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玉露卷之五 乙編
關燈
小
中
大
啟運宮望祭殿
福州啟運宮,在開元寺,【福州啟運宮在開元寺 考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三一、宋史卷一0九禮志,均記為「溫州開元寺」,未雲福州有「開元寺」,疑誤。
】有七祖禦容塑像,【有七祖禦容塑像 原「七祖」下有夾注雲:「藝祖至哲宗」。
】乃西京陵寢之舊。
南渡之初,迎奉于此。
時金兵俶擾,倉忙之間,載以籃輿七乘,至今猶存。
別造朱輦七乘,列于殿廡。
專差中官一員主香火,謂之「直殿」。
節序,朝廷遣快行家?送香燭,【遣快行家?送香燭 「快」,原作「使」,義不可通,據諸本改。
】帥守與直殿同緻祭。
每位用朱盤列食十數品,酒三獻雲。
臨安淨慈寺後有望祭殿,【臨安淨慈寺後有望祭殿 「祭」,原誤作「發」,據諸本改。
】每歲寒食,朝廷差官一員,望祭西京諸陵。
差陞朝官讀祝版。
其詞雲:「曆正仲春,感戴濡於雨露;【感戴濡於雨露 「戴」,諸本作「載」。
】心馳西洛,悵遐阻於山川。
恭惟某祖某宗,靈鑒在天,聖謨傳後。
【聖謨傳後 原下有夾注雲:「後曰徽音」。
】秩上陵之典禮,徒切望思;絕寓祭之權宜,【絕寓祭之權宜 「絕」,諸本作「蕝」。
】愈深愴慕。
」其禮用盤食,茶湯,三獻酒。
餘觀柳子厚雲:「每遇寒食,田野道路,士女遍滿。
皂隸庸丐,皆得上父母丘墓,馬醫夏畦之鬼,無不受子孫追養者。
」今以萬乘之主,乃不獲遂此志,至於寓祭,此前古之所未有也。
端平初,金虜既滅,朝廷亦嘗遣使脩朝陵之禮。
荊襄以兵五千護之,未至西京,諜報敵騎且至,兵不敢進。
使者潛偕數騎星馳而往,行禮而還。
其諸陵之無恙與否,皆不可究詰也。
就齋詩 吾郡羅椿,字永年,誠齋高弟也。
清貧入骨,一介不取,頗有李方叔、謝無逸風味。
累年舉於禮部,【累年舉於禮部 「年」,諸本無,似是。
】竟不第。
自號就齋。
嘗訪誠齋於毘陵,誠齋作詩送之歸曰:「梅莟香邊蹋雪來,【梅莟香邊蹋雪來 「莟」,原作「譽」,諸本作「花」。
案,楊萬裡荊溪集送羅永年西歸作「莟」。
韻會舉要雲:「莟,音含,花蘂。
」意與詩不悖,據改。
】杏花影裏帶春回。
【杏花影裏帶春回 「影」,荊溪集作「雨」,於義為長。
】明朝解纜還千裡,今日看花更一杯。
誰遣文章太驚俗,何緣場屋不遺才。
南溪鷗鷺如相問,為報春吟費麝煤。
」慶元初,誠齋與朱文公同召,誠齋力辭。
永年寄詩雲:「不愁風月隻憂時,髮為君王寸寸絲。
司馬要為元祐起,西樞政坐壽皇知。
苦辭君命驚凡子,清對梅花更與誰?夢繞師門三稽首,起敲冰硯訴相思。
」誠齋擊節。
又送永豐汪令詩雲:「錦纜梅花浦,江南作縣歸。
新來薦鶚牘,驚動袞龍衣。
歲晚情難別,心親事?違。
恐君天上去,扶病出煙霏。
」頗有少陵意態。
他如「露濕看花腳,【他如露濕看花腳 「他」,原作「也」,連上;諸本作「他」,連下,視文義似連下為工,據改。
】鶯啼欲曉山」,「春消千嶂雪,清逼五湖秋」等句,皆佳。
大臣賜家廟 本朝大臣賜家廟者:文彥博、蔡京、鄭居中、鄧洵武、餘深、侯蒙、薛昂、白時中、童貫、秦檜、楊存中、吳玠、虞允文、史彌遠,凡十四人。
古婦人 國風雲:「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又雲:「予髮曲局,薄言歸沐。
」蓋古之婦人,夫不在家,則不為容飾也。
其遠嫌防微,至於如此。
杜陵新昏別雲:「自嗟貧家女,久緻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粧。
」尤可悲矣。
國風之後,唯杜陵不可及者,此類是也。
碑銘 古人立碑,廟以繫牲,墓以下棺。
厥後乃刻歲月,或識事始末,蓋亦因而文之耳。
若湯盤銘、太公丹書所載諸銘,亦因所用器物著辭以自警,未嘗為徒文也。
後世特立石以紀事述言,而謂之碑銘,與古異矣。
杜元凱銘功於二石,一置峴山之上,一沉漢水之中。
【一置峴山之上一沉漢水之中 晉書卷三四杜預傳作「一沉萬山之下,一立峴山之上」,所敘非漢水。
】韓退之謂張愉曰:「丐我一片石,載二妃廟事,且令後世知有子名。
」後世好名之弊,至於如此。
戒更革 趙韓王為相,置二大甕於坐屏後。
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其中,滿即焚之于通衢。
李文靖公曰:「沆居重位,實無補萬分,唯中外所陳利害,一切報罷之,惟此少以報國爾。
朝廷防制,纖悉備具,或狥所陳請,施行一事,即所傷多矣。
」陸象
】有七祖禦容塑像,
】乃西京陵寢之舊。
南渡之初,迎奉于此。
時金兵俶擾,倉忙之間,載以籃輿七乘,至今猶存。
別造朱輦七乘,列于殿廡。
專差中官一員主香火,謂之「直殿」。
節序,朝廷遣快行家?送香燭,
】帥守與直殿同緻祭。
每位用朱盤列食十數品,酒三獻雲。
臨安淨慈寺後有望祭殿,
】每歲寒食,朝廷差官一員,望祭西京諸陵。
差陞朝官讀祝版。
其詞雲:「曆正仲春,感戴濡於雨露;
】心馳西洛,悵遐阻於山川。
恭惟某祖某宗,靈鑒在天,聖謨傳後。
】秩上陵之典禮,徒切望思;絕寓祭之權宜,
】愈深愴慕。
」其禮用盤食,茶湯,三獻酒。
餘觀柳子厚雲:「每遇寒食,田野道路,士女遍滿。
皂隸庸丐,皆得上父母丘墓,馬醫夏畦之鬼,無不受子孫追養者。
」今以萬乘之主,乃不獲遂此志,至於寓祭,此前古之所未有也。
端平初,金虜既滅,朝廷亦嘗遣使脩朝陵之禮。
荊襄以兵五千護之,未至西京,諜報敵騎且至,兵不敢進。
使者潛偕數騎星馳而往,行禮而還。
其諸陵之無恙與否,皆不可究詰也。
就齋詩 吾郡羅椿,字永年,誠齋高弟也。
清貧入骨,一介不取,頗有李方叔、謝無逸風味。
累年舉於禮部,
】竟不第。
自號就齋。
嘗訪誠齋於毘陵,誠齋作詩送之歸曰:「梅莟香邊蹋雪來,
案,楊萬裡荊溪集送羅永年西歸作「莟」。
韻會舉要雲:「莟,音含,花蘂。
」意與詩不悖,據改。
】杏花影裏帶春回。
】明朝解纜還千裡,今日看花更一杯。
誰遣文章太驚俗,何緣場屋不遺才。
南溪鷗鷺如相問,為報春吟費麝煤。
」慶元初,誠齋與朱文公同召,誠齋力辭。
永年寄詩雲:「不愁風月隻憂時,髮為君王寸寸絲。
司馬要為元祐起,西樞政坐壽皇知。
苦辭君命驚凡子,清對梅花更與誰?夢繞師門三稽首,起敲冰硯訴相思。
」誠齋擊節。
又送永豐汪令詩雲:「錦纜梅花浦,江南作縣歸。
新來薦鶚牘,驚動袞龍衣。
歲晚情難別,心親事?違。
恐君天上去,扶病出煙霏。
」頗有少陵意態。
他如「露濕看花腳,
】鶯啼欲曉山」,「春消千嶂雪,清逼五湖秋」等句,皆佳。
大臣賜家廟 本朝大臣賜家廟者:文彥博、蔡京、鄭居中、鄧洵武、餘深、侯蒙、薛昂、白時中、童貫、秦檜、楊存中、吳玠、虞允文、史彌遠,凡十四人。
古婦人 國風雲:「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又雲:「予髮曲局,薄言歸沐。
」蓋古之婦人,夫不在家,則不為容飾也。
其遠嫌防微,至於如此。
杜陵新昏別雲:「自嗟貧家女,久緻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粧。
」尤可悲矣。
國風之後,唯杜陵不可及者,此類是也。
碑銘 古人立碑,廟以繫牲,墓以下棺。
厥後乃刻歲月,或識事始末,蓋亦因而文之耳。
若湯盤銘、太公丹書所載諸銘,亦因所用器物著辭以自警,未嘗為徒文也。
後世特立石以紀事述言,而謂之碑銘,與古異矣。
杜元凱銘功於二石,一置峴山之上,一沉漢水之中。
】韓退之謂張愉曰:「丐我一片石,載二妃廟事,且令後世知有子名。
」後世好名之弊,至於如此。
戒更革 趙韓王為相,置二大甕於坐屏後。
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其中,滿即焚之于通衢。
李文靖公曰:「沆居重位,實無補萬分,唯中外所陳利害,一切報罷之,惟此少以報國爾。
朝廷防制,纖悉備具,或狥所陳請,施行一事,即所傷多矣。
」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