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齋筆談 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楊樸、魏野皆鹹平景德間隐士,樸居鄭州,野居陝,皆号能詩。
樸性癖,常騎驢往來鄭圃。
每欲作詩,即伏草中冥搜,或得句,則躍而出,遇之者無不驚。
真宗祀汾陰過鄭,召樸欲官之,問:“卿來有以詩送行者乎?”樸揣知帝意,謬雲:“無有,惟臣妻一篇。
”使誦之曰:“更休落魄貪杯酒,更莫猖狂愛作詩。
今日捉将宮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帝大笑。
賜束帛,譴還山。
野和易通俗,人樂從之遊,王魏公當國尤愛之,亦數相聞。
天禧末,魏公屢求退不許,野寄以詩曰:“人聞宰相惟三載.君在中書十四年。
西祀東封俱已了,好來平地作神仙。
”魏公亟袖以聞,遂得謝。
樸死無子,而野有子閑,能襲父風,年八十馀,亦得長 生之術。
司馬溫公,陝人,閑死,為志其墓,故世知野者尤多,然皆一節之士。
世競于進取者,不可時無此曹一二警勵之,與指嵩少為仕途捷徑者異也。
餘守許昌時,洛中方營西内門甚急。
宋升以都轉運使主之,其屬有李實、韓溶二人最用事。
宮室梁柱、闌檻、窗牖皆用灰布,期既迫,竭洛陽内外豬羊牛骨不充用,韓溶建議掘漏澤園人骨以代,升欣然從之。
一日,李實暴疾死,而還魂,具言冥官初追證以骨灰事,有數百人訟于庭,冥官問狀,實言:“此非我,蓋韓溶。
”忽有吏趨而出,有頃,複至,過實曰:“果然,君當還,然宋都運亦不免。
”既白冥官而下,所抱文字,風動共紙,略有滅門二字。
後三日,溶有三子連死,共妻哭之哀,又三日亦死,而溶亦死。
升時巳人為殿中監,未幾,傳升忽溺不止,經下數石而斃。
人始信幽冥之事有不可誣者。
是時,範德孺卒才數月,其家語餘:“近有人之郓州,夜過野中,見有屋百許間,如官府,揭共榜曰西證獄。
問其故,曰:“此範龍圖治西内事也。
”家亦有兆相符。
會有屬吏往洛,餘使覆其言于李實,亦然。
甚哉! 禍福可不畏乎? 前史載李廣以殺降終不侯,廣何止不侯,蓋自不能免其身。
于公以治獄有陰德大其門闾。
而責報于天如符契然。
因果報應之說,何必待釋氏而後知也?世傳歐希範《五髒圖》,此慶曆間杜杞待制治廣南賊歐希範所作也。
希範本書生,桀黠有智數,通曉文法。
嘗為攝官,乘元吳叛,西方有兵時,度王師必不能及,乃與黨蒙千嘯聚數千人,聲搖湖南。
朝廷遣楊畋讨之不得,乃以杞代。
杞入境,即僞為招降之說,與之通好。
希範猖獗久,亦幸苟免,遂從之,與千挾共酋領數十人皆至。
杞大為宴犒,醉之以酒,已乃執于坐上,翌日盡磔于市,且使皆剖腹,刳其腎腸。
因使醫與畫人一一探索,繪以為圖,用是遷待制帥慶州。
未幾,若有所睹,一夕登圊,忽卧于圊中,家人急出之,口鼻皆流血,微言歐希範以拳擊我,後三日竟卒。
杞有千略,亦知書,号能吏。
歐陽永叔為志其墓。
韓退之有木居士詩在衡州來陽縣鼈口寺。
退之作此詩,疑自有意,其謂便有無窮求福人,蓋當時固巳屍祝之矣。
至元豐初猶存,遠近祈禱祭祀未嘗辍。
一日,邑中旱久不雨,縣令力禱不驗,怒伐而焚之,一邑争救不聽。
蘇子瞻在黃州聞而喜曰:“木居士之誅固巳晚矣,乃間有此明眼人乎?過丹霞遠矣。
”然邑人念之終不已,後複以木仿其像再刻之,歲仍以祀。
或曰:“寺規其祭享之馀,以故不能廢。
”張芸叟谪郴州,過見之,以詩題于壁曰:“波穿水透本無奇,初見潮州刺史詩。
當日老翁終不免,後來居士欲奚為?山中雷雨誰宜主?水底蛟龍自不知。
若使天年俱自遂,如今已複有孫枝。
”相傳以為口實。
餘聞蜀人言,陳子昂,阆州人。
州人祠子昂,有陳拾遺廟,語訛為十姨。
不知何時遂更廟貌,為婦人妝飾甚嚴,謂之十姨,有禱亦或驗。
利之所在,苟僅得豚肩巵灑,子昂且屈為婦人,勉應之不辭,新木居士亦何為不可乎?聞者皆絕倒。
餘居山間,默觀物變固多矣,取其灼然者。
如蚯蚓為百合,麥之壞為蛾,則每見之,物理固不可盡解。
業識流轉,要須有知,然後有所向。
若蚯蚓為百合,乃自有知為無知,麥之為蛾,乃自無知為有知。
蚯蚓在土中方其欲化時,蟠結如球,已有百合之狀。
麥蛾一夕而變,紛然如飛塵。
以佛氏論之,當須自其一意念真精之極,因緣而有。
即其近者,雞之伏卵,固自出
樸性癖,常騎驢往來鄭圃。
每欲作詩,即伏草中冥搜,或得句,則躍而出,遇之者無不驚。
真宗祀汾陰過鄭,召樸欲官之,問:“卿來有以詩送行者乎?”樸揣知帝意,謬雲:“無有,惟臣妻一篇。
”使誦之曰:“更休落魄貪杯酒,更莫猖狂愛作詩。
今日捉将宮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帝大笑。
賜束帛,譴還山。
野和易通俗,人樂從之遊,王魏公當國尤愛之,亦數相聞。
天禧末,魏公屢求退不許,野寄以詩曰:“人聞宰相惟三載.君在中書十四年。
西祀東封俱已了,好來平地作神仙。
”魏公亟袖以聞,遂得謝。
樸死無子,而野有子閑,能襲父風,年八十馀,亦得長 生之術。
司馬溫公,陝人,閑死,為志其墓,故世知野者尤多,然皆一節之士。
世競于進取者,不可時無此曹一二警勵之,與指嵩少為仕途捷徑者異也。
餘守許昌時,洛中方營西内門甚急。
宋升以都轉運使主之,其屬有李實、韓溶二人最用事。
宮室梁柱、闌檻、窗牖皆用灰布,期既迫,竭洛陽内外豬羊牛骨不充用,韓溶建議掘漏澤園人骨以代,升欣然從之。
一日,李實暴疾死,而還魂,具言冥官初追證以骨灰事,有數百人訟于庭,冥官問狀,實言:“此非我,蓋韓溶。
”忽有吏趨而出,有頃,複至,過實曰:“果然,君當還,然宋都運亦不免。
”既白冥官而下,所抱文字,風動共紙,略有滅門二字。
後三日,溶有三子連死,共妻哭之哀,又三日亦死,而溶亦死。
升時巳人為殿中監,未幾,傳升忽溺不止,經下數石而斃。
人始信幽冥之事有不可誣者。
是時,範德孺卒才數月,其家語餘:“近有人之郓州,夜過野中,見有屋百許間,如官府,揭共榜曰西證獄。
問其故,曰:“此範龍圖治西内事也。
”家亦有兆相符。
會有屬吏往洛,餘使覆其言于李實,亦然。
甚哉! 禍福可不畏乎? 前史載李廣以殺降終不侯,廣何止不侯,蓋自不能免其身。
于公以治獄有陰德大其門闾。
而責報于天如符契然。
因果報應之說,何必待釋氏而後知也?世傳歐希範《五髒圖》,此慶曆間杜杞待制治廣南賊歐希範所作也。
希範本書生,桀黠有智數,通曉文法。
嘗為攝官,乘元吳叛,西方有兵時,度王師必不能及,乃與黨蒙千嘯聚數千人,聲搖湖南。
朝廷遣楊畋讨之不得,乃以杞代。
杞入境,即僞為招降之說,與之通好。
希範猖獗久,亦幸苟免,遂從之,與千挾共酋領數十人皆至。
杞大為宴犒,醉之以酒,已乃執于坐上,翌日盡磔于市,且使皆剖腹,刳其腎腸。
因使醫與畫人一一探索,繪以為圖,用是遷待制帥慶州。
未幾,若有所睹,一夕登圊,忽卧于圊中,家人急出之,口鼻皆流血,微言歐希範以拳擊我,後三日竟卒。
杞有千略,亦知書,号能吏。
歐陽永叔為志其墓。
韓退之有木居士詩在衡州來陽縣鼈口寺。
退之作此詩,疑自有意,其謂便有無窮求福人,蓋當時固巳屍祝之矣。
至元豐初猶存,遠近祈禱祭祀未嘗辍。
一日,邑中旱久不雨,縣令力禱不驗,怒伐而焚之,一邑争救不聽。
蘇子瞻在黃州聞而喜曰:“木居士之誅固巳晚矣,乃間有此明眼人乎?過丹霞遠矣。
”然邑人念之終不已,後複以木仿其像再刻之,歲仍以祀。
或曰:“寺規其祭享之馀,以故不能廢。
”張芸叟谪郴州,過見之,以詩題于壁曰:“波穿水透本無奇,初見潮州刺史詩。
當日老翁終不免,後來居士欲奚為?山中雷雨誰宜主?水底蛟龍自不知。
若使天年俱自遂,如今已複有孫枝。
”相傳以為口實。
餘聞蜀人言,陳子昂,阆州人。
州人祠子昂,有陳拾遺廟,語訛為十姨。
不知何時遂更廟貌,為婦人妝飾甚嚴,謂之十姨,有禱亦或驗。
利之所在,苟僅得豚肩巵灑,子昂且屈為婦人,勉應之不辭,新木居士亦何為不可乎?聞者皆絕倒。
餘居山間,默觀物變固多矣,取其灼然者。
如蚯蚓為百合,麥之壞為蛾,則每見之,物理固不可盡解。
業識流轉,要須有知,然後有所向。
若蚯蚓為百合,乃自有知為無知,麥之為蛾,乃自無知為有知。
蚯蚓在土中方其欲化時,蟠結如球,已有百合之狀。
麥蛾一夕而變,紛然如飛塵。
以佛氏論之,當須自其一意念真精之極,因緣而有。
即其近者,雞之伏卵,固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