兒」,詩家此類甚多。
佛本於老莊 道家之教宗老莊,其後乃有神仙形解飛昇之說,方士鍊丹葆形之術。
然老子雲:「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吾既無身,而有何患?」莊子雲:「予惡乎知悅生之非惑耶?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霑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匡床,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
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又髑髏謂莊子曰:「子欲聞死之說乎?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
」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裡知識,子欲之乎?」髑髏深矉蹙額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是老莊之意,以身為贅,以生為苦,以死為樂也。
今神仙方士,乃欲長生不死,正與老莊之說背而馳矣。
佛家所謂「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乃老莊之本意也。
故老莊與佛,元不為二。
歐陽公雲:「道家乃貪生之論,佛家乃畏死之論。
」此蓋未嘗深考二家之要旨者也。
老莊何嘗貪生?瞿曇何嘗畏死?貪生畏死之說,僅足以排方士而已。
韓文公、歐陽公皆不曾深看佛書,故但能攻其皮毛。
唯朱文公早年洞究釋氏之旨,故其言曰:「佛說盡出老莊,今道家有老莊書不看,盡為釋氏竊而用之,卻去倣效釋氏作經教之屬。
如清淨、消災、度人等經,模擬可笑,而北鬥經尤鄙俚。
譬如巨室弟子,所有珍寶悉為人盜去,卻去收人家破甕破釜。
」此論窺見其骨髓矣,然非特文公之言為然,唐傅奕曰:「佛入中國,孅兒幼夫模象莊老以文飾之。
」則固已知其出於莊老矣。
貓捕鼠 唐武後斷王後蕭妃之手足,置於酒甕中,曰:「使此二婢骨醉。
」蕭妃臨死曰:「願武為鼠吾為貓,生生世世扼其喉。
」亦可悲矣。
今俗間相傳謂?為天子妃者,蓋本此也。
予自讀唐史此段,每見貓得鼠,未嘗不為之稱快,人心之公憤,有千萬年而不可磨滅者。
嘗有詩雲:「陋室偏遭黠鼠欺,狸奴雖小策勳奇。
扼喉莫訝無遺力,應記當年骨醉時。
」 轉丸鳴鏑 楊東山雲:「凡處事須是心如轉丸,手如鳴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