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百姓困旱,焦勞極矣,相公端受重祿,心得安邪?”遂以所持經擲旦,正中于首。

    左右擒之,将送京尹,旦遽曰:“言中吾過,彼何罪哉?”乃命釋之。

     寇準初為密學,方年少得意,偶撰《江南曲》雲:“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又雲:“日暮江南一望時,愁情不斷如春水。

    ”意皆凄慘。

    末年果南遷。

     種放以谏議大夫還山,真宗命宴餞于龍圖閣,群臣賦詩以贈行。

    杜鎬學士獨跪上前,誦北山移文,音句锵越,一坐盡傾,上尤善之。

     徐铉為散騎常侍,太宗謂曰:“官家之稱,其義安在?”铉曰:“三皇宮天下,五帝家天下,蓋皇帝之謂也。

    ”淳化中,上苑象斃,取膽不獲。

    太宗命使宣問铉,铉對曰:“請于前左足求之。

    ”果得以進。

    诏複詢之,铉曰:“象膽随四時在足,今方二月,臣故知耳。

    ”初,自南唐入京,市宅已歲餘,見宅主貧困之甚,因召而謂曰:“得非售宅虧直而緻是耶?予近撰碑,獲潤筆二百千,可賞爾矣。

    ”宅主固辭不獲,亟命左右辇以付之。

    後黜邠州,年七十,手不釋卷,嘗親寫許慎《說文》一部,謹細無誤。

    一日栉罷,命紙大書曰:“道者,天地母。

    ”投筆而絕。

     賀蘭歸真有奇志異術,隐居嵩山。

    景德中,真宗朝陵,因訪異人,左右以歸真聞,乃召對。

    問曰:“知卿有點化之術,可以言之。

    ”歸真奏曰:“臣請言帝王點化之術,願以堯舜之道,點化天下,可緻太平,惟陛下用之。

    ” 盧多遜既卒,許歸葬,其子察護喪,權厝襄陽佛寺,将易以巨榇,乃啟。

    其屍不壞,俨然如生,遂逐時易衣,至祥符中猶然。

     王欽若、母賓古同倅三司。

    一日,賓古曰:“天下宿逃之财,自五代迄今,理督未已,亡族破家,疵民大矣,俟啟而蠲之。

    ”欽若即命吏理其數。

    翌日上奏,真宗大驚曰:“先帝豈不知耶?”欽若曰:“先帝非不審其弊,蓋與陛下收天下心。

    ”真宗沾泣久之,遽诏有司,俾盡釋焉。

    欽若自此宸眷之厚。

     張詠鎮永興,有父老訴牛舌為人所割。

    詠诘之:“爾于鄰仵誰氏最隙?”訴者曰:“有甲氏嘗貸粟于某家,不遂,構怨之深。

    ”詠遽遣去,戒雲:“至家徑解其牛貸之。

    ”父老如教。

    翌日,有百姓訴殺牛者,詠謂之曰:“爾割某氏牛舌,以償貸粟之怨,而反緻訟耶?”其人遂伏罪,而謂神明焉。

     寇準掾雷康,丁謂谪朱崖,将假路于雷康,準聞之,以蒸羊逆諸境上,曰:“某之竄遂,誠冤于謂。

    今謂窮來,而吾仆有剛者,必将緻仇,當為防之。

    ”于是聚令博易,亦閱之。

    诘旦,聞夜三更謂往矣,乃令散。

     李宗谔以京秩帶館職,不預賞花釣魚故事,賦詩“戴了宮花賦了詩,不容重見赭黃衣。

    無そ獨出金門去,恰似當年不第歸”。

    太宗覽之,大喜。

    特诏預宴,即日改官。

     祥符中,天書降,群臣稱賀,魯宗道上疏,略曰:“天道福善禍淫不言,示化人君,政得其理,則作佑以垂報;治乖于上,則出異以警戒。

    又何書哉?臣恐奸臣肆其誕妄,妖惑上聽。

    ”真宗雖不開納,然甚奇之。

     查道性淳古,早寓常州琅山寺,躬事薪水以給衆。

    常衣巨衲,不複洗濯,以育蚤虱。

    晚年待制龍圖閣,朝列伏其重德,鹹謂之查長老。

     丁謂為侍中,嘗賦詩雲:“千金家累非良寶,一品高官是強名。

    ”未幾而籍沒資産,削免官爵,果符言志也。

    其在中書時,總領山陵事,李維在翰林,将授其親職為挽郎,懇請于謂,曰:“更在陶鑄。

    ”謂應聲曰:“陶鑄複陶鑄,齋郎又挽郎。

    ”維對曰:“自然堪淚下,何必更殘陽。

    ”未幾而謂敗,至朱崖,撰詩賦文論數十篇,号《知命集》。

    其詩有“草解忘憂憂底事,花能含笑笑何人”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