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履子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将仕郎試大理評事
賜絆魚袋張弧撰
履道
素履子曰:道本無名,無名居天地之始。
天地之始,号曰混元。
混元之初,無形無象,既分二儀,能生萬象。
故雲之為道。
初自龍漢,三皇依之設教,五帝依之置治,始於一化,淳樸自然,将明寒暑之期,遂分陰陽之序。
上古聖人履之,無言無教,無心於物,物來歸之;不教於民,民皆仰之。
此則履純樸皇道也。
畫卦之主嘗草之君,皆履之而化成。
至於伏牛乘馬履之而去強暴,用之而除民害,颛顼履之於忠順,帝譽履之於清和,唐堯履謙順之道而垂裳,虞舜履孝悌之道而授讓。
此履帝道也。
禹行勤儉之道而治水,湯能恭敬而感天,西伯以至德而稱尊,武王以孝道而去虐。
此聖人以王道設教,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此以道治世之化也。
至於黃老唯尚樸而不文,素王亦歸之於純素,莫不去華飾而作教,舍文豔以歸真,不尚賢使人不争,不貴難得之貨使人不盜,責山節藻稅之宇,尚卑宮菲食之君。
《道德經》雲:吾有三寶,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此則履道之原也。
兼曰:吾有大患,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此則至道者亡身履象外之道也。
至於餐霞食氣,塞兌轉丸,履離塵之道也。
昔鴉夷子在俗教民種植持生之道,竟乘舟而去;嚴真人蔔肆教人忠孝之道,乃拔宅而升。
此乃大道不器,在物皆有知。
道不虛行,物有玄應,不在高台廣廈之問,束林西域之内。
近代淮南高公置延和閣求道,非也。
立身行道之本,未若君睦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順妻貞,勤儉於家,忠良於國。
昔夏殷文武得道而昌,桀纣幽厲失道而亡。
夫如是道不可舍,得之則昌,失之則亡。
故聖人愛人惠俗施德保位者也。
人之於道,如魚之在水。
魚失水則亡,人失道則喪。
牢籠萬象,以道治之,為之大道,欲昌其身,宜履而行之,明矣。
屦德 素履子曰:太上貴德。
德者,衆善所歸,百福所集。
昔舜有膻德而人歸之,如蟻擅不慕蟻而蟻慕膻,舜不慕民而民慕德。
文王為西伯,三分天下歸周者·二。
西伯之德,猶種竹以待禽,竹不慕禽,禽為鹧所逐而自來投竹;周不慕民,民為纣所虐而自來投周。
是知德可施,而虐不可肆。
常以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誕敷文德,遠方來格。
故古昔帝王皆立德以垂教,五行五帝,在木曰木德,在火曰火德,在土曰土德,在金曰金德,在水曰水德。
五行相生,遞相為德。
所以水火金木土谷正德,利用厚生為之九功,立教於萬祀。
此,德之用也,德之施也。
無名在物,物皆
天地之始,号曰混元。
混元之初,無形無象,既分二儀,能生萬象。
故雲之為道。
初自龍漢,三皇依之設教,五帝依之置治,始於一化,淳樸自然,将明寒暑之期,遂分陰陽之序。
上古聖人履之,無言無教,無心於物,物來歸之;不教於民,民皆仰之。
此則履純樸皇道也。
畫卦之主嘗草之君,皆履之而化成。
至於伏牛乘馬履之而去強暴,用之而除民害,颛顼履之於忠順,帝譽履之於清和,唐堯履謙順之道而垂裳,虞舜履孝悌之道而授讓。
此履帝道也。
禹行勤儉之道而治水,湯能恭敬而感天,西伯以至德而稱尊,武王以孝道而去虐。
此聖人以王道設教,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此以道治世之化也。
至於黃老唯尚樸而不文,素王亦歸之於純素,莫不去華飾而作教,舍文豔以歸真,不尚賢使人不争,不貴難得之貨使人不盜,責山節藻稅之宇,尚卑宮菲食之君。
《道德經》雲:吾有三寶,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此則履道之原也。
兼曰:吾有大患,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此則至道者亡身履象外之道也。
至於餐霞食氣,塞兌轉丸,履離塵之道也。
昔鴉夷子在俗教民種植持生之道,竟乘舟而去;嚴真人蔔肆教人忠孝之道,乃拔宅而升。
此乃大道不器,在物皆有知。
道不虛行,物有玄應,不在高台廣廈之問,束林西域之内。
近代淮南高公置延和閣求道,非也。
立身行道之本,未若君睦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順妻貞,勤儉於家,忠良於國。
昔夏殷文武得道而昌,桀纣幽厲失道而亡。
夫如是道不可舍,得之則昌,失之則亡。
故聖人愛人惠俗施德保位者也。
人之於道,如魚之在水。
魚失水則亡,人失道則喪。
牢籠萬象,以道治之,為之大道,欲昌其身,宜履而行之,明矣。
屦德 素履子曰:太上貴德。
德者,衆善所歸,百福所集。
昔舜有膻德而人歸之,如蟻擅不慕蟻而蟻慕膻,舜不慕民而民慕德。
文王為西伯,三分天下歸周者·二。
西伯之德,猶種竹以待禽,竹不慕禽,禽為鹧所逐而自來投竹;周不慕民,民為纣所虐而自來投周。
是知德可施,而虐不可肆。
常以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誕敷文德,遠方來格。
故古昔帝王皆立德以垂教,五行五帝,在木曰木德,在火曰火德,在土曰土德,在金曰金德,在水曰水德。
五行相生,遞相為德。
所以水火金木土谷正德,利用厚生為之九功,立教於萬祀。
此,德之用也,德之施也。
無名在物,物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