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 全文

關燈
圍爐夜話,寒夜圍爐,田家婦子之樂也。

    顧篝燈坐對,或默默然無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無所謂樂,不将虛此良夜乎?餘識字農人也。

    歲晚務閑,家人聚處,相與燒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諸口, 命兒輩繕寫存之,題曰:圍爐夜話。

    但其中皆随得随錄,語無倫次且意淺辭蕪,多非信心之論,特以課家人消永夜耳,不足為外人道也。

    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則幸甚。

     ·鹹豐甲寅二月既望,王永彬書于橋西館之一經堂。

     博學笃志,切問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

     神閑氣靜,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幹大事的本領。

     薄族者,必無好兒孫。

    薄師者,必無佳子弟。

    吾所見亦多矣。

     恃力者,忽逢真敵手。

    恃勢者,忽逢大對頭。

    人所料不及也。

     飽暖,人所共羨,然使享一生飽暖,而氣昏志惰。

    豈足有為饑寒人所不甘? 然必帶幾分饑寒,則神緊骨堅,乃能任事。

     賓入幕中,皆瀝膽披肝之士。

     客登座上,無焦頭爛額之人。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與古人心心相印。

     不能縮頭者,且休縮頭。

    可以放手者,便須放手。

     不鏡于水而鏡于人,則吉兇可監也。

     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則細微宜防也。

     不忮不求,可想見光明境界。

     勿忘勿助,是形容涵養工夫。

     不與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

     蔔筮以龜筮為重,故必龜從筮從,乃可言吉。

     若二者,有一不從,或二者俱不從,則宜其有兇無吉矣。

     乃洪範稽疑之篇,則于龜從筮逆者,仍曰作内吉。

     于龜筮共違于人者,仍曰用靜吉,是知吉兇在人,聖人之垂戒深矣。

     人誠能作内而不作外,用靜而不用作,循分守常,斯亦安往而不吉哉。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長進。

     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興。

     貧賤非辱,貧賤而谄求于人者為辱。

     富貴非榮,富貴而利濟于世者為榮。

     貧無可奈,惟求儉。

     拙亦何妨,隻要勤。

     潑婦之啼哭怒罵,伎倆耍亦無多;靜而鎮之,則自止矣。

     讒人之簸弄挑唆,情形雖若甚迫,淡而置之,則自消矣。

     莫大之禍,起于須臾之不忍,不可不謹。

     每見待子弟,嚴厲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敗行,則父兄之教育所系也。

     又見有子弟,聰穎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轉為上達,則父兄之培植所關也。

     每見勤苦之人,絕無痨疾。

    顯達之士多出寒門。

     此亦盈虛消長之機,自然之理也。

     謾誇富貴顯榮,功德文章,要可傳諸後世。

     任教聲名暄赫,人品心術,不能瞞過吏官。

     門戶之衰,總由于子孫之驕惰。

     風俗之壞,多起于富貴之淫奢。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終為禍。

     困窮之最難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

     明犯國法,罪累豈能幸逃?白得人财,賠償還要加倍。

     父兄有善行,子弟學之或無不肖。

     父兄有惡行,子弟學之則無不肖。

     可知父兄教子弟,必證其身以率之,無庸徒事言詞也。

     君子無過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

     可知君子處小人,必平其氣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富不肯讀書,貴不肯積德,錯過可惜也。

     少不肯事長,愚不肯親賢,不祥莫大焉。

     富貴易生禍端,必忠厚謙恭,才無大患。

     衣祿原有定數,必節儉簡省,乃可久延。

     富家慣習驕奢,最難教子。

     寒士欲謀生活,還是讀書。

     發達雖命定,亦由肯做工夫。

     福壽雖天生,還是多行陰骘。

     伐字從戈,矜字從矛,自伐自矜者,可為大戒。

     仁字從人,義字從我,講仁講義者,不必遠求。

     凡遇事物突來,必熟思審處,恐贻後悔。

     不幸家庭釁起,須忍讓曲全,勿失舊歡。

     凡事謹守規模,必不大錯。

     一生但足衣食,便稱小康。

     凡事勿徒委于人,必身體力行,方能有濟。

     凡事不可執于己,必廣思集益,乃罔後艱。

     凡人世險奇之事,決不可為。

    或為之而幸獲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視為常然也。

     可以為常者,必其平淡無奇,如耕田讀書之類是也。

     風俗日趨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樸之君子,力挽江河。

     人心日喪其廉恥,漸至消亡,安得有講名節之大人,光争日月。

     大丈夫處事,論是非不論禍福。

     士君子立言,貴平正尤貴精詳。

     打算精明,自謂得計,然敗祖父之家聲者,必此人也。

     樸實渾厚,初無甚奇,然培子孫之元氣者,必此人也。

     德澤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

    得意者,何可自矜? 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斷不負苦心。

    為善者,須當自信。

     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當大權,其感尤速。

     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處亂世,其累尤深。

     淡中,交耐久。

     靜裡,壽延長。

     但患我不肯濟人,休患我不能濟人。

     須使人不忍欺我,勿使人不敢欺我。

     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

     但信己不信人,此取敗之由也。

     但作裡中不可少之人,便為于世有濟。

     必使身後有可傳之事,方為此生不虛。

     待人宜寬,惟待子孫不可寬。

     行禮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敵加于己,不得已而應之,謂之應兵,兵應者勝。

    利人土地,謂之貪兵,兵貪者敗。

     此魏相論兵語也。

    然豈獨用兵為然哉?凡人事之成敗,皆當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