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宋初循舊制,節度使班綴在卿監之下,太祖命升于龍墀内。
今官至觀察使則禮秩與待制等,而元戎位列六曹尚書之次,居翰林學士之上,得其宜矣。
唐制,文武雜任作節度使,還朝為省監長貳者間有,如顔魯公自江西回充刑部侍郎,段成公泾原還領司農卿之類是已,亦一時之良矩也。
初,外戚罕有建節者,太祖時杜審進以元舅之尊窮老才得節度使。
宋朝之制,節度州為三品,刺史州為五品。
蓋五品州則軍事也,而命官乃為防禦使,則以防禦團練使領刺史州,蓋本唐制。
至節度州則非賜旄钺不以命之,若觀察使蓋與節度使相須觀察系州,節度系軍,節度可以兼觀察,觀察視節度則降殺矣。
神宗鼎新官制,建尚書,分六曹以莅事。
制落成之日,命左右仆射赴都省禮,上依唐制,百官緻恭以見。
王禹玉、蔡持正為二揆尚書,拜于副階之上而答拜。
禦史中丞諸行侍郎以下拜于庭中而跪于堂上以受其參。
上即聞之,翌日登對語及,訝不如儀也。
厥後登庸者,亦不複沿襲矣。
故事,知制诰待制權發遣三司使事賜金帶。
韓玉汝以待制分畫河東地界事畢,陳睦以校理使高麗還進職修撰,亦各被賜。
近時梁材叔、胡師文、黃師是之徒皆待制并賜雜學士帶,亦優禮也。
舊制,公卿士大夫引年者随其品秩高下例進散官緻仕。
内外制雜學士前執政官帶職名,前宰相帶使弼緻仕,自熙甯、元豐始也。
石表之以前參知政事自資政殿大學士吏部侍郎太子少傅緻仕。
田宣簡後以樞使罷事觀文殿學士尚書左丞乞緻仕,亦除太子少傅,職仕雖殊而恩秩一等。
前後失于比凝耶?輕重系于當時耶? 神宗朝王公帶觀文殿大學士在金陵府,及生日,有旨契勘有無所賜禮物。
樞密院具到,宰臣樞密使帶平章事并使相,生日則賜進呈特令依在外使相例賜。
昔趙獻拜守太師,西京養疾,國朝故事,非帶同平章事無生辰賜物例。
太宗以普故相,特示異數,遣使就賜。
是時自當舉此以聞,不知何以遺忘之也。
本朝舊相不帶平章事,生日錫之以禮物,唯二公爾。
本朝小使臣供奉官而下,皆隸宣徽院,院使之□□禮遂同二府而班在樞密副使之上。
至雍熙中置三班院,專領小使臣授任,而宣徽使如舊,其後班綴下榻副矣。
為使者不勝計賜重金笏帶,唯王君贶爾。
舊令,郡守監司通判随其服色借紫或绯而不垂魚。
按,唐制借绯即佩銀魚,借紫即佩金魚,亦人銜位書之,其法似可襲矣。
哲宗未親政日,宰相呂大防委更先朝官制,事極不經,以左右字分有無出身人,則右職者分當贓污而不足怪責矣。
何其不思之甚也!朝廷之士弗聞一言論其疏舛,出于畏附而然耶?果以為中理而無說耶?至上獨攬權綱,方命有司複行故典而斥去謬舉,天下韪之。
班固謂霍光曰:不學無術。
大防豈非其俦乎?凡诏書德音,立後建儲,行大誅讨,拜免三公宰相樞密使,命将日,制并用白麻紙,不使印,百官立班宣讀,故謂之白麻,亦曰宣麻。
杜子美有詩雲:“紫诰追三代,黃麻似六經。
”(按,杜甫《贈張垍》詩:“紫诰仍兼绾,黃麻似六經。
”此作“追三代”,未詳所本。
)黃麻不睹所出,蓋唐貞觀以诏敕多蠹,始用黃麻紙書寫爾。
名與白麻相類,而事則殊矣。
公式,舊唯中書門下,今唯尚書省發敕書曰故牒,諸州出補牒亦稱故牒,自馀省台寺監支移皆雲謹牒,不易之制也。
獨夔州路轉運司公牒辄書故字,諸道監司文檄未嘗有類是者也。
前後主者但相承行無顧條理而更革者。
近時上官複谒屬僚,刺字多雲起居某官,避參之卑也。
夫參辭上下通行之制,所為起居者,其禮至重。
嫌輕而增重,誠為倒置,得非循襲其常弗之思乎? 唐京師錢陌八十五,自河而南八十五。
燕代皆以八十為陌。
漢王章建言官司出錢陌減其三。
今則凡官私出入悉用七十七陌,謂之省陌者是已。
獨封贈錢輸官帑陌猶用八十,乃唐時馀制也。
太祖召陳圖南對便殿,恩禮甚渥,問曰:“昔堯舜之為天下,今可至否?”對曰:“堯舜土階三尺,茅茨不剪,其迹似不可及。
今官至觀察使則禮秩與待制等,而元戎位列六曹尚書之次,居翰林學士之上,得其宜矣。
唐制,文武雜任作節度使,還朝為省監長貳者間有,如顔魯公自江西回充刑部侍郎,段成公泾原還領司農卿之類是已,亦一時之良矩也。
初,外戚罕有建節者,太祖時杜審進以元舅之尊窮老才得節度使。
宋朝之制,節度州為三品,刺史州為五品。
蓋五品州則軍事也,而命官乃為防禦使,則以防禦團練使領刺史州,蓋本唐制。
至節度州則非賜旄钺不以命之,若觀察使蓋與節度使相須觀察系州,節度系軍,節度可以兼觀察,觀察視節度則降殺矣。
神宗鼎新官制,建尚書,分六曹以莅事。
制落成之日,命左右仆射赴都省禮,上依唐制,百官緻恭以見。
王禹玉、蔡持正為二揆尚書,拜于副階之上而答拜。
禦史中丞諸行侍郎以下拜于庭中而跪于堂上以受其參。
上即聞之,翌日登對語及,訝不如儀也。
厥後登庸者,亦不複沿襲矣。
故事,知制诰待制權發遣三司使事賜金帶。
韓玉汝以待制分畫河東地界事畢,陳睦以校理使高麗還進職修撰,亦各被賜。
近時梁材叔、胡師文、黃師是之徒皆待制并賜雜學士帶,亦優禮也。
舊制,公卿士大夫引年者随其品秩高下例進散官緻仕。
内外制雜學士前執政官帶職名,前宰相帶使弼緻仕,自熙甯、元豐始也。
石表之以前參知政事自資政殿大學士吏部侍郎太子少傅緻仕。
田宣簡後以樞使罷事觀文殿學士尚書左丞乞緻仕,亦除太子少傅,職仕雖殊而恩秩一等。
前後失于比凝耶?輕重系于當時耶? 神宗朝王公帶觀文殿大學士在金陵府,及生日,有旨契勘有無所賜禮物。
樞密院具到,宰臣樞密使帶平章事并使相,生日則賜進呈特令依在外使相例賜。
昔趙獻拜守太師,西京養疾,國朝故事,非帶同平章事無生辰賜物例。
太宗以普故相,特示異數,遣使就賜。
是時自當舉此以聞,不知何以遺忘之也。
本朝舊相不帶平章事,生日錫之以禮物,唯二公爾。
本朝小使臣供奉官而下,皆隸宣徽院,院使之□□禮遂同二府而班在樞密副使之上。
至雍熙中置三班院,專領小使臣授任,而宣徽使如舊,其後班綴下榻副矣。
為使者不勝計賜重金笏帶,唯王君贶爾。
舊令,郡守監司通判随其服色借紫或绯而不垂魚。
按,唐制借绯即佩銀魚,借紫即佩金魚,亦人銜位書之,其法似可襲矣。
哲宗未親政日,宰相呂大防委更先朝官制,事極不經,以左右字分有無出身人,則右職者分當贓污而不足怪責矣。
何其不思之甚也!朝廷之士弗聞一言論其疏舛,出于畏附而然耶?果以為中理而無說耶?至上獨攬權綱,方命有司複行故典而斥去謬舉,天下韪之。
班固謂霍光曰:不學無術。
大防豈非其俦乎?凡诏書德音,立後建儲,行大誅讨,拜免三公宰相樞密使,命将日,制并用白麻紙,不使印,百官立班宣讀,故謂之白麻,亦曰宣麻。
杜子美有詩雲:“紫诰追三代,黃麻似六經。
”(按,杜甫《贈張垍》詩:“紫诰仍兼绾,黃麻似六經。
”此作“追三代”,未詳所本。
)黃麻不睹所出,蓋唐貞觀以诏敕多蠹,始用黃麻紙書寫爾。
名與白麻相類,而事則殊矣。
公式,舊唯中書門下,今唯尚書省發敕書曰故牒,諸州出補牒亦稱故牒,自馀省台寺監支移皆雲謹牒,不易之制也。
獨夔州路轉運司公牒辄書故字,諸道監司文檄未嘗有類是者也。
前後主者但相承行無顧條理而更革者。
近時上官複谒屬僚,刺字多雲起居某官,避參之卑也。
夫參辭上下通行之制,所為起居者,其禮至重。
嫌輕而增重,誠為倒置,得非循襲其常弗之思乎? 唐京師錢陌八十五,自河而南八十五。
燕代皆以八十為陌。
漢王章建言官司出錢陌減其三。
今則凡官私出入悉用七十七陌,謂之省陌者是已。
獨封贈錢輸官帑陌猶用八十,乃唐時馀制也。
太祖召陳圖南對便殿,恩禮甚渥,問曰:“昔堯舜之為天下,今可至否?”對曰:“堯舜土階三尺,茅茨不剪,其迹似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