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白沙學案下
關燈
小
中
大
與孔子異也。
《中庸》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誠之,其理無二,而天人相去則遠矣。
由是以無思無為之心,舒而為無意、必、固、我之用,有弗行,行無弗獲,有弗感,感無弗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故病亟垂絕,不以目而能書,不以心而能詩,天章雲漢而諧金石。
胡為其然也?蓋其學聖學也,其功效絕倫也,固宜。
或者以其不大用於世為可恨者,是未知天也。
天生聖賢,固命之以救人心也,救人心非聖功莫能也。
聖功叵測,其可以窮達限耶?且治所以安生也,生生而心死焉,若弗生也,吾於是乎知救人心之功大矣哉!孟子曰:“禹、稷、顔回同道。
”韓子曰:“孟子之功不在禹下。
”此之謂也。
先生雖窮為匹夫,道德之風響天下,天下人心,潛移默轉者衆矣。
譬如草木,一雨而萌芽者皆是,草木蓋不知也。
其有功於世,豈下於抑洪水驅猛獸哉!若此者,天也,非人力也。
先生諱獻章,字公甫,别号石齋,既老,曰石翁。
吾粵古岡産也。
祖居新會,先生始徙居白沙。
白沙者,村名也,天下因稱之。
其世系出處,見門人李承箕《銘》、湛雨《狀》者詳矣。
诩特以天人章應之大者表諸墓,以明告我天下後世,俾知道統之不絕,天意之有在者,蓋如此。
(《白沙先生墓表》) 給事賀醫闾先生欽 賀欽字克恭,别号醫闾。
世為定海人,以戎籍隸遼之義州衛。
少習舉子業,辄鄙之曰:“為學止於是耶!”登成化丙戌進士第,授戶科給事中,因亢旱上章極谏,謂“此時遊樂,是為樂憂。
”複以言官曠職,召災自劾。
尋即告病歸。
白沙在太學,先生聞其為己端默之旨,笃信不疑,從而禀學,遂澹然於富貴。
故天下議白沙率人於僞,牽連而不仕,則以先生為證。
構小齋讀書其中,随事體驗,未得其要,潛心玩味,杜門不出者十餘年,乃見“實理充塞無間,化機顯行,莫非道體。
事事物物各具本然實理,吾人之學不必求之高遠,在主敬以收放心,勿忘勿助,循其所謂本然者而已。
”故推之家庭裡閈\間,冠婚喪祭,服食起居,必求本然之理而力行之,久久純熟,心迹相應,不期信於人而人自信。
有邊将詐誘殺為陣獲者,見先生即吐實曰:“不忍欺也。
”城中亂卒焚劫,不入其坊。
先生往谕之,衆即羅拜而泣曰:“吾父也。
”遂解散。
其至誠感人如此。
正德庚午十二月卒,年七十四。
先生之事白沙,懸其像於書室,出告反面。
而白沙謂先生笃信謹守人也,别三十年,其守如昨,似猶未以凍解冰釋許之。
蓋先生之於白沙,其如魯男子之學柳下惠與? 給事賀醫闾先生欽言行錄 門人于衢路失儀,先生曰:“為學須躬行,躬行須謹隐微。
小小禮儀尚守不得,更說甚躬行,於顯處尚如此,則隐微可知矣。
” 門人有居喪而外父死,或曰:“禮,三年之喪不弔。
”先生曰:“惡是何可已?服其服而往哭之,禮也。
”(言不易三年之服。
) 善惡雖小,須辨别如睹黑白。
教諸女十二條,曰安詳恭謹,曰承祭祀以嚴,曰奉舅姑以孝,曰事丈夫以禮,曰待娣姒以和,曰教子女以正,曰撫婢仆以恩,曰接親戚以敬,曰聽善言以喜,曰戒邪妄以誠,曰務紡織以勤,曰用财物以儉。
有來學者,言學些人事也好。
先生曰:“此言便不是矣。
人之所學,唯在人事,舍人事更何所學?” 問:“靜極而動者,聖人之複,豈常人之心無有動靜乎?”曰:“常人雖當靜時亦不能靜。
” 此理無處不有,無時不然,人惟無私意間隔之,則流行矣。
為學先要正趨向,趨向正,然後可以言學。
若趨向專在得失,即是小人而已矣。
政事學問原自一貫,今人學自學,政自政,判而為二,所學徒誦說而已,未嘗施之政事。
政事則私意小智而已,非本之學問也。
故欲政事之善,必須本之學問。
白沙後有書來,謂其前時講學之言,可盡焚之,意有自不滿者。
聖人之法,細密而不粗率,如人賢否,一見之,便不言我已知其為人,必須仔細試驗考察之。
今人一見,便謂已得其實,真俗語所謂假老郎也。
為學之要,在乎主靜,以為應事建功之本。
讀書須求大義,不必纏繞於瑣碎傳註之間。
驕惰之心一生,即自壞矣。
有一世之俗,有一方之俗,有一州一邑之俗,有一鄉之俗,有一家之俗,為士者欲移易之,固當自一家始。
今人見人有勉強把捉者,便笑曰:“某人造作,不誠實。
”我嘗曰:“且得肯如此亦好了。
”如本好色,把持不好色,如本好酒,把持不飲酒,此正矯揉之功,如何不好。
若任情胡行,隻管好色飲酒,乃曰吾性如此,此等之人,以為誠實不造作,可乎? 世教不明,言天理者不知用之人事,言人事者不知本乎天理,所以一則流於粗淺,一則入於虛無。
有以私囑者,先生正理喻之。
因謂門人曰:“渠以私意幹我,我卻以正道勸之;渠是拖人下水,我卻是救人上岸。
” 世風不善,豪傑之士,挺然特立,與俗違拗,方能去惡為善。
靜無資於動,動有資於靜,凡理皆如此。
如草木土石是靜物,便皆自足,不資於動物。
如鳥獸之類,便須食草栖木矣。
故凡靜者多自給,而動者
《中庸》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誠之,其理無二,而天人相去則遠矣。
由是以無思無為之心,舒而為無意、必、固、我之用,有弗行,行無弗獲,有弗感,感無弗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故病亟垂絕,不以目而能書,不以心而能詩,天章雲漢而諧金石。
胡為其然也?蓋其學聖學也,其功效絕倫也,固宜。
或者以其不大用於世為可恨者,是未知天也。
天生聖賢,固命之以救人心也,救人心非聖功莫能也。
聖功叵測,其可以窮達限耶?且治所以安生也,生生而心死焉,若弗生也,吾於是乎知救人心之功大矣哉!孟子曰:“禹、稷、顔回同道。
”韓子曰:“孟子之功不在禹下。
”此之謂也。
先生雖窮為匹夫,道德之風響天下,天下人心,潛移默轉者衆矣。
譬如草木,一雨而萌芽者皆是,草木蓋不知也。
其有功於世,豈下於抑洪水驅猛獸哉!若此者,天也,非人力也。
先生諱獻章,字公甫,别号石齋,既老,曰石翁。
吾粵古岡産也。
祖居新會,先生始徙居白沙。
白沙者,村名也,天下因稱之。
其世系出處,見門人李承箕《銘》、湛雨《狀》者詳矣。
诩特以天人章應之大者表諸墓,以明告我天下後世,俾知道統之不絕,天意之有在者,蓋如此。
(《白沙先生墓表》) 給事賀醫闾先生欽 賀欽字克恭,别号醫闾。
世為定海人,以戎籍隸遼之義州衛。
少習舉子業,辄鄙之曰:“為學止於是耶!”登成化丙戌進士第,授戶科給事中,因亢旱上章極谏,謂“此時遊樂,是為樂憂。
”複以言官曠職,召災自劾。
尋即告病歸。
白沙在太學,先生聞其為己端默之旨,笃信不疑,從而禀學,遂澹然於富貴。
故天下議白沙率人於僞,牽連而不仕,則以先生為證。
構小齋讀書其中,随事體驗,未得其要,潛心玩味,杜門不出者十餘年,乃見“實理充塞無間,化機顯行,莫非道體。
事事物物各具本然實理,吾人之學不必求之高遠,在主敬以收放心,勿忘勿助,循其所謂本然者而已。
”故推之家庭裡閈\間,冠婚喪祭,服食起居,必求本然之理而力行之,久久純熟,心迹相應,不期信於人而人自信。
有邊将詐誘殺為陣獲者,見先生即吐實曰:“不忍欺也。
”城中亂卒焚劫,不入其坊。
先生往谕之,衆即羅拜而泣曰:“吾父也。
”遂解散。
其至誠感人如此。
正德庚午十二月卒,年七十四。
先生之事白沙,懸其像於書室,出告反面。
而白沙謂先生笃信謹守人也,别三十年,其守如昨,似猶未以凍解冰釋許之。
蓋先生之於白沙,其如魯男子之學柳下惠與? 給事賀醫闾先生欽言行錄 門人于衢路失儀,先生曰:“為學須躬行,躬行須謹隐微。
小小禮儀尚守不得,更說甚躬行,於顯處尚如此,則隐微可知矣。
” 門人有居喪而外父死,或曰:“禮,三年之喪不弔。
”先生曰:“惡是何可已?服其服而往哭之,禮也。
”(言不易三年之服。
) 善惡雖小,須辨别如睹黑白。
教諸女十二條,曰安詳恭謹,曰承祭祀以嚴,曰奉舅姑以孝,曰事丈夫以禮,曰待娣姒以和,曰教子女以正,曰撫婢仆以恩,曰接親戚以敬,曰聽善言以喜,曰戒邪妄以誠,曰務紡織以勤,曰用财物以儉。
有來學者,言學些人事也好。
先生曰:“此言便不是矣。
人之所學,唯在人事,舍人事更何所學?” 問:“靜極而動者,聖人之複,豈常人之心無有動靜乎?”曰:“常人雖當靜時亦不能靜。
” 此理無處不有,無時不然,人惟無私意間隔之,則流行矣。
為學先要正趨向,趨向正,然後可以言學。
若趨向專在得失,即是小人而已矣。
政事學問原自一貫,今人學自學,政自政,判而為二,所學徒誦說而已,未嘗施之政事。
政事則私意小智而已,非本之學問也。
故欲政事之善,必須本之學問。
白沙後有書來,謂其前時講學之言,可盡焚之,意有自不滿者。
聖人之法,細密而不粗率,如人賢否,一見之,便不言我已知其為人,必須仔細試驗考察之。
今人一見,便謂已得其實,真俗語所謂假老郎也。
為學之要,在乎主靜,以為應事建功之本。
讀書須求大義,不必纏繞於瑣碎傳註之間。
驕惰之心一生,即自壞矣。
有一世之俗,有一方之俗,有一州一邑之俗,有一鄉之俗,有一家之俗,為士者欲移易之,固當自一家始。
今人見人有勉強把捉者,便笑曰:“某人造作,不誠實。
”我嘗曰:“且得肯如此亦好了。
”如本好色,把持不好色,如本好酒,把持不飲酒,此正矯揉之功,如何不好。
若任情胡行,隻管好色飲酒,乃曰吾性如此,此等之人,以為誠實不造作,可乎? 世教不明,言天理者不知用之人事,言人事者不知本乎天理,所以一則流於粗淺,一則入於虛無。
有以私囑者,先生正理喻之。
因謂門人曰:“渠以私意幹我,我卻以正道勸之;渠是拖人下水,我卻是救人上岸。
” 世風不善,豪傑之士,挺然特立,與俗違拗,方能去惡為善。
靜無資於動,動有資於靜,凡理皆如此。
如草木土石是靜物,便皆自足,不資於動物。
如鳥獸之類,便須食草栖木矣。
故凡靜者多自給,而動者