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閑鼓吹全文

關燈
以相救?」曰:「某即有策,顧相公必不能用耳。

    」曰:「請言之。

    」杜曰:「大戎有辭學,而不由科第,于今怏怏。

    若與知舉,則必喜矣。

    」封川默然良久,曰:「更思其次。

    」曰:「更有一官,亦可平治慊恨。

    」曰:「何官?」曰:「禦史大夫。

    」封川曰:「此即得。

    」邠公再三與約,乃馳詣安邑門。

    門人報杜尹來,朱崖迎揖曰:「安得訪此寂寞?」對曰:「靖安相公有意旨,令某傳達。

    」遂言亞相之拜。

    朱崖驚喜,雙淚遽落,曰:「大門官,小子豈敢當此薦拔?」寄謝重疊。

    杜遽告封川,封川與虔州議之,竟爲所隳,終緻後禍。

     朱崖在維揚,監軍使楊欽義追入,必爲樞近,而朱崖緻禮,皆不越尋常,欽義心銜之。

    一日邀中堂飲,更無餘賓,而陳設寶器圖畫數牀皆殊絶,一席祗奉亦竭情禮,起後皆以贈之。

    欽義大喜過望,旬日行至汴州,有詔令監淮南軍。

    欽義至,即具前時所獲歸之。

    朱崖笑曰:「此無所直,柰何相拒?」一時卻與,欽義感悅數倍。

    後竟作樞密使。

    武皇一朝之柄用,皆自欽義也。

     李師古跋扈,憚杜黃裳爲相,未敢失禮,乃命一幹吏寄錢數千緡,并氈車子一乘,亦直千緡。

    使者未敢遽送,乃於宅門伺候。

    累日,有綠輿自宅出,從婢二人,青衣繿縷,問:「何人?」曰:「相公夫人。

    」使者遽歸以告師古,師古折其謀,終身不敢失節。

     潘炎侍郎,德宗時為翰林學士,恩渥極異。

    其妻劉氏,晏相之女也。

    京尹某有故,伺候累日不得見,乃遺閽者三百縑。

    夫人知之,謂潘曰:「豈有人臣京尹願一見,遺奴三百疋縑帛?其危可知也。

    」遽勸潘公避位。

     子孟陽初為戶部侍郎,夫人憂惕,謂曰:「以爾人材而在丞郎之位,吾懼禍之必至也。

    」戶部解喻再三,乃曰:「不然,試會爾同列,吾觀之。

    」因遍招深熟者,客至,夫人垂簾視之。

    既罷會,喜曰:「皆爾之儔也,不足憂矣。

    末坐慘綠少年何人也?」答曰:「補闕杜黃裳。

    」夫人曰:「此人全別,必是有名卿相。

    」 元相在鄂州,周復為從事。

    相國常賦詩,命院中屬和,周正郎乃簪笏見相公曰:「某偶以大人往還高門,謬獲一第,其實詩賦皆不能也。

    」相國嘉之曰:「遽以實告,賢於能詩者矣。

    」 裴寛尚書罷郡西歸,汴流中日晚維舟,見一人坐樹下,衣服極弊。

    因命屈之與語,大奇之,遂爲見知:「以君才識,必自當富貴,何貧也?」舉船錢帛奴婢貺之。

    客亦不讓所惠,語訖上船,奴婢偃蹇者鞭撻之。

    裴公益奇之。

    其人乃張徐州也。

     安祿山將反前三兩日,於宅宴集大將十餘人,錫賚絕厚。

    滿廳施大圖,圖山川險易、攻取剽劫之勢。

    每人付一圖,令曰:「有違者斬,直至洛陽!」指揮皆畢,諸將承命,不敢出聲而去。

    於是行至洛陽,悉如其畫也。

     張正甫爲河南尹,裴中令銜命代淮西,置宴府西亭。

    裴公舉一人詞藝好解頭,張相公正色曰:「相公此行何爲也?爭記得河南府解頭?」中令有慙色。

     崔鹹舍人嘗受張公之知,及懸車之後,公與議行止。

    崔時爲司封郎中,以感知之分,極言贊美。

    公便令製表,表上,值無厚善者,而一章允請。

    三數月後,門館閴寂,家人輩竊駡之。

    公後亦悔,每語子弟曰:「後有大段事,勿與少年郎議之。

    」 崔造相將退位,親厚皆勉之。

    長女賢知書,獨勸相國,遂決退。

    一二歲中,居閑躁悶,顧謂兒姪曰:「不得他諸道金銅茶籠子物掩也。

    」遂復起。

     相國張延賞將判度支,知有一大獄,頗有寃濫,每甚扼腕。

    及判使,即召獄吏嚴誡之,且曰:「此獄已久,旬日須了。

    」明旦視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錢三萬貫,乞不問此獄。

    」公大怒,更促之。

    明日帖子復來,曰:「錢五萬貫。

    」公益怒,命兩日須畢。

    明日復見帖子,曰:「錢十萬貫。

    」公曰:「錢至十萬,可通神矣。

    無不可回之事。

    吾懼及禍,不得不止。

    」 元相載在中書日,有丈人自宣州所居來投,求一職事。

    中書度其材不任事,贈河北一函書而遣之。

    丈人惋怒,不得已,持書而去。

    既至幽州,念破產而來,止得一書,書若懇切猶可望,乃拆而視之,更無一辭,唯署名而已。

    大悔怒,欲回,心念已行數千裡,試謁院寮。

    問:「既是相公丈人,豈無緘題?」曰:「有。

    」判官大驚,立命謁者上白,斯須乃有大校持箱復請書。

    書既入,館之上舍,留連數日。

    及辭去,奉絹一千疋。

     元載子伯和,勢傾中外。

    福州觀察使寄樂妓十人,既至,半載不得送。

    使者窺伺門下,出入頻者有琵琶康崑崙最熟,厚遺求通,即送妓。

    伯和一試奏,盡以遺之。

    先有段和尚善琵琶,自製《西梁州》,崑崙求之不與。

    至是以樂之半贈之,乃傳焉。

    道調《梁州》是也。

     丞相牛公應舉,知于頔相之奇俊也,特詣襄陽求知。

    住數月兩見,以海客遇之,牛公怒而去。

    去後忽召客將,問曰:「累日前有牛秀才,發未?」曰:「已去。

    」「何以贈之?」曰:「與之五百。

    」「受之乎?」曰:「擲之于庭而去。

    」于公大恨,謂賓佐曰:「某蓋事繁有闕違者。

    」立命小將賫絹五百、書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領來,如已出界即送書信。

    」小將於界外追及牛公,不啟封揖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