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閑鼓吹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宣宗囑念萬壽公主,蓋武皇世有保護之功也。
駙馬鄭尚書之弟顗,嘗危疾,上使訊之。
使迴,上問公主視疾否。
曰:「無。
」「何在?」曰:「在慈恩寺看戲場。
」上大怒,且歎曰:「我恠士大夫不欲與我爲親,良有以也!」命召公主。
公主走輦至,則立於階下,不視久之。
主大懼,涕泣辭謝。
上責曰:「豈有小郎病乃親看他處乎?」立遣歸宅。
畢宣宗之世,婦禮以修飾。
宣宗暇日召翰林學士。
時韋尚書澳遽入,上曰:「要與卿欵曲,少間出外,但言論詩。
」上乃出新詩一篇。
有小黃門置茶訖,亦屏之。
乃問曰:「朕於勑使如何?」韋公即述上威制前朝無比。
上閉目搖首曰:「揔未揔未,依前怕他。
在於卿如何?計將安出?」韋公既不爲之素備,乃率意對曰:「以臣所見,謀之於外庭,即恐有大和末事;不若就其中揀拔有才識者,委以計事,如何?」上曰:「此乃末策,朕已行之。
初擢其小者,自黃至綠至緋,皆感恩。
若紫衣挂身,即一片矣。
」公慙汗而退。
噫!大君之問,社稷之福,對敭止此,惜哉! 裴公休在相位,一日奏對,宣宗曰:「今賜卿無畏,有何貯畫,言之。
」公嘗蓄論儲宮之意,至是乃頓首以諫。
上曰:「若立儲君,便是閑人。
」公不敢盡言而退。
宣宗坐朝,次對官趨至,必待氣息平均,然後問事。
令狐相進李遠爲杭州,宣宗曰:「比聞李遠詩雲:『長日唯銷一局碁。
』豈可以臨郡哉?」對曰:「詩人之言,不足有實也。
」仍薦遠廉察可任,乃俞之。
宣宗視遠郡謝上表,左右曰:「不足煩聖慮也。
」上曰:「遠郡無非時章奏,隻有此謝上表,安知其不有情懇乎?吾不敢忽也。
」 張長史釋褐爲蘇州常熟尉,上後旬日,有老父過狀,判去。
不數日復至,乃怒而責曰:「敢以閑事屢擾公門?」老父曰:「某實非論事,但覩少公筆跡竒妙,貴爲篋笥之珍耳。
」長史異之,因詰其何得愛書。
答曰:「先父愛書,兼有著述。
」長史取視之,曰:「信天下工書者也。
」自是備得筆法之妙,冠于一時。
白尚書應舉,初至京,以詩謁顧著作。
顧覩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乃披卷,首篇曰:「鹹陽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即嗟賞曰:「道得箇語,居即易矣。
」因爲之延譽,聲名大振。
喬彛京兆府解試時,有二試官。
彛日午叩門,試官令引入,則已醺醉。
視題曰《幽蘭賦》,不肯作,曰:「兩箇漢相對作此題。
」速改之,爲《渥窪馬賦》,曰:「校些子。
」奮筆斯須而就。
警句雲:「四蹄曳練,翻瀚海之驚瀾;一噴生風,下胡山之亂葉。
」便欲首送。
京尹曰:「喬彛崢嶸甚,宜以解副薦之。
」 李藩侍郎嘗綴李賀歌詩,爲之集序未成。
知賀有表兄與賀筆硯之舊者,召之見,託以搜訪所遺。
其人敬謝,且請曰:「某盡記其所爲,亦見其多點竄者,請得所葺者視之,當爲改正。
」李公喜,併付之,彌年絶跡。
李公怒,復召詰之。
其人曰:「某與賀中外自小同處,恨其傲忽,常思報之。
所得兼舊有者,一時投於溷中矣!」李公大怒,叱岀之,嗟恨良久。
故賀篇什流傳者少。
李賀以歌詩謁韓吏部,吏部時爲國子博士分司,送客歸極困,門人呈卷,解帶旋讀之。
首篇《鴈門太守行》曰:「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卻援帶命邀之。
苗帝師困於名場,一年似得復落第。
春景暄妍,策蹇驢出都門,貰酒一壺,藉草而坐,醺醉而寐。
久之既覺,有老父坐其旁,因揖敍,以餘杯飲老父。
媿謝曰:「郎君縈悒恥,寧要知前事耶?」苗曰:「某應舉已久,有一第分乎?」曰:「大有事,但更問。
」苗曰:「某困於窮變,一郡寧可及乎?」曰:「更向上。
」曰:「廉察乎?」曰:「更向上。
」苗公乘酒猛問曰:「將相乎?」曰:「更向上。
」苗公怒,全不信,因肆言曰:「將相向上,作天子乎?」老父曰:「天子真者即不得,假者即得。
」苗都以爲恠誕,揖之而去。
後果爲將相,及德宗昇遐,攝冢宰三日。
賓客劉公之爲屯田員外郎時,事勢稍異,旦夕有騰趠之勢。
知一僧有術數極精,寓直日邀之至省,方欲問命,報韋秀才在門外。
公不得已,且令僧坐簾下。
韋秀才獻卷已,略省之,而意色殊倦。
韋覺之,乃去。
與僧語,不對。
籲嗟良久,乃曰:「某欲言,員外必不愜,如何?」公曰:「但言之。
」僧曰:「員外後遷,乃本行正郎也,然須待適來韋秀才知印處置。
」公大怒,揖出之,不旬日貶官。
韋秀才乃處厚相也,後三十餘年在中書,劉轉屯田郎中。
朱崖李相在維揚,封川李相在湖州,拜賓客分司。
朱崖大懼,遣專使厚緻信好,封川不受,取路江西而過。
非久,朱崖入相,過洛。
封川憂懼,多方求厚善者緻書,乞一見,欲解紛。
復書曰:「怨即不怨,見即無端。
」初,朱崖、封川早相善,在中外緻力。
及位高,稍稍相傾。
及封川在位,朱崖爲兵部尚書,自得歧路,必當大拜。
封川多方阻之未効,朱崖知而憂之。
邠公杜相即封川黨,時爲京兆尹。
一日謁封川,封川深念,杜公進曰:「何戚戚也?」封川曰:「君揣我何念?」杜公曰:「非大戎乎?」曰:「是也。
何
駙馬鄭尚書之弟顗,嘗危疾,上使訊之。
使迴,上問公主視疾否。
曰:「無。
」「何在?」曰:「在慈恩寺看戲場。
」上大怒,且歎曰:「我恠士大夫不欲與我爲親,良有以也!」命召公主。
公主走輦至,則立於階下,不視久之。
主大懼,涕泣辭謝。
上責曰:「豈有小郎病乃親看他處乎?」立遣歸宅。
畢宣宗之世,婦禮以修飾。
宣宗暇日召翰林學士。
時韋尚書澳遽入,上曰:「要與卿欵曲,少間出外,但言論詩。
」上乃出新詩一篇。
有小黃門置茶訖,亦屏之。
乃問曰:「朕於勑使如何?」韋公即述上威制前朝無比。
上閉目搖首曰:「揔未揔未,依前怕他。
在於卿如何?計將安出?」韋公既不爲之素備,乃率意對曰:「以臣所見,謀之於外庭,即恐有大和末事;不若就其中揀拔有才識者,委以計事,如何?」上曰:「此乃末策,朕已行之。
初擢其小者,自黃至綠至緋,皆感恩。
若紫衣挂身,即一片矣。
」公慙汗而退。
噫!大君之問,社稷之福,對敭止此,惜哉! 裴公休在相位,一日奏對,宣宗曰:「今賜卿無畏,有何貯畫,言之。
」公嘗蓄論儲宮之意,至是乃頓首以諫。
上曰:「若立儲君,便是閑人。
」公不敢盡言而退。
宣宗坐朝,次對官趨至,必待氣息平均,然後問事。
令狐相進李遠爲杭州,宣宗曰:「比聞李遠詩雲:『長日唯銷一局碁。
』豈可以臨郡哉?」對曰:「詩人之言,不足有實也。
」仍薦遠廉察可任,乃俞之。
宣宗視遠郡謝上表,左右曰:「不足煩聖慮也。
」上曰:「遠郡無非時章奏,隻有此謝上表,安知其不有情懇乎?吾不敢忽也。
」 張長史釋褐爲蘇州常熟尉,上後旬日,有老父過狀,判去。
不數日復至,乃怒而責曰:「敢以閑事屢擾公門?」老父曰:「某實非論事,但覩少公筆跡竒妙,貴爲篋笥之珍耳。
」長史異之,因詰其何得愛書。
答曰:「先父愛書,兼有著述。
」長史取視之,曰:「信天下工書者也。
」自是備得筆法之妙,冠于一時。
白尚書應舉,初至京,以詩謁顧著作。
顧覩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乃披卷,首篇曰:「鹹陽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即嗟賞曰:「道得箇語,居即易矣。
」因爲之延譽,聲名大振。
喬彛京兆府解試時,有二試官。
彛日午叩門,試官令引入,則已醺醉。
視題曰《幽蘭賦》,不肯作,曰:「兩箇漢相對作此題。
」速改之,爲《渥窪馬賦》,曰:「校些子。
」奮筆斯須而就。
警句雲:「四蹄曳練,翻瀚海之驚瀾;一噴生風,下胡山之亂葉。
」便欲首送。
京尹曰:「喬彛崢嶸甚,宜以解副薦之。
」 李藩侍郎嘗綴李賀歌詩,爲之集序未成。
知賀有表兄與賀筆硯之舊者,召之見,託以搜訪所遺。
其人敬謝,且請曰:「某盡記其所爲,亦見其多點竄者,請得所葺者視之,當爲改正。
」李公喜,併付之,彌年絶跡。
李公怒,復召詰之。
其人曰:「某與賀中外自小同處,恨其傲忽,常思報之。
所得兼舊有者,一時投於溷中矣!」李公大怒,叱岀之,嗟恨良久。
故賀篇什流傳者少。
李賀以歌詩謁韓吏部,吏部時爲國子博士分司,送客歸極困,門人呈卷,解帶旋讀之。
首篇《鴈門太守行》曰:「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卻援帶命邀之。
苗帝師困於名場,一年似得復落第。
春景暄妍,策蹇驢出都門,貰酒一壺,藉草而坐,醺醉而寐。
久之既覺,有老父坐其旁,因揖敍,以餘杯飲老父。
媿謝曰:「郎君縈悒恥,寧要知前事耶?」苗曰:「某應舉已久,有一第分乎?」曰:「大有事,但更問。
」苗曰:「某困於窮變,一郡寧可及乎?」曰:「更向上。
」曰:「廉察乎?」曰:「更向上。
」苗公乘酒猛問曰:「將相乎?」曰:「更向上。
」苗公怒,全不信,因肆言曰:「將相向上,作天子乎?」老父曰:「天子真者即不得,假者即得。
」苗都以爲恠誕,揖之而去。
後果爲將相,及德宗昇遐,攝冢宰三日。
賓客劉公之爲屯田員外郎時,事勢稍異,旦夕有騰趠之勢。
知一僧有術數極精,寓直日邀之至省,方欲問命,報韋秀才在門外。
公不得已,且令僧坐簾下。
韋秀才獻卷已,略省之,而意色殊倦。
韋覺之,乃去。
與僧語,不對。
籲嗟良久,乃曰:「某欲言,員外必不愜,如何?」公曰:「但言之。
」僧曰:「員外後遷,乃本行正郎也,然須待適來韋秀才知印處置。
」公大怒,揖出之,不旬日貶官。
韋秀才乃處厚相也,後三十餘年在中書,劉轉屯田郎中。
朱崖李相在維揚,封川李相在湖州,拜賓客分司。
朱崖大懼,遣專使厚緻信好,封川不受,取路江西而過。
非久,朱崖入相,過洛。
封川憂懼,多方求厚善者緻書,乞一見,欲解紛。
復書曰:「怨即不怨,見即無端。
」初,朱崖、封川早相善,在中外緻力。
及位高,稍稍相傾。
及封川在位,朱崖爲兵部尚書,自得歧路,必當大拜。
封川多方阻之未効,朱崖知而憂之。
邠公杜相即封川黨,時爲京兆尹。
一日謁封川,封川深念,杜公進曰:「何戚戚也?」封川曰:「君揣我何念?」杜公曰:「非大戎乎?」曰:「是也。
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